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维库溴铵气管插管剂量在老年人七氟烷、异氟烷和全静脉麻醉中对恢复时程的差异.方法 54例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的ASA分级为Ⅰ~Ⅱ级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烷组(S组)、异氟烷组(I组)和普鲁泊福雷米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组(P组),每组各18例.静脉给予维库溴铵0.6 mg/kg,比较四个成串刺激的第一个刺激(T1)恢复至基础值10%、25%、75%的时间(T10、T25、T75)和恢复指数(RI,RI=T75-T25)在不同麻醉方式下的差异.结果 三组老年患者T10、T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肌肉传导达到90%抑制(T1~T10)的时间为(1.8±0.9)min,有48例患者达到100%抑制,达到大抑制的时间为(2.7±1.4)min,I组T75和RI长于P组,S组T75和RI与P组比较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与I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人维库溴铵气管插管剂量,在七氟烷、异氟烷和全静脉麻醉下的临床作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氟烷麻醉下肌松作用完全恢复时间较在全静脉麻醉下显著延长.七氟烷是一种更安全、可控的适合老年人的吸入麻醉剂.
作者:巩红岩;赵伟;郑芳;秦元旭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制剂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应用结合雌激素软膏(商品名:倍美力软膏)1g,连续应用7 d后隔晚1次,共用28 d;对照组应用甲硝唑栓,每次0.5 g,每晚1次,连用7~10 d.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6/50);对照组为75%(30/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未影响治疗.结论 雌激素制剂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锦红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普罗雌烯阴道胶囊(更宝芬)联合谷维素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30例绝经后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采用更宝芬(10mg/粒)每次1粒,每晚睡前放入阴道深部;谷维素片(10mg/片)每日3次,1片/次口服,均连续用20d.于用药前及用药后分别进行阴道炎症状评分和子宫内膜厚度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阴道炎症状评分用药前为(8.03±1.72)分.用药后为(2.03±1.31)分,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0,P<0.01);子宫内膜厚度用药前为(3.37±0.50)mm,用药后为(3.41±0.50)mm,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P>0.05).用药期间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全身性及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更宝芬联合谷维素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安全、有效.
作者:颜钊波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比较依托咪酯与普鲁泊福全麻诱导在困难气管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插管时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困难气管患者34例,随机分成E组和P组,每组各17例.利多卡因行鼻至气管表面麻醉,静脉推注芬太尼和依托咪酯(E组)或普鲁泊福(P组),意识消失后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查动脉血气.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BIS、达到低BIS时间及动脉血气、乳酸和PETCO2.结果 两组皆完成气管插管,意识消失时间、BIS、乳酸及PET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达到低BIS时间[(48.3±10.7)、(36.7±9.3)s]显著短于P组[(98.7±11.3)、(68.5±12.1)s](P<0.01).结论 困难气管纤支镜引导插管时使用依托咪酯诱导,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显著快于使用普鲁泊福,故使用依托咪酯比普鲁泊福更安全.
作者:胡光俊;陈利民;黎比熙;宋晓阳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U)血流信息与CA125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确诊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TVCDU血流信息和CA125水平,将超声血流信号强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收缩期峰值速度进行分级,分析其与CA125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A125水平随超声血流信号强度级别的升高而增加,呈中度相关(rs=0.622,P=0.000);CA125水平与阻力指数分级呈高度相关(rs=0.826,P=0.000);CA125水平与搏动指数分级呈低度相关(rs=0.368,P=0.000);CA125水平与收缩期峰值速度分级呈低度相关(rs=0.346,P=0.000).结论 CA125结合TVCDU血流信息中的血流信号强度和阻力指数可能较结合搏动指数和收缩期峰值速度对上皮性卵巢癌严重程度的判定更具特异性.
