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年11期文献
  • 经闭孔阴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闭孔阴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8例经尿动力学检查证实为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行由内向外路径的经闭孔阴道吊带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22.6±3.2)min,出血量平均(13.4±3.1)ml.术后第2天拔除导尿管,所有患者均能自行排尿,残余尿量平均(14.8±14.4)ml,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3天出院.平均随访(15.3±7.3)个月,主观治愈率89.3%(25/28),改善率10.7%(3/28);客观治愈率85.7%(24/28),改善率14.3%(4/28).4例出现排尿费力,未见膀胱损伤、耻骨后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由内向外路径的经闭孔阴道吊带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微创手术,并能避免膀胱损伤,特别适合于既往有盆腔手术史的患者.

    作者:卢旭明;叶发根;杨荣华;姚剑;祖宁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立体定向引导下小骨窗开颅治疗30例高血压性壳核血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采用立体定向引导下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壳核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收治的30例高血压性壳核血肿患者,采用立体定向引导下小骨窗开颅治疗的术后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 30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定:治愈7例,好转13例,中残8例,重残1例,死亡1例.本组优良率66.7%(20/30),病死率3.3%(1/30) .其中破入脑室患者优良率12.5%(1/8),未破入脑室患者优良率86.4%(19/22).结论 在有手术适应证的高血压性壳核血肿的病例中,采用立体定向引导下小骨窗式人路行定向穿刺引流结合隧道式镜下血肿清除的手术方式,有利于直视下保护术区内正常血管及脑组织,更加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其预后与壳核血肿量及部位、是否破人脑室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亦为一种值得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晓亮;黄金生;林荫;罗文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乳头状肾细胞癌13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1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CT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4例行MRI检查.肿瘤直径2.6~11.0 cm,平均(6.8±2.7)cm.10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后均辅以免疫治疗.结果 术后经病理证实均为乳头状肾细胞癌.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2个月,平均26个月,1例于术后9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保留肾单位手术者于术后12个月局部复发,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余均存活良好.结论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细胞癌,临床表现和其他类型肾癌类似,影像学和病理学方面与其他类型肾癌有所不同.早期根治性肾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作者:刘玉忠;严春寅;黄玉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纳洛酮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早期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变化,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残疾分级量表(DRS)评定.结果 观察组呼吸异常率、心率异常率、意识转清醒率、重度脑水肿发生率及颅内压≥250mm H_2O(1 mm H_2O=0.0098 kPa)发生率分别为26.7%(12/45)、28.9%(13/45)、64.4%(29/45)、15.6%(7/45)、15.6%(7/45),均低于对照组的62.2%(28/45)、57.8%(26/45)、37.8%(17/45)、37.8%(17/45)、42.2%(19/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个月观察组GCS及DRS评分分别为(11.2±2.4)分和(15.2±2.3)分,对照组分别为(8.6±2.5)分和(17.9±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以降低患者颅内压,减轻 脑水肿,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胡兴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再次手术原因和临床对策探讨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临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2例TURP术后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 果29例因膀胱出口梗阻行TURP术,术后1个月随访总体恢复情况良好.3例因术后前列腺出血 行经尿道电切、电凝术止血治疗,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排尿通畅,无明显血尿.结论 前列腺组织残留较多和术后膀胱出口挛缩可能是患者再次实施TURP术的主要原因.掌握合理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操作水平对减少再次手术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杨祖佑;严春寅;黄玉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36例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综合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对36例由下肢原发性静脉反流性疾病所致的下肢静脉溃疡采取综合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术前、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 36例40条患肢溃疡于术后20~45 d愈合.下肢浅静脉曲张全部消失,足靴区色素沉着明显改善,小腿水肿消退.术后3个月内下肢酸胀感全部消失,3例复发,经再次治疗后于2个月内愈合.结论 综合治疗是下肢静脉性溃疡较好的治疗选择.

    作者:朱蔚东;许铮;苑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双侧脑室外持续引流及尿激酶灌注结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全脑室出血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双侧脑室外持续引流及尿激酶灌注结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全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分成双侧脑室外持续引流及尿激酶灌注治疗组(对照组)和双侧脑室外持续引流及尿激酶灌注结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组(试验组),每组各25例.评价治疗后第14天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死率以及治疗后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治疗后第14天,住院患者共死亡10例,其中对照组死亡7例,试验组死亡3例.治疗后第14天、试验组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分别占68.2%(15/22)、31.8%(7/22),对照组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分别占44.4%(8/18)、55.6%(10,18),试验组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比例增加,而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比例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死亡病例数共14例,其中对照组死亡9例(36.0%),试验组死亡5例(20.0%),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脑室外持续引流及尿激酶灌注结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与单纯双侧脑室外持续引流及尿激酶灌注治疗相比,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孟晓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胰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附29例报告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的临床诊断以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29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结石广泛分布于胰管,行胰管切开取石并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8例结石位于胰尾,以胰尾部切除或加脾切除为主;5例结石位于胰头,主要采用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2例合并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 29例患者无一例手术死亡,除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存在胰瘘外,其他患者均未见明显并发症.随访2个月至2年,29例患者合并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胰管结石临床诊断首选超声,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治疗中应根据胰管结石的分布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其外科治疗关键是清除胰管结石、切除病胰、通畅引流、预防复发.

