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9年22期文献
  • 内科胸腔镜下胸膜滑石粉粘连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1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内科胸腔镜下胸膜滑石粉粘连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将2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例采用内科胸腔镜下喷洒滑石粉胸膜固定法;对照组13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后胸腔内注入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100万U.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2例,有效率为91.7%,随访90d,11例缓解患者均未见胸腔积液复发或进展;对照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4例,有效率为53.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科胸腔镜下喷洒滑石粉胸膜固定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凌宙贵;汪春梅;刘卫;蒋连强;梁萍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沙丁胺醇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沙丁胺醇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58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7%,26/29)明显高于对照组(65.5%,1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温降至正常、咳痰气促减轻、肺部啰音减少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36±1.12)、(2.61±1.47)、(2.01±0.98)、(11.23±2.8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82±1.71)、(4.73±2.24)、(4.53±1.85)、(17.64±3.76)d(P<0.05).治疗组治疗1周时肺功能呼气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分别为(4.52±0.73)L/s、(2.33±0.55)L、(1.64±0.31)L,与治疗前的(3.89±0.84)L/s、(2.04±0.50)L、(1.45±0.2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1周时PEF、FVC及FEV1均较对照组同期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丁胺醇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并且短期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作者:郑伟东;蒋俊洪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27例临床特点与影像学分析

    目的 分析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CVT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CVT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以中青年女性多见.妊娠、感染、免疫性疾病等为常见病因,部分病例病因不明.早期表现多为头痛,可伴有癫痫发作和各种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典型病例颅脑CT可见到病变静脉窦高密度影或伴有脑水肿和脑出血.MRI平扫可见病变静脉窦内异常信号.磁共振静脉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见病变静脉窦显影欠佳或不显影.经抗凝、降低颅内压等对症治疗,病情好转21例,恶化3例,死亡2例,转院治疗1例.结论 CVT的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关注患者是否存在CVT发生的高危因素,尽早行颅脑CT、MRI或DSA检查以明确诊断,DSA是CVT诊断的金标准.明确诊断后积极抗凝治疗的同时,应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作者:薛蓉;曹海燕;程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青年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青年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预防和减少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生.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年龄≤50岁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96例(研究组)及同期住院的同年龄段非脑梗死患者43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bg)及三酰甘油(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ey水平显著高于不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90±10.90)mmol/L比(19.70±3.0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血清Hcy水平与年龄、TC、T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血清Fbg水平与年龄、TC、T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中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复杂.其发生与性别、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吸烟以及饮酒有关,临床应及早做出病因诊断,对可干预因素进行早期有效控制,加强宣教,降低中青年脑梗死发病率.

    作者:赵惠宁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肺动脉切开取栓治疗急性巨块性肺动脉栓塞

    目的 探讨急性巨块性肺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方法 对3例经多排螺旋CT确诊、保守治疗无效并发呼吸衰竭及右心功能不全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术后早期应用肝素,后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结果 3例患者术后均存活,术后心功能由Ⅳ级改善为Ⅰ~Ⅱ级,出院后随访6~24个月未发生再栓塞.结论 多排螺旋CT可作为确立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依据;适时的手术决策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武建英;达嘎;李勇;李忠诚;唐振宇;杨永良;姚兵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血清淀粉样物质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物质A(SAA)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AECOPD患者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46例.采用ELISA法测定SAA,对AECOPD与COPD缓解期患者进行比较,并比较AECOPD患者治疗前后SAA、WBC、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 AECOPD患者SAA水平较COPD缓解期患者明显升高[分别为(182.33±50.12)、(6.24±3.05)mg/L,P<0.05].AECOPD患者随着抗生素治疗的起效,SAA、CRP逐渐下降,WBC、中性粒细胞计数也有下降趋势.SAA对诊断AECOPD患者肺功能严重程度较CRP敏感.结论 SAA对AECOPD的诊断及评价其肺功能严重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顺林;施敏骅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气管导管阻力变化对呼吸收缩压变异试验的影响