作者:马育局;李颖;李竹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宫颈电热圈环形切除术(LEEP)与阴道镜下多点组织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以及LEEP术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否持续感染.方法 对阴道镜下多点组织活检病理学诊断的186例CIN患者,进行LEEP治疗,比较LEEP病理学诊断与阴道镜下多点组织活检病理学诊断之间的差异,同时患者进行术后液基细胞学随访,术前及术后6、12个月HPV-DNA检测随访.结果 127例LEEP的病理学结果与阴道镜下多点组织活检的病理学结果一致,符合率为68.28%(127/186).手术切缘阳性3例,其中CINⅡ级1例,CINⅢ级2例.LEEP术前163例(87.63%)宫颈高危型HPV-DNA阳性,术后6个月18例(9.68%)持续阳性,术后12个月仅4例(2.15%)持续阳性.结论 LEEP是治疗重度CIN的有效方法,需根据术后病理学诊断再做进一步的临床治疗和定期随访.LEEP治疗对清除高危型HPV感染有效.
作者:金晓青;陈敏芬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产程图在头位难产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住院头位分娩且产程图异常者80例(异常组),同期头位分娩且产程图正常者80例(正常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潜伏期和活跃期宫颈扩张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胎头下降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组患者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自然分娩率及难产率分别为72.50%(58/80)、13.75%(11/80)、13.75%(11/80)、86.25%(69/80),正常组分别为6.25%(5/80)、2.50%(2/80)、91.25%(73/80)、8.75%(7/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程图对发现产程异常、指导产程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卢颖州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依托咪酯与普鲁泊福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的糖尿病患者(ASA分级Ⅰ~Ⅱ级)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E组:使用靶控输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P组:使用靶控输注普鲁泊福进行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min(T0)、插管时(T1)、插管后5min(T2)、手术结束(T3)、术后24h(T4)、术后48 h(T5)采静脉血测定血糖,并记录各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P组T1及T2的SBP和DBP分别为(110.63±16.92)、(108.80±20.97)mm Hg(1 mm Hg=0.133 kPa)和(66.37±8.00)、(68.60±11.19)mm Hg,心率分别为(73.77±8.13)、(74.67±8.33)次/min,均较T0有所下降[SBP、DBP和HR分别为(135.01±13.45)、(79.37±8.58)mm Hg和(79.73±9.06)次/min],P<0.05;E组T1及T2的SBP和DBP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T2的心率为(89.20±9.06)次/min,较T0[(80.97±8.91)次/min]有所增快(P<0.05).两组血糖在T1~T5均有所增高,但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靶控输注普鲁泊福麻醉相比,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二者对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变化没有明显影响;靶控输注普鲁泊福及依托咪酯可安全用于ASA分级Ⅰ~Ⅱ级的糖尿病患者的手术麻醉.
作者:谭永星;林高翔;蒋奕红;庾俊雄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喉罩通气在小儿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小儿先天性青光眼择期手术患儿24例,按照入院顺序均分成气管插管组(A组)和喉罩组(B组).两组均用咪达唑仑0.2~0.3 mg/kg、罗库溴铵0.1~0.3 mg/kg诱导;用O2-N2O-异氟烷,间断辅以咪达唑仑0.10~0.15mg/kg和芬太尼0.05~0.15 mg.B组按患儿体重选择适当大小的喉罩.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血压(Bp)、眼内压(IOP).以诱导前患儿HR、Bp、IOP作为基础值(T0),插管(喉罩)后1 min(T1)和5 min(T2)以及拔管(喉罩)后1 min(T3)和5 min(T4)时为各监测点.同时记录术后喉痉挛、咽喉痛、呛咳、喉头水肿、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组患儿在T1~T4各时间点IOP较T0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在T1~T4各时间点IOP小于A组(P<0.01),且B组各时间点IO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T1~T4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HR、收缩压、舒张压)较T0明显增加(P<0.05或<0.01);且A组较B组增加明显(P<0.05或<0.01);A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或<0.01).结论 应用喉罩通气对IOP的影响较应用气管插管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应用气管插管低;而气管插管可使IOP进一步增高,小儿青光眼手术应用喉罩通气临床作用较气管插管好.
作者:尚游;尚宇;杨成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ISS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Ds分期及ISS分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DS分期Ⅰ期1例(2.04%),Ⅱ期5例(10.20%),Ⅲ期43例(87.76%);ISS分期Ⅰ期3例(6.12%),Ⅱ期16例(32.65%),Ⅲ期30例(61.22%).两种分期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0.38,P=0.00l.结论 DS分期与ISS分期具有中等的一致性.ISS分期较DS分期简单、易行、有效,同样能较好地反映体内肿瘤负荷及预后.