    作者:章焱周;刘斌;魏鑫;李向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电视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电视胸腔镜对103例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膜活检、胸膜固定术.结果 100例得到病理结果,其中恶性胸腔积液93例,胸膜结核4例,炎性反应3例.未找到病理学证据者3例,其中2例为肺癌肺不张,1例为肝癌肝功能差,均为漏出液.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3-14 d,均顺利拔除引流管.经3-6个月的随访,除3例漏出液患者外余未见胸腔积液复发.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电视胸腔镜可以明确胸腔积液的原因,同时胸膜同定可以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滑石粉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胸膜固定安全有效.

    作者:刘宝东;支修益;许庆生;张毅;苏雷;陈东红;王若天;刘磊;胡牧;钱坤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经颈横切口行胸腺切除术在治疗重症肌无力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颈横切口行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2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增生或胸腺瘤形成的患者,经颈横切口行胸腺切除术.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切除胸腺及前纵隔脂肪组织,无一例患者因出血或无法完整切除胸腺而中转开胸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5±27)min,平均出血量(42±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0.1)d.无切口感染、膈神经损伤、纵隔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本组术后疗效优5例,良7例.结论 经颈横切口行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显著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孙超;束余声;陆世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方法和疗效.方法 总结2004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6例,分别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A组,48例)与传统充分液体复苏(B组,48例)救治,对比分析两组救治效果.结果 A组病死率25.0%(12/48),血小板计数(209±79)×10~9/L,血红蛋白(97±20)g/L,凝血酶原时间(10.1±1.8)s,剩余碱(-7.5±6.1)mmol/L,输液量(750±22)ml;B组与A组对应的指标分别为43.8%(21/48)、(153±86)×10~9/L、(82±19)g/L、(13.5±2.0)s、(-10.2±5.9)mmol/L、(3035±340)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优于传统液体复苏.

    作者:陈洁;张海光;王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斑马导丝引导下Amplatz肾扩张器治疗尿道狭窄

    目的 探讨斑马导丝引导下Amplatz肾扩张器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 结合输尿管镜或膀胱镜等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尿道内留置斑马导丝,应用Amplatz肾扩张器治疗尿道狭窄14例.沿斑马导丝置入8 F引导用导管,Amplatz肾扩张器以2 F递增,顺序扩张尿道.儿童扩张至前尿道粗细水平,成年人扩张至22-26 F.在导丝的引导下留置Foley导尿管,儿童留置导尿管周长为大扩张筋膜鞘减去2 F,成年人常规留置18-20 F导尿管,术后13~14 d拔除导尿管.结果 全部病例拔除导尿管后排尿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可自尿道正常排尿,尿线正常或接近正常.随访1-36个月,14例患者中10例未再次发生尿道狭窄,3例每周扩张1次,3周后无再次尿道狭窄发生,1例每月扩张1次,已经坚持4个月.结论 斑马导丝引导下Amplatz肾扩张器治疗尿道狭窄具有创伤小、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可重复应用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涛;汤春波;杜洲舸;和伟易;温海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伴有下尿路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选择的探讨

    目的 探讨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科学治疗选择.方法 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伴有LUTS的BPH患者209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尿道手术(A组,115例)和盐酸坦索罗辛治疗(B组,94例).治疗前后采用问卷形式,比较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大尿流率(Q_(max))及国际勃起功能评分5(IIEF-5)和治疗总体满意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10-22个月).治疗后两组IPSS、QOL评分和总体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的Q_(max)高于B组[(20.6±2.8)ml/s比(17.1±3.2)ml/s,P<0.05],而B组的IIEF-5低于A组[(16.5±4.7)分比(19.3±3.4)分,P<0.05].结论 对伴有LUTS的BPH患者,治疗前应重视患者性功能要求和评估,科学选择治疗措施.盐酸坦索罗辛在改善LUTS的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性功能,经尿道手术虽可有效解除膀胱出口 梗阻,但可导致勃起功能下降.

    作者:郑旭东;俞斌;叶敏;张鹤鹏;胡华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膀胱癌术后灌注疗效研究

    目的 比较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取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行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1年及以上患者75例,其中A组45例患者行丝裂霉素30 mg膀胱内灌注,B组30例患者行吡柔比星30 mg膀胱内灌注,灌注方案均为术后24h内开始,每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基本疗程结束后酌情延长灌注周期.门诊观察肿瘤的复发情况及灌注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1年随访膀胱肿瘤复发率:A组11.1%(5/45),B组3.3%(1/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8,P>0.05);术后2年随访膀胱肿瘤复发率:A组17.1%(6/35),B组11.8%(2/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3例(6.7%),B组9例(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9,P<0.05).结论 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均有明显效果,且两者近期效果相似,但丝裂霉素不良反应较小,且价格优势明显,是目前适合临床广泛应用的化疗药物.