    目的 研究气管导管阻力变化对呼吸收缩压变异试验(RSVT)的影响.方法 对20例患者进行预测液体反应的RSVT,试验运用3个连续改变的压力[10、20、30 cm H2O(1 cm H2O=0.098 kPa)]控制呼吸,测定3个低收缩压值并与相应的气道压力作图得到斜率(RSVT斜率).比较正常气管导管阻力和导管阻力增加两种情况下的RSVT斜率,气管导管阻力增加用在气管导管内插入Cooperdech支气管封堵导管来模拟.结果 在正常气管导管阻力时,导管阻力为(5.19±2.38)(cm H2O·s)/L,RSVT斜率为(0.39±0.21)mm Hg/cm H2O(1 mm Hg=0.133 kPa),3个不同控制压力水平(10、20、30 cm H2O)对应的潮气量分别为(461.5±95.9)、(891.5±149.8)和(1207.5±159.1)ml;在高气管导管阻力时,导管阻力为(8.77±1.64)(cm H2O·s)/L,RSVT斜率为(0.27±0.17)mm Hg/cm H2O,3个不同控制压力水平对应的潮气量显著降低,分别为(434.5±92.8)、(796.5±96.6)和(1097.5±68.4)ml,与正常气管导管阻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气管导管阻力的增加会导致RSVT斜率的降低.

    作者:潘志浩;邬晓雷;郭建荣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52例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6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26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结果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73.1%,19/26)明显高于对照组(38.5%,10/26),而病死率(15.4%,4/26)明显低于对照组(42.3%,11/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胆固醇水平分别为(38.7±5.3)g/L、(125.3±20.2)g/L、(4.43±1.14)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4±4.2)g/L、(107.3±16.6)g/L、(3.97±1.05)mmol/L,而血糖水平(10.9±5.2)mmol/L低于对照组的(15.7±6.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呼吸道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及电解质代谢紊乱发生率分别为11.5%(3/26)、15.4%(4/26)、3.8%(1/26)、7.7%(2/2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2%(18/26)、57.7%(15/26)、30.8%(8/26)、38.5%(10/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对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侯纪洪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05年10月至2009年2月确诊的老年糖尿病合并CAP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3 d后改为口服;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两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病原学分布与清除率、药敏试验结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6%(43/45),对照组为77.8%(3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原体清除率为95.2%(40/42),对照组为78.0%(3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3/45),对照组为11.1%(5/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CAP疗效明确,病原体清除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一线用药方案.

    作者:黎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降纤酶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降纤酶治疗进展性脑卒中(P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40例P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甲组(70例)、对照乙组(70例),在个体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降纤酶,对照甲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照乙组应用降纤酶.均连续应用7 d,第8天各组服用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同时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治疗前三组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4天,治疗组ESS评分增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甲组和对照乙组[(56.4±27.5)%比(41.4±38.2)%、(42.8±2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甲组和对照乙组[70.00%(70/100)比51.43%(36/70)、55.71%(39/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3、7天,治疗组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第8天均复查头颅CT,未见脑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完成3个月随访者177例,治疗组Barthel指数≥75者比例高于对照甲组和对照乙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降纤酶治疗PS,能更有效地终止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适合早期应用.

