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9年27期文献
  • 宫颈癌治疗前后检测血清sFas、sFasL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sFas、sFasL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治疗前后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30例宫颈癌患者手术或化疗前后血清sFas、sFasL浓度,同时检测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sFas、sFasL浓度.结果 宫颈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浓度[(8.60±0.27)、(2.96±0.65)μg/L]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6.27±0.25)、(0.21±0.0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a期宫颈癌患者手术后2周sFas、sFasL浓度明显下降,Ⅱ b期及以后分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后3周sFas、sFasL浓度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as、sFasL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监测血清中二者的变化有助于观察病情的变化.

    作者:冯六连;张红芳;冯晓萍;王楚平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妊娠晚期子宫瘢痕缺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妊娠晚期子宫瘢痕缺陷、预测瘢痕子宫破裂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二维超声对59例有剖宫产史的孕妇(观察组),自孕37~41周对其子宫前壁下段厚度、下段肌层血流情况及子宫下段瘢痕缺陷进行观察,并与同期无剖宫产史、因产科情况行剖宫产的孕妇6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子宫下段厚度为(3.0±0.7)mm,对照组为(4.3±1.0)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存在子宫下段瘢痕缺陷,且均经手术证实.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妊娠晚期子宫瘢痕缺陷的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预测先兆子宫破裂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玲;周莹;史会琴;尤沛;沈亭婷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肾上腺素递增剂量方程与氨茶碱及生脉注射液联合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递增剂量方程G=(K+2n-1)mg/3min(K=1、2,n=1、2、3……,G≤0.2 mg/kg)与氨茶碱7mg/kg及生脉注射液快速同步联合在心肺复苏(CPR)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328例心脏骤停患者分成3组,即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组(SDE组)112例、方程G=(K+2n-1)mg/3min(K=1、2,n=1、2、3……,G≤0.2 mg/kg)中首次剂量K=1mg(方程1)组106例及K=2mg(方程2)组110例.同时进行心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等监测,并评价复苏效果.结果 方程2组和方程1组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出院存活Glasgow昏迷评分与SDE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方程2组和方程1组CPR始用药至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与SDE组比较显著缩短(P<0.01).方程2组、方程1组和SDE组CPR始用药至自主循环恢复中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但方程2组和方程1组达到自主循环恢复所需静脉推注肾上腺素的周期数与SDE组比较显著减少(P<0.01).结论 采用肾上腺素递增剂量方程G=(K+2n-1)mg/3nmin(K=1、2,n=1、2、3……,G≤O.2mg/kg)和氨茶碱7mg/kg及生脉注射液快速同步联合应用,在CPR流程中能显著提高心脏复苏率、提高存活率,并且显著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改善神经系统及脑功能,提高复苏时效效应,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又一新方法和途径.

    作者:时启标;董福连;郭庆争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综合血液保护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复合血液回收综合血液保护措施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四组,每组各20例.Ⅰ组无血液保护,Ⅱ组术中自血回收,Ⅲ组术中自血回收加术前AHH,Ⅳ组术中、术后自血回收加术前AHH.观察指标: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血清乳酸(LAC)、失血量、实际失血量、异体输血量、24h引流量、回收回输血量、尿量.分别于6个时点,即术前、AHH后、自血回输前、自血回输后、术毕、术后24h记录并比较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清LAC等指标.结果 80例全部回收和回输成功,共回收洗涤红细胞液40080ml,平均每例501ml.手术时间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术中平均失血量(1175±218)、(1167±216)ml较、ⅠⅡ组术中平均失血量(1130±194)、(1115±198)ml略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摒除血液稀释因素后,实际失血量Ⅲ组(907±182)ml、Ⅳ组(901±155)ml较Ⅰ、Ⅱ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输血量Ⅱ、Ⅲ、Ⅳ组分别为(335±92)、(275±72)、(185±25)ml,较Ⅰ组的(701±121)ml明显减少(P<0.05或<0.01).各组AHH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数值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自血回收加血液稀释显示较好的节血效果,与单一的血液回收相比,术后贫血发生率降低;既减少术中红细胞丢失量,又改善组织微灌注,对失血多的骨科手术有实用价值.

