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CT导向下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关问题.方法 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腰椎间盘髓核腔内及盘外注射臭氧,腰椎间盘内采用浓度为50~55 μg/ml的臭氧40~60 ml,分次缓慢反复注射,向椎管内神经根处注射浓度为30~40 μg/ml的臭氧10~30 ml.经臭氧治疗后均于3个月随访判定治疗效果.采用Hijikata腰痛手术评定标准.结果 本组显效83例,显效率为84.7%;有效12例,有效率为12.2%;无效3例,无效率为3.1%.结论 通过有关细节的改进,采用合理的臭氧浓度、剂量、注射方法,正确判定椎间盘氧化的程度,可明显提高疗效,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理想方法.
作者:杨世忠;李登霭;牛存良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T或X线引导下穿刺化学消融治疗溶骨性转移瘤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1例恶性肿瘤溶骨性转移瘤患者,其中腰椎转移瘤2例,骶椎转移瘤3例,髂骨转移瘤4例,肋骨转移瘤1例,肱骨转移瘤1例.在CT或X线引导下,将21 G穿刺针穿刺到肿瘤病灶内后,缓慢注入碘化油和无水乙醇乳剂.结果 所有病例均穿刺成功.根据WHO疼痛缓解程度标准判断其有效性,所有患者经1~2次消融治疗后7例疼痛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有效率达100%.术后CT随访1~12个月,11例患者的转移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并有3例转移瘤病灶缩小.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或X线引导下穿刺化学消融治疗溶骨性转移瘤是一种治疗所致疼痛、抑制肿瘤生长、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袁新;铁发孝;葛明德;张风英;吴泽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与修复方法.方法 对19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进行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15例)、鼻-眶-颅沟通性肿瘤(4例)切除术,并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术.结果 19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肿瘤全切率78.9%,次全切除率15.8%,部分切除率5.3%.良性肿瘤4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15例,2年生存11例,3年生存8例,5年以上生存6例.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术,加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切除范围安全彻底,修复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切除及修复方法.
作者:王光辉;吴宇平;吕杨成;刘劲松;马杰科;朱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8例青壮年肱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切口愈合后配合中药熏洗及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按Aitken-Rorabeck疗效评定标准,优11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4.4%.结论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可根据骨折塑形,内固定可靠,配合中药熏洗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杨庆达;苏瑞鉴;梁波;张智钊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URL)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长径≥1.5 cm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对58例长径≥1.5 cm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分别采用URL(URL组,35例)和MPCNL(MPCNL组,23例)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术前所有患者均做超声及IVU检查.结果 URL组中13例结石被完全清除,成功率37.1%(13/35);8例结石部分返回肾盂,需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7例因输尿管扭曲严重,3例因输尿管狭窄,4例因术野不清改行MPCNL或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8min.MPCNL组中21例经一次手术清除结石,成功率91.3%(21/23);2例因患肾残留结石须行ESWL,平均手术时间为34 min.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于URL而言,MPCNL是一种治疗长径≥1.5 cm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苏海龙;冯仲信;白忠宏;刘永达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伴髌骨骨折的致伤原因、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例股骨远端伴髌骨骨折患者应用股骨髁解剖支持钢板或DCS钢板结合松质骨拉力钉固定,髌骨骨折应用张力带钢丝或附加环扎钢丝固定.结果 20例患者中随访17例,随访时间10~34个月,平均23个月.功能恢复按Merchan等提出的功能评定标准,优6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2%.结论 股骨远端伴髌骨骨折是严重的关节内骨折,只要手术切口和内固定方法选择正确,配合积极有效的功能锻炼就会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乔刚;侯长福;李成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瞄准器引导下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困难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总结2002-2006年安装交锁髓内钉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造成远端锁钉困难的原因.结果 89例一次锁钉成功,15例出现远端锁钉困难,其中髓内钉选择不当2例,入针点不当3例,分段扩髓4例,定位杆安置不当6例.一次锁钉成功率为85.6%.结论 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困难的原因较多,必须重视各个环节.在安装交锁髓内钉时应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手术,操作仔细,避免强外力干扰.
