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明确股骨近端解剖参数和髓腔形态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分析比较两种髓腔形态的界定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4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所拍摄的患髋正、侧位X线片,测量股骨近端解剖参数,并分别运用Dorr分类法和Noble分类法对髓腔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1)男性股骨近端解剖参数与年龄无相关性.(2)女性股骨小转子中点下方10 cm处的髓腔内径、髓腔峡部处的髓腔内径、股骨髓腔峡部与股矩峡部比值与年龄呈正相关.(3)女性股骨小转子中点下方10cm内、外侧皮质厚度、皮质指数、股骨近端髓腔开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4)根据Dorr分类法股骨髓腔形态分为A型13例(29%)、B型20例(44%)、C型12例(27%).根据Noble分类法股骨髓腔形态分为香槟酒瓶型4例(9%)、正常型34例(76%)、烟囱型7例(16%).结论 男性股骨髓腔形态不随年龄而发生变化,女性股骨髓腔形态随年龄增长而增宽.Dorr分类法中的C型包含了Noble分类法中的烟囱型和部分正常型.
作者:杨沛彦;孙俊英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总结胸腔引流术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经验与教训,提高胸腔引流术的操作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胸腔引流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检索1982-2007年国内外正式发表的28篇有关胸腔引流术严重并发症文献共70例.总结74例严重并发症的损伤情况,分析产生并发症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74例胸腔引流术严重并发症中,发生胸部损伤63例,腹部损伤20例.痊愈68例(91.9%),死亡6例(8.1%).胸腔引流术严重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包括解剖、病 理、技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结论 胸腔引流术严重并发症的预防贯穿在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操作者应熟练掌握这一技术,严格执行胸腔引流术操作规范,尽可能减少并发症.
作者:邓宏军;曾慰;曾和平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诊断和治疗急腹症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9例急腹症患者腹腔镜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19例全部明确诊断,准确率为100%,腹腔镜治疗207例(其中3例辅以小切口完成手术),中转开腹11例,1例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后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切口感染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可准确诊断急腹症病因,大多数患者可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创伤较小.
作者:徐本文;吴柏华;姜玉;张晓晴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评价原切口病灶清除术在此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两种方法治疗16例确诊为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其中6例采用保守治疗,10例采用原切口病灶清除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6个月至4年.保守治疗6例患者,病程迁延,(12.0±4.1)周方基本恢复.而采用原切口病灶清除术10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7.0±1.4)周基本恢复日常生活.两种治疗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局部抽搐在术后1周内即可出现,可认为它是椎间隙感染的征兆.MRI在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经原切口早期行病灶清除术在治疗椎间隙感染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韩建军;李菊梅;丁文元;李宝俊;赵晔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PT)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为SPT40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32.9±13.6)岁,平均病程(8.6±0.1)个月,男:女为1:9.临床症状多为腹部胀痛或隐痛不适(60.0%),无一例皮肤、巩膜黄染.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未行化、放疗.4例术后发生水肿性胰腺炎,经积极治疗痊愈.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13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SPT大体剖面呈囊实性相闻结构,镜下特点为假乳头状结构和区域性坏死,无腺泡结构.结论 SPT有其相对独特的临床特征,其诊断要点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做出诊断,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程东峰;沈柏用;韩宝三;祝哲诚;陶宗元;金佳斌;陈杰;彭承宏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对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小左心室患者实施二尖瓣替换术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小左心室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特点及术后早期疗效.采用传统二尖瓣替换术式26例,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术式19例.结果 全组死亡3例(6.67%),1例为术后左心室后壁破裂大出血,2例为术后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余42例痊愈出院.结论 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小左心室是二尖瓣替换术的高危因素,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是术后常见的死亡原因.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手术策略及术后并发症的及时有效处理.
作者:张春曦;黄达德;罗兆榴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上段输尿管结石经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前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的价值.方法 将腹部X线平片(KUB)证实为X线不透光的结石和超声检查无严重肾积水的单发上段输尿管结石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IVU组ESWL前行IVU检查,对照组ESWL前不行IVU检查.观察ESWL治疗后并发症、结石清除率.结果 IVU组有7例退出研究.对照组和IVU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6.0%(43150)和83.7%(36/43);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4.0%(47/50)和95.3%(41/43);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0%(13/50)和27.9%(12/4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UB证实为x线不透光的结石和超声检查无严重肾积水的单发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ESWL治疗前无需行IVU检查,这样可减少放射线暴露、避免造影剂的毒副作用并节省医疗费用.
作者:桂西青;郭振宇;孙华宾;练文飞;殷放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易感因素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3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中10例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例手术治疗,其中6例同时行主动脉瓣替换术.结果 9例行手术治疗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2个月至8年,心功能恢复到Ⅰ级7例,Ⅱ级2例.死亡1例系未行手术治疗者,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合并室间隔缺损是主动脉窦瘤破裂易感因素之一;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一经确诊,应足量有效抗炎治疗并尽早手术;合并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应果断换瓣治疗.
