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8年30期文献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和低场强MRI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CT和低场强MR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同时进行CT和MRI检查且临床拟诊为新生儿HIE患儿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检查正常34例,轻度31例,中度17例,重度10例;MRI检查正常19例,轻度42例,中度20例,重度11例;MRI显示的病灶累及脑叶的范围与临床分度结果及CT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 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CT,特别是早期诊断更具有优越性.

    作者:宋淮;刘金有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

    目的 探讨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9例均行鼻内镜手术,未使用抗真菌药物,症状完全缓解62例,症状改善15例,无效2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真菌球.全部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6例术后症状复发,经鼻内镜下治疗后缓解.结论 鼻内镜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安全有效和首选的方法.但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鼻内镜下双径路是较好的方法.

    作者:李梅生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以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程越长,病灶越大,13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位于切口上缘.所有患者均行局部病灶切除术,术前病灶长径≥4 cm的4例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均已向下侵及腹直肌前鞘,其中1例向下侵及腹直肌,腹直肌前鞘缺损为4.0 cm×4.5 cm,术中运用补片,其余3例修剪前鞘呈锯齿状减张缝合,14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病灶长径<4 cm,常规缝合,9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剖宫产时应做好腹壁切口的防护及术中手术器械、纱布的相应隔离,以阻断子宫内膜在腹壁切口的医源性种植,可以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手术前要充分了解病灶的大小与深度,要充分切除病灶,减少复发.对于腹直肌前鞘缺损较大的患者要用补片,以防止切口疝的发生.

    作者:赵年芳;杨慧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凋亡相关基因Bcl-2、Caspase-3与妊娠高血压疾病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产妇胎盘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Castmse-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 1例轻度子痫前期(轻度组)、50例重度子痫前期(重度组)及62例正常晚期妊娠(对照组)产妇胎盘组织Bcl-2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Bcl-2阳性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spase-3阳性率在轻度组(53%)、重度组(64%)显著高于对照组(23%).Bcl-2与Caspase-3在HDCP产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199,P<0.05).结论 在HDCP产妇胎盘组织中Caspase-3表达上调、Bcl-2表达无明显变化.HDCP的发病机制可能与Caspase-3表达变化有关.

    作者:徐晓红;颜涛玲;董绍萍;滕红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惊厥患儿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惊厥后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方法 将68例惊厥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普通惊厥组(42例)与惊厥持续状态组(26例),进行血清CK-MB及肌钙蛋白I(cTnI)测定,并与27例健康体检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惊厥后1 d,血清CK-MB普通惊厥组、惊厥持续状态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TnI普通惊厥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持续状态组与普通惊厥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惊厥持续状态存在心肌损伤,普通惊厥心肌酶增高可能与缺氧、骨骼肌受损、应激等有关,而心肌损伤并非重要.

    作者:刘淑梅;邵晓丽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玻璃酸酶混合液宫颈局部封闭在晚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玻璃酸酶混合液宫颈局部封闭在晚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分析其风险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299例晚期妊娠需引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玻璃酸酶混合液宫颈局部封闭及缩宫素引产为观察组;单纯应用缩宫素引产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引产效果及分娩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潜伏期、活跃期、总产程分别为(6.0±0.5)、(2.5±0.5)、(9.5±0.5)h,对照组分别为(8.0±0.5)、(4.0±0.5)、(13.0±0.5)h,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宫颈撕裂、不协调性官缩、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3.03%、7.27%、2.42%,对照组分别为11.94%、26.87%、14.18%,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玻璃酸酶混合液宫颈局部封闭促宫颈成熟后,潜伏期、活跃期及总产程明显缩短,宫颈撕裂、不协调性宫缩、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降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促宫颈成熟方法.

