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年3期文献
  • 氟比洛芬酯治疗声带手术麻醉后咽喉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声带手术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氟比洛芬酯以减轻术后咽喉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合适的应用剂量.方法 160例择期行声带手术患者均采用双通道全凭静脉靶控麻醉,根据麻醉诱导前用药不同分为三组:应用氟比洛芬酯1 mg/kg组(F_1组,53例),应用氟比洛芬酯2 mg/kg组(F_2组,54例),不应用氟比洛芬酯组(C组,53例).术后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后即刻、1、6、24 h咽喉痛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F_1组术后1、6、24 h VAs评分分别为(2.1±1.3)、(2.0±1.4)和(1.8±1.2)分,F_2组分别为(2.0±1.2)、(1.8±1.3)和(1.9±1.3)分,C组分别为(4.9±1.6)、(5.3±1.5)和(4.6±1.5)分.F_1组与F_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声带手术麻醉前应用氟比洛芬酯1 mg/kg可有效减轻术后咽喉痛.

    作者:吴群;孟轶男;杨涛;董冬梅;王均炉;金烈烈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诊老年危重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 通过监测急诊老年危重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等指标,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及是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方法 选择年龄≥60岁,符合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诊断标准且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10分的危重患者67例,24 h内采静脉血进行凝血检测: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并行APACHE Ⅱ评分.按照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43例)和死亡组(24例),按照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诊断标准分为MODSE组(30例)和非MODSE组(37例).结果 MODSE组与非MODSE组APACHE Ⅱ评分[(25.83±1.19)分比(18.11±0.73)分]及存活组与死亡组APACHE Ⅱ评分[(18.81±0.72)分比(26.50±1.4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MODSE组及存活组比较,MODSE组及死亡组PT延长,D-D显著升高,AT-Ⅲ、PC活性显著下降(P<0.05).PT、D-D、PAI-1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8、0.308、0.335,P<0.05);AT-Ⅲ、PC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9、-0.559,P<0.01).结论 急诊老年危重患者存在凝血、抗凝、纤溶等指标的紊乱现象,且紊乱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PT延长、D-D升高以及PC、AT-Ⅲ下降,提示病情严重及预后不良.

    作者:魏红艳;李欣;李玉杰;詹红;荆小莉;熊艳;胡春林;廖晓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盐酸哌替啶预防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哌替啶预防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80例ASA分级Ⅰ~Ⅱ级下腹部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按照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前5 min静脉滴注盐酸哌替啶50~100 mg,B组(40例)则不用任何药物.观察两组患者寒战发生的情况.结果 A组发生寒战2例(5.0%),均为1级;B组发生寒战20例(50.0%),B组寒战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预先静脉滴注盐酸哌替啶能有效地预防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

    作者:罗建喜;汪谦;田玉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非妇科肿瘤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技术在非妇科肿瘤细胞学诊断中的优势.方法 对525例非妇科恶性肿瘤标本进行TCT涂片法诊断,并与传统涂片法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TCT涂片法检出恶性197例(37.5%),可疑16例,其中恶性胸腔积液103例,可疑11例;恶性腹腔积液及腹腔冲洗液67例,可疑4例;恶性脑脊液18例;恶性心包积液9例,可疑1例.传统涂片法检出恶性119例(22.7%).TCT涂片法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涂片法(P<0.05).结论 TCT涂片法在非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传统涂片法.

    作者:黄晓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阴道壁核心蛋白聚糖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mRNA表达水平及胶原含量的研究

    目的 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核心蛋白聚糖(DCN)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mRNA表达水平及Ⅰ型胶原含量的变化.方法 将48例绝经前后妇女根据是否存在POP分为POP组(27例)和对照组(21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Ⅰ型胶原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检测DCN和TGF-β_1mRNA ACt值.结果 绝经前后POP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Ⅰ型胶原含量分别为(47.94±6.82)、(41.82±5.96)mg/g总蛋白,对照组分别为(62.33±6.57)、(61.21±4.84)mg/g总蛋白,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经前POP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DCN mRNA △Ct值1.61±0.10,明显低于对照组2.77±0.60,TGF-β_1 mRNA△Ct值10.86±0.23,高于对照组9.87±0.9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两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DCN和TGF-β_1mRNA A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POP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绝经前后阴道前壁组织中的Ⅰ型胶原含量减少,胶原直径变细,支持力量减弱,从而引发POP.绝经前POP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DCN与TGF-β_1可能通过影响盆底结缔组织胶原的代谢,影响盆底支持组织的力量和弹性性能,参与POP的发生.