    作者:康亚梅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肠衰竭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经肠内营养管行肠内营养(EN)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肠衰竭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收治SAP患者23例,随机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组11例,EN组12例.观察两组腹胀缓解时间、肠道运动恢复时间、腹腔细菌感染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治愈率的差异.结果 EN组腹胀缓解时间[(6.4±1.3)d]、肠道运动恢复时间[(3.7±1.6)d]、腹腔细菌感染率[16.7%(2/12)]、MODS发生率[8、3%(1/12)]均低于TPN组[分别为(9.3±2.1)d、(7.2±3.5)d、45.5%(5/11)、27.3%(3/11)](P<0.01),治愈率也明显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EN在SAP肠衰竭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温霁峰;许军;韩明子;吕志武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双侧甲状腺术后低钙血症43例分析

    目的 探讨双侧甲状腺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同时行双侧甲状腺手术267例中术后发生低钙血症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患者中双侧甲状腺全切除20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一侧颈部淋巴结清扫4例;一侧甲状腺全切除+对侧甲状腺部分切除10例;甲状腺次全切除5例;双侧甲状腺肿块摘除术2例;一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探查术2例.出现临床症状24例,无临床症状19例.24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和19例非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发生低钙血症患者中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及两者血清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需要进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的患者,采用脱帽法处理甲状腺上极血管、近腺体离断甲状腺下动脉及精细化手术操作,并不增加术后低钙血症的风险.

    作者:叶英海;倪耀忠;张学淼;叶正亮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腮腺部分切除术与传统手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比较腮腺部分切除术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优缺点,为选择合理术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总结5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病例,其中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30例(部分切除术组)、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28例(传统浅叶切除术组),肿瘤直径均≤3.0 cm.对两组手术方式和术后的面瘫、耳垂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部分切除术组术后出现耳垂凹陷畸形3例、面瘫3例、Frey综合征2例,肿瘤复发1例.传统浅叶切除术组术后出现耳垂凹陷畸形10例、面瘫9例、Frey综合征12例,肿瘤复发1例.两组面瘫、耳垂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并发症少.肿瘤复发率低,可以保留腮腺一定的功能;可作为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的首选术式.

    作者:邱连升;吕佳宝;王佳蓉;黄建强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小切口举宫器辅助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比较小切口举宫器辅助下与传统开腹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探讨小切口举宫器辅助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及微创性.方法 分析38例小切口举宫器辅助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观察组)与40例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开腹组)及25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对三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43.00±13.62)min]与腹腔镜组[(139.00±43.56)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5.12±1.53)d]短于开腹组[(6.32±2.48)d](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剂使用率及术后病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小切口举宫器辅助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时间短及安全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董学彩;陈彩霞;祁玉霞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血清抵抗素和白细胞介素18检测预测宫内感染的价值

    目的 检测白细胞介素18(IL-18)和抵抗素在早产妊娠妇女血清中的含量,以探讨上述指标预测宫内感染的价值.方法 选取早产妊娠妇女43例作为宫内感染组,选取同期进行产前检查的健康妊娠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IL-18和抵抗素含量的检测.结果 宫内感染组IL-18的含量[(38.7±10.4)μg/L]高于对照组[(23.5±5.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内感染组抵抗素的含量[(24.84±5.32)μg/L]高于对照组[(17.32±5.1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8和抵抗素呈正相关关系(r=0.61,P<0.01).结论 IL-18和抵抗素的含量在宫内感染的妊娠妇女中存在显著性变化,可作为预测宫内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颜道雪;班开斌;张洋;黄友敏;何平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尼尔雌醇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雌孕激素替代疗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尼尔雌醇雌孕激素替代疗法(HRT)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95例PMS患者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65例,分别口服尼尔雌醇1、6、12mg/月,三组患者每个月均加服甲羟孕酮6mg/d,连续服用10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的临床症状,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水平,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低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5.4%(62/65),显著高于高剂量组(73.8%,48/65)和中剂量组(64.6%,42/65)(P<0.05),而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为(4.26±2.03)分,较治疗前和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治疗后[(15.58±8.84)、(11.83±6.54)、(10.70±7.30)分]显著下降(P<0.05);低剂量组治疗后血清FSH、LH水平较治疗前和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E2水平较治疗前和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三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无过敏反应.结论 低剂量尼尔雌醇能改善PMS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左中兰;宣荣荣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婴儿外部性脑积水1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婴儿外部性脑积水(EH)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138例经头颅CT诊断为EH的患儿,≤6个月93例,7~12个月45例,继发性EH(有高危因素)91例,特发性EH(无明确原因)47例,进行2~5年的追踪观察.结果 138例EH中,31例(22.5%)患儿遗留头颅CT异常,42例(30.4%)患儿遗留临床异常表现;特发性EH的预后较继发性EH佳,但仍有9例(19.1%)特发性EH患儿遗留临床异常表现.结论 EH可导致神经发育异常,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相关研究,为全面评估EH儿童的预后和制订合理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高永嘉;胡卓杰;孙玉琴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60例RGH患者(治疗组)予以BCG-PSN1mg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用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干扰素(INF)-γ和白细胞介素(IL)-4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3、6个月复发频率[(1.92±0.75)、(0.94±0.56)次,3个月]较治疗前[(3.41±1.15)次/3个月]明显减少;皮损愈合时间[(5.25±1.46)、(3.07±0.94)d]较治疗前[(8.48±2.16)d]明显缩短;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后3个月更明显.治疗组治疗前血浆INF-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IL-4明显增高;治疗后3、6个月血浆INF-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IL-4明显下降,且治疗后6个月血浆IL-4和INF-γ改善更明显.结论 RGH患者存在外周血Th1/Th2平衡失调,BCG-PSN能明显提高RGH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生存质量.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纠正外周血Th1/Th2平衡失调.

