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术前高危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行PCI治疗并且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91例患者(无复流组)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PCI治疗后前向血流正常的10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PCI术前临床资料和术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针对PCI术前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做多因素分析,以判断对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平均回顾性随访(35.8±15.3)个月.结果 无复流组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中无复流组患者吸烟指数≥300(OR=2.81,95%CO:1161~4.38,P=0.007)、术前24 h内空腹血糖≥11.1 mmol/L(OR=3.39,95%CI:1.51~4.89,P=0.000)、术前1个月内无心绞痛发作(OR=2.39,95%CI:1.22~3.78,P=0.009)是发生无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结论 无复流现象提示患者预后差,严重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加.长期大量吸烟、术前1个月内无心绞痛发作和术前24 h内空腹血糖≥11.1 mmol/L是无复流现象发生的高危因素.
作者:朱升四;周旭晨;刘俊;朱皓;郑晓群;张妍;曲新凯;王俊杰;黄榕翀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以左氧氟沙星为主的三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 选择胃镜检查为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234例,随机分为A、B、C、D组,A组给予左氧氟沙星0.2 g,铋剂220mg,奥美拉唑20mg,均2次/d×7d;B组与A组方案一样,疗程14 d;C组克拉霉素0.5 g,阿莫西林1.0g,奥美拉唑20mg,均2次/d×7 d;其中D组为初次治疗后停药1个月以上复诊Hp阳性的患者,治疗方案同A组.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检测Hp.结果 有43例失访,实际完成191例,A、B、C、D组Hp根除率分别为83%、91%、86%、77%,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愈合和黏膜炎性反应消退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左氧氟沙星、铋剂、奥美拉唑三联方案不仅可作为根除Hp的初治方案,而且可作为复治方案.
作者:魏鹏翅;熊晓玲;龙春贤;周绪琴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COPD患者BODE指数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19例.计算BODE指数和检测PaO2,并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19例患者BODE指数4.5263±1.1239,PaO2(69.6316±7.3727)mm Hg(1 mm Hg=0.133 kPa).BODE与PaO2相关,F=38.6829,P<0.01.结论 COPD患者BODE指数和PaO2有密切的关系,BODE指数简便实用,适用于社区医疗服务,值得推广.
作者:陈文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前列地尔20μ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中持续静脉滴注,每天1次,持续2周;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100ml持续静脉滴注,每天1次,持续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为(3.66±1.28)g/L和(3.57±1.27)g/L(P>0.05);治疗组分别为(3.72±1.13)g/L和(2.26±0.82)g/L(P<0.01),且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可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凝血功能,治疗效果肯定.
作者:邹瑜驰;杜晓红;朱再胜;李颖;赵晓薇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组:西酞普兰(20 mg/d)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利培酮(0.5~2.0mg/d),共28例.西酞普兰组:单用西酞普兰(20mg/d)治疗,共26例.两组持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 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组总有效率为60.7%,痊愈和显效占50.0%;西酞普兰组的总有效率为26.9%,痊愈和显效占15.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 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西酞普兰,且安全性较好,是临床治疗中可选用的方法之一.
作者:涂隽;蒋峰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及其配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rkB和BDNF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癌旁组织,34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对应的阳性淋巴结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rkB和BDNF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TrkB和BDN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59.4%,而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无一例表达.TrkB和BDNF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而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浸润至胃壁全层、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Ⅲ~Ⅳ期的TrkB和BDN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浸润至胃壁全层、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Ⅰ~Ⅱ期(P<0.01).胃癌转移患者TrkB和BDNF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76.5%,26/34;70.6%,24/34)较原发灶(85.3%,29/34;82.4%,28/34)低,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kB和BDNF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的表达增强提示肿瘤可能已发生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
作者:刘天卿;任海军;温爽;张众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在气管插管时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软膏作为气管插管润滑剂抑制下呼吸道细菌生长情况.方法 27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插管时在管壁涂盐酸左氧氟沙星软膏,对照组12例涂无菌石蜡油.结果 观察组病原菌阳性5例(5/15),对照组11例(11/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5、7 d所培养的病原菌例数分别为1、4、5例,对照组分别为2、9、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气管插管时外涂盐酸左氧氟沙星软膏能有效地减少病原菌的产生,不良反应轻微,为临床操作提供一种改良方法.
