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8年16期文献
  • 正常蝶鞍水平脑脊液流动磁共振定量研究

    目的 应用MR相位对比法,观察正常蝶鞍水平脑脊液的流动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筛选17例健康志愿者,测量其蝶鞍水平脑脊液流动情况,在正中矢状位T1WI或T2WI定位像上选择蝶鞍水平层面,编码速度20 cm/s.结果 正常蝶鞍水平脑脊液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表现为双向流动,即收缩期向下流动和舒张期向上流动,收缩期向下大流速(1.44±0.99)cm/s,舒张期向上大流速(1.16±0.64)cm/s,平均向下流速(0.49±0.39)cm/s,平均向上流速(0.67±0.44)cm/s,平均流速(0.54±0.30)cm/s.收缩期向下大流量率(0.014±0.009)ml/s,舒张期向上大流量率(0.012±0.006)ml/s,平均向下流量率(0.047±0.041)ml/s,平均向上流量率(0.053±0.003)ml/s,平均流量率(0.005±0.003)ml/s,平均静流量率(0.034±0.031)ml/s.收缩期向下大流速对应心动周期(302.71±248.15)ms,舒张期向上大流速对应心动周期(331.00±225.38)ms,平均心动周期(775.25±173.06)ms.结论 MR相位对比法能无损伤地研究人体脑脊液的流动和比较精确地确定脑脊液的流速、流量率和方向,是一种优于其他方法研究脑脊液流动的重要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卫东;王秀荣;张韶斌;娄明武;王绍娟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成年人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在成年人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价值.方法 旧顾性分析继发孔型ASD行封堵术的患者20例,术前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TEE检查,比较两种超声方法测得的缺损大小与导管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 20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 .封堵器直径16~38mm,平均(30.90±6.73)mm.TEE测得的ASD大直径大于TFE测量结果(2.10±2.01)mm(P<0.01).封堵器的型号与TEE和TTE测量的ASD大直径直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879和0.833(P<0.01).对ASD边缘较软、较薄者,TEE设为无效边缘,所测缺损孔直径更接近封堵器直径.结论 TEE对拟行封堵治疗的成年人继发孔型AsD术前筛选更准确可靠.

    作者:李世军;郭然;旅朝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右室间隔部主动电极和右室心尖部被动电极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高位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需要放置心脏起搏器的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4例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高位间隔部起搏(右室间隔部主动固定组),30例采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室心尖部起搏(右室心尖部被动固定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植入术中及术后起搏参数的变化. 结果(1)两组植入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59.6±3.2)、(60.2±3.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右室间隔部主动固定组X线曝光时间延长(P<0.01).(2)右室间隔部主动固定组植入术中及术后1个月的起搏阈值高于右室心尖部被动固定组(P<0.05或<0.01),但术后3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植入术后1个月及3个月,右室间隔部主动固定组阻抗明显低于右室心尖部被动同定组(P<0.01或<0.05).(4)心室100%起搏时QRS时限右室间隔部主动同定组较右室心尖部被动固定组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使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间隔部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蕙君;曲海波;李占全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左卡尼汀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治疗)和治疗组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2g/d).两组均治3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TC、TG、LDL-C、HDL-C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9±0.31)mmol/L比(1.60±0.25)mmol/L,P<0.05].结论 左卡尼汀能有效改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TC、TG、HDL-C及LDL-C.

    作者:范栋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前列腺素E1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靶向治疗的观察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5例头晕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PGE1治疗组(50例),两组均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200 ml,PGE1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GE120μg,静脉注射,1次/d,15 d为1个疗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观察治疗前后颈总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及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 95例患者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正常检出率为9.8%(4/41),非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为46.3%(25/5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GE1治疗组治疗后颈总动脉内径增宽、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减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E1通过扩张血管,改变血流速度,达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靶向治疗作用.

