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8年32期文献
  • 脑血管畸形合并脑内血肿30例手术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脑血管畸形合并脑内血肿的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脑血管畸形合并脑内血肿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CT扫描所见等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术前均行颅脑CT扫描检查,行脑血管造影检查15例.结果 根据脑血管造影和CT表现将患者分为隐匿型4例、孤立型1例、树枝型3例、曲张型4例、动静脉瘤型3例.本组治愈24例,死亡6例.临床治愈病例中,遗有偏瘫或轻瘫6例,失语2例,癫痫4例.结论 对疑为脑血管畸形所引起的脑内血肿,应结合CT和血管造影尽早诊断,把握手术时机,应用正确手术方法,切除畸形血管团.

    作者:矫军政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乳管镜引导下乳腺定位针在乳管内乳头状瘤切除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乳管镜在乳管内乳头状瘤手术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6月经乳管镜下发现Ⅰ、Ⅱ级乳管内乳头状瘤87例患者.均在乳管镜引导定位针定位下对病变导管行手术切除,并经术中病理证实.结果 87例术中均顺利找到肿瘤,病理证实为乳管内乳头状瘤,术后切口恢复佳,外观良好.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乳管镜引导下乳腺定位针在乳管内乳头状瘤切除中的应用.具有准确率高、创伤少、手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李霄阳;罗定存;陈琦凡;杨大庆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应用巴德3DMax补片行无钉合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目的 总结应用巴德3DMax补片行无钉合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海疝的经验技巧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共38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全部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TEP,术中应用巴德3DMax补片,且不需钉合固定.结果 38例患者共进行42侧TEP,手术时间25~90 min,平均手术时间单侧(35±13)min,双侧(58±22)rain.术后无需使用镇痛剂.术后住院时间1~4d,平均(2.5±1.5)d.术后并发阴囊血清肿2例,无术后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及异物不适感病例.随访6~22个月,平均(13.0±5.5)个月,无术后复发病例.结论 应用巴德3DMax补片行无钉合腹腔镜TEP,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方便,可使手术时间缩短,减少手术并发症,并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李业华;张思宇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多层螺旋CT、腹部X线平片、超声诊断输尿管小结石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和常规影像学检查对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效能,评价MSCT和常规影像学检查的可靠性.方法 收集2004-2006年收治的78例输尿管小结石(直径≤5.0mm)病例,均经开放性或腹腔镜手术证实.将手术结果 同MSCT、腹部x线平片(KUB)、超声检查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来判断三种影像学检查的可靠性.本组有69例患者行KUB检查.78例行超声检查,57例行MSCT检查.结果 (1)MSCT、KUB、超声三种影像学检查对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2%(56/57)、53.6%(37/69)、67.9%(53/78).(2)KUB+超声对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符合率为73.9%(51/69),低于MSCT的98.2%(P<0.05).结论 MSCT在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上优于KUB、超声及KUB+超声,是诊断输尿管结石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吴晓明;汪军峰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睾丸微石症与精索静脉曲张的关系

    目的 探讨睾丸微石症的高频超声诊断及与精索静脉曲张的相关性.方法 对8351例年龄为40 d至88岁、有阴囊症状患者的阴囊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有阴囊症状的患者中睾丸微石症的检出率为2.04%(170/8351),精索静脉曲张的检出率为17.35%(144918351)睾丸微石症者及非睾丸微石症者中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生率分别为15.88%(27/170)及17.38%(1422/8181),二者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P>0.05 结论 睾丸微石症为常见病,其与精索静脉曲张之间无明确直接关系.

    作者:陈顺平;陈斌;戴珂珂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辅助手术患者拔管后肺通气功能影响

    目的 研究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辅助手术对患者拔管后肺通气功能影响及镇痛情况.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辅助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静吸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组(复合组)和静吸全麻组(全麻组),每组各20例,复合组在全麻组基础上切皮前行肋间神经阻滞,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及拔管时间.测定麻醉诱导前(To),拔管后15 min(T1)、30 min(T2)、45 min(T3)、1 h(T4)、2 h(T5)的HR、RR、平均动脉压(MBP)、PaO2、PaCO2、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采用Prince-Henry(PH)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结果 全麻组拔管时间为(16.0±8.5)min,复合组为(10.0±3.6)min.复合组时间较短(P<0.05),复合组在T1-T5各时点FVC、FEV1及PH评分与全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PaO2只在T1、T2、T5和PaCOc2在T1、T2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辅助手术患者能有效改善拔管后肺通气,拔管时间缩短,并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项海飞;王均炉;周纲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介绍一种改良的湿细针穿刺方法

    目的 探讨复方枸橼酸钠注射液在湿细针穿刺活检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采用复方枸橼酸钠注射液湿润穿刺器后穿刺48例表浅肿物(改良组),与0.9%氯化钠溶液湿润法穿刺20例表浅肿物作对照(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种湿细针穿刺方法 的诊断准确率及涂片质量.结果 改良组诊断准确率97.92%(47/48),对照组为75.00%(15/20),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P<0.05),改良组涂片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复方枸橼酸钠注射液改良湿细针穿刺方法 可有效提高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

    作者:刘军兰;张红国;董新峰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肾石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9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肾石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0-2005年收治的881例肾结石患者中用简易代谢评估法初诊确诊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PHPT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9例PHPT患者术前血钙平均(2.96±0.48)mmol/L,术后平均(1.94±0.42)mmol/L;术前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平均(1133.53±788.21)pmol/L,术后24 h平均(74.52±49.17)pmol/L,手术前后血钙、PT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访14个月至6年,术后3个月内PTH均下降至正常范围,此后8例患者PTH、血钙、血磷维持于正常范围内,所有经治疗的输尿管结石3个月后均排尽,而肾结石无明显变化.结论 肾结石患者中血钙升高是诊断肾石型PHPT的有利线索.血钙不高者PTH升高2倍以上也需考虑为PHPT.建议尿路结石患者初诊时应进行包括血清钙、磷代谢及PTH等在内的简易代谢评估.

