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MMC)联合优福定(UFT)、亚叶酸钙(LV)治疗复发难治性大肠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8例经草酸铂、伊立替康、卡培他滨治疗失败的晚期大肠癌患者,给予MMC,8mg/m2静脉注射,第l天;UFT,350mg/(m2·d)分3次口服,第1~14天;LV,90mg/d分3次口服,第l~14天.MMC使用前予托烷司琼5 mg、氨磷汀500 mg静脉注射.28d为1个周期,6个周期为1个疗程.评价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 27例完成2个周期化疗可评价疗效,疾病控制率为59.3%(16/27).28例均可评价不良反应,其中Ⅰ-Ⅱ级血液毒性为常见的不良反应,血红蛋白减少占42.9%(12/28),血小板减少占32.1%(9/28),中性粒细胞减少占28.6%(8/28);非血液毒性主要为轻度疲乏和恶心、呕吐及腹泻.结论 MMC/UFT/LV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大肠癌安全、有效.
作者:鲁培;李瑞杰;樊青霞;王留兴;宗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叶性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动态观察19例大叶性MP肺炎患儿的症状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经过,并进行总结.结果 患儿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89.5%(17/19)呈高热,94.7%(18/19)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治疗后发热持续(8.1±3.2)d.咳嗽缓解时间1~4周,73.7%(14/19)的患儿在治疗2周内咳嗽消失.早期肺部听诊呼吸音减低占63.2%(12/19),未闻及干湿性哕音,治疗1周时,78.9%(15/19)的患儿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73.7%(14/19)的患儿CRP显著增高(>40mg/L),2周后明显下降.18例MP-IgM阳性,其中73.7%(14/19)患儿IgM滴度显著增高(≥1:640),部分痰细菌培养阳性.大叶性病变以单侧为主,89.5%(17/19)为单个肺叶受累,治疗后胸部X线片示绝大部分患儿病变吸收,吸收时间(19.5±6.8)d.结论 大叶性MP肺炎症状重,发热持续时间长,早期肺部哕音不明显,应及早行胸部X线片检查.阿奇霉素治疗有效,必要时联合用药.胸部X线片显示病变的吸收和消失时间明显落后于临床症状的改善,需及时复查胸部X线片,避免盲目中断治疗.
作者:王云峰;周忠蜀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与脑卒中性质、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125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根据脑卒中性质分为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有意识障碍组与无意识障碍组,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第2天抽血测定血清心肌酶谱水平,比较各组心肌酶谱异常情况.结果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分别为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20%(9/125)、肌酸激酶(CK)24.00%(30/125)、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14.40%(18/125)、乳酸脱氢酶(LDH)27.20%(34/125)和α-羟丁酸脱氢酶(HBDH)21.60%(27/125);脑梗死组血清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与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意识障碍组血清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高于无意识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较高,其异常发生率与脑卒中性质无关,与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有意识障碍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意识障碍患者.
作者:郑元回;郑金意;章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初步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并分析82例OSAS患者中43例MS患者(MS组)和39例非MS患者(非MS组)的睡眠呼吸监测指标、MS的组成成分等.结果 (1)MS组的腰围(wc)、体重指数、收缩压(SBP)、inTG、InFBG均高于非MS组(P<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MS组(P<0.05).(2)MS组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高于非MS组,低脉氧饱和度(LSpO2)低于非MS组[分别为(43.95±19.18)次/h比(10.58±3.52)次/h、0.67±0.15比0.82±0.07,P<0.01].(3)3个代谢异常组分时,AHI高于0~2个代谢异常组分、LSpO2低于0~2个代谢异常组分(P<0.01);代谢异常组分数进一步增加到4~5个时,AHI进一步增高、LSpO2进一步降低(P<0.05).(4)AHI与InFBG、WC、SBP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5)LSpO2与InFBG、WC、SBP呈负相关(P<0.01),与H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 MS和OSAS关系密切.
