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9年31期文献
  • 控制性降压对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控制性降压对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控制性降压,对照组52例未采用控制性降压,分别在发病后第3天和第7天评价颅内血肿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死率及脑梗死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发病后第3天和第7天治疗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78.33%(47/60)和75.00%(45/60),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9.62%(31/52)和51.92%(27/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治疗中应特别注意血压的控制,这将对患者的预后产生明显的影响.

    作者:梁东良;李雪亮;杨亚勤;任芳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门冬胰岛素应用于胰岛素泵对餐后血糖和血糖波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与可溶性人胰岛素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中对餐后血糖和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34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以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组173例)和可溶性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组172例)作为泵用胰岛素进行CSII强化治疗,监测1d 9次末梢血糖(三餐前后、22:00、0:00和3:00),比较两组餐后血糖和血糖波动情况.结果 门冬胰岛素组较人胰岛素组对空腹和早、晚餐后血糖控制更好,餐后血糖波动更小,达标时间较短[分别为(4.40±2.16)、(5.68±2.29)d](P<0.05),且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 在CSII强化治疗中,门冬胰岛素可更快、更有效降低血糖,尤其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和减少整体的血糖波动.

    作者:吴锦丹;徐小华;高谷;任云丽;蒋兰兰;张颖;陶小军;马建华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定量感觉检查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分别对175例无周围神经损害的糖尿病患者及50例健康人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及末梢感觉定量检查(OST)检测,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75例糖尿病患者中,NCV异常率为7%(13/175),QST异常率为45%(79/1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比较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ST阈值中的冷觉、温觉、热痛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QST较NCV的诊断敏感性高,提示其早期以小神经纤维受损更常见.

    作者:张昆林;毛小川;刘江;马莎;丁里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微生态制剂对老年结肠癌术后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微生态制剂对老年结肠癌术后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术前、术后处理,试验组术前及术后使用微生态制剂,每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及血浆D-乳酸水平与尿乳果糖/甘露醇(L/M).结果 试验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3.1±1.2)d]、腹泻发生率(11.1%,4/36)、腹泻总时间[(6.2±3.1)d]、发热持续时间[(5.1±1.3)d]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D.乳酸水平与尿L/M均较术前明显增高,两组术后第8天D-乳酸水平较术后第1天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更明显.试验组术后第8天尿L/M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术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能改善结肠癌患者术后肠道屏障功能,从而减少细菌易位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陈旭权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糖尿病混合性酸中毒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混合性酸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糖尿病混合性酸中毒22例,单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5例)的临床特点及相互间差别.结果 22例糖尿病混合性酸中毒患者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乳酸酸中毒4例,合并呼吸性酸中毒18例;与单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比较,糖尿病混合性酸中毒患者合并肝肺疾病较多见,在血生化检测中,剩余碱下降及阴离子间隙明显升高,pH值下降,易出现呼吸系统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肝肺疾病患者易出现糖尿病混合性酸中毒,预后差,应予重视.

    作者:韦思进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疾病(PAD)的患病率及传统和非传统危险因素对其影响.方法 选择病程超过1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420例,以踝臂指数(ABI)≤0.90定义为有PAD,评价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危险因素对PAD患病率的影响.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PAD患病率为16.4%(69/420),PAD患者年龄偏大、糖尿病病程较长、HDL-C偏低,有高的UAER、hs-CRP和纤维蛋白原,Logistic回归可见年龄、UAER、hs-CRP、纤维蛋白原均为PAD的独立危险因素.PAD患病率在年龄<50岁、50~70岁和>70岁时分别为4.7%(2/43)、12.9%(27/209)和23.8%(40/168),在hs-CRP<1 mg/L、1~3 mg/L和>3 mg/L时分别为7.9%(14/177)、9.3%(11/118)和35.2%(44/125),在UAER正常、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时分别为9.7%(30/310)、34.4%(33/96)和42.9%(6/14),在纤维蛋白原≤4 g/L和>4 g/L时分别为12.1%(43/356)和40.6%(26/64).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PAD的患病率较高,一些非传统危险因素也参与PAD的发生.

    作者:尹朝霞;史作霞;许京娟;王青;杨明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阴沟杆菌肺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药敏测定

    目的 总结阴沟杆菌肺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该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分析30例阴沟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以纸片法(K-B法)或琼脂稀释法(Etest法)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 86.7%(26,30)的患者有基础疾病,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60.0%(18/30)的病例为混合感染,混合菌主要为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症状为发热和咳嗽、咳痰,胸部X线表现为分布于两下肺野的支气管肺炎改变,病死率为10.0%(3/30).药敏试验提示该菌呈现多重耐药,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哌酮为较敏感抗生素.结论 阴沟杆菌肺内感染患者多有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以支气管肺炎改变为主,诊断依靠病原学并结合临床及x线检查,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并联合应用抗生素.

    作者:高雁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经胸放射治疗后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影像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观察经胸放射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影像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58例,其中经胸放射治疗后的UAP患者28例(经胸放疗后组);普通UAP患者30例(普通心绞痛组).全部患者行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MSCT)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随访1年,测定两组患者脑钠尿肽(BNP)水平,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胸放疗后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普通心绞痛组比较,钙化病变、多支病变、血栓病变以及PCI术中夹层发生率明显升高,1年随访时BNP水平较普通心绞痛组高[(234.31±121.39)ng/L比(124.74±37.81)ng/L],室壁运动指数、新发心功能不全及再发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的比例也较普通心绞痛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放射治疗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复杂病变为主,同时因放射性心肌及瓣膜损伤,使得该类患者远期预后更差.

