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年15期文献
  • 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纵隔子宫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纵隔子宫的价值.方法 对25例经腹部二维超声疑诊为纵隔子宫患者行经阴道二维、三维超声检查,与官腔镜或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比较.结果 25例患者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不完全性纵隔子宫17例,完全性纵隔子宫7例(合并妊娠2例),正常子宫1例.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不完全性纵隔子宫18例,完全性纵隔子宫6例(合并妊娠2例),弓形子宫1例.经阴道三维超声与官腔镜或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符合率为100%(25/25),经阴道二维超声符合率为88%(22/25).结论 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纵隔子官方法简便、符合率高、实用性强,可作为子宫畸形的常规筛查手段.

    作者:陈金华;刘滨月;黄雪兰;刘宇清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女性盆腔脓肿45例保守与手术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 探讨女性盆腔脓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45例女性盆腔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行手术治疗,34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本组患者中68.9%(31/45)发病年龄为35~48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痛及盆腔包块,临床诊断正确率为71.1%(32/45).误诊率达28.9%(13/45).结果 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5~7 d,术后恢复好,痊愈出院.穿刺治疗患者穿刺后腹痛及腹胀症状均立即明显改善,再结合抗生素治疗,3~7d痊愈出院.结论 女性盆腔脓肿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误诊率较高.治疗以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首选,既有诊断意义,又有治疗价值,避免了炎性反应扩散及脓毒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康保华;周莲娥;迟心左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硬膜外腔输注臭氧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高龄老年性腰腿痛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硬膜外腔输注臭氧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高龄老年性腰腿痛的疗效.方法 20例高龄老年性腰腿痛患者采用硬膜外腔输注臭氧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45±0.51)分、治疗后1周为(4.05±0.68)分、治疗后2周为(3.90±0.71)分、出院后1个月为(3.85±0.81)分,治疗后1周、2周及出院后1个月VAS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睡眠时间明显增加[(7.45±1.30)h/d比(4.16±1.07)h/d](P<0.05);镇痛药物用量明显减少[(66.33±30.41)mg/d比(128.45±45.16)mg/d](P<0.05).20例患者中优6例(30%)、良10例(50%)、显效3例(15%)、差1例(5%),总有效率为95%(19,20).结论 硬膜外腔输注臭氧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高龄老年性腰腿痛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的优点,但其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作者:马燕;史可梅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98例分析

    目的 评价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检查在输卵管源性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输卵管源性不孕症患者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结果,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98例(194条输卵管)患者中,94条输卵管通畅,72条通而不畅,28条不通畅,术后6个月有36例患者受孕,受孕率为36.73%.结论 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对输卵管源性不孕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朱启江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11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腹腔镜手术及术后随访情况,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89例,时间1~3年,38例合并不孕症患者已有21例(55.3%)妊娠.5例术后复发.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术后病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刁海丹;薛燕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分析

    目的 比较第一次剖宫产行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 将172例二次剖宫产患者按照第一次剖宫产行横切口与纵切口分为横切口组和纵切口组,每组各8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破裂及新生儿窒息的情况.结果 纵切口组患者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6.75±1.22)min、(40.52±3.67)min、(163.24±16.98)ml]均少于横切口组[(17.32±2.59)min、(65.16±5.63)min、(267.56±20.14)ml],子宫破裂率及新生儿窒息率[4.7%(4/86)、12.8%(11/86)]低于横切口组[15.1%(13/86)、33.7%(29/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腹壁纵切口剖宫产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明显小于腹壁横切口.

    作者:郭豪;苏胜红;王岚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合并低钠血症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及干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颅内出血合并低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表现为血钠下降、尿密度升高.其中24例伴低血容量,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输液、补钠治疗;11例无低血容量表现,予限制液体入量治疗.结果 所有患儿经治疗1~3 d,血钠均恢复正常,治疗1~2周,治愈15例,好转20例.结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合并低钠血症为脑性耗盐综合征或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所致,治疗应针对病因.

    作者:周祖发;杨荣敢;高瑞林;蔡仪术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强直性脊柱炎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 对1999年10月至2008年2月就诊的葡萄膜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有腰骶部疼痛病史的患者行骶髂关节X线检查,并根据1984年修订的纽约AS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 AS伴发葡萄膜炎46例(65眼),均有葡萄膜炎复发史.双眼受累19例(41.30%),多为单眼交替发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急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10眼伴发后极部网膜水肿及渗出.经糖皮质激素和睫状肌麻痹剂滴眼液治疗后56眼佳矫正视力≥1.0.结论 AS伴发葡萄膜炎多呈急性、复发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有时伴有后极部网膜水肿及渗出.治疗方法为局部用糖皮质激素和睫状肌麻痹剂滴眼液,网膜水肿及渗出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作者:李淑珍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的手术方法选择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的手术方法选择.方法 将腺样体肥大患儿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口咽组(经口咽鼻内镜下吸切割器切除)43例和经鼻口咽联合组(经鼻腔口咽联合手术)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咽组总有效率为95.35%(41/43).经鼻口咽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14%(34/3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两种手术方法术野均清晰,操作准确,术中可将易残留部位病变组织基本切除,但也有各自的特点.

