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总结胸腹联合伤62例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993年8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2例胸腹联合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62例均先做胸腔闭式引流,再行相应手术.结果 本组治愈55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11.3%.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 胸腹联合伤需短时间内行手术治疗,防治创伤后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作者:吴丰学;徐乐义;易贤林;代凌云;赵春虎;裴戌峰;梅祖钧;陈立;桂月玲;黎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39例PHPT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经验.结果 定位明确的32例甲状旁腺单发腺瘤及3例多发腺瘤行单侧探查,另外1例多发腺瘤和2例甲状旁腺增生行双侧探查,1例甲状旁腺癌行根治性切除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低钙血症,应用钙剂后症状缓解.结论 超声和~(99m)Tc放射性核素扫描可作为诊断甲状旁腺疾病的首选定位诊断方法,定性诊断主要依据血钙和血甲状旁腺激素的检测.单侧探查定位明确的甲状旁腺腺瘤是安全可靠的;对于甲状旁腺增生和术前定位不明确的多发腺瘤,必须进行双侧探查;甲状旁腺癌进行根治性切除和颈部淋巴结清扫.
作者:贾红燕;贺杰峰;王贵明;赵浩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早期胸腺瘤(包括I期和部分Ⅱ期)的可行性.方法 对23例早期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手术均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一例转为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死亡.随访1~5年,无复发、转移以及肌无力症状加重.结论 对于早期胸腺瘤患者,VATS能完整切除肿瘤,而且比传统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可行性.
作者:刘瑜;池闯;林超西;程德志;何志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术(CTA)在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行CTA检查,并与同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评价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以及在显示动脉瘤颈和载瘤动脉关系中的优越性.术前以容积再现法及大密度投影法等做图像三维重建处理,并模拟手术人路.结果 52例患者中共检出56个动脉瘤,CTA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术中所见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宽度、瘤体指向、瘤体上有无穿支血管、与载瘤动脉及周围骨性结构的关系均与CTA影像相符.结论 64排螺旋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安全、快速、无创、有效的检查手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国京;陈永汉;樊爱华;杜国良;张刚;姚俊朝;王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反应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SAP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乌司他丁,并行CVVH治疗(每例次至少持续32 h);监测并计算血气分析、血生化、炎性细胞因子、血乳酸、血流动力学、氧合功能及胃黏膜内pH值、膀胱内压力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21~70 d,平均31.6 d.治疗后患者血气分析、血生化、血乳酸、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合功能参数及胃黏膜内pH值、膀胱压力、炎性细胞因子及APAcHE Ⅱ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SAP患者早期合理地使用CVVH联合乌司他丁,能明显减少临床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卢阳;吴宝妹;吴建祥;王庆宇;何群;何涛;黄俊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食管癌手术患者发生术后低氧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接受食管癌手术的376例患者,并以术后48 h内出现氧合指数≤300的患者作为低氧组(101例),其他患者作为对照组(275例).分别从年龄、吸烟史、体重、食管病变范围、手术时间、术前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等因素,应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评价各因素与术后氧合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吸烟史、年龄、手术时间、食管病变范围与食管癌术后低氧呈负相关(P<0.05),低氧组患者年龄、吸烟史、手术时间、食管病变范围、术前肺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手术后低氧的相关危险因素有高龄、长期吸烟史、术前肺功能不佳、手术时间长、食管病变范围大等;而肥胖度与食管癌术后低氧并没有确定的相关关系.结论 食管癌手术患者发生术后低氧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避免出现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
作者:任哲;张建海;翁贤武;梁诚之;林培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伏立康唑预防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1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应用伏立康唑预防真菌感染.所有患者均于术后进食即开始口服伏立康唑,平均应用时间(30±2)d.结果 全组病例在术后住院期间均未发生真菌感染.6例在开始应用伏立康唑时有轻微胃肠道、神经系统反应,均于用药3 d后缓解或消失.仅4例出现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明显升高,给予减量后维持于适当水平.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或影像学改变.结论 伏立康唑用于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预防,患者耐受性好,疗效确切.
