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除颤与气管插管先后顺序对窒息患者心肺复苏的影响.方法 将55例因窒息性心脏骤停抢救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先插管后除颤,28例)和对照组(先除颤后插管,27例),观察总的临床疗效和首次除颤成功率.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抢救有效率分别为64.29%(18,28)和55.56%(15,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365,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首次除颤成功率分别为46.43%(13/28)和18.52%(5,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6330,P<0.05).结论 抢救窒息性心脏骤停患者时,应先气管捕管后除颤.
作者:陈世洪;胡飞娥;邓高峰;张黎辉;汤胜华 刊期: 2009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复方阿嗪米特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治疗组予复方阿嗪米特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单用莫沙必利治疗,均连续用药4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0%(93/100),复发率10.0%(10/1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72.0%(72,100),复发率37.0%(37/100),两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1).结论 复方阿嗪米特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较好且安全.
作者:盛显仓 刊期: 2009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成年人Still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40例成年人Still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结果 40例患者中发热40例(100.0%),皮疹35例(87.5%),关节炎和关节痛30例(75.O%),咽痛28例(70.O%),淋巴结肿大26例(65.O%),肝脾肿大20例(50.0%);40例Still病患者白细胞均高于正常值,为(11.5~38.6)×10~9/L,血小板≥>300×10~9/L,27例;红细胞沉降率≥30mm/1h 32例;40例患者C反应蛋白均升高;38例血清铁蛋白升高;24例患者免疫球蛋白升高;40例患者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均阴性;26例肝脏转氨酶升高;30例补体C_3升高.40例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或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均有效.结论 成年人Still病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发热、皮疹和关节炎或关节痛是Still病的主要I临床特点,血清铁蛋白可作为疾病活动的指标.通常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多数预后较好.
作者:周光耀;金玲湘;林巍 刊期: 2009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和泼尼松停用指标的判断.方法 66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应用二维超声结合CDFI效应动态观察甲状腺声像图,在使用泼尼松治疗后,随机分为超声观察停药组36例和临床症状停药组30例,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 声像图主要表现为病灶区回声减低,CDFI示病变周边血流较丰富,病灶内动脉血流特点为低速低阻型.超声观察停药组复发率8.33%(3/36),明显低于临床症状停药组的26.67%(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超声结合CDFI可以诊断和指导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为病情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傅松波;汤旭磊;邓爱云;张宏厚;聂榆隆 刊期: 2009年第34期
目的 评价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儿童过敏性哮喘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9例儿童过敏性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单纯使用对症药物)和治疗组58例(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症药物).对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哮喘症状、用药评分、肺功能及各项免疫学指标、不良事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症状评分及用药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24个月时分别为(1.06±0.62)、(0.57±0.31)分;肺功能指标如呼吸峰流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则逐渐得到改善,治疗后24个月时分别为(358.52±221.85)Umin和(2.37±0.62)L;血清sIgG4水平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24个月时为(450.37±223.62)mg/L;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长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安全有效,可用于儿童过敏性哮喘的治疗.
作者:张源 刊期: 2009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口服罗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50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方法 分成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口服罗红霉素0.15 g,2次/d,并持续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肺功能的变化,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发生病情急性加重及因此而需住院的次数.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大通气量、清晨大呼气流量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P>0.05),对照组却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急性加重10例次(4J0%),对照组19例次(76%);治疗组需住院6例次(24%),对照组13例次(52%),两组急性加重率及需住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罗红霉素对COPD患者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与罗红霉素对中性粒细胞的抑制作用有关.
