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9年29期文献
  •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微小乳腺癌的研究

    目的 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对微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66例直径≤1.5 cm的微小乳腺癌患者(恶性组)和20例直径≤1.5 cm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均行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和彩超检查,进行定性诊断,后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恶性组: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诊断微小乳腺癌55例,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55,66)、90.0%(18/20),准确度为84.9%(73,86);彩超诊断微小乳腺癌52例,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8%(52/66)、75.0%(15/20),准确度为77.9%(67/86);二者联合诊断微小乳腺癌65例,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5%(65/66)、100.0%(20/20),准确度为98.8%(85/86).与单一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血流阻力指数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微小乳腺癌定性诊断方面,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为首选,彩超对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微小乳腺癌的检出率和准确度.

    作者:刘国荣;程传虎;李坚;陈超;杨清绪;李丽红;林翠君 刊期: 2009年第29期

  • 经裁剪供体肺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经裁剪供体肺用于同种异体肺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采用经裁剪供体肺用于同种异体肺移植的临床资料.例1供体肺部分上叶切除后施行左单肺移植并同期行右肺减容术,例2供体肺部分上叶切除后施行右单肺移植,例3供体肺双上叶部分切除后施行序贯式双肺移植,例4切除供体肺右下叶后施行序贯式双肺移植.结果 经裁剪的供体肺均能够顺利工作并渡过围手术期.例1及例2术后移植肺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并生存;例3术后第5天再次出现短期漏气,经闭式引流而治愈,术后第32天死于曲霉感染导致的呼吸道大出血;例4术后恢复尚顺利,但术后2个月因重症病毒性肺炎死亡.结论 经裁剪供体肺可以用于临床肺移植.

    作者:徐鑫;陈汉章;殷伟强;肖东;韦兵;刘君;邱源;葛林虎;何建行 刊期: 2009年第29期

  •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的手术指征、围手术期处理、术前评估测量方法、并发症预防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4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所有病例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经股动脉将带膜支架移植物导人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 48例患者的血管移植物均植入成功,无术中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b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建平;李伟阳;周伟 刊期: 2009年第29期

  • 后路内窥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

    目的 探讨腰椎问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微创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5月至2007年10月,对12例离断骨块突向椎管侧方或旁中央侧方的腰椎问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借助相关特殊器械采用后路内窥镜技术治疗.结果 随访6个月至2年,中位随访时间16.5个月.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7例,良5例.所有病例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硬脊膜破裂致脑脊液漏,无神经根损伤,无血肿致压.结论 后路内窥镜技术是一种微创外科新技术,对治疗离断骨块突向椎管侧方和旁中央侧方的腰椎间盘突出并榷体后缘离断症有其适应证,但对较大的离断骨块及其突向中央区域者,不适宜行后路内窥镜技术手术.

    作者:黄骏;周跃;李长青;唐易 刊期: 2009年第29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在毁损性手外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在治疗毁损性手外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毁损性手外伤患者40例(40个创面),均为手部一元或多元组织毁损缺失者.所有患者创面先行清创后,随机分为两组:VSD组20例和对照组(洗必泰湿敷)20例,并应用疼痛指数、肿胀指数、细菌检测、创面继发组织坏死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3dVSD组疼痛指数为(2.62±1.54)分,对照组疼痛指数为(3.39±1.6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SD组肿胀指数为(1.51±0.25)分,与对照组的(2.29±1.2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细菌阳性率为5%(1/20),对照组为20%(4/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没有发生创面继发组织坏死,对照组出现2例创面继发组织坏死,其中有1例出现严重组织坏死,采取部分坏死肢体解脱术.结论 VSD可以控制感染,免除换药,减轻疼痛,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组织移植提供良好的条件.VSD联合组织移植为毁损性手外伤治疗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魏优秀;李贺伟;周伟;黄松;韦卓 刊期: 2009年第29期

  • 后腹腔镜肾切除术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盂输尿管结石伴重度肾积水26例,肾萎缩8例,肾结核8例,肾癌4例,肾盂癌2例.结果 48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10-205min,平均(167.5±20.4min;术中出血100~780 ml,平均(187.5±28.7)ml;2例术中输血200 ml和400 ml,术后住院时间5~9 d,平均(7.9±2.7)d;术中、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随访5~76个月,4例肾癌和2例肾盂癌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可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荣生;李剑;陈锦瑞;韩子华;卢子文 刊期: 2009年第29期

  • Ⅱ区指屈肌腱粘连松解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手指屈肌腱粘连松解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进行指屈肌腱粘连松解术治疗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2~12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手部肌腱修复后功能评定标准(TAM法)评定,优5例,良16例,可37例,差14例.14例出现了并发症,5例为肌腱再次断裂,4例为切口裂开合并肌腱外露,5例手指屈伸功能比松解术前更差.结论 肌腱粘连松解术前注意手术时机和切口的选择,术中肌腱松解一定要彻底,术后坚持系统科学的功能锻炼,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轶;魏金永;肖方生 刊期: 2009年第29期

  • 经伤椎固定治疗相邻节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相邻节段脊柱骨折脱位、经伤椎椎弓根同定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2例相邻节段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伤椎及上下椎体椎弓根固定治疗,伤椎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单侧或双侧固定,并进行后路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术.骨折椎体:Tu~T12 5例,T12~L1 4 例,L1~L2 3例,均存在不同程度脱位.脊髓损伤ASIA分级:A级1例,B级4例,C级5例,D级2例.对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随访6~26个月,平均(15.04±3.05)个月,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8.4±4.2)mm恢复为术后(34.8±2.3)mm,后凸角度由术前23.6°±2.3°恢复为术后4.4°±2.6°,远期随访无明显丢失.结论 经伤椎固定相邻节段脊柱骨折可有效地使脊柱骨折良好复位,固定牢靠,减少远期椎体高度的丢失及后凸形成.