作者:朱虹;谢于鹏;冯文焕;曾海环;张雪青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验性治疗在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8例慢性咳嗽患者,根据症状及体征按照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给予初步的经验性治疗,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进行诊断.经验性治疗有效者可明确相应诊断,无效者按照慢性咳嗽的诊断流程行进一步检查.结果 38例患者中36例获得明确诊断,确诊率94.7%.其中经验性治疗确诊的患者27例,占全部患者的71.1%.结论 经验性治疗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减少了就诊次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在慢性咳嗽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楚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活动期患者HBV DNA水平与HBeAg状态的分布和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调查337例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载量.MEI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常规方法检测肝功能,同时行超声检查.比较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中HBeAg阳性和阴性、不同Child-Pugh分级和肝癌患者的比例,以及不同年龄患者中不同HBV DNA水平和HBeAg状态患者的比例.结果 80.4%(271/337)患者HBV DNA阳性,31.5%(106/337)患者HBeAg阳性,68.5%(231/337)患者HBeAg阴性.HBV DNA水平越高者中HBeAg阳性者比例越高,HBeAg阴性者比例越低;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中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BV DNA 3~4 lg拷贝/ml患者中肝癌的比例高于HBV DNA<3 lg拷贝/ml患者(P=0.014)和≥7 lg拷贝/ml患者(P=0.009);HBeAg阴性患者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但HBeAg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绝大多数乙肝肝硬化患者HBV DNA阳性,且2/3患者HBeAg阴性.长期抗病毒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作者:谢冬英;张宇锋;张英;陈幼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12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Starclose血管缝合器患者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经股动脉行CAG和PCI并应用Starelose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点的患者160例(缝合组),同期入院行CAG和PCI但采用手工压迫止血方法的患者31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迷走神经反射、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痿、下肢血栓形成和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算由于应用Starclose血管缝合器以及出现穿刺处局部并发症而造成的额外费用;统计患者术后制动的时间.结果 缝合组止血成功率为98.8%(158/160).对照组为100.0%(310/3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缝合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6%(1/160).对照组为12.6%(3D/3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平均费用比对照组增加3498.7元,例.缝合组术后平均制动时间为4h,对照组为28 h.结论 应用Starclose血管缝合器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制动时间明显缩短,对减少患者痛苦及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吕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接受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 8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入院时间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以左氧氟沙星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方案为主,联合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乙胺丁醇;对照组为左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乙胺丁醇方案,疗程各为21个月.结果 治疗组治疗3个月和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61.36%(27/44)、84.09%(37/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21%(16/43)、58.14%(25/43)(P<0.01或<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空洞闭合率为61.36%(2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21%(16/43)(P<0.01).治疗组病灶吸收有效率为52.27%(2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58%(11/43)(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方案有助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病灶吸收和痰菌阴转.
作者:宋小意;董延华;杨蕴轶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烟雾病患者的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MSCTA可清晰显示狭窄、闭塞以及异常增多的脑血管.容积重建有利于显示病变血管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综合大密度投影法重建和多曲面重建图像分析可清晰显示异常增多的脑血管,即烟雾状血管.MSCTA对狭窄及闭塞血管的检出率为66.2%(53/80);DSA对狭窄及闭塞血管的检出率为67.5%(54/8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对颅底异常血管网的显示及分布情况与DSA大致相似.结论 MSCTA诊断烟雾病的灵敏度高,是早期诊断烟雾病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烟雾病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
作者:滕才钧;李学东;宾怀有;赵海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对经Korotkoff法测量血压诊断为高血压和非高血压的青少年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比较二者的准确性与差异性.方法 选择170例经Korotkoff法测量血压高于正常的青少的患者作为研究组,65例血压正常的青少年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24hABPM,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中采用Kortkoff法诊断为青少年高血压135例(79.4%),前期高血压35例(20.6%);采用24hABPM诊断为青少年高血压115例(67.6%),前期高血压48例(28.2%).对照组65例中有6例(9.2%)经24hABPM诊断为前期高血压.所有经24hABPM诊断为青少年高血压及前期高血压者,收缩压负荷(sPL)和舒张压负荷(1)PL)均增加.结论 24hABPM可作为诊断青少年高血压的有效手段,并可用于检出青少年前期高血压.