作者:毛建平;赵利东;王莹;贾韬;陈泽;刘惠杰;蔡志梅;闫冬梅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了解窒息新生儿早期血糖变化特点及动态监测血糖,评价其临床意义及防治效果.方法 435例窒息新生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重度窒息(重度组,120例)、轻度窒息(轻度组,315例),测定两组生后1、3、24、48、72h血糖,并选取同期出生的无窒息新生儿36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其血糖变化.结果 (1)重度组生后1 h高血糖12例(15%,12/81),轻度组生后1 h高血糖5例(3%,5/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除2例生后1 h出现低血糖外,其余血糖正常.(2)重度组生后1 h血糖[(5.8±2_3)mmol/]L]明显高于3 h血糖[(3.5±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且出生时间越短,血糖波动越大.提示窒息新生儿血糖紊乱有一定规律,加强血糖监测,系统的输液、输糖管理,可有效防治窒息新生儿糖代谢紊乱.
作者:苏萍;陈蓓;韩进天;段玉会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评价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OLV)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需行OLV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A组)和封堵支气管导管组(B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时间、定位时间、术中肺萎陷情况、插管前后心率和血压变化及OLV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pH值和气道压力(PAW)的变化.结果 B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分别为(1.03±0.26)、(1.00±0.15)min,低于A组的(2.77±0.83)、(4.09±0.77)min;插管后A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升高;OLV后30、60 min时B组PAW分别为(18.6±2.6)、(18.2±2.7)mbar,低于A组的(23.9±3.3)、(23.5±3.1)mbar,同时两组PaO2、SpO2、PaCO2、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能够为临床手术提供有效的OLV.
作者:李廷坤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AU)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斯奇康)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RAU患者40例(治疗组)予以斯奇康1 mg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续治疗8周;后改为5 mg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治疗8周,总疗程为16周.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定.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4+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或<0.01).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明显升高,临床总有效率95.0%(38/40).结论 RAU患者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斯奇康治疗RAU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RAU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
作者:卓文杰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绝经后阴道流血(PMB)是老年妇女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部分老年妇女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征兆,为明确引起PMB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我们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绝经后引起阴道流血在浙江省临安市妇幼保健所和浙江省妇幼保健所住院的492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郑晓燕;汪春芬;骆群 刊期: 2009年第30期
支气管结核常规胸部X线检查不易诊断,需借助支气管镜检查确诊.支气管结核属不典型肺结核,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肺结核诊断的明确,反而更易使支气管结核漏诊.现回顾性分析我中心30例肺结核和3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作者:周云泵 刊期: 2009年第30期
老年鼻出血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其出血可呈阵发性,有时出血较为凶猛.处理以控制全身疾病、鼻腔填塞为主,如伴有鼻中隔偏曲,出血部位往往位于鼻中隔偏曲后方或棘(嵴)突附近,且导致鼻腔填塞止血难以奏效.既往老年鼻中隔偏曲多不主张手术,我们对老年鼻出血伴有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出血间歇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对预防再出血及鼻出血的止血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常英展;罗伟;缪东生;王旭平;何飞 刊期: 2009年第30期
脑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致残率、病死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脑出血后神经功能难以恢复主要由于血肿严重毁损神经元,而传统的观念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产生只发生在胚胎期和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成熟的神经元数目恒定、不能再分裂增殖,神经元的损害是永久性的,只能由胶质细胞填充.所以尽管脑出血的研究较多,但可选择的有效治疗较少.随着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的发现和移植研究的不断深入,为脑出血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作者:崔元孝;于兆昂;田敏;张清华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抗凝血灭鼠剂中毒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方法 分析26例抗凝血灭鼠剂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误诊情况.结果 误诊为血友病8例,过敏性紫癜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流行性出血热3例,膀胱肿瘤2例,宫外孕(黄体破裂?)1例,腹膜后肿瘤1例.经维生素K1静脉滴注和输新鲜(冰冻)血浆治疗,除1例在确诊前死于脑出血外,余2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抗凝血灭鼠剂中毒患者的中毒时间与出血时间间隔较长,病史隐匿,大多为误服或食物污染致二次中毒,故极易误诊.应用维生素K1和输新鲜(冰冻)血浆为特效治疗方法.
作者:高晓梅;万通;李海亮 刊期: 2009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