    作者:隋春兴;刘文民;周旭晨;郑晓群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肩周封闭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肩周封闭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其中治疗组50例用醋酸泼尼松龙肩周封闭配合康复疗法,对照组45例单用康复疗法,总疗程6周.结果 两组组内Ⅰ期和Ⅱ期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Ⅰ期总有效率(100.0%,35/35)高于对照组(86.2%,2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Ⅱ期总有效率(86.7%,13/15)也高于对照组(68.8%,11/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应尽早治疗,肩周封闭配合康复疗法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丽;陈志辉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非乙醇中毒性Wernicke脑病的磁共振特点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非乙醇中毒性Wemicke脑病的颅脑磁共振及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非乙醇中毒性Wemicke脑病的临床特征、颅脑磁共振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 非乙醇中毒性Wernicke脑病临床表现复杂,其中6例全部出现眼肌麻痹,且为双侧外展神经麻痹,5例表现为意识模糊,共济失调2例,精神异常1例,癫痫发作1例,死亡1例.6例均行颅脑磁共振检查,4例表现为中脑导水管周围与第四脑室底部T_2WI及Flair高信号,1例除上述部位外,还累及双侧丘脑,1例未见异常.其中4例行颅脑CT检查,均未见异常.给予补充维生素B_1治疗,4例好转,1例遗留轻度共济失调,1例死亡.结论 非乙醇中毒性Wernicke脑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双侧外展神经麻痹及颅脑磁共振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早期诊断提供帮助.尽早补充维生素B_1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孙晓培;董翔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脑缺血耐受现象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继发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脑梗死是否存在缺血耐受现象.方法 136例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有同侧TIA史的38例患者(有TIA组)及无同侧TIA史的98例患者(无TIA组),测定两组患者入院时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阳性表达率,头颅MRI测量梗死面积,并评定其入院时及发病第30天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有TIA组患者人院时CD62P阳性表达率低于无TIA组[(4.21±0.43)%比(6.01±0.03)%,P<0.05].有TIA组患者梗死面积较无TIA组小(P<0.05 o有TIA组患者发病第30天时ADL评分低于无TIA组[(21.12±1.45)分比(30.83±3.47)分,P<0.05].结论 继发于TIA的脑梗死存在缺血耐受现象.

    作者:王琰萍;张晓玲;黄俊军;朱敏初;许丽珍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双相门冬胰岛素30对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

    为评估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r)30]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对浙江省庆元县人民医院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收治246例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口服降糖药和诺和锐(r)30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文绪;熊美泉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以特殊形式起病的蛛网膜下隙出血三例分析

    蛛网膜下隙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急症,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7%~15%~([1]),而且病死率高达25%~([2]).蛛网膜下隙出血可有多种临床表现,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语言障碍等,而以急性肺水肿起病,以腹痛、腹泻起病,以眩晕、共济失调和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者很少见,现将我科2001年8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3例以特殊形式起病的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宋金梅;黄立华;杨桂梅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干细胞移植在糖尿病治疗领域中的应用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趋势,发病率逐年上升,因各种并发症导致的致残人口也逐年增加.糖尿病目前仍为终生性疾病.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是糖尿病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以往治疗困难.在根治糖尿病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各国学者不断探索.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干细胞移植在糖尿病方面主要有两大应用热点,一是近年发展迅速的胰岛干细胞移植,以补充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量,从而根治糖尿病;二是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现就干细胞移植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两大热点进行综述.

    作者:窦艳华;王雪鹰;杜娟;徐艳;王卓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十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鉴别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甲减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特点以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皆有胸闷,心肌酶谱明显升高,其中肌酸激酶(3355±1643)U/L,肌酸激酶同工酶.MB(164.2±52.5)U/L,但肌钙蛋白I阴性.9例患者心电图有明显改变.6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提示有心包积液,3例有室壁活动异常,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测定甲状腺功能,其中血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1.26±0.66)pmol/L、游离甲状腺素(2.28±0.74)pmol/L、血清促甲状腺素(53.5±28.5)pg/L,诊断为甲减.经过6~8周口服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在遇见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应注意与甲减相鉴别,测定甲状腺功能以及行冠状动脉造影是重要的鉴别方法.

    作者:李库林;王如兴;羊镇宇;王强;卜瑞芳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结节病

    结节病易误诊,据王洪武等~([1])收集国内18篇关于此病误诊的文献,误诊率高达63.2%,当然有误诊就会有误治,如孙永昌等~([2])报道26例结节病在影像学检查诊断的第一印象中拟诊结核5例,其中就有2例完成规范的抗结核治疗,为此应引起临床对本病诊治的重视.

    作者:陶仲为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干咳胸痛间断咯血六个月左下肺结节影伴胸膜牵拉征

    病历摘要患者 女,42岁,外地务工者.因干咳、左胸隐痛、间断咯血4个月于2007年7月3日第1次收住我院.患者入院前4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微干咳、左胸隐痛,伴间断咯血,色鲜红,出血量从痰中带血到整口咯血,多达30ml,常见痰中带血,间隔时间几天到几十天,咯血无明显诱因,无脓痰、无发热,无胸闷气喘,无其他特殊不适.

    作者:庄少侠;黄丽蓉 刊期: 2009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