作者:高志国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对比丙种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疗效.方法 对27例轻型GBS患者和30例中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轻型GBS患者中,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组(IVIG)8例,治疗2周时显效8例,出院时痊愈4例;糖皮质激素组19例,治疗2周时显效8例,出院时痊愈1例.两组治疗2周时的总显效率和出院时的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型GBS患者中,IVIG组7例,治疗2周时显效5例;糖皮质激素组23例,治疗2周时显效10例.两组治疗2周时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VIG治疗轻、中型GBS安全、起效快,可明显缩短病程,应尽早使用.
作者:秦文卓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应用失败的相关因素,为NIPPV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能的预警因素.方法 经NIPPV治疗387例患者,按成功与否将其分为成功与失败.监测多种参数和指标.结果 在早期通气依从性良好方面,失败患者(45.3%)明显低于成功患者(89.8%),P<0.05;并且失败患者初次使用呼吸机的监护时间[(2.5±0.8)h]明显低于成功患者[(6.8±1.2)h],P<0.01.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方面,失败患者[(19.7±1.3)分]明显高于成功患者的[(13.3±1.1)分],P<0.05.两者初始血气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成功患者明显改善,而失败患者无明显变化.结论 NIPPV治疗失败患者病情危重,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影响患者的预后;使用NIPPV的早期治疗反应非常重要,强调了在动态和比较中实现NIPPV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言森;隋玉娟;杜向阳;李戈阳;王立冬;王雷;王建平 刊期: 2008年第19期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与脑梗死密切相关[1].探寻快速、简便、无创、准确地检出颈动脉病变的手段,对脑梗死的预测及防治十分必要.为了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我们对19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6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居来提·阿布都克热木;李鹤;艾合买提·扎依尔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多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是一种罕见的B淋巴细胞慢性增殖性疾病,以毛细胞增殖、外周血循环淋巴细胞增加并浸润骨髓伴显著的脾肿大为特征[1].本病多发生于中年人,高峰年龄40~50岁,男女之比为(3~4):1,发病占全部白血病的2%~5%.我院于2006年9月17日收治1例HCL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可嘉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患者 男,45岁,主因头痛、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0d于2007年2月5日人院.于20d前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3d后出现头痛,呈跳痛,以后枕部为著.曾在外院诊断为脑供血不足,给予参麦、曲克芦丁(维脑路通)静脉滴注,病情无好转.于1月26日上午出现困倦头晕,下午出现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并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右上肢持物不稳,下肢走路拖步.
作者:王丽;祝伟华;文蕾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don,AMI)后心肌水平再灌注程度与左心室功能和临床预后密切相关[1].TIMI血流分级(TFG)是应用较多的评价再灌注的指标之一,但研究结果表明,心外膜血管恢复正常的TIMI 3级血流时,仍有25%~30%患者心肌组织未得到有效的再灌注[2].对心肌水平再灌注的评价方法如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肌声学造影等虽已得到公认,但因技术设备要求高,尚无法在国内普及.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测量则成为高效的评价手段.
作者:赵世杰;齐国先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自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以来迄今已有40余年,由于诊断水平、检查方法以及生存年龄的增加,诊断出的患者也日益增多.但由于本病与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帕金森痴呆(Parkinson disease with dementia,PDD)、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等有较多的相似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容易误诊.
作者:李云峰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系统常见和多见的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多见,常引起临床多学科的关注,其中又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多见.甲亢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多种病因可以引发,以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目前甲亢治疗仍以内科治疗、放射碘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三大类方法为主,各有其适应证和存在的问题.现主要论述自身免疫性甲亢的诊治现状.
作者:顾维正;官莉莉 刊期: 200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