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联合尿道镜冷刀内切开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05年6月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联合尿道镜冷刀内切开治疗22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均一次手术切开成功.其中8例术后行尿道扩张术1~3个月.随访12~36个月,平均26个月,1年满意者19例(86.4%),2年满意者14例(63.6%).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联合尿道镜冷刀内切开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效果确切,手术成功率高.
作者:陈斌;邢金春;陈实新;刘云飞;刘荣福;周中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普胸外科术后胸内活动性出血的原因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1995年1月~2006年1月32例普胸外科术后再次开胸止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原因及诊治经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剖胸止血术后均未再次出现胸内出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术中仔细操作、关胸前认真检查可预防大部分普胸外科术后出血的发生,对普胸外科术后发生的活动性出血应积极再次剖胸止血,以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
作者:郑中锋;陈伟;魏静义;张青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三维(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7例疑似或确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二维(2D)DSA及旋转数字血管造影(旋转DA)检查,并在此基础上行3D DSA重建,对所得到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动脉瘤的形状、瘤颈、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 47例中经3D DSA共检查出46例53个动脉瘤,2D DSA有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在动脉瘤的形状、瘤颈、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显示上,3D DSA明显优于旋转DA和2D DSA.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上,3D DSA比旋转DA和2D DSA能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
作者:曾博;范良好;谭显西;钟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6年6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患者中有48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4例中转开放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发生,切口感染2例,手术平均时间200 min,术中平均失血120 ml,术后2~4 d胃肠功能恢复,所有标本残端无癌细胞浸润或残留,清扫淋巴结数10~30个,平均(16.2±6.1)个,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 d,术后电话随访至2006年10月,死亡3例,局部复发2例.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美容等优点,疗效较开腹手术好.
作者:方传发;石承先;剧永乐;夏来阳;谢元才;邓小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完成解剖意义上彻底的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方法 VAMT实施肺叶切除合并淋巴结清扫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46例患者(VAMT组),并与同期行常规开胸手术46例肺癌患者(常规开胸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VAMT组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数量等方面与常规开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VAMT组(150±85)ml,常规开胸组(215±8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住院时间:VAMT组(9.2±4.9)d,常规开胸组(13.5±7.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MT肺癌手术安全可行,符合肺癌手术原则,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鲁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应用新城鸡瘟病毒修饰的自体肿瘤疫苗(NDV-ATV)对结肠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9例结肠癌患者术后第3周接种NDV-ATV(治疗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接种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IL)-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行检测,并以40例术后未接种NDV-ATV的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术后第6周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术后第2周和对照组术后第6周(P均<0.05);治疗组术后第6周IL-2、IL-12、TNF-α较术后第2周和对照组术后第6周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 NDV-ATV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安全有效的免疫制剂,能明显改善结肠癌患者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
作者:张银旭;张俊华;刘晓梅;李锦成;董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围手术期的安全操作方法.方法选取2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均采用TUVP治疗.在TUVP围手术期的操作过程必须遵循十个步骤,即:先检查、后住院;先准备、后手术;先检测、后动刀;先刨沟、后铲切;先颈部、后延伸;先周边、后中间;先汽化、后修切;先整圈、后近尖;先抽吸、后上管;先消炎、后止血.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0 min;平均切除前列腺组织质量32.5 g,平均住院时间14.5 d;离院时排尿情况明显改善.全科医生经短期带教后均能熟练地独立操作.结论 TUVP围手术期安全操作方法具有学习快、患者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等优点.
作者:刘阳光;潘玉强;毕新刚;龚杰;余永斌;白兰芬;杨艳琴;黄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患者的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变化规律及肝动脉缓冲效应(HABR)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6例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移植肝门静脉、肝动脉血流及肝动脉阻力系数(RI)进行监测.结果 移植术后1 d门静脉的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加快(P<0.05).而肝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肝动脉RI增高,门静脉血流速度与肝动脉RI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急性排斥反应时门静脉及肝动脉血流速度变慢,肝动脉RI呈增高趋势,肝动脉血栓及动脉狭窄表现为肝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甚至完全消失,肝动脉RI增高.结论肝移植术后肝脏的血液流变学发生一系列变化,HABR对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了解移植后肝脏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过程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柳勤龙;王立明;田晓峰;苗健;罗福文;王澎;高振明;赵振东;徐英夫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Arnold-Chiari畸形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比较单纯后颅窝减压术与后颅窝减压加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Arnold-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及不同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原因.全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后颅窝减压术52例(单纯减压组),后颅窝减压加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减压加分流组)14例.结果单纯减压组总有效率为92.0%;减压加分流组总有效率为7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单纯减压组优于减压加分流组(P<0.05).结论 Arnold-Chiari畸形首选手术治疗,单纯后颅窝减压术疗效肯定,对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应慎重选用分流术.