    作者:余燕;宋岩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诱导围绝经期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3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诱导围绝经期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闭经的效果.方法 对符合接受米非司酮治疗标准的35例患者,刮宫去除子宫内膜后开始服用米非司酮(10mg/d),连服3个月后观察诱导闭经效果,并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血红蛋白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35例患者在用药期间全部闭经,停药后31例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血清中促卵泡生成素[(14.7±3.9)、(10.5±3.1)U/L]、促黄体生成素[(10.5±2.1)、(7.0±1.7)U/L]、雌二醇[(103.7±18.5)、(79.5±14.2)nmol/L]、泌乳素[(9.9±3.1)、(5.5±2.4)μg/L]、孕酮[(2.6±0.5)、(1.3±0.3)nmol/L]、睾酮[(0.6±0.2)、(0.3±0.1)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明显萎缩;贫血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米非司酮诱导围绝经期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英;曹宠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 将61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服降血糖药、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基本一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 mg,3次/d,对照组加服谷维素20 mg,3次/d;连服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浆ET-1、超声心动图及血糖水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ET-1、LVEF分别为(81.20±22/18)ng/L、(39.48±4.54)%,较治疗前的(94.98±24.98)ng/L、(35.10±3.46)%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ET-1、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可使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LVEF增加,并改善其预后.

    作者:蒋晓林;顾宇重;孙晓晖;张克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雌二醇、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雌二醇(E_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EMS患者59例(EMS组),检测患者术前24 h、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血清E_2、TNF-αVEGF,并与同期健康查体的育龄妇女6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EMS组术前血清E2、TNF-α和VEGF[(216.5±59.7)ng/L、(30.4±17.5)μg/L、(250.7±88.7)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2±33.2)ng/L、(11.2±3.6)μg/L、(103.2±49.2)ng/L]及术后[(121.3±44.6)ng/L、(13.4±6.2)μg/L、(153.9±58.7)ng/L](P<0.01);而EMS组术后血清E_2、TNF-α和VEG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EMS组Ⅲ~Ⅳ期患者血清E_2、TNF-α和VEGF[(316.5±77.6)ng/L、(51.1±12.3)μg/L、(305.1±69.7)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Ⅱ期患者[(170.7±48.2)ng/L、(25.8±10.1)μg/L、(169.2±36.1)ng/L](P<0.05或<0.01);Ⅰ~Ⅱ期EMS患者血清E_2、TNF-α和VEGF高于对照组(P<0.05). EMS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时有9例复发,50例未复发.复发患者血清E_2、TNF-α和VEGF[(187.8±46.7)ng/L、(23.9±9.5)μg/L、(185.3±57.4)n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未复发患者血清E_2、TNF-αVEGF[(112.7±30.3)ng/L、(13.2±4.7)μg/L、(116.4±30.3)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E_2、TNF-α和VEGF可能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EMS患者血清E_2、TNF-α和VEGF对病情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凤珍;罗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瑞芬太尼、普鲁泊福用于术中无肌肉松弛药麻醉效果的观察