作者:范家珊;李有霞;邱桂凤;曾伟光 刊期: 2009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固定器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8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分为简易针筒胶带固定组32例、口含管胶带固定组22例和气管插管固定器组28例,进行人工气道受压率、自行拔管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气管插管固定器组人工气道受压发生率(0)、自行拔管发生率(3.57%,1/28)及并发症发生率(0)与简易针筒胶带固定组的50.00%(16/32)、21.88%(7/32)、15.62%(5/32)比较均明显减少(P<0.01或<0.05),且自行拔管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口含管胶带周定组的22.73%(5/22)、13.64%(3/22)(P<0.05).结论 气管插管固定器能降低气管插管的移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葛勤敏;潘曙明;王树云;边帆;吴增斌 刊期: 2009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血浆网膜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4-9月住院的患者88例,分为冠心病组56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28例,稳定型心绞痛28例)和非冠心病组32例.分别于入院次日空腹经肘静脉抽取静脉血,使用ELISA法测定血浆网膜素水平,并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总胆同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网膜素水平较非冠心病组低[(33.4±6.4)μg/L(51.8±7.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网膜素水平下降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结论 血浆网膜素水平下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网膜素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冯小萌;徐援 刊期: 2009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TaqIB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分析方法 对238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203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受试者中CETP-TaqIB等位基因B1、B2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9.4%(262/441)和40.6%(179/441).冠心病组B1B1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39.9%(95/238)比29.6%(60/203),JP<0.05],而B1B2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44.1%(105/238)比53.7%(109/203),P<0.05].B1B1基因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载脂蛋白(apo)A I水平显著低于B282基因型[(1.19±0.36)mmol/L比(1.38±0.39)mmol/L,(1.17±0.33)g/L比(1.30±0.31)g,L,P<0.05].在5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中,B1纯合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等位基因B2携带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 显示B1B1基因型作为独立危险因素未达到有统计学意义(P=0.147).结论 CETP-TaqIB基因多态性可影响脂蛋白水平,B1B1基因型与低HDL-C、低apo A I水平有密切关系.CETP-TaqIB基因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但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未能证实.
作者:李虎;赵水平 刊期: 2009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的效果.方法 应用脉冲振荡(IOS)肺功能仪分别测定20例哮喘患儿单纯糖皮质激素吸入(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和30例哮喘患儿加用孟鲁司特(孟鲁司特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另选取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孟鲁司特组治疗前脉冲频率为5、20 Hz时的气道黏性阻力(R_5、R_20)、共振频率(Fres)高于对照组[(1.10±0.26)、(1.10±0.21)kPa/(L·g)比(0.54±0.15)kPa/(L·g);(0.75±0.10)、(0.70±0.11)kPa/(L·g)比(0.53±0.10)kPa,(L·g);(20.11±1.94)、(19.99±2.64)Hz比(16.90±1.77)Hz],脉冲频率为5 Hz时的气道弹性阻力(X_5)低于对照组[(-0.44±0.08)、(-0.42±0.13)kPa/(L·g)比(-0.19±0.10)kPa,(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与孟鲁司特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R_5、R_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_5,、Fr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与孟鲁司特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孟鲁司特组治疗后R20、Fre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用孟鲁司特治疗对改善哮喘儿童肺功能的效果较好,对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温慈;邵山鹰;张宇 刊期: 2009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胸膜结核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细菌学和(或)病理学证实的20例胸膜结核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以咳嗽、发热、胸痛、盗汗为常见症状,无症状3例.合并肺结核5例,15例有明确的结核性胸膜炎病史,5例无明确病史.20例均行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其中7例涂片找到抗酸杆菌,1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胸部X线片示:肿块多呈圆形或半圆形,有较均匀的密度增高影,不规则3例,内有钙化3例;有不完整的边缘、内缘清晰5例,其中2例有轻度的分叶.胸部CT示:病灶密度均匀8例,不均匀12例;7例伴钙化,3例病灶中心密度较低.注射对比剂后扫描胸膜结核瘤病灶往往无强化或呈现病灶周边强化.结论 掌握胸膜结核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睿荣;李彩会;王娟;魏亚芝;王周勋;巨芳平;巨永利 刊期: 2009年第34期
目的 比较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和口服降糖药强化治疗对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_1e)、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胰岛素泵治疗组行胰岛素泵治疗,口服降糖药治疗组接受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分别在诊断初和强化治疗2个月时测定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HbA_1c.结果 胰岛素泵治疗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优于口服降糖药治疗组[(3.62±0.92)d比(7.52±2.66)d](P<0.05),胰岛素泵治疗组用胰岛素泵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降糖药治疗组(10次比3次)(P<0.05).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血糖、HbA_1c、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均明显改善;胰岛素泵治疗组较口服降糖药治疗组HbA_1c降低显著.结论 使用胰岛素泵和口服降糖药联合强化治疗方案均可以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比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使糖代谢异常的改善更为明显.