    作者:徐新宇;董坚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CT定位下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87个间隙,于CT定位下穿刺行腰椎间盘内及椎间孔周围臭氧注射术.结果 术后经3-18个月门诊及电话随访,显效49例(72.1%),有效13例(19.1%),无效6例(8.8%).总有效率91.2%(62/68),无副损伤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CT定位下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症方法简便,疗效显著,无副损伤,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

    作者:慕德伟;林静;陶毅;林治才;唐泽耀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泌尿外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与对策

    目的 分析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泌尿外科医院感染.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发生医院感染的9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泌尿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3%(96/2230),感染高发部位依次为泌尿道68.8%(66/96)、手术切口12.5%(12/96)、呼吸道9.4%(9/96)、胃肠道5.2%(5/96);留置导尿管的医院感染率为5.0%(91/1813),未留置导尿管的医院感染率为1.2%(5,4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外科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真菌26.2%(22/84)、大肠埃希菌22.6%(19/84)、肺炎克雷伯杆菌17.9%(15/84).结论 泌尿外科要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龚立权;胡柯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分析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诊断要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29例第四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伞切除21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术后肿瘤病理结果为室管膜瘤11例 (恶性室管膜瘤1例、间变性室管膜瘤1例),星形细胞瘤6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例),脉络丛乳头状瘤4例,脑膜瘤3例,髓母细胞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术后17例患者获得随访6个月,Karnofsky评分70分及以上13例,70分以下4例.结论 第四脑室肿瘤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显微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显微外科技术与适当的手术人路和手术技巧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及降低死残率的保障.

    作者:张学广;李学元;刘玉光;焦盈盈;孙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环氧合酶-2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61例BTCC和7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COX-2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胞质内,阳性表达率为55.74%(34/61),VEGF阳性表达率为59.02%(36/61),两者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没有表达,COX-2、VEGF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和分期有关.cox-2与VEGF的表达显著相关(r_s= 0.563,P<0.01).cox-2与VEGF均阳性的膀胱癌组织MVD为76.45±20.60,明显高于两者均阴性者的38.29±15.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OX-2与VEGF在人BTCC组织中表达增高,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级和分期有关.COX-2可能通过诱导VEGF表达而促进BTCC血管形成.

    作者:乔永忠;马天加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钻孔引流治疗跨窦急性硬脑膜外血肿15例临床分析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是颅脑损伤中较常见的一种损伤.常见于青壮年男性颅骨线形骨折患者.而跨窦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是一种特殊类型,其中骑跨横窦者较骑跨上矢状窦者常见.

    作者:王晔东;邢玉宝;骆荣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神经导航下行脑积水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十例

    神经导航系统使神经外科手术定位更为精确,手术并发症减少,是神经外科微侵袭手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在脑积水的治疗中,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已被临床广泛采用,但并发症较多,如分流管的堵塞、脑室出血等,为了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我们在神经导航下对10例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波;袁志诚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二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及血管内栓塞治疗并文献复习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cavemousfistula,TCCF)是指位于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或其分支,因外伤破裂直接与静脉交通,形成动、静脉瘘,其原因常为颅底骨折所致,在颅脑损伤中的发生率约为2.5%.血管内治疗方法简单.

    作者:陈东;冷晓磊;陈晓旭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慢性外伤性幕上硬脑膜下积液118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幕上硬脑膜下积液为颅脑损伤中的特殊类型,我院2000年9月至2008年9月共收治118例慢性外伤性幕上硬礅膜下积液患者,现装其诊治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宏;徐文博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伴多处破溃的巨大乳腺叶状肿瘤一例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疾患,其发病率占女性乳腺肿瘤的0.3%-0.9%.患者通常表现为单侧质硬的无痛性乳腺肿块,未侵及皮肤.直径超过10 cm的巨大肿瘤可见皮肤浅静脉扩张,但溃疡形成罕见.我科2008年6月收治1例伴多处破溃的巨大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建军;张劲峰;孙纲;左中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重型颅脑创伤并发低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颅脑创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患者临床上较多见,而临床颅脑创伤导致的低钠血症的主要因素是脑性耗盐综合征(CSWS)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1-2]),均以低钠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其临床表现通常被颅脑损伤和低钠血症掩盖,容易漏诊,是临床上致颅脑创伤患者病残和(或)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就颅脑创伤的原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做简要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狄广福;杨天明;何玉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研究进展

    人类肿瘤的90%来源于上皮组织,上皮细胞需要在生长信号的不断作用下避免分化和凋亡,获得无限复制的潜能,并依靠新生血管生成、获得侵袭、转移能力才能终形成肿瘤.

    作者:张浩;申晓军;王旭东;毕建威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