    作者:陈汉波;李贵才;谢文燕;李楚红;吴振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新生儿肺出血高危因素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新生儿肺出血的诱因、治疗方法及其与预后的关系.50例中早产儿43例(86%),低出生体重儿40例(8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28例(56%),新生儿肺炎23例(46%),窒息21例(42%),硬肿症13例(26%),先天性心脏病12例(24%),败血症8例(16%),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和混合性酸中毒41例(8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32例(6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6例(32%),休克14例(28%).结果 尽早机械通气和气管内应用止血药能有效止血;输液速度影响预后,未愈及死亡病例的输液速度为(6.63±2.73)ml/(kg·h),而治愈病例的输液速度为(3.86±0.64)ml/(kg·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为早产、低出生体重、NBDS、新生儿肺炎、窒息、DIC、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和混合性酸中毒.尽早机械通气和气管内应用止血药是抢救新生儿肺出血的主要手段,控制输液速度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郭红苗;吕勤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 5例对其他治疗效果反应较差的复发SLE患者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采用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预处理方案采用环磷酰胺+抗胸腺球蛋白抗体方案,常规措施预防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后3个月,复查各项免疫指标,评估疗效.结果 5例患者造血干细胞动员均获成功,造血重建顺利回输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的天数为8~16 d;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的天数为10~20 d;血小板计数>20×109/L的天数为12~20 d.无一例出现严重的移植后并发症.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3个月后复查各项指标均较移植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LE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难治性SLE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韩效林;李敬东;李志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执笔式持续负压穿刺器在肺占位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穿刺器在肺占位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肺占位性病变采用分体式切割活检枪与友谊式持续负压细针穿刺器连接穿刺--改良穿刺活检法取样(改良组),并与传统活检枪穿刺方法(传统组)26例进行对照.结果 改良组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5.24%(20/21),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100.00%(5/5),改良组总诊断准确率为96.15%(25/26).传统组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85.71%(18/21),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60.00%(3/5),总诊断准确率为80.77%(21/26).改良组穿刺活检次针(改良法)与首针(常规法)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负压细针穿刺器用于肺穿刺活检,能获得满意的组织学及细胞学标本,具有一针两用的优点,提高了肺占位病变的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国;刘军兰;周红梅;陈志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隐睾多睾症一例

    患儿男,7岁.因出生后即发现左侧阴囊空虚、内无睾丸前来就诊.查体:患儿身体发育正常,左侧阴囊空虚,左侧腹股沟中段触及一睾丸样包块,1.0 cm×1.0 cm×1.0 cm,质韧,表面光滑,略活动,不能推入阴囊.右侧阴囊内触及正常睾丸.诊断:左侧隐睾.术中见精索血管分为2支,末段分别与两个不同的睾丸组织相连.

    作者:高莉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颈部多间隙感染一例

    患者女,60岁,因右颌面部肿痛3 d,伴张口困难,咀嚼、吞咽疼痛,于2008年10月19日入院.患者体温39.4℃,痛苦貌.右腮腺区、颊、眶下、颧部、上颈部广泛肿胀,压痛(++),表面皮肤紧张、发亮,无明显波动感,皮肤温度高.张口1.5指,右下颌第1磨残根,龈沟溢脓.血常规:WBC 9.4×109/L,N 0.937;血糖11.5 mmol/L;超声:颈部间隙脓肿受限,右颌面及腮腺感染;胸部X线片:左胸腔少量积液.

    作者:李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自发性气胸的诊治

    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 pneumothorax)是指非创伤性而因某种原因使得气体进入胸膜腔引起胸腔内积气的过程,是临床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急症之一.自发性气胸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一般认为特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发生机制系胸膜下肺泡的先天性发育缺陷或胸膜下特异性炎性反应、纤维化引起的肺大疱在肺内压增高的情况下破裂而形成气胸,多见于瘦高体型青壮年男性,发病诱因为负重、用力、屏气、大笑等[1];继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发生机制系在其他肺部疾病基础上形成肺大疱或肺损伤,使气体进入胸膜腔所致,目前认为常见病因是呼吸系统疾病伴有微生物的感染,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发病诱因以剧烈咳嗽、肺部感染、哮喘等为多见.

    作者:郝建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急性肺栓塞的诊治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发病原因,以肺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综合征等.

    作者:孙圣华;刘纯;唐文祥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处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入院诊治的主要原因,反复的AECOPD不仅增加了医疗负担,还加速了病情的进展,导致肺功能恶化和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作者:邱晨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重症肺炎的诊治

    重症肺炎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也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为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

    作者:施毅;印洁 刊期: 200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