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26例食管黏膜剥脱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胃镜表现、诊治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26例经临床和胃镜检查证实的食管黏膜剥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诱因为饮酒或过急食人粗糙、热、烫食物,8例无明确诱因.26例均有胸骨后或上腹部剧痛,并有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22例有呕血或排柏油样便,6例呕出食管黏膜.胃镜表现为黏膜剥脱、缺失伴创而出血或剥脱的食管黏膜呈紫红色柱状物突入食管内,堵塞管腔,亦可表现为黏膜下血肿,予以止痛、抑酸、止血、保护胃黏膜、胃肠外营养等治疗,30d后胃镜复查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食管黏膜剥脱症有多种诱因,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和胃镜表现,保守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黄朝忠;徐德祥;陈海山;郑文棋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口服四联活菌片(思连康)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血氨、血浆内毒素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就诊病历号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思连康,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菌落计数、血氨、血浆内毒素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菌落数[(13.26±1.15)、(11.57±1.41)IgCFU/g]均较治疗前[(9.02±0.92)、(8.41±0.98)IgCFU/g]明显增加(P<0.01或<0.05),酵母样真菌的菌落数[(2.01±0.43) IgCFU/g]较治疗前[(3.45±0.59)IgCFU/g]显著降低(P<0.01);患者血氨和血浆内毒素水平[(90.16±23.82) μmol/L、(0.18±0.08)EU/ml]较治疗前[(123.79±41.32) μmol/L、(0.35±0.12) EU/ml]明显下降(P<0.05或<0.01);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D8+均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血氨、血浆内毒素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结论 口服思连康能调节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继而降低血氨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对肝硬化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钱文杰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及自身免疫学特点,提高临床对PBC的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临床及病理确诊的131例PBC患者AMA阴性为A组,AMA阳性为B组.回顾性分析发病年龄、性别、合并症、主要临床表现、免疫生化指标、抗核抗体(ANA)、抗gp210、抗sp100等.结果 131例患者中,A组19例,占14.5%,A组除IgG、IgM较B组升高略低[分别为(8.6±2.7) g/L比(12.0±5.5) g/L、(4.2±0.6) g/L比(4.8±2.5)g/L,P<0.01或<0.05]外,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A检查A组以核包膜阳性和多核点阳性为主,B组以着丝点阳性为主.抗gp210、抗sp100阳性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中ANA阳性及抗gp210、抗sp100阳性有助于AMA阴性PBC的诊断.
作者:王红军;东冉;张玲;朱丽明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对238例使用抗生素的住院患者发生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与其种类、抗生素联用、用药时间、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结论 老年患者易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老年患者的易患因素,可降低老年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作者:杨伟;赵霞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比较国产质子泵抑制剂(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组成的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不良反应、药物费用.方法 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和消化性溃疡且Hp阳性的患者86例随机分组,试验组(45例)方案为前5 d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后5 d兰索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对照组(41例)三联疗法为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10 d.结果 试验组Hp根除率按意图治疗分析和按试验方案分析分别为88.89%(40/45,95%CI 76.00%~96.00%)和93.33%(42/45,95%CI 82.00%~98.00%);对照组为78.05%(32/41,95%CI 78.04%~90.72%)和85.37%(35/41,95%CI 85.37%~9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2例(4.44%),对照组有6例(14.63%)自诉服药后有不良反应.试验组的药物费用比对照组低廉.结论 以国产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组成的10 d序贯疗法治疗Hp感染,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低、相对价廉的特点.
作者:李良平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抑郁症状、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10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度洛西汀60 mg/d,每日早饭后口服,疗程均为12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dl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生活质量评定问卷(SF-36量表)评定患者抑郁症状、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对度洛西汀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和NIHSS评分明显下降,BI和FMA评分明显上升,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或上升更明显.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4%(38,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2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指标项目评分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度洛西汀可有效地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杨敏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炎性反应标志物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活性与脑供血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148例脑供血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供血动脉粥样硬化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Lp-PLA2活性及传统炎性反应标志物和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脑供血动脉粥样硬化组Lp-PLA2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29.84±3.50)nmol/ (min·ml)比(19.79±2.25)nmol/(min·ml),P<0.01)].脑供血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与Lp-PLA2活性呈正相关(r=0.491,P<0.01);血管病变支数与Lp-PLA2活性呈正相关(r=0.249,P=0.0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活性升高是除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传统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标志物以外脑供血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p-PLA2活性升高是脑供血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晓丽;张旭;王汉旻;黄海波;金得辛;夏君慧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评价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对肝病严重程度判定的价值,以及入院时急检PTA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原因初步判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7月住院的4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晚期肝病组及轻症肝病、胃病组患者FTA的异常率.结果 晚期肝病组FTA异常率为87.5%(21/24),轻症肝病、胃病组PTA异常率为4.2%(1,24).结论 PTA是反映肝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检PTA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原因的初步判定很有价值.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再出血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8例1周内再出血及145例无再出血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表现特征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休克、入院时血红蛋白浓度、血尿素氮浓度、内镜下喷血、内镜下渗血.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再出血与休克(OR=2.93,P=0.024)、内镜下喷血(OR=2.47,P=0.028)、内镜下渗血(OR=1.57,P=0.010)相关.结论 休克、内镜下活动性出血是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郭海建;刘新民;刘俊;胡银清;帅红梅;李花林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70例肝硬化患者,在护肝、对症、支持等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成普萘洛尔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排泄情况.结果 普萘洛尔组治疗后尿微量蛋白排泄明显下降,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分别为(44.20±24.06)、(14.36±6.49)、(6.97±4.37)、(17.25±10.64)mg/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萘洛尔,能有效减少肝硬化患者尿微量蛋白排泄,对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林勇;应卫星;戴福仁;李荣洲;林讷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超细胃镜下食管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贲门癌的作用.方法 对28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行超细胃镜下食管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术治疗的体会加以总结.结果 28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均一次性置入成功,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细胃镜下食管记忆合金支架置人术是治疗晚期食管癌、贲门癌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并发症低、疗效好的重要方法,且较传统的普通胃镜痛苦小和成功率高.
