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的影响.方法 入选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重症组15例与轻症组17例.同期入选19例胰腺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于入院即刻、24 h、72 h、5 d、10 d测定血清IL-1β水平.结果 轻症组入院即刻血清IL-1 β[(62.17±11.29)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6.53±3.98)ng/L](P<0.01),并于入院24h、72 h、5 d内呈进行性下降,除入院第5天外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重症组入院即刻血清IL-1β[(78.87±11.2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同期轻症组(P<0.01或<0.05),并于入院24 h、72h、5d、10d内呈进行性下降,除入院第10天[(20.32±10.12)ng/L]外均高于同期轻症组(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1β水平明显增高,且重症急性胰腺炎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1β水平的动态变化可能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病理过程.
作者:丁进;胡艳艳;程明;吴中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预防紫癜肾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难治性过敏性紫癜67例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0.4 g/(kg·d)静脉滴注,连续5d冲击治疗,并随访半年.结果 观察组皮肤紫癜消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便血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关节肿痛、血管神经性水肿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半年,观察组肾损害发生率为8.6%(3/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11/32)(JP<0.05).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明显缓解难治性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并预防紫癜肾损害.
作者:孙胜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相关致病因素及其与结肠息肉、结肠肿瘤的关系.方法 对结肠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22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便秘,16例有服用泻药史.伴发息肉7例,伴发结直肠癌2例.结论 结肠黑变病主要与长期便秘、滥用蒽醌类泻药有关,可能与结肠息肉、结肠癌及溃疡性结肠炎有关.
作者:李洪玉;温艳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引起内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科住院AAD患者80例和同期住院应用抗生素但无AAD患者680例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AAD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排除抗生素本身影响因素外,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禁食、病情重、侵袭性操作是A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除合理使用抗生素外,诸多因素可引起内科住院患者AAD发生;加强对老年重症患者监测、减少侵袭性操作、早期肠内营养或经口进食,同时补充益生菌可预防和减少AAD发生.
作者:王红雷;周林;宋建平;何宇峰;王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单纯下颌前伸阻鼾器和下颌前伸并左偏阻鼾器对轻中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方法 41例轻中度OSAHS患者中,22例使用单纯下颌前伸阻鼾器(单纯前伸组),19例使用下颌前伸并左偏阻鼾器(左偏前伸组),1~3个月后复查Epworth嗜睡(ESS)评分和多导睡眠图,比较ESS评分和多导睡眠图各参数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使用阻鼾器后ESS评分和呼吸紊乱指数、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呼吸暂停时间、氧减指数、长氧减时间明显下降,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在佩戴阻鼾器后,单纯前伸组与左偏前伸组比较,仅长呼吸暂停时间[分别为(35.5±6.9)、(31.3±6.0)s]和长氧减时间[分别为(41.0±18.9)、(29.9±9.3)s]两项指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颌前伸阻鼾器治疗OSAHS疗效确切,加用下颌左偏可能对改善夜间呼吸暂停和缺氧时间有帮助,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谢于鹏;孙福财;曾海环;张秀华;刘灵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观察莫沙必利治疗前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立位腹部X线平片肠道气体容积积分(GVS)的变化及评估肠道症状严重程度,探讨促胃肠动力药对便秘型IBS患者肠道气体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选取便秘型IBS患者30例,予以口服莫沙必利片5 mg,3次/d,共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立位腹部X线平片,扫描进入计算机,用图像处理软件选取腹部X线平片上肠道气体范围,并计算GVS.比较治疗前后GVS的变化,同时评估腹痛、腹胀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 治疗后便秘型IBS患者的GVs(0.053±0.028)明显小于治疗前(0.075±0.042)(P<0.05);治疗后腹痛症状积分[(1.15±0.72)分]较治疗前[(2.04±0.95)分]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腹胀频率积分[(0.90±0.73)分]与治疗前[(1.97±0.86)分]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促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能减少便秘型1BS患者肠道气体的潴留,有效缓解腹痛及腹胀症状.
作者:曹曙光;徐昌隆;吴昊;夏宣平;闫峻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结合CT扫描结果,探讨血、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严重程度判断的价值.方法 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CT结果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42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23例,取29例同期非胰腺炎的急腹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所有患者血、尿TAP.结果 在入院后6、12、24h,SAP组血TAP浓度>9.0nmol/L,MAP组血TAP浓度<3.5 nmol/L,SAP组与MAP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后6、12、24h,SAP组尿TAP中位浓度(102.8、78.2、52.3 nmol/L)显著高于MAP组(32.5、28.7、25.6 nmol/L)及对照组(12.6、12.2、11.5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后3、5 d各组间血、尿TA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动态监测血、尿TAP具有较高诊断及预测价值,有利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治.
