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年34期文献
  • 磷酸二酯酶4D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目的 探讨磷酸二酯酶(PDE)4D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选取12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组)和1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技术筛查PDE4D基因的单碱基多态性(SNP)45和SNP41,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微卫星标记AC008818-1.对资料编码后输入SAS 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中发现1例SNP45和SNP41的双杂合状态,病例组和对照组SNP45、SNP41、AC008818-1多态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DE4D基因SNP45、SNP41和AC008818-1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无关.

    作者:徐波;邓春艳;汪小娟;张旭;张彩英;冼碧霞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研究

    目的 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作为病例组,体检健康的青年志愿者8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结果 病例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关.

    作者:何丽婵;李晓鑫;陈立云;何锐;张素平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TC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TC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8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TC方案治疗,紫杉醇135 mg/m2、d1,卡铂300 mg/m2、d1;治疗组在此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用艾迪注射液50 ml,连用8~10 d.21 d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59.0%,对照组为5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提高率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4.1%和82.1%,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分别为41.0%和76.9%(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TC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降低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春风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6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不达标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不达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不达标原因及效果.结果 68例患者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压、调整血脂等治疗后,空腹血糖治疗理想59例,疗效尚可8例,疗效差1例.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教育、正规治疗、医师的正确指导是使治疗达标的关键,应做到治疗的理性化.

    作者:王宏平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聚集情况及其与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的关系.方法 依据超声影像学检查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216例,以GGT或ALT<50 U/L者为观察组,以GGT或ALT≥50 U/L且≤200 U/L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GGT、ALT、空腹血糖、血脂、血压及腰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腰围、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GT与腰围、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呈正相关,ALT与三酰甘油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GGT、ALT与腰围、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紊乱相关,其中GGT敏感度较高.

    作者:杨历新;褚以德;滕长青;高青玲;孙成英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ARMI)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20例ARMI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治疗措施等进行分析.结果 ARMI患者均出现右室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V3R~V5R ST段抬高14例,8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12例,经补充血容量后血压恢复正常.结论 V3R~V5R ST段抬高和右室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是诊断ARMI的重要依据,补充血容量是纠正低血压和休克的关键措施.

    作者:倪市毛;刘志华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甘精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40例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应用单纯口服降糖药物与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成本-效果.方法 将8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口服降糖药物、B组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6个月后,观察其疗效,同时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治疗6个月后,B组疗效较A组明显,B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在治疗过程中停用甘精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有19例,A组仅有2例.两组的平均每人费用及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效果更明显,且成本-效果较好.

    作者:顾汉展;李倩;周玲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舍曲林合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舍曲林合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舍曲林组和舍曲林合并小剂量奥氮平组,疗程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4、6、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并观察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8周末,舍曲林合并小剂量奥氮平组与舍曲林组显效率分别为83.33%、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舍曲林合并小剂量奥氮平组在治疗后第1周末起效,舍曲林组在治疗后第2周末起效;两组治疗后第1、2、4周末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 舍曲林合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曹秀丽;刘萍;冯新红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肿瘤组织块体外药敏试验在肺癌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肿瘤组织块体外药敏试验方法在肺癌化疗中的应用.方法 取20例手术切除的肺癌标本行肿瘤组织块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肺癌组织块体外药敏试验的可评估率为90.0%;9种化疗药物的抑制率分别为:顺铂55.6%、卡铂50.0%、紫杉醇38.9%、多西紫杉醇33.3%、长春瑞滨27.8%、吉西他滨27.8%、足叶乙苷22.2%、丝裂霉素16.7%、草酸铂44.4%.结论 肺癌组织块体外药敏试验可用于肺癌化疗药物的筛选.

    作者:谢勉;吴海鹰;梁永钜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丙泊酚对机械通气患者反应性气管及支气管痉挛的治疗作用

    丙泊酚是ICU常用的镇静药,其起效快,停药后作用很快消失,几乎无后遗效应,不影响意识的观察,并发症少.近年来在机械通气的患者使用丙泊酚镇静中发现,其具有较好的解除反应性气管及支气管痉挛的作用.现将我们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王少丹;黄祝生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低场强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

    主动脉夹层是较常见的大血管病变,易破裂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以往该病的检查诊断多依靠超声、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作者:刘金有;贾玉琼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全内脏反位12例胃镜检查体会

    全内脏反位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0.01%~0.10%.2000年1月~2007年6月我院胃镜室共遇到全内脏反位患者12例,分别以左侧卧位及右侧卧位检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明确;白学松;余益君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两种不同方案治疗肺结核的结果分析

    1993年开始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对肺结核患者实行直接面视下的短程治疗方案.WHO推荐的2S3H3R3Z3/4H3R3和2E3H3R3Z3/4H3R3两种方案,仅一药之差,本研究对两种方案哪一种既作用强,又利于患者的规律用药进行探讨.

    作者:李洁;李晓霞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脑淀粉样血管病致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1例

    患者男,73岁.近2年来出现记忆力及定向力明显减退,经常走丢,入院前1 d离家未归,在收容所找到.发现患者听不懂问话.

    作者:李劲松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胺碘酮在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再评价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明,胺碘酮用于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后的心律失常安全性较好.它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而且能降低总病死率和心律失常病死率[1].

    作者:于素芹;张延勋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非手术治疗已成为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SAP时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大,加之禁食、疼痛的消耗,故营养支持成为治疗计划中的重要环节[1],利用营养支持治疗可以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

    作者:贺庆娟;刘东屏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问题

    自2001年西立伐他汀撤出市场后,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降脂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不断报道,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冠心病防治的重要药物,目前世界上数百万人在服用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的年销售额为数十亿元人民币,积累了丰富的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试验资料.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07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