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及HBeAg定量高低的不同组合,观察其对IFN、阿德福韦酯(ADV)的治疗效果,寻求抗病毒药物的佳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HBeAg阳性患者165例,根据所测HBV DNA及HBeAg定量高低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组.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IFN治疗组及ADV治疗组,48周时观察不同药物在各组患者治疗效果中的各项指标.结果 IFN治疗组对HBV DNA抑制率、HBV DNA水平下降(≥2lg拷贝/ml)的患者比例、HBV 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与ADV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HBeAg定量下降≥500.00 COL/ml的患者比例、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等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提示随着HBV DNA及HBeAg定量的增高,IFN和ADV的疗效依次下降,表现在ADV治疗组更为明显,显示在HBeAg血清转换率方面,IFN疗效明显优于ADV.结论 根据HBV DNA及HBeAg定量的高低,对选择不同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马静;王娟;隋景玉;王冬娥;郭英;梁志聪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后与改良式剖宫产术后腹部粘连情况及其对再次开腹手术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既往行新式剖宫产术者70例(新式组),改良式剖宫产术者73例(改良组),比较两组患者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及术中肉眼观察腹壁、盆腹腔粘连情况.结果 新式组开腹时间为(16.53±5.16)min,明显长于改良组的(7.40±3.25)min;开腹出血量为(56.80±6.70)ml,亦明显多于改良组的(35.55±5.25)ml;腹壁粘连及盆腹腔粘连的发生率分别为54.3%、57.1%,高于改良组的26.0%、31.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式剖宫产术后对再次开腹手术影响小,值得推广.
作者:伍菊花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早期大剂量口服补钾治疗严重低钾血症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严重低钾血症患者122例,根据就诊单双周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根据临床表现和ECG检查初步确诊后立即开始口服补钾,待检验结果回来后两组均开始联合(静脉+口服)补钾,血钾正常后停止静脉补钾,继续口服补钾1~3d.将不同时间血钾、肌力、ECG以及不良反应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组血钾在2、4、8、12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组肌力在4、8、12、24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钾恢复时间、肌力恢复时间以及ECG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组补钾总量稍大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大剂量口服补钾治疗严重低钾血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文彬;管健;林轶雄;韩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采用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共14例,采用1.5mm准直,0.75~1.00mm重建层厚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结果 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对肺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亚段肺动脉显示良好,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显示受累肺动脉166支,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锐角附壁型(本组无此型)、钝角附壁型、完全闭塞型.均为急性肺栓塞.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少血征、胸腔积液等.结论 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1.5mm准直薄层扫描完全能满足临床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洽疗的需求.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与心胸联合造影及下肢深静脉造影联合成像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张辉;王建;宋岫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76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巨核细胞(MK)计数、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脾脏指数(SPI)、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检查.结果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t与血清TPO水平、MK计数、SPI、PTA相关(r值分别为0.450、0.521、-0.438、0.428.P<0.05),所得数学模型:Pt=36.38+0.23TPO-0.57SPI+0.69MK,R2=0.57,F=18.78,P<0.01 .结论 血清TPO水平下降、骨髓巨核细胞系统抑制及脾功能亢进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谭斌;何伟锋;温帆渊;许岸高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甘油果糖与甘露醇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6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次;治疗组静脉滴注甘油果糖250ml/次.根据眼压情况决定每天用药次数,疗程3~6d.结果 对照组显效53例、有效18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96.25%,治疗组显效55例、有效19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为96.3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起效时间、作用高峰时间及作用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油果糖降眼压安全有效、药效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可代替甘露醇的药物.
作者:屈晓勇;周兵;张红葵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统计分析声门上型喉癌治疗结果,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声门上型喉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按1997年UICC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5例,Ⅲ期9例,Ⅳ期4例.全部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鳞状细胞癌.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15/20)和60%(12/20),全组喉部分切除术占90%(18/20),部分切除拔管率为89%(16/18).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掌握多种修复方法,晚期声门上型喉癌保留喉功能是可行的,在保证患者生存率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任金龙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诊断思路及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12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入院时症状及体征、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临床诊断并给予药物复律.结果 共有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4例室性心动过速患儿,所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1例室性心动过速患儿均成功药物复律,3例室性心动过速患儿死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首次发作均用ATP成功复律,年长儿再次发作时普罗帕酮有效,3例进行射频消融术.结论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估计病情及预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次发作时ATP快速静脉推注可有效、成功地复律.年长儿再次发作时普罗帕酮更有效,如频繁发作应考虑射频消融术.