    作者:唐旭霞;徐翔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对经常规治疗无效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44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鼓室内注射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鼓室内注射组在耳显微镜下往鼓膜内缓慢注入地塞米松2.5 mg.结果 鼓室内注射组总有效率(37.5%,9/24)明显高于对照组(10.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鼓室内注射组纯音听阈治疗后[(52.75±20.14)dB]较治疗前[(70.26±20.76)dB]明显改善(P<0.05),同时也优于对照组治疗后[(63.55±19.36)dB](P<0.05).结论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可作为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挽救治疗手段,亦可作为避免全身大剂量使用激素不良反应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张胜;黄加云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米非司酮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治疗组患者于月经第1日起,口服散结镇痛胶囊1.6 g,3次/d,同时加服米非司酮10 mg/d;对照组患者则仅服用米非司酮,3个月为1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的变化情况、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采取的处理措施.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4%(62/65),对照组为83.1%(54/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4/65),对照组为12.3%(8/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作者:沈思宏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60岁及以下脑血栓形成患者皮肤交感反应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60岁及以下脑血栓形成患者皮肤交感反应(SSR)的变化.方法 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56例60岁及以下脑血栓形成患者(脑血栓形成组)双侧手心、手背及足心、足背四个部位的SSR.结果 对照组全部可以引出SSR波形,而脑血栓形成组在224条被检肢体中有21条肢体未能引出SSR波形,占9.4%,脑血栓形成组SSR异常肢体数为80条,异常率为35.7%,脑血栓形成组的SSR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波幅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脑血栓形成3d至2个月SSR即有明显的异常.结论 SSR是诊断60岁及以下脑血栓形成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一种敏感方法.

    作者:孙丽艳;韩毅;王卓尔;赵婷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小剂量红霉素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早产儿胎龄30~31周52例和胎龄32~34周68例,分别在两个胎龄内各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均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其中用药组于生后第2天常规给予红霉素3 mg/(kg·d),1次/d,共10 d;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3 ml/(kg·d).结果 在胎龄30~31周早产儿用药组和对照组达全肠内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胎龄32~34周早产儿用药组与对照组达全肠内喂养时间[分别为(13.8±4.5)、(17.2±4.2)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分别为(10.5±1.6)、(13.8±1.5)d]、住院时间[分别为(28.5±6.8)、(35.5±7.2)d]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7.6%(6/34)、35.3%(1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对胎龄32~34周的早产儿是安全有效的,但对胎龄30~31周的早产儿效果却不显著.

    作者:唐碧莲;陆长东;何爱兰;古晓琳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耳内镜在鼓膜修补术58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耳内镜在鼓膜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耳内镜下对58例患者使用自体颞肌筋膜进行鼓膜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随访1~9个月,平均(6.4±2.4)个月.术后1个月,55例患者鼓膜穿孔完全愈合,听力得到有效提高,2例因为移植物皱缩留有小缝隙,1例由于术后感冒导致中耳炎,移植物完全脱落,治愈率94.8%(55/58).术后3个月复查时,纯音听力计检查示49例语言区气骨导差缩小至5~10 dB,9例语言区气骨导差缩小至11~15 dB,无面瘫、眩晕及耳鸣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运用耳内镜治疗鼓膜穿孔具有愈合率高、并发症少、节省、方便等优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淦峰;杨蓓蓓;胡玉顺;王平;盛迎涛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小剂量普鲁泊福对癫痫患者皮层脑电图的影响

    普鲁泊福作为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用药被临床广泛使用,然而其是否有潜在的致癫痫作用一直存在争论.有研究发现普鲁泊福在麻醉中和麻醉后可以引起患者的癫痫样症状[1],而同时普鲁泊福又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巧恒;孟小燕;左明章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无明显免疫抑制患儿在医院外或住院48 h内发生的肺炎[1],抗感染是主要治疗方法,常规疗法是连续静脉使用抗生素10~14 d.

    作者:林峰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鼻内窥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后期处理的临床意义

    近20年,鼻内窥镜手术在鼻腔、鼻窦疾病的诊疗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病变中鼻甲的处理与否及如何处理一直是学者探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观察398例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患者,其中204例对病变中鼻甲不做处理,194例对病变中鼻甲进行手术同期处理,现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邹德勇;黄蓉妮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14例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治愈体会

    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极高,死亡根本原因是难以控制的肌肉痉挛频繁发作.地西泮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理想解痉药物,我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对14例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患儿采用微泵24 h维持注射地西泮为主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方丽婉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硬膜外间隙导管拔出困难一例

    患者 男,35岁,因右侧腹股沟斜疝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侧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选择L2~3间隙直入法穿刺,进针深度约4.5 cm时达硬膜外腔,经腰穿针给予0.5%布比卡因12 mg,向硬膜外腔置入导管7 cm后退出硬膜外穿刺针,预留导管4.0 cm,此时推注0.9%氯化钠溶液通畅,无血及脑脊液流出.

    作者:罗小玲;张本军;谢伦雄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实体肿瘤干细胞相关研究进展

    过去的几十年,肿瘤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生活质量提高.然而,肿瘤患者往往在治疗初期效果较好,后发生肿瘤复发、转移.

    作者:兰海平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可溶性Endoglin与子痫前期的关系

    子痫前期是妊娠特发性疾病,在美国和欧洲其发病率约为5%,在发展中国家仍是孕妇、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的子痫前期孕妇可能发生HELLP综合征、子痫及胎儿生长受限.

    作者:孙黎;孙丽洲;汪云 刊期: 2010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