    作者:赵彤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全凭静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9例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LC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P组,24例)和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组(S组,25例).静脉诱导后经口气管插管,P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静脉泵入0.25 μ g/(kg.min)雷米芬太尼,S组采用1%~3%七氟烷吸入和静脉泵入0.25μ(kg·min)雷米芬太尼.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0)、气腹后30 min(T1)、手术结束时(T2)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血糖和皮质醇,同时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结果 HR:S组T2较T0下降(P<0.05).SBP和DBP:S组T1和T2SBP均下降(JP<0.05),T2DBP下降(P<0.05).血糖:两组血糖T1时均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P组T1[(5.58±0.24)mmol/L]与T0[(4.86±0.36)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S组T2较T0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质醇:P组T1[(226.44±16.37μg/L]和T2[(244.33±18.87)μg/L]与T0[(202.21±15.18)μg、L]及S组同一时间点[T1(209.39±9.95)μg/L和T2(215.53±9.35)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T2与T0[(204.35±8.00)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对LC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程度基本相似.从神经内分泌方面分析,七氟烷较丙泊酚能更有效地抑制老年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

    作者:金永涛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接触性头痛患者鼻结构变异整体微创治疗疗效评估

    目的 评估内镜下鼻解剖结构整体微创整形治疗接触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25例接触性头痛患者结合内镜检查和鼻窦CT评估,将中鼻甲成形、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局限性鼻中隔黏膜下矫正等各个单一手术组合,制定个性化整体微创整形方案.结果 25例患者术后随访9~12个月,平均10个月.痊愈21例(84.00%),有效3例(12.00%),无效1例(4.00%),总有效率96.00%(24/25).结论 对接触性头痛患者内镜下双侧鼻腔多种变异结构整体微创整形,恢复其对称性结构,可有效治疗接触性头痛.

    作者:楼正才;罗利民;陈家海;楼放毅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含量与肺功能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内皮素(ET)-1含量与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A组,选择34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为B组,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期为C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浆ET-1含量,并行动脉血气及肺功能检查.结果 B、C组患者血浆ET-1含量显著高于A组,与PaO2:呈负相关,且与PaCO2呈正相关,P值均<0.01.B组患者肺功能参数(VC、FEV1/FVC、MVV、V50、V25)明显低于A组和C组[分别为(55.3±24.5)%、(54.8±19.3)%、(54.2± 416.2)%、(54.8±9.9)%、(58.7±14.5)%与(114.8±24.1)%、(84.9±21.6)%、(86.4 ±17、2)%、(78.5±14.8)%、(90、3.±15.4)%和(110.1±19.4)%、(85.8 ±15.5)%、(85.9 ±16.7)%、(74.5±13.4)%、(89.4±18.6)%],P值均<0.01.结论 血浆ET-1、缺氧、CO2:潴留共同参与COPD病理生理的调节作用,从而影响肺功能变化.

