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 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头痛198例,偏瘫90例,智能及行为异常85例,感觉异常23例.行钻孔引流术249例,开颅血肿清除术2例.结果 251例患者中痊愈216例(86.1%),复发再次手术35例(13.9%).出院时症状明显好转,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50~60岁以上患者,若无明显诱因出现颅高压症状或精神症状,应耐心询问有无头颅外伤史,做头颅CT扫描;钻孔是第一级治疗,开颅是第二级治疗;年龄、入院时临床状况、血肿的单双侧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手术预后较好.
作者:丁振荣;杨华;潘仁龙;许忠明;郑春华 刊期: 200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血友病合并颅内出血患者的治疗及手术时机.方法 对5例血友病合并颅内出血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及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3例经及时补充足量Ⅷ因子后开颅手术,痊愈出院;1例经补充Ⅷ因子后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临床症状消失出院;1例在等待手术时机过程中死亡.结论 及时明确诊断血友病类型,并补充足量凝血因子,尽早手术,才能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杨建晓;庞长河;孙红卫 刊期: 2007年第29期
目的 比较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与CA125水平在诊断胃癌腹膜转移中的灵敏度.方法 应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程序(TRA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46例胃癌腹腔灌洗液中的端粒酶活性,同时对其行腹腔灌洗液CA125水平检测.结果 46例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率为47.8%,PT1~2、PT3和PT4胃癌分别为0、55.6%和92.3%;浆膜未受累、受累面积<10 cm2、10~20 cm2和>20 cm2患者,分别为5.3%、25.0%、76.9%和100.0%;无肉眼可见腹膜转移(P0)患者为42.9%;肉眼可见腹膜转移(P1~3)患者为100.0%.而46例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CA125阳性率为34.8%,PT1~2、PT3、PT4胃癌分别为20.0%、33.3%、53.8%;浆膜未受累、受累面积<10 cm2、10~20 cm2和>20 cm2患者,分别为10.5%、25.0%、38.5%和80.0%;P0患者为28.6%,P1~3患者为100.0%.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阳性率较CA125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与胃癌腹膜转移呈正相关,其活性测定可用于胃癌腹膜转移的早期诊断.
作者:刘晖;钱振宇;吴昊;胡祥 刊期: 200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骶骨H形骨折可行的治疗方法 .方法 运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双侧骶髂拉力螺钉固定治疗骶骨H形骨折15例.结果 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3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5个月,术后均未留下明显行走障碍,下蹲等活动接近正常.结论 在C型臂X线机精确引导下,经皮双侧骶髂拉力螺钉固定技术能有效地固定骶骨H形骨折中的垂直骨折,纠正骨盆垂直方向移位,操作简洁安全,疗效可靠.
作者:贾燕飞;冯卫;郭世炳;白锐;张明 刊期: 200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选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一次性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4月~2005年5月,对11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同种异体跟腱移植一次性手术重建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4例问卷式随访,7例门诊定期随诊,随访时间12~23个月.本组患者术后12个月进行疗效评定:优良8例,中3例.结论 选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一次性手术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创伤小、疗程短、恢复快,是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良好选择.
作者:张羽飞;王权;王福生;王立德;张卫国;汤欣 刊期: 200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和肾上腺手术术中中转开放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后腹腔镜肾和肾上腺手术14例术中中转开放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结果 中转开放手术的原因有:解剖不熟2例、显露困难2例、腹膜损伤2例、胸膜损伤3例、出血3例和诊断失误2例.中转开放手术过程顺利,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提高技术和决策能力是降低中转开放手术率和减少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杨玻;范治璐;孙卫兵 刊期: 200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针吸细胞学诊断腱鞘巨细胞瘤的价值.方法 对101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发病部位、基本病理变化及细胞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01例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腱鞘巨细胞瘤中有92例肿物切除经组织病理学检查,针吸细胞学诊断结果 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基本一致,未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病例,另9例未见手术记载.结论 针吸细胞学检查腱鞘巨细胞瘤对指导临床治疗、术后随访优于其他检查方法 ,是该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
作者:裴学菊;郎博娟;胡余昌;柯芳;罗代珍;陈路;王飞;李永香 刊期: 2007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颅内皮样囊肿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规律,探讨颅内皮样囊肿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2003年1月~2006年6月手术治疗的颅内皮样囊肿8例患者设为A组;将同期手术治疗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与A组相当的其他性质肿瘤患者132例设为B组.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同时观察两组中出现脑血管痉挛患者的术后CT或MRI及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和脑脊液中红细胞含量.比较两组患者的观察结果 .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87.5%和36.4%(P=0.012),发生时间分别为术后(0.9±0.2)d和(2.8±0.6)d(P=0.001),持续时间分别为(16.3±2.6)d和(9.6±2.0)d,P=0.006.两组患者中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术后CT或MRI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4.3%和62.5%,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2.9%和89.6%(P=0.010),脑脊液中红细胞平均数分别为(9.6±6.7)×106/L和(35.0±4.3)×106/L(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皮样囊肿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高、发生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长.手术造成肿瘤有害物质的释放可能是颅内皮样囊肿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主要原因.
