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8年17期文献
  • 分层可拆线式腹壁切口缝合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分层可拆线式腹壁切口缝合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5例急诊及择期开腹手术患者,根据床位随机分为三组:A组(167例)采用分层可拆线式缝合技术缝合腹壁切口,B组(109例)全部采用丝线分层间断式缝合腹壁切口,C组(89例)采用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腹壁切口深部层次,皮肤、皮下采用丝线一层间断缝合.比较不同方法缝合的腹壁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三组术后需药物止痛及切口裂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线结反应、切口感染、切口窦道、切口疝发生率及切口甲级愈合率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分层可拆线式腹壁切口缝合方法简单,能根据病情变化对切口愈合的影响个体化适时拆线,及时消除切口愈合后组织内残留缝线造成的不良影响,切口愈合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于不同部位及类型腹壁切口缝合的需要,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陈钢;张冬辉;陈世惠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尾叶肝癌手术切除的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尾叶肝癌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经验.方法 对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手术切除的7例尾叶肝癌患者的Il缶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尾叶肝癌均经手术成功切除,3例分别于术后12、18、23个月死亡,4例术后分别10、11、17、24个月仍健在.结论 尾叶肝癌手术难度高,风险大,但手术切除仍是理想的治疗方法,不能轻易放弃,应积极治疗、慎重对待,合理的手术及术后的综合治疗是尾叶肝癌治疗取得远期疗效的关键.

    作者:车斯尧;叶观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64排螺旋CT在颅底肿瘤手术前的应用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在颅底肿瘤手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颅底肿瘤患者32例(包括脑膜瘤12例、神经鞘瘤6例、动脉瘤5例、胆脂瘤4例、垂体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术前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以容积再现法(VR)、表面遮盖法(SSD)及大面积投影法(MIP)等做图像三维重建处理,模拟手术入路.结果 32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的VR、SSD和MIP重建,其中30例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CT诊断相一致,28例占位病变的骨窗设计与手术相符,26例病变测量的占位大小、体积与手术相符.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颅底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设计手术入路及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作者:陈永汉;李国京;樊爱华;杜国良;张刚;姚俊朝;王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行LC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全部成功,发现胆总管结石17例,均一次性手术治愈.胆总管过长或变异5例.术中无一例发生胆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LC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简单易行,能有效降低胆道残余结石及胆管损伤发生率,对提高手术的疗效有重要价值.

    作者:呼增吉;韩霖;栾春;符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经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后路对1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并同时行后外侧植骨术,其中9例行椎板切除椎管探查.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标准,采用Suk标准评估术后植骨融合情况,术后腰痛按Denis分级评估.结果 随访8~24个月,平均(13.0±3.4)个月.伤椎高度恢复满意,与上下方椎体相应高度均值相比矫正率为30.8%,后凸畸形显著矫正,植骨均融合,无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9例有神经症状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有1级以上恢复.随访期间腰痛按Denis分级评估:P114例,P22例.结论 对于合适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袁欣华;庞清江;张前法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摄131Ⅰ率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甲状腺摄131 Ⅰ率的相关性,为临床鉴别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寻找更简捷、安全的方法.方法 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为热结节组(30例)和冷结节组(30例),以常规体检的健康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IGF-1、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TSH的含量,常规放射性核素扫描技术检测甲状腺摄131 Ⅰ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热结节组患者血清IGF-1 [(315.86±22.74)μg/L]、FT3[(15.32±8.65)pmol/L]、FT4[(86.82±35.22)pmol/L]水平明显增高,摄131 Ⅰ率(0.64±0.17)明显增高,血清TSH[(0.28±0.31)mU/L]水平明显降低,P<0.01.热结节组IGF-1水平与摄131 Ⅰ率呈正相关(r=0.835),与TSH水平呈轻度负相关(r=-0.326).而冷结节组患者血清IGF-1、FT3、FT4、TS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GF-1水平与甲状腺摄131 Ⅰ率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宋广杰;刘进军;朱洪江;於雪青;李英贤;田翠时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脑室内持续冲洗引流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重度脑室内出血

    目的 总结应用脑室内持续冲洗引流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重度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经验,探讨其疗效.方法 24例经头颅CT证实的重度脑室内出血患者入院后行双侧脑室穿刺,持续冲洗引流,结合尿激酶灌注.每次注入尿激酶1万~2万U,每日1~2次,根据CT复查结果决定尿激酶注射次数和冲洗引流时间.结果 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评定,痊愈12例,轻残6例,重残2例,死亡4例.结论 脑室内持续冲洗引流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重度脑室内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虽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但可明显缩短引流时间,降低病死率.