    作者:俞立农;郝建;彭晓露;沈亚伟;黄鹤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术后镇痛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C组(芬太尼组,20例)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20μg、kg+托烷司琼5mg;F组(氟比洛芬组,2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100mg+托烷司琼5mg.泵内药物均用0.9%NaCl溶液稀释为100ml,两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的设置,背景剂量2ml/h,自控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两组分别在术后12、24、48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于术前30min(T0)、术后24 h(T1)、术后72h(T2)抽取外周静脉血2ml,检测CD3+、CD4+、CD8+和CD4+/CD8+.结果 两组术后12、24、48h 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CD3+、CD4+均低于T0时(P<0.05);F组T2时CD3+、CD4+;高于C组(P<0.05).C组T2时CD3+、CD4+仍低于T0时(P<0.05).两组组内、组间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减少了术后阿片类药物应用剂量,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章云飞;冯艳平;李廷坤;周一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经颅多普勒动态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动态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 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于入院时及治疗后第7、21天分别复查脑CT,计算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TCD记录血管的平均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收缩期峰流速、搏动指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第21天时血肿体积由入院时(24.10±9.02)ml降为(12.58±7.40)ml,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由(15.81±7.68)cm2降为(10.92±4.42)cm2,NIHSS评分由(18.94±16.55)分升为(59.80±14.6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第21天时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出血侧血流速度增高、搏动指数降低,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有利于血肿、水肿吸收,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疗效显著.

    作者:范希超;石永丽;蒋丽艳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Occludin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上皮细胞Occhdin表达的变化.方法 选取6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中反流性食管炎(RE)30例(RE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32例(NERD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其食管下段上皮的Occludin分布表达进行检测,并以10例正常食管上皮作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Occhdin均正常表达.NERD组4例正常表达,28例不同程度异常表达,为细胞膜不完整表达、细胞质表达及表达缺失.RE组均异常表达;RE组和NERD组与对照组Occludin异常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E组与NERD组异常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上皮Occhdin数量减少、分布异常,影响黏膜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之一,而RE与NERD患者Occludin异常表达无明显差异.

    作者:徐兆军;张振玉;黄文斌;王劲松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头孢米诺钠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头孢米诺钠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围手术期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9例ACST患者采用头孢米诺钠治疗,剂量2.0 g,每12 h静脉注射1次,疗程5~7 d.结果 总有效率为82.8%(24/29),细菌清除率为93.2%(69/74),不良反应轻.74株致病菌作药敏试验,头孢米诺钠的敏感率为95.9%(71/74),较头孢哌酮、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甲硝唑的敏感率高.结论 头孢米诺钠治疗ACST安全、有效.

    作者:闫国诚;王文戈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放置宫内节育器180例临床分析

    正确处理围放置期的相关问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因症取出率.现将我院180例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红卫;鄢丽娟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非开胸全喉全食管切除治疗颈段食管癌

    颈段食管癌是一种发展迅速的恶性肿瘤,约占食管癌总数的5%,因其解剖关系较复杂,治疗亦有其特殊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争议的问题.我院1997年6月至2008年4月采用非开胸全喉全食管切除、下咽胃吻合一期重建上消化道治疗颈段食管癌1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海;张忠太;韩振东;张永强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副卵巢无性细胞瘤一例

    患者女,19岁,未婚,发现腹部肿块9个月,腹痛加重3d急诊入院.人院检查,发育良好,呈急性病容.月经初潮14岁,无痛经史.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未婚型,盆腔可触及一儿头大小肿物,边界清,活动差.超声提示:多考虑右侧卵巢肿瘤.

    作者:唐兆瑞;卜燕燕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肥胖症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对体重指数(BMI)>40kg/m2或BMI 35~40kg/m2伴存多种合并症,经用非手术减肥方法无效的患者,即可选用肥胖症外科手术,可取得长期稳定的减肥效果(使BMI<35kg/m2或体重减少50%),其合并症治愈好转率与减肥效果有明显相关性[1-4],但因肥胖引发的病理生理改变,增加麻醉和围手术期处理难度,现就麻醉相关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徐伟;于松杨;周承孝 刊期: 2009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