    作者:章璟;姜宁;王国增;石泉;李健;顾燕;郑景存;马杰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创伤性支气管断裂12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诊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创伤性支气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12例支气管断裂患者除1例多处支气管裂伤行全肺切除外,其余11例行支气管重建术治愈.随访6个月至10年,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借助支气管断裂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及支气管镜检查可提高支气管断裂的诊断率,积极手术可挽救伤者生命,减少并发症.

    作者:吴松;陈国强;黄斌;陈祥生;虞桂平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胃癌内镜超声术前分期与PTEN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EUS)检查在胃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改变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 对74例胃癌患者进行术前EUS检查.EUS术前分期分别与术后病理分期以及抑癌基因PTEN在胃癌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 对比术后病理结果,EUS术前对T分期总准确率为82.4%(61/74),T1、T2、T3、T4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100.%、72.7%、85.0%和78.9%.EUS术前对N分期总准确率为74.3%(55/74),敏感度为80.8%,特异度为59.1%.胃癌EUS术前T分期和N分期与PTE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EUS能够有效地在术前判断胃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但仍有分期过度和不足的倾向及对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有待提高.EUS对胃癌的术前分期具有其分子病理学改变的基础.

    作者:白景舒;葛楠;乔麟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人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35例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26例,占74%;次全切9例,占26%.25例有内分泌改变的患者术后23例降至正常水平,2例明显下降.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具有创伤小、术中暴露充分、全切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是垂体瘤切除的理想术式.

    作者:李旭琴;周世聪;王心民;熊文德;于军;丛培雨;陈东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肘内外侧切口手术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 总结肘内外侧切口手术治疗c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36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肘关节内外侧小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并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石膏固定4周.结果 26例患儿获随访2年,除1例肘关节伸屈受限范围>15°,1例发生轻度肘内翻畸形外,其余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根据Flynn等标准,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优18例,良6例,差2例.无血管神经并发症.结论 肘内外侧切口手术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有利于准确复位,避免损伤尺神经,后期肘关节功能好.

    作者:包远祥;孙锦波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后三角入路刮吸解剖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目前胆囊切除的常规手术方式.Calot三角区的解剖分离是LC的核心,更是造成绝大多数术中血管胆管损伤及产生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步骤.

    作者:张银旭;张俊华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V-Y皮瓣移行术治疗127例陈旧性肛裂疗效观察

    陈旧性肛裂治疗,目前手术方式较多,比较典型的术式是肛裂切除、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切口敞开疗法以及纵切横缝术,这些治疗方法经国内外大量临床证明,疗效是确切的,但有术后切口疼痛、愈合时问长等缺点.

    作者:白清华;张磊;白景舒;孙壮;曲岩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治疗体会(附6例报告)

    颈部肿块以甲状舌骨囊肿及瘘管、各种甲状腺肿块、皮样囊肿、转移性肿瘤、淋巴结结核等常见,而以支气管源性囊肿罕见.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6例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雷;秦锡虎;朱峰;罗天平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成年人Dandy-Walker综合征1例

    患者男,43岁,未婚.因发作性抽搐40余年、双耳耳鸣2年入院.入院查体:神清合作,精神欣快,智力低下,双耳低频耳鸣,头颅巨大畸形.双眼球突出,躯干及双下肢共济失调,站立、行走不稳,Romberg征(+).

    作者:陈子祥;黄玉宝;郝彩江;袁小勇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特殊闭孔疝2例分析

    例1女,69岁,因反复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10个月于2002年7月4日人院.患者近10个月反复出现阵发性腹痛,偶有恶心呕吐,伴发间歇性自腹股沟处扩展至大腿内侧的疼痛,有时至髋部.

    作者:段彦红;杨燕淑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垂体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垂体脓肿(pituitary abscess)又称鞍内脓肿(intrasellar abscess),临床上罕见,占鞍内肿瘤的0.3%~0.5%[1].据文献报道垂体脓肿男:女为1:1.875;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文献报道年龄小者3岁8个月田,大者72岁[3],以青年女性居多.

    作者:张文彬;乔善海;刘玉光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损伤的类型和防范措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和美容效果好等诸多优点,目前已被公认为胆囊手术的金标准.并被社会广泛接受,但其所引起的医源性损伤也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

    作者:唐志前;周军;梁安坡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分析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选择2003-2007年有明确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历并有腰椎CT或MRI检查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36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提示腰椎退行性病变或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其中L4~5,椎间盘突出者25例,L3S14椎间盘突出者11例.结果 36例患者按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不佳,终经髋部X线及腰椎CT或MRI等检查证实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临床病史资料了解不详细,对类似症状未进行必要的鉴别,忽视临床查体及过度依赖影像学检查结果 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误诊的主要原因.详细分析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则可减少误诊、漏诊.

    作者:闫金玉;李剑锋;阿日嘎太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高流量搭桥术在治疗复杂性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由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和血管内栓塞技术的发展,虽然一些难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得到满意的治疗,但仍有一些复杂性颅内动脉瘤采用单纯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的方法难以治疗.

    作者:石祥恩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鼻侧切开术后烦躁不安、躁动、谵语、头痛

    病历摘要患者男,72岁,因患右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于2007年6月7日收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半年来右侧进行性鼻塞,2个月前呈持续性,伴流涕,擤鼻时涕中带血丝,嗅觉减退,伴头部胀痛,不剧烈,无恶心、呕吐.

    作者:崔万明;李亮;白景阳 刊期: 2008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