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复杂肱骨远端骨折(肱骨髁间加髁上骨折)应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行双钢板内固定急诊手术的疗效.方法 急诊手术治疗复杂肱骨远端骨折47例患者,取鹰嘴旁肘后轻度弧形正中切口,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同定急诊手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5~50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在3~6个月全部愈合.采用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功能,优36例,良4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5.1%.结论 复杂肱骨远端骨折,应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坚强内固定急诊手术,可以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大限度恢复肘关节功能,在临床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薛锦标;CHEN Dan-hua;汤春平;GE Xu-feng;潘刚;YAO Chang-hai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胸膜结核球的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胸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胸膜结核球的临床资料.结果 胸部X线检查18例显示结节23枚,结节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楚;2例未见任何结节影.CT检查多表现为基底与胸壁相连的半圆形单个结节或呈乳头状或三角形阴影,大多数病灶边缘可见长毛刺,紧贴的壁层胸膜均有增厚;增强扫描示病灶强化均不明显,1例膈肌结节被漏诊.MRI检查与CT比较其结节影更规则,肋膈角、心膈角和膈肌处的病灶显示更清晰.13例手术治疗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经随访均无复发.7例非手术治疗患者,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直径小于3 cm的结节可基本吸收或明显缩小.结论 胸膜结核球的影像学特点对诊断有重要作用,直径大于3 cm的胸膜结核球选择外科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王浩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骨-半腱肌股薄肌腱双束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骨-半腱肌股薄肌腱双束重建膝关节PCL 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用环钻钻取肌腱附着点柱状骨块,建立股骨双骨道及胫骨骨道,确保移植物在股骨及胫骨骨道内紧密固定.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时用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16例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57分(43~65分),术后12个月时平均为86分(68~92分),总优良率87.5%.术后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自体骨-半腱肌股薄肌腱双束重建膝关节PCL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稳定性.术中股骨及胫骨骨道精确定位、术后系统康复治疗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孙英华;JIAO Zhao-de;王莉;WANG Yan-qing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结石性脓肾保肾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72例切开取石、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经皮肾镜取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结石性脓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病程5个月至8年,平均3年.结果 术后暂时性尿漏2例,经保守治疗愈合.切口感染1例,残余结石5例,恢复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38例患者获3~18个月随访,肾功能恢复或部分恢复30例(78.9%),肾萎缩8例(21.1%),结石复发5例(13.2%).结论 发病时间短、术前经皮肾穿刺引流、每日尿量大于200 ml以及术中探查肾皮质部分仍较厚的结石性脓肾患者保肾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蒋基明;陈荣兴;徐艳玲;张家杰;官冰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偏侧颅骨切除术治疗大面积大脑中动脉梗死手术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32例大面积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采用偏侧颅骨切除术,18例于脑疝出现前施术(脑疝前手术组),14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脑疝后施术(脑疝后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术后3个月的功能转归情况.结果 脑疝前手术组病死率16.7%,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66.94±17.75)分,优于脑疝后手术组的57.1%和(38.43±9.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脑疝前施行偏侧颅骨切除术可降低大面积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SONG Jie;季庆;SHI Huan-chang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体会,探讨进一步提高肝移植疗效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施行的31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4例,术中发生心脏骤停2例,术后17例发生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急性肾衰竭2例,腹腔内出血4例,肝动脉血栓1例,肝动脉相对狭窄3例,门静脉狭窄2例,胆道吻合口狭窄1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胆道铸型综合征1例,胰漏1例,中量以上的胸腔积液5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 确保供肝质量是肝移植成功的前提,良好的血管和胆管重建技术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专业化的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勇;马庆久;张玉存;王荣;黄卫华;徐建庆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在局部麻醉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0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组在局部麻醉(局部麻醉组,73例)和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腰硬组,77例)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对比观察两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结果 手术后两组患者原有症状均得到满意改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局部麻醉组与腰硬组分别为(4.8±1.1)d与(6.8±1.1)d、(3980±639)元与(5128±728)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9.6%、2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疼痛指数、肛门失禁和瘙痒、术后残留皮赘和术后痔脱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局部麻醉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安全可行,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在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术后发生尿潴留几率也明显下降.
