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治疗失败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2月拟诊CAP入院病例378例,以无反应性肺炎及进展性肺炎定义治疗失败,以此分析治疗失败CAP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治疗失败的原因,并进行高危因素分析.结果 378例CAP患者中,治疗失败50例,其中无反应性肺炎32例,进展性肺炎18例.分析失败原因:感染性原因35例,占70%;非感染性原因11例,占22%;无法明确原因4例,占8%.50例患者中共有9例死亡(18%),8例为感染性原因,1例为无法明确原因.C反应蛋白、多叶受累、白蛋白<30g/L、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均与CAP治疗失败有关,其中多叶受累、白蛋白<30 g/L、肾功能损害是CAP治疗失败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CAP治疗失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感染性原因,多为耐药菌株感染.
作者:杨丹榕;唐洁;张云娇;徐凌;沈策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胃镜下机械碎石结合碳酸氢钠口服在胃石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对41例胃石症患者进行胃镜下活检钳钳碎,然后口服碳酸氢钠溶液,对坚硬的胃石,行胃镜下活检钳钳碎或应用碎石网篮碎石治疗,然后口服碳酸氢钠溶液.结果 41例胃石症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胃镜下机械碎石结合碳酸氢钠口服治疗胃石症安全、有效.
作者:宋文冲;刘洁;王晓丰;乔秀丽;高孝忠;王中娟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非白色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09年4月ICU获得性念珠菌感染患者103例,其中非白色念珠菌感染46例,白色念珠菌感染57例,对其多个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白色念珠菌中,光滑念珠菌19例(18.4%),近平滑念珠菌13例(12.6%),热带念珠菌10例(9.7%),克柔念珠菌2例(1.9%),其他念珠菌2例(1.9%).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2 d(OR=32.477,95%可信区间:4.905~215.035,P=0.000)、全胃肠外营养(OR=3.119,95%可信区间:1.214~8.015,P=0.018)和氟康唑预防治疗(OR=5.084,95%可信区间:1.319~19.596,P=0.018)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CVC留置>2 d、全胃肠外营养和氟康唑预防治疗是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指导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药物选择.
作者:黄磊;赵令玺;张卫星;罗华;陈映群;张声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急性多发性脑梗死(AMBI)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AMBI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年龄(78.2±5.6)岁,其中高血压患者14例,心房颤动患者10例.病灶局限在前循环单侧6例,病灶累及前循环双侧3例,病灶局限在后循环5例,病灶在前后循环均累及4例.心房颤动患者在后循环AMBI中发生比例较高(7/9);中度和重度大动脉硬化患者在前循环AMBI中发生比例高(9/9);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7例.18例患者中死亡2例,遗留瘫痪16例,失语8例(完全性失语2例).结论 高龄可能是AMBI发病的重要原因,高血压在发病中仍起着重要作用.心源性栓塞是后循环AMBI极其重要的原因,而大动脉粥样硬化在前循环AMBI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在AMBI发病中亦有一定的作用.AMBI患者病情多较重,预后相对不良.
作者:徐俊;马甲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测定在食管癌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42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血浆DD和vWF含量,并与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食管癌组血浆DD为(1.180±0.016)mg/L,vWF为(2.28±0.92)k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60±0.086)mg/L和(1.06±0.66)kU/L(P<0.01),并且随着TNM分期进展而升高.术后12~14 d,DD为(0.500±0.069)mg/L,vWF为(1.68±0.49)kU/L,明显低于术前的(0.690±0.072)mg/L和(2.36±0.40)kU/L(P<0.01).结论 DD和vWF检测方法敏感度高,其联合检测可作为食管癌辅助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价.
作者:金伟;周洪美;栾春艳;赵存新;张银华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CHF的患者58例,根据有无慢性肾功能不全(CRI)分为CHF合并CRI组(Ⅰ组,28例)、CHF不合并CRI组(Ⅱ组,30例).另选择同期不伴心、肾疾病的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对照组.在彩色多普勒显示肾动脉血流充盈佳时,采集血流频谱并自动测量肾段动脉(SRA)、肾叶间动脉(I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并进行组间比较,多元回归分析SRA的R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CHF患者(包括Ⅰ组、Ⅱ组)的SRA和IRA的PSV明显低于对照组,R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SRA和IRA的PSV明显减低,而RI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SRA的RI与年龄(r=0.664,P=0.007)、病程(r=0.615,P=0.015)、收缩压(r=0.622,P=0.012)、血肌酐(r=0.601,P=0.018)及总胆固醇(r=0.789,P=0.001)呈正相关,与舒张压(r=0.373,P=0.171)无相关性.结论 CHF合并CRI患者,肾内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而RI明显增高,并且RI与年龄、病程、收缩压、血肌酐及总胆固醇呈正相关,与舒张压无相关性.