作者:李春生;严中亚;卢中;吴一军;雷虹;朱正艳;孙云;郑理;程光存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在复杂胆囊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7年10月行LC治疗复杂胆囊疾病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4例患者完成LC,中转开腹手术2例,LC手术成功率98.9%,其中行胆囊大部切除术21例.术后发生胆漏2例(1.1%),胆总管残留结石1例(0.5%),胆囊腺癌2例(1.1%),无胃肠道损伤、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结论 LC手术适应证可放宽,复杂胆囊疾病已不再是LC的禁忌证,但要求手术医师应熟悉肝外胆道解剖及其变异,要有丰富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和常规LC手术经验,并且具有一定处理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能力.
作者:支永发;高军林;李连生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同指带指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指腹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对12例16指指腹缺损患者行同指带指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1.5 cm~3.0 cm×2.5 cm.供区创面全厚皮片植皮.结果 术后12例16个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6个月,皮瓣质地、血运良好,外形满意,两点辨别觉7~10 mm.手指功能按TAM法评定:优12指,良3指,可1指,优良率为93.8%.结论 同指带指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移位,手术操作简单易行、疗效满意,是修复指腹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作者:张洪权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髁支持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39例AO分型c型骨折的患者,骨折切开复位后用髁支持接骨板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39例患者中36例获得坚强内固定.3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36个月.平均26.5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性愈合时间8~18个月,平均12.5个月.采用Kolmert评定标准,优良率75.68%.结论 用髁支持接骨板治疗股骨髁间骨折可提供牢靠的内固定,在股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治疗中是理想的选择.
作者:韦国平;覃鑫;黄锐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穿透性心脏创伤患者急诊手术的特点和麻醉处理,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穿透性心脏创伤休克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急诊手术抢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缺氧状况得到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正常,12例均抢救成功,痊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抢救穿透性心脏创伤休克患者,麻醉的处理在于迅速建立通畅的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和积极补充血容量等抗休克治疗,并为急诊手术赢得时间,是心脏创伤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祥云;苏亚海;文学锦;张建辉;廖海明;刘春贵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4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 46例患者术后随访3~86个月.平均(16.0±0.7)个月.按日本整形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术前评分平均(11.4±0.2)分,术后评分平均(15.6±0.4)分.46例患者中优3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5.7%.结论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减压彻底,安全性高.
作者:夏青;魏振;江海良;李利昕;冯涛;魏可为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经骶尾入路手术切除,3例经肛门局部切除,2例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结果 7例镜下均找到梭形细胞,5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阳性5例,CD34阳性5例,抗平滑肌抗体阳性4例,p53阳性2例,酸性钙结合蛋白、结蛋白均为阴性.结论 肛门直肠指检、内窥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直肠间质瘤的主要手段,术前确诊较为困难,合理的术式有利于患者预后和防止复发,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的主要方法.
作者:陈邑岐;邵万金;杨柏林;史仁杰;钱海华;奚学荃 刊期: 2008年第26期
为了探讨组织蛋白酶D(Cath D)及雌激素受体(ER)在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及与肿瘤预后的关系,我们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65例乳腺癌和65例乳腺囊性增生标本中Cath D和ER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席锋祥;崔晓冬;刘欣伟;刘玉玉;薄爱华 刊期: 2008年第26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及十二指肠、胆总管壶腹部恶性及部分良性肿瘤的主要方法,然而胰瘘是此手术后危险而又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会导致严重的腹腔感染及出血,是引起死亡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防治胰瘘的发生一直是普外科的重要课题.我院1996年1月至2007年3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8例,初步体会到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和术后胰瘘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通 刊期: 2008年第26期
我科自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将螺旋弹簧状镍钛合金支架管作为尿道下裂支架管,共进行20例尿道下裂手术,发现该支架管术后预防尿瘘及尿道狭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龙明;庞家瑜;何国友;霍伟堂;吴品林 刊期: 2008年第26期
髌骨骨折是较常见的关节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65%,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治疗要求解剖复位,牢靠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传统的手术方式是髌前横弧形或U形切口张力带钢丝的固定,虽固定牢靠,但存在创伤大、切口皮瓣坏死、粉碎性骨折固定困难等并发症.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膝前正中纵行直切口结合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MT-PC)治疗新鲜髌骨骨折7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许真;陈霞;寇勋;郭锋;孙溢欣;刘瑞荣 刊期: 2008年第26期
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 aIIonlaly)是一种少见而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在新生儿中发病率为(0.5~2.5)/10万,在所有先天性心脏病中发病率不到1%,其男女发病率基本相等,家族遗传性极为少见[1].
作者:孙明;严中亚 刊期: 2008年第26期
肺泡复张是指不含气体的肺泡在正压通气下重新开放的过程,它在呼吸过程中使肺保持开放状态[1],通过增加肺容量,肺泡复张可使肺通气增加气体交换.
作者:刘晖;童晓文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睾丸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人体恶性肿瘤的1%,又是青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故早期诊断与治疗显得非常重要.睾丸肿瘤发病率不高,有明显的地区与种族差异.
作者:吴永安 刊期: 2008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