    作者:何跃;王苏;邢建丽;张春驰;刘莹;贺昕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ST段回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ST段回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46例,根据入院后第一次随机血糖水平分为两组:A组血糖水平<7.8 mmol/L;B组血糖水平≥7.8 mmol/L.比较两组PCI治疗后2 h 12导联ECG的ST段回落程度.结果 A组ST段回落(60.0±19.8)%.B组ST段回落(31.6±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I治疗后12导联ECG抬高的ST段回落程度受血糖水平的影响,高血糖影响PCI治疗后心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

    作者:杨文生;张帆;荣梅;王旭;石常英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经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控制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利用经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控制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52例经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控制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组,同期50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胸腔积液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胸腔穿刺次数、专项治疗费用及穿刺不良事件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研究组的人均胸腔穿刺次数、胸腔积液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专项治疗费用及人均穿刺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6±1.30)次、(4.31±2.20)d、(9.87±2.30)d、(264.77±37.20)元和9.62%;对照组分别为(4.20±2.60)次、(9.92±3.70)d、(15.08±5.80)d、(487.62±55.56)元和3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是控制胸腔积液简便经济且创伤小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明锋;滕晓宝;刘海清;时靖峰;程国玲;李强;许靖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64层螺旋CT判定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研究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64 SCT)冠状动脉成像判定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准确度.方法 选择72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先后行64 S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对两种方法判定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72例SCAG显示的720节段冠状动脉图像中,64 SCT提供可供分析为684节段,可评估率为95.0%.与SCAG对照分析,64SCT判定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狭窄度≥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分别为67.4%、92.9%、69.5%、92.3%和88.0%.结论 64 S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对检出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有较高的准确度,可用于冠心病的初步筛查.

    作者:马春朋;王庆胜;谭强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食管心电图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食管心电图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3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通过食管心电图来确定其心动过速的性质.结果 53例经食管心电图检查的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均能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15例室房1∶1逆传中,通过改变心房频率有2例出现了房室分离.经体表心电图导联形态确认室性心动过速中有2例为房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旁路前传.1例心房扑动伴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结论 食管心电图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能够明确地做出定性诊断.

    作者:楚咏晗;张永庆;代自立;姜岚;符星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进展性脑梗死L选择素及P选择素的研究

    目的 观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L选择素(CD62L)和P选择素(CD62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140例,其中进展性脑梗死患者32例(进展组),稳定性脑梗死患者108例(稳定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外周血中CD62L和CD62P在发病3、7、14 d的阳性表达率,并与4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对照组). 结果 (1)进展组发病3 d CD62L阳性表达率为(6.38±3.78)%,显著低于稳定组的(12.75±7.26)%和对照组的(24.23±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进展组发病3 d CD62P阳性表达率为(24.36±8.52)%,显著高于稳定组的(17.58±7.31)%和对照组的(8.96±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着病程的发展,进展组CD62L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CD62P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发病14 d进展组的CD62L阳性表达率仍低于对照组,而CD62P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时,CD62L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CD62P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上升,提示白细胞激活及血小板活化在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D62L和CD62P的检测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观察指标,对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有重要帮助.

    作者:黄勤;金笑平;王恩;陈秋月;陈宝国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瘦素与Epworth嗜睡评分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Epwoah嗜睡评分(ESS)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中的变化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单纯性肥胖者15例(对照组)和OSAHS患者35例(OSAHS组)均测定其血清瘦素并进行ESS,比较两组血清瘦素和ESS,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评估OSAHS患者血清瘦素、ESS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血清瘦素为(6.58±1.34)μg/L,OSAHS组为(15.46±4.25)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ESS为(5.13±3.52)分,OSAHS组为(12.93±3.6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OSAHS患者血清瘦素、ESS与AHI呈正相关,ESS与血清瘦素之间也呈正相关.结论 ESS能判断OS-AHS患者的病情,OSAHS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与ESS和AHI呈正相关,ESS与血清瘦素对OSAHS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判断作用.