作者:朱智奇;陈平;侯明;谢小青;周远辉;黄雪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灌注疗法治疗四肢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7年6月至2006年6月,对42例四肢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先进行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应用敏感抗生素,经过切除窦道及边缘组织,摘除死骨,清除肉芽组织、坏死组织及瘢痕组织,并采用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端后,采用灌注疗法治疗.结果 42例患者随访24个月,优21例,良13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为81.0%,效果明显.结论 应用灌注疗法治疗四肢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经过持续冲洗髓腔、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使分泌物能及时排出,组织得以恢复,消除感染灶.
作者:张连起;王志京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07年7月,对21例成年人腹股沟疝患者施行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敬强;王伟;丁庆英;张兴和;王宏;谢朝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手部由化学物注射导致的创伤发生率呈增高趋势.因其早期症状常不严重,易延误治疗时机,导致很高的截指率.我科2003年2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手指化学物注射伤患者9例,采用广泛清创,充分引流、开放创口、重复扩创及二期手术闭合创口等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并获得一些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云蛟;慈元;姜咏;赵刚;王文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我院2001年3月至2005年12月采用改良切开挂线术治疗马蹄形肛瘘患者50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培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迟发性脑内血肿不是外伤直接损伤脑血管产生的血肿,而是经过数日、甚至数周后损伤部位脑血管受一系列病理、生理因素的影响破裂而产生的血肿[1].临床上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好.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6年2月共收治28例外伤后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兴鹏;于世久;赵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女,42岁,已婚.主因反复左侧腰痛7年,加重半年入院,患者于1997年因右肾结核于北京某医院行右肾切除术,术后恢复尚可,抗结核治疗1年半,1998年复查时发现左侧肾轻度积水,未予特殊处理.患者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发现左侧肾积水进行性加重,于当地医院两次行左侧输尿管插管,留置双猪尾管,后因患者出现高热拔除.
作者:臧桐;杨同君;孙凤岭;张勇;高峰;孙玉成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男,37岁.因进食后出现右侧腹痛、腹胀,右上腹部包块伴间断血便2个月,加重3 d入院.进食后不适症状加重,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便偶带少量鲜血,腹部包块约鸭蛋大,按压或休息后消失.曾行结肠镜检查诊断为结肠炎,行补液、灌肠等治疗无好转.于2007年11月27日到我院就诊.
作者:刘彩芳;谢伟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终可导致股骨头塌陷和髋关节破坏.目前,已知该病与许多疾病和危险因素有关,但真正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而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保留股骨头的手术治疗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由于该病患者大多数为中青年,关节置换术的远期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人们更关注保留股骨头的疗法.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对ANFH保留股骨头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何帮剑;沈彦;童培建;肖鲁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影像学误诊的情况,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在前列腺癌的确诊中的意义.方法 从天津市前列腺癌数据库中检索出1984-2006年有影像学检查结果的病例共1201例患者,对影像学诊断结果与后所确诊的前列腺癌不符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5例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中,误诊264例,误诊率45.1%;经直肠超声检查178例,误诊18例,误诊率10.1%;CT检查264例,误诊91例,误诊率34.5%;MRI检查174例,误诊13例,误诊率7.5%.经统计学分析,MRI误诊率低,其次是经直肠超声,然后是CT,误诊率高者为经腹部超声检查,MRI与经直肠超声检查的误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腹部超声检查作为重要筛查手段应进一步提高确诊率,经直肠超声检查主要用于前列腺活检,与盆腔MRI相比没有优势.CT检查可用于前列腺癌转移病灶的发现,对早期前列腺癌误诊率较高.MRI检查由于具有无创、方便而且误诊率低的优点,应是确诊前列腺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杨阔;孙建涛;于明杰;徐勇;张志宏;乔宝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Geelhoed等于1982年首次采用肾上腺偶发瘤(adrenal incidentaloma)这一名词.其后诸多学者不断总结完善这一名词.肾上腺偶发瘤是指在健康体检或其他与肾上腺无关疾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的肾上腺肿瘤.
作者:孔垂泽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