    作者:吴近森;吴哲褒;苏志鹏;鲁祥和;张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COX-2、Ki-67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

    目的 研究COX-2、Ki-67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8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标本中COX-2、Ki-67的表达.结果 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70.8%,总临床获益率为95.8%.化疗前后COX-2阳性率、Ki-67指数变化显著,分别由化疗前的62.5%和(46.81±23.17)%,降到化疗后的41.7%和(33.23±18.11)%,P<0.05.化疗前后COX-2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中Ki-67指数均显著高于COX-2阴性者,P<0.01.新辅助化疗后COX-2表达阳性者,化疗效果差(P<0.05);而Ki-67高表达者总有效率高于低表达者(P<0.05).结论 COX-2、Ki-67可作为指导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并预测化疗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作者:蔡凤林;周士福;马兆生;时伟锋;吴玉玉;高玮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颅脑损伤合并迟发型面神经损伤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迟发型面神经损伤的形成原因、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63例颅脑损伤合并迟发型面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63例迟发型面神经损伤患者,经保守治疗后,随访3~6个月,51例(81.0%)痊愈、8例(12.7%)好转、3例(4.8%)无变化、1例(1.6%)死亡,总有效率为93.7%.结论 颅脑损伤合并迟发型面神经损伤与颅底骨折后面神经管内的出血、周围组织水肿、骨折片局部压迫面神经以及局部血管痉挛致视神经缺血有关.迟发型面神经损伤后经积极的药物、高压氧等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痊愈.

    作者:温吉海;韩帮涛;庞庆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20例侧脑室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显微手术人路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15例,其中同向偏盲1例,治疗后有明显改善;新发癫痫2例,经抗癫痫治疗控制良好;轻度偏瘫3例,治疗3~6个月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术后12例随访1~4年,经头颅CT或MRI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侧脑室脑膜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梁洪磊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胃肠道间质细胞瘤p53基因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及血管形成的关系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细胞瘤(GIST)中p53基因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及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检测86例GIST中p53基因表达,同时检测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人增殖细胞抗体Ki-67(Ki-67)反映细胞的增殖,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PI)反映细胞的凋亡,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反映血管形成.结果 p53基因阳性表达47例(p53阳性表达组),阴性表达39例(p53阴性表达组). p53阳性表达组的AgNORs、PCNA、Ki-67表达明显高于p53阴性表达组(P<0.01);p53阳性表达组的API明显低于p53阴性表达组(P<0.01);p53阳性表达组的MVD、VEGF表达明显高于p53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 突变型p53基因能够促进GIST增殖、抑制凋亡、增加血管形成,与肿瘤的形成、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薄巨双;王强;车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原位无萎缩性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巨大肾鹿角形结石体会(附52例报告)

    目的 探讨原位无萎缩性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巨大肾鹿角形结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52例患者,术前评估包括尿常规、尿细菌培养、肾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CT、立位腹部X线平片(KUB)和IVU检查.术中腰部第11肋间切口入路,充分游离肾脏,原位低温阻断肾蒂后,于相对无血管区大切口切开肾实质、肾盏、肾盂,取出结石,重建集合系统,缝合肾实质,恢复肾脏血供.术中采用肾功能保护措施.术后随访包括尿常规、肾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KUB、IVU和核素肾扫描.结果 手术时间(117±45)min.肾缺血时间(29±15)min.术中输血5例,平均输血230 ml.结石残留4例,结石清除率92.3%.术后均无近期并发症,随访肾功能均正常.结论 原位无萎缩性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是治疗巨大肾鹿角形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并发症少,结石一次性取出、清除率高,术后复发率低.经过系列肾功能保护处理,对肾功能损害小,部分病例避免了肾切除.

    作者:宋希双;殷积斌;张仁科;车翔宇;何中舟;张志伟;臧青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54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TUR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 并发症包括:术中局限性前列腺被膜穿孔53例、大穿孔6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4例,其中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救治成功.永久性尿失禁1例,暂时性尿失禁5例,膀胱颈挛缩4例,尿道狭窄17例,术后早期出血7例,迟发性出血25例.主要原因包括:前列腺被膜穿孔及静脉窦切开,冲洗液低渗引起溶血,外括约肌损伤,膀胱功能障碍,膀胱颈电切过深,电切镜鞘摩擦损伤尿道黏膜,术中止血不彻底,腺体残留及感染等.本组无术中大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TURP并发症的原因有多种因素,熟练掌握其预防对策和内镜手术操作技巧是提高临床效果的关键.

    作者:林国太;邹智聪;吴银锁;张益明;林元田;刘英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瘢痕疙瘩术后早期磷-32敷贴放疗治疗84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手术后患者采用早期磷-32敷贴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4例瘢痕疙瘩患者,先行手术切除缝合或植皮.术后48 h内采用磷-32切口局部敷贴放疗,总剂量为20~30 Gy,每月1次,共2~3次敷贴照射.结果 术后随访2年,治愈79例(94.0%),显效3例(3.6%),无效2例(2.4%),有效率97.6%(82/84).结论 手术切除后采用早期磷-32敷贴放疗是治疗瘢痕疙瘩的简便有效方法.