    作者:简寄萍;谭桉;姚春芬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纤维支气管镜快速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在颈椎颈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快速诱导经鼻气管插管与纤支镜清醒经鼻气管插管在颈椎颈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40例颈椎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Ⅰ组(纤支镜快速诱导经鼻气管插管组)和Ⅱ组(纤支镜清醒经鼻气管插管组),每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插管前和插管时Bp、HR、SpO2的变化,以及插管时间和重复插管例数等.结果 插管过程中SpO2维持正常,Ⅰ组和Ⅱ组插管时间[(3.12±0.52)min和(3.34±0.65)min]、重复插管例数(2例和1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插管时Ⅱ组MAP、HR[(105.6±17.5)mmHg(1 mm Hg=0.133 kPa)、(95.4±10.8)次/min]比Ⅰ组[(83.7±19.6)mmHg、(78.5±10.2)次/min]显著升高(P<0.05).结论 纤支镜快速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在颈椎颈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优于纤支镜清醒经鼻气管插管,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欧册华;姜鲜;任长河;王晓斌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侧卧时间与老年患者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临床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注药后保持侧卧位时间对老年患者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ASA分级Ⅰ~Ⅲ级的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60例,人手术室后患侧在下侧卧,用腰椎穿刺针取L3-4间隙垂直进针,成功后穿刺针斜面朝下并以0.1ml/s速度注入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1.5 ml,然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Ⅰ组注药后立即仰卧;Ⅱ组注药后仍保持侧卧位3 min才仰卧;Ⅲ组注药后仍保持侧卧位5 min才仰卧.记录基础血压及注药后5、10、20、30 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注药后患侧和健侧30 min高麻醉平面、下肢运动能力评级;患侧和健侧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痛觉阻滞维持时间;统计各组低血压、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患者注药后10 min时SBP、DBP与基础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Ⅱ组、Ⅲ组注药后30min内SBP、DBP与基础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Ⅱ组、Ⅲ组下肢运动能力评级3级例数患侧与Ⅰ组相同,而健侧少于Ⅰ组;Ⅱ组、Ⅲ组患侧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痛觉阻滞维持时间与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组中有3例(15%)低血压、1例(5%)尿潴留,而Ⅱ组、Ⅲ组患者均未发生低血压和尿潴留.结论 注药后保持侧卧位3 min可以提高老年患者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时间和减少低血压、尿潴留的发生,增强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作者:金新强;姚红伟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输卵管因素性不孕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输卵管因素性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66例输卵管因素性不孕患者实施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断,并视术中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对术后输卵管复通情况进行评估,并于术后6、12个月进行妊娠随访,对妊娠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输卵管壶腹部及伞部阻塞术后的复通率为86.9%,明显高于输卵管间质部、峡部阻塞术后的复通率(33.8%、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侧输卵管阻塞疏通术后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双侧输卵管阻塞疏通术后的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妊娠率(48.O%)略高于术后6个月妊娠率(4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能同时对官腔及输卵管病变进行诊断与治疗,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妊娠率较满意,可作为某些输卵管因素性不孕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

    作者:胡静;杨箐;夏良斌;李明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终止妊娠时机和方式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终止妊娠时机和方式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度子痫前期90例、子痫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终止妊娠时的孕周将其分为三组:<34周组(15例)、34~36+6周组(46例)、≥37周组(39例).按终止妊娠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剖宫产组(81例)和阴道产组(19例).对比分析终止妊娠时机和方式与新生儿窒息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34周组与34~36+6周组、≥37周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60.0%、21.7%、56.4%,围生儿病死率分别为13.3%、2.2%、5.1%,34~36+6周组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病死率低.剖官产组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病死率(34.6%和3.7%)明显低于阴道产组(68.4%和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时终止妊娠是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有效的方法,34~36+6周为终止妊娠的佳时机;终止妊娠的佳方式为剖宫产.

