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与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在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40例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方式不同分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PDT组)和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组(0T组),每组2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DT组手术时间平均为(7.9±5.4)rain,OT组为(30.0±12.5)min,PDT组较OT组明显缩短;PDT组出血量(4.2±2.8)ml,OT组(13.7±4.1)ml;PDT组切口大小(1.5±0.7)cm,0T组(5.6±1.2)cm.PDT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OT组的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DT具有操作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围术期并发症少等优点,利于神经外科需要气管切开的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
作者:李秀英;刘云兰;王明义;李艳军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和评价应用钻花骨泥植骨结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71 例采用钻花骨泥植骨结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随访3-18个月,平均(7.1±5.1)个月,1例感染,1例切口裂开,锁骨骨折均获得了临床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5±0.7)个月.结论 应用钻花骨泥植骨结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春雷;周成学;吴兴球;宋华荣;沈海琦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腹部改良Pfannenstiel切口之筋膜纵行切开法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剖宫产患者60例为新改良组(行改良Pfanenstiel切口之筋膜纵行切开)、100例为对照组(行改良Pfannenstiel切口),观察两组开腹手术时间、切口出血量、腹壁下血管损伤、术后前下腹壁感觉异常,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新改良组的开腹手术时间为(5.12±0.75)min较对照组的(6.32±1.07)min短,新改良组切口出血量为(8.45±2.07)g较对照组的(28.30±5.52)g少,且有效避免了腹壁下血管损伤以及髂腹下神经的损伤,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改良Pfannenstiel切口之筋膜纵行切开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好,住院天数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海军;霍学青;于俊芹;刘晓华;陈文波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胆系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在病情发展、转归过程中胆囊、胆管声像图改变,门静脉内径(PVD)、脾静脉内径(SVD)、脾脏厚度(SP)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病程越早期,肝胆系统改变越明显,随着病程的进展,肝胆系统病变的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脾脏大小、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VD、SVD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随着病情的转归.上述改变迅速消失.结论 观察肝胆系统变化不仅有助于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而且对判断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力;贾文梅;戴青;王拱辰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应用足背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顺行岛状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跟腱断裂术后皮肤缺损的患者清创后,应用足背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顺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经3~18个月随访,12例中除 1 例边缘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应用足背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顺行岛状皮瓣,能更可靠地修复跟腱外露创面.
作者:杨运发;徐中和;侯之启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ABO血型不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发病特点.方法 对426例ABO血型不合的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及发生高胆后的新生儿进行免疫溶血性疾病(HDN)血清学检验,并对发生了高胆的新生儿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高峰时间、消退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1)在426例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中,共发生新生儿高胆68例(15.96%).(2)68例新生儿高胆HDN血清学检验结果,抗体释放、改良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游离抗体试验(IAT)三者阳性41例(60.29%),全部病例抗体释放阳性.(3)新生儿高胆发生时间1~2 d 48例(70.59%);黄疸消退时间≥2d而<3 d30例(44.12%),≥3d而<4 d 20例(29.41%).胆红素>342μmol/L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在5~7d,极显著高于胆红素≤342 μmol/L的新生儿(X2=68.00,P<0.01).结论 (1)426例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高胆发生率为15.96%.(2)抗体释放、DAT、IAT三者阳性发病率高;抗体释放阳性是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重要的依据.(3)发生新生儿高胆的高峰期在出生后2d内,消退时间绝大部分在5 d内.(4)黄疸程度越重,消退时间延长.
作者:薛湘平;李锡福;黄蓉华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生存素和VEGF在46例宫颈癌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生存素在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3.0%(29例)和10.0%(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5,P<0.01).VEGF在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3.9%(34例)和15.0%(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98,P<0.01).结论 生存素和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对宫颈癌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琦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改良外斜视手术的效果及手术前后立体视觉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60例大角度改良外斜视患者应用了外直肌肌腱止点后8.5mm处缝合+悬挂的治疗方法,观察术后效果及双眼视觉功能.结果 60例大角度外斜视患者术前平均斜视度数95.6△±3.4△,术后正位比例83.3%,用同视机,Worth四点灯,立体图检查术前、术后融合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外斜视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万胜新;李凤;马媛媛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 测定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分娩镇痛的小有效剂量(MLAD).方法 初产妇60例,ASA Ⅰ~Ⅱ级,妊娠≥36周,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B组:布比卡因复合5 μg/ml芬太尼;L组:左旋布比卡因复合5μ芬太尼;R组:罗哌卡因复合5 μg/ml芬太尼.宫口开2-3 cm时蛛网膜下腔注药,用序贯试验法测MLAD.各组初始剂量均为0.96 mg,按1.2倍的阶梯增减,大剂量为2.39 mg.结果 当复合5μg/ml芬太尼时,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分娩镇痛的ED 50值分别为1.60 mg(95%CI 1.43~1.79 mg),1.63 mg(95%CI1.4~1.80 mg)和1.51 mg(95%CI1.38~1.66 mg),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分娩镇痛的小有效剂量相似.
作者:张绪东;黄科昌;赵金玉;韩萍;侯明滨 刊期: 2007年第36期
多项国内外大型临床循证医学试验证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减少斑块继发性病变,从而降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同时近年来研究结果已证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预测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
作者:邵劲松;高宇勤;袁良俊;张宏考 刊期: 2007年第36期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生率在低体重儿为40%[1].以往国内都用吲哚美辛(消炎痛)片剂磨粉水溶后口服,因不良反应严重,使用时限制较多,布洛芬与消炎痛相比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且布洛芬治疗PDA在国外已有较多报道,故本研究就布洛芬治疗P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
作者:胡金平;李文莉;陈新宙;胡春毓;聂薇萱;周海荣 刊期: 2007年第36期
1946年Jahn等提出肝源性溃疡(hepatogenous ulcer)的概念,指在一些肝病中,特别是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时,胃或十二指肠发生溃疡,常引起出血或穿孔,称为肝源性溃疡.肝源性溃疡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消化性溃疡.
作者:王晓林 刊期: 2007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