作者:徐华永;董志春;任于晗;周伟斌 刊期: 2009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轻、中度COPD稳定期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匹多莫德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h1、Th2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并比较.结果 治疗前,匹多莫德组,Th1,Th2为0.44±0.03,对照组为0.45±0.04,两组Th1,Th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匹多莫德组Th1/Th2为0.82±0.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匹多莫德组COPD急性加重发作(AECOPD)为3例次,对照组为15例次,匹多莫德组AECOPD例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0PD患者存在Th细胞亚群平衡紊乱,匹多莫德可能是通过调节COPD患者Th1/Th2细胞亚群比例,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避免或减少了AECOPD的机会.
作者:唐可倩;唐凯;唐伟 刊期: 2009年第34期
目的 通过检测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探讨颈动脉狭窄与失语症发病的关系,推测失语症可能的发病机制,为临床选择实施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10例脑梗死失语症且经头颅cT或MBI证实为左侧半球病变的患者,均行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汉语失语成套测验中的亚项利手评定和判断失语症类型.采用Frenchy构音障碍评定标准进行构音障碍评定.并对颅内外血管的血流速度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利手评定均为右利手,8例运动性失语,1例感觉性失语.1例混合性失语.Frenchy构音障碍评定均无构音障碍.超声检查8例患者左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处于低灌注状态;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1例左侧颈内动脉窦部斑块形成.10例患者中5例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 与经颅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一致.结论 颈动脉系统中.重度狭窄或闭塞,使颅内动脉灌注压下降,狭窄远端血流速度减低,语言中枢的低血流灌注可能为失语症的发病机制.
作者:温杰;魏宏英;吴桂英 刊期: 2009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联合治疗d,JL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63例,随机分为红霉素组、阿奇霉素组以及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组,每组各21例,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组的总有效率为95.2%(20/21),明显高于红霉素组(66.7%,14/21)和阿奇霉素组(71.4%,15/21)(x~2:5.56、4.29,P<0.05).结论 选用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的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盛华;吴玲玲 刊期: 2009年第34期
为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诊断方法,现将我院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治疗的33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33例患儿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2-12岁.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入选标准:咳嗽症状持续4周以上,伴或不伴其他临床症状.排除标准:进入本研究前已明确诊断为哮喘或咳嗽变异型哮喘.33例患儿中19例反复性咳嗽,常发作于清晨或夜间,白天轻咳或不咳嗽,9例于活动后咳嗽加剧,5例咳嗽呈持续性干咳.5例患儿有药物过敏史.一、二级亲属中有哮喘病史3例,全部病例病程中未出现肺部湿Ⅱ罗音及哮鸣音,无发热.胸部X线片正常.
作者:陈亚儿 刊期: 2009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误诊、误治的因素,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方法 对7例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患者术前及术后诊断、治疗和预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例门诊病理结果 :2例不典型增生,2例坏死性炎性反应,3例坏死性肉芽肿,均人院行鼻内镜下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结果 :4例T淋巴细胞瘤,2例B淋巴细胞瘤,1例11B淋巴细胞瘤.术后2~4周肿瘤生长.行放疗加化疗.术后无瘤生存8个月至2年.结论 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是减少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误诊、误治的关键.
作者:闻明;秦玉红;陈填 刊期: 2009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creutzfeldt-Jakob病(CJD)的误诊情况,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对9例临床拟诊CJD或可能CJ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及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均存在不同次数的误诊,误诊为病毒性脑炎3例,抑郁症2例,精神分裂症1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例,阿尔茨海默病2例,脑梗死3例.经对症治疗,除1例患者昏迷外,其余患者均死亡.结论 对CJD认识不足和早期症状不典型是造成CJD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徐洁;时建铨;徐俊;王凌玲;沈伟;陈俊;江炜炜;陈瑶;仲玲玲 刊期: 2009年第34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34期
在全球可防治的传染性疾病中,结核是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疾病之一,全球约90%的结核病患者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艾滋病的流行,加速了结核疫情的恶化,发展中国家的结核发病率呈现明显回升的趋势.结核病患者中约有5%伴有结核性胸腔积液,由于结核性胸腔积液在临床越来越常见,其诊断率的提高对于结核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妍敏;郭雪君 刊期: 2009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