    作者:王章恩;张强;王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食管癌和癌旁组织细胞凋亡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

    目的 通过检测食管癌、癌旁组织细胞凋亡率,探讨食管癌组织细胞凋亡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收集68例手术食管癌患者的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2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并对63例患者进行1、3年生存期随访.结果 细胞凋亡率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为(12.78±1.32)%,癌旁组织为(7.79±1.48)%,食管癌组织为(4.16±2.06)%,各组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生存期1年60例、生存期3年35例;生存期1年患者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45±1.51)%和(3.96±0.94)%;生存期3年患者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90±2.53)%和(7.89±2.27)%.生存期1年和3年患者癌旁组织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食管癌组织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管癌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癌细胞也存在凋亡逃逸现象;食管癌组织细胞凋亡与患者生存期有一定的关系.癌旁组织细胞凋亡程度比食管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现象在食管癌的发生及预后评估中更为重要.

    作者:李晓斌;房定珠;桂卫星;张军;谢斌生;王大兵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26例患者28个颅内动脉瘤行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28个颅内动脉瘤均成功栓塞,其中20个动脉瘤100%栓塞,6个动脉瘤95%栓塞,2个动脉瘤90%栓塞.2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6个月,未见再出血发生.结论 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段.

    作者:薛岩丰;邓寿喜;汪求精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可脱球囊栓塞术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CCF)指海绵窦段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段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98年4月至2003年5月采用可脱球囊栓塞术治疗CCF 16例患者,现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永晟;王峰;刘蓉国;纪东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常见并发症21例分析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目前公认的首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方法.但由于术前准备的不充分、对于电切镜操作的不熟练及手术经验的欠缺等因素,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亦远远高于开放性手术等其他治疗方法.我院于2004年3月至2007年7月对113例BPH患者行TURP,发生并发症21例,并发症发生率18.6%.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邵力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声像图诊断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病,而且居急腹症之首,正常阑尾超声声像图一般难以显示,当发生炎性反应时,由于水肿、渗出、化脓肿胀等改变,超声声像图可以显示.根据病理改变,急性阑尾炎可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1].本研究对我院1998年8月至2007年12月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56例进行分析比较,以探索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规律和方法.

    作者:张洁;刘淑芹;朱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附20例报告)

    阑尾类癌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因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症状,术前难以确诊,多数在阑尾炎或其他腹腔手术时偶然发现.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于1990年1月至2007年11月收治的20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周渠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肝吸虫病误诊胆管癌1例

    患者男,49岁.因反复上腹部胀痛不适5~6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主诉,上腹部长期胀痛或隐痛.偶有恶心,无呕吐.近期症状加重,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胆管癌.后转入我院.入院查体:消瘦,T 36.5℃,P78次/min,R 20次/min,Bp 130/82 mm Hg(1 mm Hg=0.133 kPa).巩膜黄染,腹软,有触痛.

    作者:刘立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肺功能评估的应用现状

    肺癌是现今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的恶性肿瘤,目前手术切除是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为有效的手段,但是对于许多患者来说肺癌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临床问题,常同时伴有其他的医学情况,患者很多都具有吸烟史,这种生活习惯增加了患心血管和阻塞性肺疾病的风险,从而使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而且由于肺癌手术需要对病变肺组织进行切除,这样就会造成部分肺功能的丢失.因此,对于肺癌患者进行术前的心肺功能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目前除了胸部X线、CT、肺功能、心脏超声等常规检查外,放射性核素扫描的应用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可以显示脏器或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解剖学结构,更重要的是可以同时提供有关脏器的血流、功能、代谢,甚至是分子水平的相关信息.

    作者:赵峥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脑胶质瘤的诊疗进展

    脑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手术不易全切,治疗效果较差.在全身肿瘤中,恶性脑胶质瘤病死率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居第三位,5年生存率不足5%[1-2].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脑胶质瘤的治疗首先应选择手术治疗,术后结合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玉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颈痛乏力肾功能受损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

    病历摘要患者男,64岁,因颈部持续疼痛2个月,双下肢水肿伴食欲不振、乏力20 d于2005年1月14日入院.发病以来无发热、腰痛、血尿,尿量700~1200 ml/24 h.查体:颈部呈前伸强迫体位,无压痛,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腹软、无压痛、无包块,右肾区叩痛(±).

    作者:杨玻;钱宗鸣;范治璐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中英文摘要撰写要求

    摘要应概述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 结论,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 的信息.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