    作者:彭春红;张湘燕;张谦;黄效模;许新梅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国产厄贝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肾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评价国产厄贝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42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服用国产厄贝沙坦150mg,每日1次,每1~2周随访1次,若服药后降压效果不理想,可加大至300 mg/d,治疗8周,监测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水平及肾功能指标.结果 国产厄贝沙坦治疗后,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日间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血及尿B2-微球蛋白明显减少[(5.9±3.3)μg/L比(2.6±2.6)μg/L,(811.2±97.2)mmol/L比(457.6±69.8)emmol/L].结论 国产厄贝沙坦不仅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平稳降压效果,而且对其肾功能亦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溢;陈凤;杨昱;龚卫东;陆秀红;刘伟;秦孺子;银翠云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冠状动脉内Vision和Driver支架的临床疗效比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不同支架因其结构、组成材料等方面不同而导致临床效果及远期再狭窄率不同[1].我们总结了应用冠状动脉内Vision支架和Driver支架的临床经验和6个月随访结果,旨在比较两种钴合金支架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作者:王勇;卢瑶;齐国先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心电图上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与无人区心电轴的关系

    心房颤动时出现宽QRS波群,提示伴室性早搏还是伴室内差异传导?一直是心电图分析的难点,而两者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心电图无人区心电轴的分析,探讨其临床价值.从而提高临床医生对无人区心电轴在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鉴别诊断中的重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徐韬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全身各肌性动脉如冠状动脉、脑动脉等常同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动脉粥样硬化分别是动脉粥样硬化在心脑动脉的局部表现,冠状动脉与脑动脉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对这些动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江红;安光玉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电击伤诱发急性心肌梗死3例

    我院2004-2007年心内科收治的电击伤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例,现报道如下.例1男,36岁,既往无心脏病病史,吸烟史20年,每日20~30支.于工作中接触220 V交流电,左手局部皮肤轻度烧伤,电击后感胸闷、心悸,休息后缓解,未就诊.电击24 h后,出现持续胸痛2 h,来院.

    作者:黄晨;刘克成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以顽固性低血钾为首发的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2例报告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ecotopic adrenal corticotropic hormone syndrome,EAS)是Cushing综合征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于垂体以外肿瘤分泌大量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糖皮质激素,进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1].本研究收集2007年就诊于我院的以顽固性低血钾为首发的EAS 2例患者,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张雅娟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亚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1例

    亚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SIDP)与临床常见的急、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一样同属于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脱髓鞘性疾病,二者症状区别主要在于病程进展的速度[1],现报道1例SIDP.

    作者:刘秀丽;郭华;相毅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不典型肺结核3例分析

    肺结核是当今世界受关注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复升趋势,且不典型肺结核日益增多,在临床中易造成误诊、漏诊,现就我院3例不典型肺结核分析如下.

    作者:黄晓颖;徐晓梅;王良兴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免疫耐受对于维持体内免疫平衡和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很重要.在机体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过程中,胸腺中的克隆清除和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无反应性十分重要.胸腺中的克隆清除并不能完全去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在健康个体中仍存在自身反应性T细胞,但大多数人并没有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说明外周耐受的维持同样重要.

    作者:熊英琼;程绍民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短QT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短QT综合征(short QT syndrome,SQTS)是继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之后发现的又一种可以引起猝死的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心电图上以QT间期的明显缩短为特征,患者可发生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可有心悸、晕厥或猝死等症状.

    作者:王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疾病分类和诊断的商榷

    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疾病(eosinophlic lung disease,ELD)或称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eosinophilic pneumonia,EP)的分类和诊断至今仍相当混淆,因而影响疾病病情的统一观察和有关诊治的探索.为此提出关于ELD分类和诊断进行商榷,希望能统一认识,提高临床医疗水平.现选数篇期刊和图书报道本病的内容分述于下,作为共同商榷的起始点.

    作者:陶仲为 刊期: 200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