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利用荧光胃液分析与胃液中Hp相关性的研究,评估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980例各种胃内病变患者的胃液,用荧光胃液分析仪进行荧光胃液分析,同时进行胃液Hp检测.结果 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为佳截断点KJF值≥0.85作为胃癌判断标准,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83.3%;重度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患者的KJF值接近胃癌患者;在胃癌患者中胃液Hp检出率为45.2%,重度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患者Hp检出率为69.3%.结论 荧光胃液分析对胃癌的诊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特异度较高,且胃癌患者的胃液中Hp感染率较低.
作者:董琳;王铁武;施明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56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6例患者操作顺利,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及三尖瓣无返流,心脏听诊杂音消失.术后1个月及3个月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无移位,无残余分流.3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在术后第2天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经异丙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治疗后好转.结论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操作简便、封闭完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刘桂华;钱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bF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结直肠腺癌患者的癌症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对照组织)中VEGF、bFGF、CD34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VEGF在癌症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3.33%,在癌旁组织中为90.00%,在对照组织中为16.67%.bFGF在癌症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0.00%,在癌旁组织中为83.33%,在对照组织中为6.67%.CD34在三种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为100%.VEGF、bFGF、CD34的平均光密度在癌症组织比癌旁组织和对照组织均高.VEGF和bFGF的表达在癌症组织、癌旁组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和0.96.结论 结直肠腺癌组织中VEGF、bFGF表达增多对肿瘤血管生成起促进作用,VEGF、bFGF在促进血管形成中有协同刺激作用.
作者:熊枝繁;李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硬缘房间隔缺损(ASD)大径的可行性.方法 336例硬缘ASD患者,38例分别用TTE、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缺损大径,根据球囊导管测量伸展径选择封堵器.298例根据TTE测量缺损大径选择封堵器,其中223例封堵器释放后测量其腰部大径,并与TTE测量的ASD大径进行比较.结果 38例硬缘ASD患者,TTE和TEE测量缺损大径分别为(20.1±8.4)mm和(20.8±7.8)mm,球囊导管测量的伸展径为(21.3±8.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E和TEE测量ASD的大径与球囊测量值存在相关关系(r=0.957和0.964,P均<0.01).223例硬缘ASD患者TTE测量的ASD大径(20.0±8.5)mm,封堵器释放后大腰径(20.5±8.6)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E测量的ASD大径与选用的封堵器大小及释放后封堵器的大腰径均明显相关(r=0.98和0.99,P均<0.01). 结论 TTE测量硬缘ASD能较准确地独立估测ASD大径;TTE是指导硬缘ASD封堵的可行、有效、简便的方法.
作者:张玉顺;马业新;肖建民;李寰;马东江;张军;李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8例ACA需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24例)和安慰剂组(24例).给药方案为PCI术前10-30min,替罗非班和安慰剂10.0μg/kg静脉注射,随后以0.1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24 h,用药后24 h、48 h、7 d、30 d观察两组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再次PCI治疗]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7 d终点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0比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24 h心功能Killip分级替罗非班组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无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ACS可减少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对心功能有良性影响,且安全性较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孙显东;李阳;贾大林;齐国先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 836例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 d内行脑电图检查,对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75例继发癫痫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8.97%,男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部位在皮质的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较高.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变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相关性,而与性别及脑卒中类型无明显相关性.脑卒中后癫痫多数单药控制良好.
作者:单若莹;张国华;张艳华;朱艳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CP)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变化的关系.方法 42例住院CCP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RDW,应用油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并将两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CP患者急性加重期RDW增宽(0.1512±0.0168),缓解期RDW变窄(0.1268±0.0133),两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两期棘形红细胞比例分别为(36.7±9.3)%和(6.7±1.5)%,两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CP好转与RDW、棘形红细胞比例呈正相关,显示RDW对预后有一定判断意义.
作者:高永友;王以炳;徐晓燕;张明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通气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肌疲劳影响.方法 对48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经鼻(面)罩BiPAP通气,动态观察其治疗前及治疗2、4、24、72 h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呼吸困难评分和呼吸浅快指数(RSBI)的变化情况.结果 BiPAP通气治疗前及治疗2 h后动脉血气的pH值分别为7.21±0.03、7.29±0.03,PaO2分别为(44.1±6.4)mm Hg(1 mm Hg=0.133kPa)、(56.2±7.7)mm Hg,PaCO2分别为(90.6±203)mm Hg、(73.0±7.6)mm Hg,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分别为(3.78±0.82)分、(2.46±0.81)分;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心率分别为(111±15)次/min、(89±11)次/min,呼吸频率分别为(27±9)次/min、(21±4)次/min,呼吸困难评分分别为(3.59±0.38)分、(2.48±0.36)分;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RSBI分别为(76.0±8.4)次/(min·L)、(52.0±4.8)次/(min·L).通气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好转.结论 BiPAP通气能迅速改善动脉血气,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减少辅助呼吸肌参与,从而避免气管插管.