作者:王敬典;谭涛;刘宏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对血清胱抑素C(Cys C)作为肾小球滤过率(GFR)指标在监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患者急性肾功能不全中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61例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术前1 d,术后1、2、4、7 d的血清Cys C、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Cockcroft-Gault(CG)公式估计的GFR等进行测定分析,并以CCr为GFR的参考标准对各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各检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各时段Cys C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SC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G的变化与GFR相似,但所有时段与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表明,1/Cys C与GFR的相关性和1/SCr、CG公式与GFR的相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ROC曲线表明,无论以GFR<60 ml/min,还是以GFR<80 ml/min定义为肾功能不全,Cys C对诊断CABG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准确性均高于SCr、CG公式.结论 Cys C是监测CABG患者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良好标志物,可替代SCr来评估GFR.
作者:王清平;占湘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方法对117例瓣膜置换术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与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示11例患者(9.40%)合并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20例患者(17.09%)存在冠状动脉管腔不规则和(或)轻度狭窄;心电图示72例患者有心房纤颤,68例患者有ST-T改变或Q波异常.结论 50岁以上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拟行瓣膜置换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马千里;刘苏;韩虎;羡海英;梁宜武;唐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后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巨大的切口疝,传统的修补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术后复发率高.据有关文献报道复发率为30%~50%[1].使用合成生物补片的无张力切口疝修补术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被应用推广.我院2002~2006年使用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补片和自己研制的具有国家专利号的多功能缝合针,治疗12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培土;许焕建;鲁葆春;阮新贤;陈志良;方兴亮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肩锁关节脱位一般为直接暴力所致,可引起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我院于2002年2月~2006年2月,采用AO锁骨钩钢板治疗48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疗效满意.
作者:焦坤;马金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股骨上段骨折.治疗关键在于及时复位、坚强固定和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使患者离床活动后形成的颈平面不丢失,经加压嵌插的骨折紧密接触,骨性愈合快,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我们于1998~2005年用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马建明;丁仁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髌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目前多采用切开复位、钢丝环扎、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等手术方法治疗,常有关节面对合不平整、易产生创伤性关节炎等弊端.我们2001年5月~2004年4月利用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下极横形骨折22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白伟东;古群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近年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中存在着一类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增殖能力强,在体外培养中能保持稳定的生长增殖活性,且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一样的多向分化潜能,故被称为脂肪干细胞(ADSCs)[1].该干细胞在体外可以持续分裂和增殖,不同的培养基能诱导其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分化[2-5].因其具有存在广泛、取材方便、可迅速扩增及多项分化潜能等特点,ADSCs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已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者:舒旭;郭宁;李涛;赛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结肠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4位,并有上升趋势[1].结肠癌在许多国家都是大肠切除的主要指征.传统的结肠癌开腹手术发展已相当成熟,并在过去几十年一直被认为是结肠癌治疗的金标准.
作者:成镀;张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恶性阻塞性黄疸在临床较为常见,多由胆管癌、胆囊癌、胰腺癌及壶腹部癌引起,该病起病隐匿,发展迅速,预后较差.一直以来人们在不断探索其诊治方法,以改善其临床疗效.
作者:王剑明;肖宝来;邹声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高位胆管损伤绝大多数是由于胆囊切除术所引起,开腹胆囊切除术(OC)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均可导致胆管损伤,90%为三管汇合处损伤,损伤后炎症、瘢痕收缩使胆管回缩至肝门处[1].高位胆管损伤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其诊断和治疗都比较复杂.胆管损伤,如早期修复不成功,势必造成多次手术,处理更加棘手[2].高位胆管损伤所造成的麻烦与恶果往往比预计的更严重、更持久,因而正确处理高位胆管损伤非常重要.
作者:高志清;王德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有关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管损伤的报道已有很多,但有两种病理现象——短胆囊管和胆囊管增粗在胆管损伤中的地位尚没有引起外科医师的足够重视,现试图分析这两种病理现象在LC术中胆管损伤中的意义.
作者:陈训如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胆石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因其疾病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胆道结石的难治性,致胆道术后残石率居高不下.据国内报道,肝胆管结石术后残石率为40%~70%,因肝内胆管结石分布广泛,整个胆道均可累及,并常伴有胆管狭窄,所以肝内胆管结石残石率高.
作者:秦明放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在胆道手术过程中,由于胆道局部的炎性水肿、结缔组织增生等造成的胆道解剖上的变异,胆管畸形及某些主观上的因素,部分患者术后可出现并发症[1-3].多数并发症需要再次或多次手术处理,这是临床医师感到棘手并需要在短期内做出抉择的疑难问题之一.因此,了解胆道手术并发症,分析导致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对改进胆道手术方式,妥善处理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倪勇;高海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腹部损伤已成为普通外科诊疗工作中重要部分之一,发生率越来越高.腹部损伤往往又是急、重、复杂的病例,一旦处理不当,后果严重,易引起纠纷.
作者:刘月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急性阑尾炎为急诊科常见急腹症之一,部分患者因症状不典型而误诊可导致严重后果.2006年5~7月我院接诊5例急性阑尾炎因延误治疗并发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刚;李景荣;卢中秋;邱俏檬;吴斌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