作者:范辉;张洁;沈云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血浆吸附(PAP)与血浆置换(PE)治疗肝性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45例肝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随机分为PAP 1组(行PAP 1次)15例、PAP2组(连续行PAP 3次,间隔8 h)15例与PE组(行PE 1次)15例;观察三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指标等的变化.结果 PE组TBIL下降程度、凝血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PAP 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与PAP 2组TBIL下降程度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但凝血指标的改善程度PE组优于PAP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P2组与PAP 1组TSIL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凝血指标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IL反弹率:PE组[(40.9±23.4)%]与PAP 1组[(84.2±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P 2组[(25.2±10.5)%]与PE组及PAP 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PE在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血友病和输血性紫癜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降胆红素的功能与连续P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目前血液制品比较紧张,所以单就降胆红素这一目标来说,要优先考虑PAP(连续3次或3次以上).
作者:张志刚;石斌;魏花萍;李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降部溃疡主要临床表现、胃镜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诊断为十二指肠降部溃疡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胃镜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十二指肠降部溃疡临床症状以上腹部疼痛及黑粪多见[分别为74%(23/31)和32%(10/31)].胃镜以十二指肠降部上段(90%,28/31)为好发部位.经不同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治疗均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愈率88%(22/25).结论 十二指肠降部溃疡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胃镜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对于十二指肠降部溃疡有活动性出血的病例要给予积极处理.
作者:舒晴;李花林;赵素芳;刘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动态血压的内在联系.方法 应用美国Spacelabs90207型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50例OSAHS患者24 h动态血压,并与健康体检者157例比较.结果 OSAHS患者夜间血压较自昼血压下降不明显(P>0.05),血压呈非杓型改变者39例(78.0%),杓型改变者11例(22.0%).在OSAHS患者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例,占42.0%.在健康体检者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例,占12.7%.OSAHS患者24 h动态血压整体血压水平、白昼血压水平及夜间血压水平均较健康体检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OSAHS患者24 h动态血压整体水平较正常为高,夜间增高更明显,昼夜节律消失.OSAHS是高血压发生的因素之一.
作者:王彩霞;张东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肺功能、血气分析、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SGRQ)评分、全身营养状况等临床指标在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因急性加重而住院的中重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SGRQ评分、全身营养状况等临床指标与前一次急性加重时的变化趋势.结果 中度COPD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和氧合指数随病情的进展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住院1、2、3、4次分别为(68.43±3.09)%、(61.27±3.38)%、(42.05±4.16)%、(33.64±3.34)%和435.55±10.23、404.35±11.56、358.38±13.21、321.29±11.78](P<0.05),PaCO2则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住院1、2、3、4次分别为(36.23±3.62)、(45.44±4.67)、(57.82±4.12)、(78.28±5.21)mm Hg(1 mm Hg=0.133 kPa)](P<0.05),重度COPD患者氧合指数呈明显下降趋势.SGRQ评分在中重度患者中均有明显下降趋势(P<0.05),血红蛋白、白蛋白、体重指数则无明显变化趋势.结论 急性加重对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甚大,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指标和SGRQ评分可以反映COPD的疾病进展.
作者:张良明;施敏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 myelitis,ADEM)是广泛累及脑和脊髓白质的急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也称感染后、出疹后、疫苗接种后脑脊髓炎[1-2].
作者:梁金花;刘远洪;刘乐喜;张凯;马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血或尿淀粉酶增高在临床工作中常见,多数由于胰腺疾病,尤其是急性胰腺炎所致,但许多胰腺外疾病亦可导致血和(或)尿淀粉酶增高.现对108例胰腺外疾病导致淀粉酶增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导致淀粉酶增高的机制.
作者:方红;徐鸰鸽;孙梅;孔祥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Wilson disease(WD)是铜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导致铜在多个器官和组织中沉积.WD好发于青少年,临床表现呈多样化,通常表现为肝病和(或)神经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是铜沉积引起氧化应激导致细胞破坏.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生化实验和基因突变的检测.
作者:黄玲;张栓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病,是胃肠道弥漫性嗜酸细胞(eosinophilic cell,EC)浸润性疾病,出现血性腹水者更少见,现将我们治疗的1例伴血性腹水的EG报道如下.
作者:李晟;王东刚;节可歌;王慧蓉;张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肺泡内出血性疾病,病因不明,多发于新生儿,成年人发病率约为20%[1],病死率高.我们近期诊断1例成年人IPH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登攀;张洪球;许恒跃;樊最末;王巍;徐郁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瘦素(leptin)是瘦素基因(leptin gene)的蛋白产物,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循环激素,调节体内的能量平衡、体重、血糖、骨骼发育、脂肪储存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并参与造血及生殖,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血浆瘦素水平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瘦素基因多态性影响着瘦素的表达.现对瘦素基因及其启动子-2548G/A多态性相关问题结合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吴红伟;张小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HBV)感染极为广泛,60亿世界人口中有20亿人感染HBV,其中3.5亿~4.0亿人为慢性HBV携带者.