作者:高小芳;马希刚;朱晓萍;杨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γ(rhIFN-γ)对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予雾化吸入rhIFN-γ 100万U,隔日1次,疗程为8周;对照组38例,雾化吸入异烟肼0.1 g+阿米卡星0.2 g,每日1次,疗程为8周.两组患者给予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均为3HREZ(S)/6HRE,或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治疗前、4周末、8周末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IL-4、TNF-α.另选38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0.45±0.02和0.43±0.08,CD4:0.34±0.04和0.35±0.06,CD8:0.29±0.08和0.28±0.03)与正常组(CD3:0.75±0.03,CD4:0.55±0.05,CD8:0.24±0.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sIL-2R:(12.05±2.18)pmol/L和(11.45±2.28)pmol/L,IL-4:(12.45±2.25)prg/L和(11.85±2.28)pg/L,TNF-α:(10.45±3.08)pg/L和(11.85±2.93)pg/L]与正常组[sIL-2R:(6.45±2.45)pmol/L,IL-4:(6.35±2.88)pg/L,TNF-α:(18.55±2.58)p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4周末和8周末,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8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hIFN-γ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雾化吸入治疗复治耐多药肺结核能明显调节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林存智;朱新红;张海燕;戚艳;葛玉香;郭榕;田红;朱春雷;潘畔;牛娟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T3、T4和转运铁蛋白(TF)水平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合并右心衰竭(RHF)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5例肺心病合并RHF患者(肺心病合并RHF组)的血清T3、T4、TF水平,并与25例同期入院的肺心病无合并RHF患者(肺心病无合并RHF组)和20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肺心病合并RHF组患者血清T3、T4、TF水平[(1.15±0.47)mmol/L、(115.23±32.66)mmol/L、(118.49±71.40)mg/L]显著低于肺心病无RHF组[(1.76±0.64)mmol/L、(139.24±61.02)mmol/L、(201.70±113.40)mg/L]及健康对照组[(2.20±0.71)mmol/L、(181.24±64.07)mmol/L、(236.80±108.50)mg/L],肺心病无合并RHF组患者血清T3、T4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肺心病患者合并RHF时血清T3、T4和TF水平降低,三项指标对肺心病合并RHF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估计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孟泳;齐景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少见的以红细胞异常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其外周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常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增高,易并发血栓性疾病,发病率为22%~27%,尤以脑血管常受累.
作者:刘秀丽;袁栋才;朱建国;曹端华;相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患者 男,57岁.15个月前因右颈部肿物伴右肩痛和头痛就诊于外院,行右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病理示转移性小细胞癌,经PET/CT检查见纵隔内、右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增大,相继行放、化疗后病灶缩小.
作者:王娟;公维宏;闫晓路;赵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患者 女,54岁,主因发热、头痛、呕吐3 d,意识障碍6h于2007年4月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呕吐,呕吐呈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发热,体温38℃,当地诊所给予止吐、解热等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并出现精神萎靡,6 h前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而入我院.
作者:郗红艳;魏琰;刘秀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血管钙化是常见的一种异位钙化,根据发生部位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内膜钙化和中层钙化.内膜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之一,钙化位于粥样斑块内,发生在斑块形成的晚期.
作者:王英;王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代谢性核受体是一大类配体激活核受体转录因子,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肝X受体、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等,代谢性核受体作为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维甲酸受体也隶属于代谢性核受体,其与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胰岛B细胞功能均有紧密联系,现就维甲酸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新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沈晓霞;李宏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痴呆和正常衰老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李别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恶性综合征是一种在精神抑制药物治疗中出现的少见却又能潜在致命的并发症,临床容易误诊.现报道1例恶性综合征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病例.
作者:唐石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患病时人体会产生应激反应,处于高分解代谢和负氮平衡状态,因而有碍疾病的控制和机体的恢复,但此时许多临床医生常忽略营养补充,而仅以消除病因为重点,造成病情迁延,并发症增多,甚至影响预后.为此,提出笔者观点与临床医生共同商榷.
作者:陶仲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