作者:朱玲;林广裕;肖泽曦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早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对128例PPROM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不同孕周(28~33+6周和34~36+6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不同孕周PPROM早产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33+6周1min新生儿Apgar评分≤3分3例、4~7分4例、>7分18例,34~36+6周分别为0、2、101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33+6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与34~36+6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孕周及母婴情况正确处理PPROM,适当延长孕周,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作者:姚若峰;任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阻塞性黄疽患者在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后恢复的差异.方法 择期手术的阻塞性黄疸患者30例,ASA分级Ⅰ~Ⅱ级,Child肝功能分级A级,随机分为S组和P组,各15例.S组持续吸入七氟烷,P组接TCI泵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5mg/L,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维持麻醉.持续监测ECG、HR、平均动脉压(MAP)、SpO2;记录麻醉时间、芬太尼用量、苯磺阿曲库铵用量、输液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体重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期间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7.9±1.5)min、(8.5±2.6)min、(13.1±4.4)min, P组分别为(26.1±8.8)min、(27.8±11.2)min、(33.7±12.5)min, S组均优于P组;P组麻醉恢复期嗜睡及烦躁患者明显多于S组.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阻塞性黄疸手术的要求,但七氟烷吸入麻醉恢复更迅速平稳,更适合于阻塞性黄疸手术患者的麻醉.
作者:李廷坤;卢锡华;吕帅国;章云飞;王根生;冯艳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局部巨噬细胞浸润的变化.方法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89例,于治疗前后进行肝脏穿刺活检,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比较治疗前后局部巨噬细胞浸润的变化.电镜观察巨噬细胞的功能状态.结果 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后巨噬细胞局部浸润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电镜观察该免疫细胞有伪足样突起,且胞质内可见较多内质网、线粒体及溶酶体.结论 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有效地增强局部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和功能状态.
作者:韩秀婕;董宝玮;梁萍;于晓玲;于德江 刊期: 2008年第18期
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我们采用超声定位、电磁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双侧输尿管结石60余例,其中有26例少尿或无尿双侧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双J管配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效果满意.
作者:刘桂兰;王贻兵 刊期: 2008年第18期
近年来随着糖皮质激素类制剂种类的增多,部分基层医院或小诊所对皮肤病认识的缺乏,零售药店患者自购随意性的增加,部分不合格的化妆品流入市场等,导致医源性或非医源性糖皮质激素类制剂使用范围扩大,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HD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黄慧嫦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昏迷伴呼吸困难的患者病情危重,在院前急救转运过程中有极大风险,我们对24例昏迷伴呼吸困难的患者使用纳洛酮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曹利田;张艳群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尼曼-匹克病是一类因鞘磷脂、胆固醇及糖鞘脂等沉积于全身各器官组织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代谢病.现报道1例.
作者:张可嘉;郭月影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患者男,56岁,因发热、乏力、咳嗽、纳差5d,门诊检查发现血糖升高入住内分泌科.入院查体:T 38.6℃.P 102次/min, R 23次/min, Bp130/86mm Hg(1mm Hg=0.133kPa).皮肤未见皮疹、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右肺底闻及少许湿性啰音.
作者:高枫;黄斌;唐素兰;朱彦昆 刊期: 2008年第18期
随着人工晶状体材料的改进、设计的飞跃、白内障手术的日臻成熟以及对视觉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追求的不再仅仅是术后良好的远视力,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视觉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王海伶;方静;马海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肥胖、高胰岛素血症、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丁百静;朴云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细胞黏附和分离、细胞外基质重建、细胞运动、血管生成等生命过程.
作者:胡剑浩;吴建胜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漏诊的原因,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误诊漏诊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误诊漏诊的患儿中急性胃肠炎5例、急性阑尾炎5例、肠系膜淋巴结炎3例、胆道蛔虫3例、急性细菌性痢疾2例、肠套叠2例、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1例、急性白血病1例.误诊时间3~20d.结论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漏诊的疾病均是早期未出现或未发现紫癜及对特殊皮疹认识不足的腹痛疾病,急腹症为主.强调对那些不能够合理解释的腹痛患儿,应尽早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薛湘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