作者:时红光;赵永福;吴阳;李捷;张水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比较中青年(18~59岁)与老年(≥60岁)急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以提高对老年急性腹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将老年急性腹膜炎173例(老年组)与中青年急性腹膜炎202例(中青年组)的发病情况、并发症、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以及诊断、手术治疗和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人院前有全身慢性疾病126例(72.8%),术后发生并发症33例(19.1%);中青年组分别为18例(8.9%)和17例(8.4%),均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老年组治愈出院167例(96.5%),自动出院及死亡6例(3.5%);中青年组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 重视老年急性腹膜炎临床特征,及时合理手术治疗,是提高老年急性腹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李飞波;张公望;范国成;郑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栓塞手术的治疗经验和体会,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截肢率.方法 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完成较为复杂下肢动脉栓塞手术38例,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结果 26例患者术后缺血症状得到改善,4例患者术后仍有麻、凉等慢性缺血症状,2例患者截肢,1例患者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2例术后复发,死亡3例.35例患者获随访1~24个月,平均(10±2)个月,4例截肢,4例死亡,其他患者效果满意.结论 对下肢动脉栓塞应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是此类疾病提高肢体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温志国;杜丽苹;李彦州;李晓健;赵松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CT灌注成像(PCTI)和免疫比浊分析法检测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外周血、血肿液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与血肿周围脑组织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螺旋CT对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常规CT和PCTI检查,定量分析血肿周围与对侧相应区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急性期与亚急性期CBF、CBV和MTT的变化.检测外周血、血肿液中补体C_3和C_4的水平.结果 56例患者急性期患侧CBF、CBV、MTT分别为(19.3±3.1)ml/(min·100 g)、(1.4±0.4)ml/g、(16.5±3.1)s,健侧分别为(50.3±3.4)mU(min·100 g)、(2.4 4±1.1)ml/g、(4.8±2.6)s,两侧问各对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患侧CBF、CBV、MTT分别为(29.7 4±2.1)ml/(min·100 g)、(1.9 4±0.6)ml/g、(8.94±2.7)8,健侧分别为(48.2±6_3)ml/(min·100 g)、(2.34±0.7)ml/g、(4.74±1.6)s,两侧各对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CBF、CBV、MTT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补体C_3和C_4在外周血和血肿液中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水肿比值分别为0.9和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存在脑血流量下降和脑灌注降低.脑PCTT技术能够定量分析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和估计预后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作者:严肖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超高分子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螺钉用于50例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同定术中,术后外固定2周.结果 5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1个月.参考王栋梁等的踝关节术后功能评估标准,优38例、良11例、差1例,优良率为98%(49/50).结论 可吸收螺钉在治疗有适应证的踝部骨折中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华炯;黄伟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PTBD严重并发症患者的I临床资料,急性并发症5例、延迟性并发症8例.2例行介入处理,其余11例立即手术探查,7例术中同时一期处理原发病,2例二期处理原发病,2例放弃对原发病的进一步治疗.结果 一期手术的7例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3例;死亡2例.2例二期处理原发病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2例放弃对原发病进一步治疗者术后分别存活3个月和8个月.结论 PTBD术后严重并发症处理困难,急性肾衰竭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尽量二期处理原发病.
作者:赵之明;王敬;向昕;李海林;陆宏伟;纪文斌;黄晓强;张文智;董家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off-pump CABG 85例(观察组),On-pump CABG 67例(对照组),对两组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死亡2例(2.35%),出现并发症13例(15.29%);对照组术后死亡9例(13.43%),出现并发症25例(37.31%).观察组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off-pump CABG是安全的、微创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曹旭;解强;井明;李萌;白雪涛;江宏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中的疗效,评价手术方式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经随访3个月至8年,1例复发,余32例无复发.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适用于手术后复发的腹股沟疝,能明显降低再次复发率.
作者:林关朋;郑可夫;张萍;何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医院骨科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共同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行治疗及康复一体化,观察疗效.方法 3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由医院骨科行骨折椎体成形术后3 d,转社区卫生服务站行降钙素注射治疗,并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结果 转社区卫生服务站治疗1个月后,31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8例,轻微缓解1例,有效率96.8%(30/31).结论 医院骨科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既发挥了医院设备和技术的优势,又方便了患者就近治疗,节约了开支,增进了社区与患者沟通、就近观察和指导,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胡昌明;刘烈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脊柱源性腹痛临床中并不少见,但由于对本症的认识不足,误诊率较高,有时甚至行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河北省滦县中医医院外科2003-2007年共收治脊柱源性腹痛45例,其中24例存在误诊误治情况.现就其原因做一综合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症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作者:陈永辉;张金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国内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立体定向、沿长轴穿刺引流、骨窗开颅等方法~([1-3].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采用刘振川等~([4])经额钻孔引流尿激酶溶凝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内血肿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冠中;伦增军;李新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女,46岁,体检发现右肝占位性病变5个月人院.无乙型肝炎病史.实验室检查,包括甲胎蛋白(AFP)在内的所有项目均在正常范围.超声见右肝内一50 mm×47 mm强弱不等的团块回声,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周边回声增强,内部回声不均,彩色多普勒超声示:于团块周边探及肝动脉血流,其大流速为0.91 m/s,余未见异常.
作者:王颖;王立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Dandy-Walker malformation(DWM)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为常染色体变异、畸变所致,常伴有其他器官畸形.DWM于1914年由Dandy和Blaekfan首次报道,1942年Taggart和Walker报道了3例先天性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侧孔闭锁的病例并进一步阐明了该病系胚胎5~12周第四脑室渗透性损伤和小脑蚓部发育不全所致,1954年Bendo认为此病正中孔和侧孔可以不闭锁,他意识到Dandy 和Walker对该病认识的贡献并以Dandy-Walker综合征命名该病~([1]).
作者:黄玉宝;郝彩江;陈子祥;沈庆余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