作者:王枫;王辉;王萍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胰腺炎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方法 分析28例急性胰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4例(14_3%),非手术治疗24例(85.7%),手术中见腹腔血性渗出液2例,浅黄色混浊液2例;出血坏死灶分布于胰体尾部2例.所有患儿经支持治疗后,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2.7q±1.0)d.结论 小儿急性胰腺炎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误诊和漏诊,应引起儿科医生高度重视.
作者:朱斌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自膨式金属胆道支架治疗不同类型恶性胆道梗阻的支架阻塞原因.方法 84例不同类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接受美国Boston公司Wall-stent白膨式金属胆道支架治疗,其中原发性胆管肿瘤45例,转移性肿瘤39例,记录随访患者支架通畅时间并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引起胆道支架阻塞的原因.结果 支架放置成功率100%(84/84),原发性胆管肿瘤的支架通畅时间平均为160d,与转移性肿瘤的180d接近(P>0.05);引起自膨式金属胆道支架的阻塞原因主要是肿瘤组织通过支架网眼向支架内生长、组织血凝块引起支架阻塞、乳头括约肌炎性组织向支架内生长以及肿瘤组织生长超过支架两端引起支架阻塞、胆泥形成.结论 原发性胆管肿瘤的支架通畅时间与其他肿瘤接近,肿瘤类型对金属支架通畅时间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作者:杨恩成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急性加重期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方法 对23例伴有胃食管反流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24 h食管pH监测,分析其反流情况.结果 23例患者中,16例Jamieson pH总计分≥12.7分,诊断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变异型哮喘,并给予抗反流治疗,疗程结束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其各项反流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食管反流是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一个主要病因,24 h食管pH监测有助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短期抗反流治疗有明显疗效.
作者:田峰;梁少红;周俭玲;邓翠贞;谭锦志 刊期: 2009年第28期
胃石症是世界性广泛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尤以北方地区秋冬季多见,多因大量食用柿子、黑枣、山楂等食物后,在胃内滞留并积聚,形成植物性胃石.既往主要依靠手术治疗[1],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非手术治疗已成为可能.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内镜诊断胃石症56例.现对其病因及治疗方法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刘金贤;殷玉峰;付金栋;卢雪峰;王玉;王玲;曲卫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缺血性肠病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组具有一定临床病理特点的独立性疾病,可累及整个消化道,但主要累及结肠,故又称为缺血性结肠炎.现收集我院2004-2007年收治的22例缺血性肠病患者的内镜及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内镜及多层螺旋CT在缺血性肠病诊疗中的价值.
作者:杨上文;魏瑞瑶 刊期: 2009年第28期
植物性胃石症的报道逐渐增多,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植物性胃石症患者28例,采用产气剂联合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子敏 刊期: 2009年第28期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重新开展了低温脑复苏的研究,特别是亚低温的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对急性脑出血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马骏 刊期: 2009年第28期
随着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广泛应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TV)/丙型肝炎病毒(hepattis C virus,HCV)感染者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随着患者寿命的延长,其合并的HCV感染对患者的病死率有很大影响.
作者:张勇;卢瑞朝;蔡卫平 刊期: 2009年第28期
食物过敏或食物变态反应是机体在同一抗原物质开始刺激后发生的一种表现为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称为变应原或过敏原.食物过敏多见于幼儿和儿童,在成年人中少见.因腹泻、呕吐、腹痛、肠痉挛在普通门诊诊治的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是由食物过敏所致.
作者:池肇春 刊期: 2009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