    作者:台会平;刘杰 刊期: 2009年第29期

  •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肠梗阻CT影像,将螺旋CT横断面图像设定为A组,螺旋CT横断面图像辅以多层面图像重建(MPR)后处理图像设定为B组,对两组在诊断肠梗阻的部位、病因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与临床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两组均能确定肠梗阻的存在,A组能确定16例(55.17%)梗阻部位及17例(58.62%)梗阻病因,B组能确定26例(89.66%)梗阻部位及28例(96.55%)梗阻病因,B组诊断准确率不论在梗阻部位还是在梗阻病因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横断面罔像结合MPR后处理,能大大提高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杜锋 刊期: 2009年第29期

  • 胸腹联合伤46例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胸腹联合伤的诊治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急诊手术43例.治愈41例,死亡5例.结论 胸腹联合伤病情紧急、严重而复杂,全面体检及胸腹腔穿刺是重要的早期诊断手段,急救处理、合理手术方案及术后预防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

    作者:赖海银;林链凤;邱明义 刊期: 2009年第29期

  • 34例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各类主动脉瘤患者34例,其中马凡综合征1例,升主动脉瘤7例,胸主动脉瘤2例,腹主动脉瘤3例,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15例,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6例.34例中根据病变范围及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 34例中死亡3例,31例术后随访1~8年,随访增强CT和彩色超声发现人工血管内血流通畅良好,夹层动脉瘤术后真腔明显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对于各类主动脉瘤患者,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及夹层剥离的范围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马杰;肖志明;翟永福;贺强军 刊期: 2009年第29期

  • 超早期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及其并发症处理

    目的 探讨超早期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 将83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超早期(发病7h之内)手术38例(超早期手术组)、延迟手术(发病7~72 h)45例(延迟手术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并且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超早期手术组有效率94.7%(36/38);延迟手术组有效率82.2%(37/4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3,P<0.05).超早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6%(12/38),住院期间病死率5.3%(2/38);延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2.2%(37/45),住院期间病死率17.8%(8/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手术治疗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康复疗效较好,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丹平 刊期: 2009年第29期

  •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治疗体会

    乳糜胸是胸部手术后重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食管癌切除术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治疗,往往会因大量体液丧失,水及电解质代谢失衡、低蛋白血症等,导致循环衰竭,甚至多脏器衰竭而死亡.我院于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完成食管癌手术360例,其中并发乳糜胸9例,占同期食管癌手术的2.5%.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明武;杨军;刘思义;邵正明 刊期: 2009年第29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119例诊治体会

    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共手术治疗11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现总结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119例患者,男52例,女67例,男女比例0.8:1,年龄26~79岁.发现颈部包块89例或体检时发现颈部肿块30例,其中,术前诊断:双侧甲状腺肿95例,单侧甲状腺肿10例,胸骨后甲状腺肿3例,巨大甲状腺肿11例,有甲状腺囊性结节34例.

    作者:胡奎;徐健华 刊期: 2009年第29期

  • 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严重运动损伤.有关ACL损伤的发病率近20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目前治疗主要应用关节镜技术,在镜下对损伤的ACL进行重建,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对急性ACL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黄熠;白伦浩 刊期: 2009年第29期

  • 恶性中心性气道狭窄介入治疗进展

    中心性气道狭窄是指气管、隆突、左右主支气管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狭窄.而恶性中心性气道狭窄往往是由原发或转移性肿瘤治疗后复发、转移引起的狭窄.常见为肺癌、甲状腺癌和食管癌的直接浸润.患者一般已有较长的病程,较差的体质,大多数已失去手术根治机会,且来院时病情危急,需立即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现就恶性中心性气道狭窄介入治疗的一些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瑜;吴惠玲;王永岗 刊期: 2009年第29期

  • 外伤性关节结核误诊8例分析

    目的 探讨外伤性关节结核误诊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8例外伤性关节结核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关节外伤后结核误诊的原因及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患者早期均无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确诊前无一例进行肺X线或CT检查,直至患者关节肿痛加重、关节积脓或破溃、关节骨质破坏等症状加剧后才进行影像学检查,经胸部X线片及CT检查,确诊为腕关节结核2例,膝关节结核4例,踝关节结核2例.所有患者经抗结核治疗12~15个月后均治愈,随访1~3年均无复发,但治愈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结论 关节结核患者关节外伤后导致误诊的原因多为病史采集及体检不完善、症状不典型、外伤误导诊治方向,忽略其他部位结核病灶的存在.

    作者:兰香谋 刊期: 2009年第29期

  • 如何选取关键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