    目的 评价吸入麻醉剂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瑞芬太尼、普鲁泊福在患者短小手术中无肌肉松弛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手术患者50例,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后面罩吸入七氟烷,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1 min内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μg/kg,同时继续吸入七氟烷,30 s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七氟烷持续吸入、普鲁泊福和瑞芬太尼持续泵注.于诱导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气管插管前即刻和气管插管后即刻,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从开始吸人七氟烷到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评估气管插管条件,术毕停药后记录呼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程度(采用拔管后5 min镇静评分判断).结果 50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条件达优率为82%(41/50),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73±12)s,气管插管后即刻MAP、心率和SpO_2与气管插管前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前后维持BIS在45~55.术后苏醒迅速,苏醒质量优良.结论 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平稳,气管插管条件优良,再复合普鲁泊福维持麻醉后患者苏醒迅速完全,短小手术中无肌肉松弛药麻醉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娄晓平;李禹;高珺;汤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产时持续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458例足月妊娠、单胎、无阴道分娩禁忌证的孕妇根据产时胎心宫缩图(CTG)分为三组:A组(172例)为不良图形,B组(134例)为轻度变异减速图形,C组(152例)为正常图形.在孕妇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新生儿出生时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及乳酸测定.结果 脐动脉血乳酸水平与pH值、剩余碱(BE)呈显著负相关(r=-0.66、-0.63,P<0.01),A组脐动脉血乳酸[(3.89±1.12)mmol//L]明显高于B组[(3.53±0.92)mmol/L]及C组[(3.52±0.6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乳酸异常的发生率(5.23%,9/172)高于B组(1.49%,2/134)及C组(0.66%,1/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新生儿酸中毒发生率为18.02%(31/172),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脐动脉血乳酸水平与pH值、BE具有较好的相关性;CTG不良图形与脐动脉血乳酸水平关系密切;CTG不良图形新生儿酸中毒发生率高;CTG不良图形对胎儿不良结局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作者:冯俐平;吴利玲;钟颖;黄玲;王欢华;周世慧;李景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超声诊断,首先经腹超声探查,若不能明确者再进行经阴道超声探头扫查.结果 经病理确诊为异位妊娠的32例患者中超声诊断结果为输卵管妊娠破裂23例,黄体囊肿破裂8例,卵巢囊性畸胎瘤蒂扭转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1.88%(23/32),误诊率为28.12%(9/32).结论 超声用于妇科临床早期诊断异位妊娠,其方法简便、快捷、无损伤、无痛苦、易于重复、方便追踪,诊断符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陶爱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子宫峡部妊娠5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峡部妊娠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子宫峡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有剖宫产史;52例超声检查有异常;48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其中41例在超声监视下行清宫术,6例在超声监视下行宫腔镜电切术;1例未行清宫术,仅抗炎对症治疗.余5例中,1例直接行清宫术;2例行甲氨蝶呤药物化疗;2例行子宫切除术.结论 剖宫产史及超声检查对子宫峡部妊娠诊断有较高价值;子宫动脉栓塞术或药物化疗后在超声监视下行清宫术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宫腔镜下行电切术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范伟荣;林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妊娠中期羊水过少羊膜腔灌注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羊膜腔灌注在妊娠中期羊水过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妊娠中期经超声检查诊断为羊水过少孕妇50例,经腹介人性超声引导下行羊膜腔灌注适量温热的0.9%氯化钠溶液,术后再次超声检查了解羊水情况及胎儿发育有无畸形.结果 15例发现胎儿畸形,其中2例双肾缺如(其中1例合并膀胱缺如),2例双肾发育不良,1例多囊肾,1例双肾积水,2例多器官发育异常,21-三体、18-三体、13-三体各1例,单脐动脉、染色体异常1例,胎儿双肺发育不良2例,成骨发育不良1例.其余35例羊水过少孕妇与同期35例正常孕妇分娩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羊膜腔灌注在妊娠中期羊水过少中具有诊断及治疗的双重作用.

    作者:张玉洁;康佳丽;郭颖;陈淑贤;顾正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八例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在绝经前妇女中的发病率为10%~20%.而泌尿系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约占其中的15%~([1]).

    作者:顾燕琴;王华;俞增福;蒋振华;何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宫颈息肉60例临床分析

    慢性宫颈炎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宫颈息肉为其常见表现,少数病例长期发展可形成表皮样癌或腺癌.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可以早期发现并预防~([1]),慢性宫颈炎因与宫颈癌发病有一定的关系而受到重视.

    作者:冯伟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与经腹部子宫全切术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经腹部子宫全切术(TAH)的缺点是腹部创伤大,对腹腔干扰多,术后康复慢[1].腹腔镜手术以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在妇科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将我院进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LAVH)93例与TAH 87例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夏飞琴;杨秀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成年人后鼻孔闭锁开放成形术一例

    后鼻孔闭锁是一种少见的畸形,成年人较为罕见,我科采用鼻内镜下手术联合带气囊的扩张管治疗后鼻孔闭锁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媚;梁伟平;黄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的应用进展

    随着解剖学、麻醉学和外科学的快速发展,肝脏手术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在不断下降,但如何减少术中出血和避免输血带来的并发症仍是临床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者:陈小非;郭建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