作者:池肇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脏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以及其他慢性疾病导致的心力衰竭等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血管成形术等只能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挽救存活的心肌细胞,而对已坏死的心肌细胞无能为力.如何促进缺血坏死心肌细胞的再生,抑制心肌纤维化和瘢痕形成,防止心室重构,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提高心肌梗死预后的关键.
作者:江宏伟;解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肝硬化腹水伴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每晚睡前半小时皮下注射rhGH 4 u,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33例,每周输注白蛋白20 g,10 d为1个疗程.两组均限制钠盐500~800 mg/d(氯化钠1.2~2.0 g/d)、液体摄入量1000ml/d左右.口服螺内酯100mg/d+呋塞米40 mg/g.静脉滴注能量合剂强力宁100ml/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15、30d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空腹血糖,并监测肾功能.动态观察24 h尿量、腹水的消退情况.结果 治疗后4 d,治疗组血浆白蛋白增加为(30.50±2.64)g/L,与对照组的(27.46±1.83)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30d,治疗组血浆白蛋白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空腹体重下降,24h尿量增加、腹水消退明显.结论 rhGH有明显促进肝硬化患者血浆白蛋白合成的作用,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雅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正常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脏病理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比较和分析87例行肝脏穿刺组织检查的ALT持续正常的HBV感染者的年龄、性别、血清HBV DNA水平、HBeAg、肝脏炎性反应分级及纤维化程度.并对不同血清ALT水平的肝脏炎性反应分级及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炎性病变在性别构成和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脏炎性反应分级与HBeAg(+)及血清HBV DNA水平无关(P>0.05),但炎性反应分级G0级患者血清ALT水平(12.8±3.7)U/L与Gl级和G2级患者血清ALT水平(26.7±4.3)U/L和(32.7±6.2)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2期患者年龄与S0期和S1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关,但纤维化程度高者以HBeAg(-)者为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ALT在正常范围内较高水平患者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低水平患者(P<0.01).结论 多数ALT持续正常的HBV感染者肝脏组织学有轻度炎性反应,同时不伴或伴有轻度纤维化.血清ALT持续处于正常范围内较高水平患者可能纤维化程度较重,对可检测到病毒载量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建议行肝脏病理学检查,必要时仍需抗病毒及抗肝纤维化治疗.
作者:陈尚军;金生源;陆金鑫;谢秋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重症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分型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重症肝炎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根据初始出现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进行临床分型.结果 SBP临床分型:普通型50例(41.7%),无症状型19例(15.8%),肝昏迷型16例(13.3%),顽固性腹水型21例(17.5%),休克型14例(11.7%).肝昏迷型及休克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存活率较低.结论 重症肝炎并发SBP临床表现不典型,将其分成5型,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SBP的认识,早期诊断,减少漏诊.肝昏迷型及休克型SBP预后差,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作者:任星峰;赵甫涛;葛娅;杨群;李敬安;张李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特征及其在转归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对315例NAFLD患者(NAFLD组)与2474例无脂肪肝(FL)人员(非FL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对NAFLD患者进行平均(28.0±3.2)个月的追踪观察.结果 NAFLD组合并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心肌缺血和胆道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非FL组(P<0.01).追踪终点时按照超声诊断,NAFLD进展患者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均高于改善患者(P<0.01);低密度脂蛋白、间接胆红素和尿酸高于改善患者(P<0.05);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改善患者(P<0.01);白蛋白、球蛋白、直接胆红素、尿素氮和肌酐与改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NAFLD改善患者的体重指数和三酰甘油水平终点低于起点(P<0.01).NAFLD进展患者的体重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ALT、AST、γ-GT水平终点高于起点(P<0.01);舒张压终点高于起点(P<0.05).结论 在NAFLD改善或加重的过程中,伴随着脂质代谢、血糖、血压和肝肾功能的变化,预防和逆转NAFLD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左文革;王春平;薛兴存;李明泉;郭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与Child-Turcotte-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肝硬化腹水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血清、腹水自蛋白,计算SAAG;其中Child-Turcotte-Pugh A级15例,B级10例,C级13例,比较三者间SAAG.结果 Child-Turcotte-Pugh A级SAAG(13.9±1.1)g/L,B级SAAG(18.0±1.5)g/L,C级SAAG(22.0±1.9)g/L,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AAG与Child-Turcotte-Pugh分级密切相关.
作者:高峰;高茹;郝建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妊娠急性脂肪肝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10例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发生于妊娠晚期.主要症状与体征:恶心、呕吐、黄疸等.实验室检查:肝酶及总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持续性低血糖.影像学检查:肝脏超声诊断6例,CT诊断4例.阴道分娩4例,均死亡;剖宫产6例,死亡1例.死亡患者从发病至接受正规治疗时间超过1周.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终止妊娠并加强支持疗法是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的关键.
作者:陈素娟;薛秀珍;邓巧子;齐红燕;芦延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