作者:方庆欣;张金亮;房永森;宫海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人体中14种常见食物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G抗体与IgA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明确诊断的IgA肾病患者45例(IgA肾病组),健康体检者2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和滴度水平.结果 IgA肾病组患者中食物特异性lgG总的阳性率达到68%,健康对照组达到40%;对食物特异性IgG阳性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并根据试验结果干预改变他们的饮食习惯,其中25例患者根据试验结果改变了饮食习惯,其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改善明显.结论 使用EIJSA法测定IgA肾病患者血清中食物特异性lgG抗体水平,有助于了解IgA肾病患者的食物过敏状态,防止肾病的复发和发展.
作者:赵向玲;傅鹏;张魄;陈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心源性休克患者IABP治疗前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每小时尿量、升压药物剂量、血浆乳酸及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IABP治疗后48 h,患者的循环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为MAP、PaO2、SpO2升高,RR减少,尿量增加,升压药物的剂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后48 h患者的血浆乳酸、脑钠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2.2±2.8)mmol/L比(5.7±2.1)mmol/L,(457.4±61.9)ng/L比(889.8±76.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ABP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循环功能、组织缺氧的改善.
作者:王海波;王黎恩;张继松;朱建刚;沈东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对青年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检测43例年龄在50岁及以下的脑梗死患者(青年脑梗死组)和3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Hcy水平.结果 青年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为(22.38±5.40)μmol/L,对照组为(10.45±2.30)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Hcy血症是青年脑梗死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血浆Hcy水平对脑梗死的预防、诊断和病情监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牛勇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发现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及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严重狭窄或闭塞,伴脑底异常血管网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脑血管闭塞性病变.现对我院确诊的7例MM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作贵;李明建;马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随着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大量应用及介入治疗新技术的不断开展,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iatrogenic femoralartery pseudoaneurysm,IFAP)已成为经股动脉人路行有创检查和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在行有创检查时为0.2%~0.5%,介入治疗时为2%~8%[1].我们在超声引导下对5例由于介人性诊断或治疗所致的IFAP患者行瘤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并使瘤腔成功闭合,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繁之;盛国太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报道逐渐增多,临床表现各种各样,但合并双侧基底节对称性病变者少见.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曾收治2例患者,先后误诊为代谢性脑病、肝豆状核变性.现报道如下,以供借鉴.
作者:李东旭;窦荣华;李美娥;杨金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病历摘要患者男,81岁,因左侧肢体不能活动,言语含糊不清1周入院.该患者于入院前1周晨起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不能活动,言语含糊不清,伴有小便失禁.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30余年.查体:Bp 165/105 mm Hg(1 mm Hg=0.133kPa),P98次/min,HR 110次/min.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节律不整,心脏未闻及杂音.嗜睡状态,唤醒后回答问题言语含糊不清.双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
作者:李嘉民;吕莉;高旭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7是2002年由Plfan等在基因库中找到的一个新基因,用SDS-PAGE电泳技术检测分离出基因的产物分子质量为28 ku,由此命名为p28,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证实p28与EB病毒诱导基因3(Epstein-Barrvinls induced gene 3,EBI3)形成的异二聚体,被命名为IL-27,居于IL-12家族.
作者:陈杰;袁岳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的疾病.如果不治疗,40%~60%的患者在诊断后2年内死亡.PAH除原因不清的特发性PAH和家族性PAH外,多种临床疾病状态与PAH的发生有关.免疫风湿病(autoimmune rheumatic disease,AIRD)是一组与PAH发生多个环节相关的疾病[1-2].
作者:何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7%~0.8%,每年新增先心病患儿10万~15万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先心病常见的合并症,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和右心功能进行性衰竭为主要特征,是导致先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吴炳祥;黄智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主要特征是肺动脉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而死亡.尽管近几年来,PAH的诊断和治疗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还是缺乏规范的PAH诊断流程及标准,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临床医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制订治疗方案,甚至滥用钙通道阻滞剂及某些血管扩张剂,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正规化治疗.
作者:朱鲜阳;张端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