作者:肖隆斌;XU Feng-feng;邓量;LONG Shuo;吴文辉;LI Shou-zhi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病因、治疗方法以及治愈的判断.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1月胃肠道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29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和疗效观察.结果 胃肠道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是由综合性因素影响所致,包括腹部手术扰乱、精神状态、营养不良,甚至术后饮食等因素.全组病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例自动出院2个月后死亡,28例治愈,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 非手术的综合治疗方案是治疗胃瘫综合征的首选及佳方案.
作者:李夏鲁;欧阳国林;莫启章;王运成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凸面脑膜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其硬脑膜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凸面脑膜瘤患者51例,术中均切取肿瘤基底周围至少15 mm的硬脑膜,随机切取0~1、2~5、6~10、>10mm4段,瘤体标本均行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检查,亦行PCN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硬脑膜有肿瘤细胞侵袭者PCNA标记指数(LI)为10.32±6.74,硬脑膜无肿瘤细胞侵袭者PCNA LI为2.16±4.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76,P<0.05).非典型性脑膜瘤瘤周硬脑膜受侵袭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分型脑膜瘤.结论 PCNA免疫组化表达强度与瘤周硬脑膜受侵袭情况存在相关性,这可能与肿瘤病理分级有关.
作者:宋浩青;LIU Wei;张贺;YANG Ting-jian;张月梅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两种肠内营养喂养方式对危重昏迷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要肠内营养支持的危重昏迷患者70例,根据喂养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肠内持续滴注组(试验组)35例,肠内分次人工灌注组(对照组)35例.入院48 h后,使用肠内高营养多聚合剂(能全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喂养方式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的相关性.试验组的胃肠道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持续滴注鼻饲营养喂养方式可明显降低危重昏迷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封凯旋;JTN Wen-xiu;顾斌芳;JIANG Kai;凌杰兵;QU Xiao-ying;马斌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原切口乙状结肠造口术在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AP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APR并行原切口乙状结肠造口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发生造口有关并发症,发生率为0.9%(4/453),无切口感染及造口疝和内疝发生,造口功能良好.结论 原切口乙状结肠造口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佳的造口功能等优点,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俊;刘金林;周颜才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与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内积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内积血33例患者(腰大池外引流组),与同期完成32例脑室外引流患者(脑室外引流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第7、13天脑室内血肿完全清除率:腰大池外引流组分别为27.3%、72.7%,脑室外引流组分别为31.2%、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临床疗效:腰大池外引流组总有效率为78.8%,脑室外引流组总有效率为8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2,P>0.05).结论 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内积血能达到与脑室外引流同样的功效.
作者:张向东;淳采璞;阿珊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度脑损伤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及脑脊液和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65例重度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亚低温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亚低温组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检测两组入院时及治疗7、14d脑脊液和血浆ET、CGRP水平,并比较两组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情况.结果 (1)脑脊液、血浆ET水平于治疗7 d时亚低温组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14 d时两组差异更为显著(P<0.01);两组脑脊液和血浆CGRP水平于治疗7 d时降至低,后逐渐升高,治疗7、14 d亚低温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2)亚低温组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6.67%(2/30),较对照组的22.86%(8/35)明显减少(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减小了重度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浆ET水平上升幅度及CGRP水平下降幅度,从而降低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23期
肾上腺囊肿临床上较为少见,多由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个别病例以急腹症发病,不易确诊.2004-2007年北京市第六医院收治3例肾上腺囊肿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吕建阳;陈林;昌建明;刘晨波;田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高,尽早采取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1-2].但老年人多同时并存多种基础疾病,给麻醉方法的选择及围术期的管理造成了一定困难.现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52例80岁以上髋部手术患者围术期相关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媛;张萍;周莉莉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发生率较低,早期症状不典型,易延误诊断.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7年收治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认识.