    作者:王瑞琴;李彩霞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优势眼与利手在青少年近视性屈光不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优势眼与利手在青少年屈光参差者中的相关性.方法 327例青少年屈光不正者,在医学验光基础上,利用简化的卡洞法检测双眼中的优势眼,利用问诊方式判断利手.结果 右眼为优势眼占64.5%;左眼为优势眼占35.5%.近视度数右眼高者与右眼优势眼对应者占30.9%,左眼高者与左眼优势眼对应者占11.3%.右利手占97.6%,左利手占2.4%.右眼度数高同是右利手占46.5%,左眼度数高同是左利手占1.5%.右眼优势眼同时为右利手占64.5%,左眼优势眼同时左利手占2.4%.结论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不正者,优势眼和利手同一侧的一致性较高,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姜俭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会阴侧切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会阴侧切切口愈合的危险因素,为控制切口愈合不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会阴侧切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裂开、脂肪液化)和120例愈合良好产妇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2.55%;其中切口感染26例、脂肪液化11例、裂开23例,影响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合并基础疾病、体重指数高、胎膜早破、阴检肛查次数多、夏季、产程长(P<0.05);与年龄、孕周、孕产次、预防应用抗生素无关(P>0.05).结论 切口愈合不良在会阴侧切术后较常见,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影响高危因素,应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尚秀敏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颈神经后支阻滞麻醉用于颈椎后路手术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颈神经后支阻滞麻醉用于颈椎后路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6例拟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颈神经后支阻滞麻醉组(Ⅰ组)和局部浸润麻醉组(Ⅱ组).Ⅰ组根据颈神经后支的局部解剖特点,术前通过测量颈椎X线片,确定颈椎关节突关节腰部体表投影点,经皮穿刺阻滞手术切口相对应的双侧脊神经后支而麻醉颈项部;Ⅱ组采用传统的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两组术中麻醉效果和麻醉作用时间,对呼吸、血流动力学和SpO2的影响,术后12、24、48 h疼痛评分与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麻醉优率(74%)明显高于Ⅱ组(42%)(P<0.05),Ⅰ组手术时间少于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麻醉药用量明显低于Ⅱ组(P<0.01).两组麻醉后和椎管探查时平均动脉压均升高,且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两组SpO2均>95%;术后24、48 h的VAS Ⅰ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两组无严重麻醉不良反应.结论 颈椎的后路手术施行颈神经后支阻滞麻醉,与其他麻醉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麻醉药用量少、麻醉效果确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降低脊髓及脊神经根损伤几率等优势,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苗韶华;戴燕雪;王海峰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82 例药物性肝炎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日益增加,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也越来越多,占所有药物损害病例的10%~150%[1].现对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和浙江省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住院及部分门诊的82例药物性肝炎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鲁君;马有谊;唐有为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超声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属于子宫内膜病变,临床上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绝经后阴道流血等症状.早期正确的超声鉴别诊断,采取及时、恰当的治疗手段具有特殊指导意义[1].

    作者:苏纯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妊娠期液基薄层细胞学筛查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涂片细胞学筛查是可靠的普查方法,已经有大量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筛查非孕期妇女宫颈病变的文献报道[1],但是对于妊娠期国内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期进行宫颈涂片筛查的临床意义.

    作者:滕玲玲;马广贞;赵文杰;王敏;粱凤泉;陈冰;马青松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雌激素、阴道酸碱度与阴道菌群之间相互影响的探讨

    健康女性阴道中存在许多寄生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通过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阴道内存在如下菌群:乳杆菌、棒状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加德纳菌、动弯杆菌、脲原体、支原体、韦荣球菌、葡萄球菌、念珠菌等[1-3].其中许多成员具有潜在的致病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妇女体内雌激素作用于阴道上皮,而且生殖道内可以存在乳杆菌和少量其他细菌,以维持阴道正常的酸碱平衡.若乳杆菌处于优势,则可以牵制、制约、协调其他细菌的生长,保持阴道酸性环境,维持阴道的微生态环境.在病理情况下,由于某种原因破坏了正常菌群的平衡,某些种类细菌大量生长,造成菌群失调,可以引发各类生殖系统感染.

    作者:王清;赖爱鸾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us retinopathy,PVR)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在临床上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的特点,也是造成许多眼底疾病继续恶化、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已经成为眼科研究的热点之一.PVR以玻璃体腔视网膜一表面和视网膜下增殖膜形成为特征,有许多细胞因子参与,已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PVR发生、发展和转归起重要作用.TGF-β是一种具有控制增生和分化等生物过程的自分泌或旁分泌生长因子,参与PVR的发生、发展过程,导致视功能的严重损伤.

    作者:杜晓芳;张丰菊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治疗进展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其特点是肾脏、肝脏和其他器官有多发囊肿形成,囊肿进行性增大,约在50岁时导致终末期肾脏病.ADPKD主要由两个基因的变异引起:PKD1和PKD2.

    作者:孙坚军 刊期: 2008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