作者:陈斌娟;贺秀红;童明辉;聂芳;车岩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金属钛夹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8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内镜直视下确定出血部位,选用Olympus HX-5LR-1型钛夹置放操作器和HX-600-135型金属钛夹,对准出血部位两端,钳夹出血血管及附近组织,并用0.9%氯化钠溶液局部喷洒冲洗,确认完全止血.结果 68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内镜金属钛夹治疗后,即时止血率100%.结论 经内镜金属钛夹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疗效高,创伤小,适应证广,并发症少,其临床应用价值已得到肯定.
作者:许小江;周丹;梁芳娟;古春梅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放化疗后肿瘤患者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肿瘤放化疗后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使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2周(2片/次,3次/d),对照组40例,予以安慰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腹胀、食欲不振、腹痛或不适症状积分变化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32/40),对照组为15%(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可以有效缓解肿瘤患者放化疗后消化不良症状,包括腹胀、食欲不振、腹痛或不适.
作者:杨静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头孢西酮钠治疗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试验组35例应用头孢西酮钠,每次2 g,每日2次静脉滴注.对照组37例应用头孢唑林钠,每次2 g,每日2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5~14d.共入选病例72例,剔除1例,脱落5例,可评价66例,试验组34例,对照组32例,安全性评价71例.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18%(31/34)和78.12%(25/32),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0.00%(20/25)、84.00%(21/2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86%(8/35)、16.67%(6/3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西酮钠治疗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杨静;葛庚芝;王洪源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脑干脑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28例脑干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脑干脑炎患者中1例死亡,1例遗留一侧肢体无力,存活病例平均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 脑干脑炎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阿昔洛韦,被认为是治疗本病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张鲁军;赵巧华;辛国栋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3%氯化钠溶液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将因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治疗的76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8例.两组在接受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将0.5%沙丁胺醇0.25 ml溶于0.9%氯化钠溶液3 ml中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将0.5%沙丁胺醇0.25ml溶于3%氯化钠溶液3 ml中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每天3次,连用3 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及肺功能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为(5.02±1.63)分,治疗组为(4.29±1.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0,P=0.03);对照组住院时间为(7.10±1.76)d,治疗组为(6.16±1.3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8,P=0.01);治疗组治疗后每千克潮气量、呼吸频率、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氯化钠溶液联合沙丁胺醇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优于0.9%氯化钠溶液联合沙丁胺醇吸入.
作者:夏煜;曹远保;李晓狄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炎性介质水平、肺功能保护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对照性研究,选取56例1997-2007年住院的ARDS患者按入院时查分组表进行随机分组.其中29例接受常规治疗加亚低温治疗(治疗组),27例仅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时抽血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记录患者氧合指数、SOFA评分及肺损伤性评分,比较28 d内两组患者生存率等临床指标,并详细记录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TNF-α、IL-6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氧合指数、SOFA评分及肺损伤性评分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且28 d内治疗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65.5%(19/29)比51.9%(14/27)],而机械通气时间[(11.9±3.6)d比(17.0±5.1)d]、ICU住院时问[(14.1±4.2)d比(21.5±7.7)d]明显缩短(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显著缓解ARDS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有效改善肺部氧合及短期预后.
作者:黄昭;王思荣;陈裕胜;刘继云 刊期: 2010年第19期
荷兰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可使老年人患肺炎的危险性增加,特别是用非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目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老年患者,患肺炎的危险性几乎增加60%[1].国内周锦泉和李熙良[2]报道6年间住院精神病患者支气管-肺感染的发生率为5.38%.如何有效控制感染并尽可能降低治疗费用是每位临床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现搜集我院2007-2009年住院患有肺炎并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67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报道如下.
作者:陈艳卿 刊期: 2010年第19期
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早由Smetana等[1]描述为一种支气管腺癌,但其临床表现及行为与腺样囊性癌、类癌大不相同.现由WHO定义为一种由黏液细胞、鳞状细胞及中间型细胞三种细胞成分呈实体状、腺状或囊状排列而构成的恶性上皮肿瘤[2].PMEC主要起源于支气管树的小黏液腺,发病率很低,在肺的原发性肿瘤中仅占0.1%~0.2%[3].它与涎腺的黏液表皮样癌(MEC)相似,但又有自己的特点,随着临床病例数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其组织病理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治疗等方面的了解也更加全面,现重点将其治疗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于倩;闫静;曾费天之;张雷 刊期: 2010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