作者:余玲 刊期: 2008年第23期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自发性出血倾向及手术、外伤时难以控制的出血,曾一度视为手术禁忌证[1].近年开发的替代疗法可使血友病患者凝血功能增强,使诸如肺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外科手术得以安全实施[2-3].我们对近期诊治的1例血友病合并胆囊息肉患者成功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素将 刊期: 2008年第23期
患者 男,58岁,体重70 kg.劳累后突发呼吸困难、心慌气短伴全身出汗、四肢厥冷15 h,于2007年8月10日急诊入院.既往无外伤史,无冠心病病史.体格检查:端坐呼吸,呼吸急促,口唇轻度发绀.心尖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并向腋部传导,两肺可闻及弥漫性水泡音,双下肢轻度紫绀.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异位性早搏、Ⅰ度房室传导阻滞、T波异常、左心房增大.胸部X线片:两肺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考虑肺水肿.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前叶乳头肌断裂;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明显减低;二尖瓣重度反流、三尖瓣中度反流;肺动脉收缩压增高为49.4 mm Hg(1 mm Hg=0.133 kPa).
作者:陈良;任旭东 刊期: 2008年第23期
1971年Folkman[1]提出肿瘤生长依赖血管生成假说.从血管生成的角度,将恶性肿瘤的发展分为血管生长前期和血管生长期两个阶段.众所周知,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必须依赖丰富的营养供给,组织中血管生成为营养物质供给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都证明,如果没有新生血管来供应营养,体外培养的肿瘤组织生长体积不超过4 mm3,而体内肿瘤不超过2 mm3[2].因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备条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作用的众多因子中,当前研究多、受重视的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作者:薛理烨;邢金春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前我国对肺癌治疗多采用手术、放疗、化疗、中医药治疗和免疫生物学治疗等方法.由于肺癌患者确诊时常处于病情中晚期,其手术、放疗、化疗对肺癌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仅为32%、15%和28%.靶向消融技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治疗肺癌的有效方法和新兴学科.该技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直接毁损局部癌细胞,减少邻近重要器官损伤,达到根治癌肿的目的[1].现就各类靶向消融技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武珊珊;刘吉福 刊期: 2008年第23期
McCune-Albright综合征(MAS)是患者同时发生所谓的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poIyostotic fibrous dysplasia,PFD)、皮肤牛奶咖啡斑、性早熟及其他内分泌功能紊乱三联征为特点的一种综合征.由McCune和Albright于1937年分别在不同杂志首先报道,该病罕见,且延误诊治常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作者:张晓东;杨飞 刊期: 2008年第23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伴发老年性疾病的增多,老年人身体各种机能均在逐渐的老化和衰减,胸外科手术对心肺功能影响大,如胸壁损伤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肺手术需切除部分肺组织,食管手术损伤膈肌,移入胸腔的胃等组织占据胸腔空间等.老年人的心肺功能逐渐衰减对胸外科的疾病能否安全耐受手术起到决定性作用.实际上胸部恶性肿瘤有1/2~3/4不适合手术治疗,除了因为肿瘤本身进入晚期外,大部分是由于心肺功能及其他非癌性疾患所致.因此术前充分评价老年患者的生理年龄、全身状况、吸烟史、职业、有无慢性疾病以及心肺功能的现状,均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尚无确切的标准提供给胸外科医师,作为判定能否耐受手术的依据.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病历摘要患者 女,20岁,2007年5月19日因腹腔畸胎瘤于外院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左卵巢-20 cm×25 cm肿物与肠管、大网膜和腹膜广泛粘连,特别与回肠粘连严重(无法分离),考虑为左卵巢畸胎瘤,行左卵巢畸胎瘤+部分回肠切除和粘连松解术,切除约20 cm回肠.术后第5天出现腹痛、腹胀、低热,肛门未排气、排便,腹部立卧位X线片示肠梗阻,从妇科转入普外科治疗.2007年6月4日脐下约6 cm切口处有肠液漏出,予以引流、营养支持、生长抑素、抗炎和对症处理,腹痛局限、热退,此后反复出现腹痛和发热,均为引流管引流不畅所致,予以处理后缓解.2007年10月20日小便混浊,类似粪便物,为进一步诊治于2007年11月26日转入我科.
作者:李有柱;刘春安;鲁珏;王红山;许庆文 刊期: 200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