作者:孙永东;许建强;陈燕;支兴龙;凌锋 刊期: 2007年第29期
髌骨骨折发生率高,手术治疗方法多样,各有优缺点,为提高疗效,减轻患者负担,我院于2002年3月~2006年5月,采用改良缝合法治疗髌骨骨折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廷凯;王惠娟;孙刚;王希鹏 刊期: 2007年第29期
乳房疼痛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三苯氧胺作为近年来治疗乳房疼痛的主要药物,可使近90%的乳房疼痛症状完全缓解,但其不良反应也是明显的,因此规范三苯氧胺在治疗乳房疼痛中的应用是必要的.由于各地对乳房疼痛程度评定采用的标准不一,使治疗过程中对药物的应用存在随意性,影响对各种药物疗效的评价或增加了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李良;邱树升;李新兵 刊期: 2007年第29期
患者 男,39岁,突发头痛8 h入院.神志清楚,四肢肌力5级.入院前2年、3周及本次头颅CT检查均提示左颞枕顶脑出血,出血量为7~18 ml.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机器故障,未行脑血管造影.
作者:王建业 刊期: 2007年第29期
我们于2002年9月及2003年12月分别对1例左中央型肺癌及1例食管癌侵犯降主动脉壁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报道如下.例1 男,65岁,因咳嗽、痰血2个月入院,胸部增强CT示左中央型肺癌包绕降主动脉,边界不清;纤维支气管镜及病理检查:左主支气管高-中分化鳞癌.门及隆突下见肿大淋巴结.
作者:岑浩锋;赵国芳;袁小冬 刊期: 2007年第29期
患者 男,48岁,高血压病程3年.因眩晕4 d,复视、行走不稳1 d入院.血压135/105 mm Hg(1 mm Hg=0.133kPa),神志清醒;双瞳孔3 mmm,光反射存在;左眼不能外展、内收,右眼不能内收,但能外展,外展时有水平眼震;双眼垂直运动正常,辐辏反射存在;左侧周围性面瘫,左侧肢体腱反射增高,肌力3级,左侧Babinski征阳性.
作者:王克强;杨丽霞;杨继乐 刊期: 2007年第29期
患者 女,20岁.自幼出现口唇、甲床发绀,劳力性胸闷、心悸1年.体格检查:发育稍差,皮肤黏膜中度发绀,杵状指(趾).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3/Ⅵ级收缩期杂音,并可触及震颤,P2不亢进.心电图:窦性心律、右房大、心室肥大、心肌损害.胸部X线片:心脏大小、形态无异常,肺动脉段未见明显突出,主动脉结小,双肺血不多,双肺纹理清晰,其余未见异常.
作者:刘军;阎兴治;叶八宁;王荣品 刊期: 2007年第29期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一些小的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通过特异性降解与其同源的RNA而高效地阻断体内特定基因表达的现象.到目前为止,RNAi现象已经被发现广泛存在于植物、线虫、果蝇、哺乳动物等多种生物体细胞中,使这些生物能够抵御病毒的感染、阻断转座子的作用等.
作者:任金帅;宋茂民 刊期: 2007年第29期
腹腔间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指由任何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压力急剧升高,并影响腹腔内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造成心血管、肺、肾等内脏及腹壁和颅内损害,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临床上ACS易累及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其次是胃肠道、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研究ACS对于危重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志方 刊期: 200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脑膜脑膨出误诊的原因及脑脊液漏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脑膜脑膨出误诊为鼻息肉行手术并发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资料.其中有2例发现颅底骨质缺损较大,采用自体颞肌筋膜修复,1例因缺损较小,行抗炎、降颅压等保守治疗.结果 随访10~18个月,全部治愈.无一例并发颅内感染及术后脑脊液漏复发.结论 鼻腔肿物应注意鉴别诊断,发生脑脊液漏时要加强抗炎治疗.
作者:袁波;吴举;谭占国;娄晓宇 刊期: 2007年第29期
一、胆道系统的影像学解剖胆道系统是指从肝内到十二指肠的管状树结构,由胆管和胆囊组成的含液脏器.肝内有五大管道系统,即门静脉、肝静脉、肝动脉、胆管和淋巴管,所有的管道均呈树枝状,从肝边缘向肝中心,由细变粗.
作者:卢延;张雪哲 刊期: 2007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