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8例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异甘草酸镁100m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28例应用复方甘草酸苷120 mg,静脉滴注,1次/d.两组同时应用腺苷蛋氨酸1 g,静脉滴注,1次/d.两组总疗程均为90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0.0%(24/30),对照组64.3%(18/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异甘草酸镁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李琪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每日3次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诺和锐30组80例进行诺和锐30每日3次餐时注射治疗,诺和灵组96例每日三餐前30 min注射诺和灵R,睡前注射诺和灵N.结果 诺和锐30组空腹血糖从(10.46±2.68)mmol/L降至(5.80±0.90)mmol/L,餐后2 h血糖从(15.15±3.64)mmol/L降至(8.80±1.58)mmol/L;诺和灵组空腹血糖从(11.00±2.88)mmol/L降至(6.50±1.43)mmol/L,餐后2 h血糖从(15.89±3.76)mmol/L降至(8.50±1.43)mmol/L,两组控制血糖均较好且疗效相似(P>0.05),诺和锐30组胰岛素用量(48.7±12.9)U/d,较诺和灵组(57.9±12.4)U/d减少(P<0.05),低血糖发生率诺和锐30组较诺和灵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 诺和锐30每日3次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减少,且治疗依从性更好.
作者:张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62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量(24hUAE)分为三组,A组(正常白蛋白尿组,24hUAE<30mg)20例;B组(微量白蛋白尿组,24hUAE 30~300 mg)22例;C组(大量白蛋白尿组,24hUAE>300 mg)20例.另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测定各组24hUAE、尿NAG活性,同时检测血清肌酐(SCr)及Cystatin C、采用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比较各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组尿NAG活性、血清Cystatin C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Ccr显著降低(P<0.01);尿NAG活性、血清Cystatin C水平在糖尿病分组间逐渐升高(P<0.05或<0.01),而SCr增高在A组、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尿NAG活性、血清Cystatin C、24hUAE、SCr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呈正相关(P<0.01),与Ccr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尿NAG活性和血清Cystatin C联合检测阳性率(80.6%,50/62)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8.1%(36/62)和61.3%(38/62)](P<0.05).结论 尿NAG和血清Cystatin C是反映DN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DN早期损害的检出率,有利于早期诊断.
作者:刘涛;田少江;沈建明;张艳霞;刘辉辉;邓妍妍;李骏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变异与肥胖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研究纳入单纯肥胖者(体重指数≥25 kg/m~2)377例,男226例,女151例.根据基线时测定的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型分为Trp64纯合子和Arg64携带者,测定基线时体重指数、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H).7年后对此人群进行随访.结果 7年后Arg64携带者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Trp64纯合子[52.7%(69/131)比37.0%(91/246),P<0.01] ,这种差异表现在男性[59.5%(50/84)比45.1%(64/142),P<0.05] .Trp64纯合子和Arg64携带者男性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率也均高于女性(P<0.01或<0.05).基线资料显示,Arg64携带者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HOMA-IR等指标与Trp64纯合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年后Trp64纯合子血压升高(9.7±4.3)/(5.4±4.0)mm Hg(1 mm Hg=0.133 kPa),Arg64携带者血压升高(12.8 ±5.2)/(7.9±4.7)mm Hg,后者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索和HOMA-IR升高也较前者更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4Arg变异、男性、中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与肥胖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相关.结论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变异是男性肥胖原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朱旅云;李晓玲;王广宇;胡丽叶;杨少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加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0例,对照1、2组分别口服左旋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治疗组联用左旋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测定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1组、对照2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5%(58/80)、75.0%(60/80)和91.2%(73/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8);治疗后三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对照组1组和对照2组患者出现心率波动,治疗组心率较为稳定.各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金栋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初次就诊时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50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初次就诊时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合并慢性疾病、糖代谢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年龄(68.81±11.15)岁,男性患者年龄显著低于女性,40.8%(204/500)患者的年龄在60~69岁;57.2%(286/500)患者超重或者肥胖,63.4%(317/500)患者合并高血压,32.8%(164/500)患者合并脑血管疾病,12.4%(62/500)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3.2%(366/500)患者只受过中学或小学教育.结论 新诊断2型糖尿病以50~70岁为主要患者群,受教育程度偏低,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尹洁;洪旭;王彦;于恒池;徐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124例AIS患者按照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标准进行病因学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47例,小动脉闭塞(SVO)型37例,心源性栓塞(CE)型21例,其他明确原因(ODE)型和原因不明(UE)型19例.患者于入院第2天(发病后72 h内)、第7天和第14天分别抽血检测hs-CRP水平,并与8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LAA型患者发病后72 h内、发病后1周、发病后2周时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0.77±4.27)、(16.41±5.61)、(7.63±3.59)mg/L;SVO型分别为(3.99±1.56)、(6.45±3.25)、(4.22±3.21)mg/L;CE型分别为(11.60±4.85)、(25.14±7.12)、(9.24±4.61)nag]L;ODE及UE型分别为(6.09±2.43)、(9.65±4.65)、(5.89±2.68)mg/L.除SVO型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4.26±1.34)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型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除SVO型不同时间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型同时间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从TOAST各亚型变化不同表现出来,并随发病后的时间而变化.提示炎性反应可能在AIS的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黄丹丹;黄汉宁;吴雨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单用及联用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不同阶段的疗效.方法 66例早期DN患者按其不同阶段分为两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0~70μg/min(30~100mg/24h)为A组,UAER 71~200μg/min(101~300 mg/24 h)为B组,分别予贝那普利(洛汀新)、厄贝沙坦或两药联合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肾小球滤过率(GFR)等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UAE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两药联合治疗明显低于单用洛汀新、厄贝沙坦(P<0.01).A组治疗后达标时间(14.2±3.3)d,明显短于B组的(48.8±2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UAER(18.1±6.0)mg/24 h,低于B组的(20.6 ±5.8)mg/24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DN患者我们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改善肾功能,延缓DN发展.
作者:杜培洁;栗夏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小儿多动症的心理行为特点、判别方法、影响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小儿多动症327例,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翻阅记录.结果 根据上海市多动症协作组制定的儿童多动症行为量表对327例进行调查,分析因素包括上课时坐立不安;上课时经常讲话;上课时小动作多;发言不举手;不专心,易因外界干扰分心等14项.结果 儿童多动症行为量表评分10分以上者285例,有治疗意义.结论 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心理行为有明显不同,通过多动症的判别方法,确定小儿多动症,对患儿加强预防和治疗,使其早日痊愈,以免错过时机,给患儿的健康和以后走入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作者:徐红;徐培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急性肠炎时血锌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发病的52例新生儿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31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予粪常规检查、轮状病毒测定和血锌水平测定.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轮状病毒-IgM均为阳性,对照组新生儿轮状病毒-IgM有3例为阳性,观察组新生儿血锌水平(76.4±11.3)μmol/L,对照组新生儿血锌水平(102.7±16.8)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P<0.01).结论 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急性期血锌水平明显降低,在腹泻的常规治疗上佐以补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张满燕;何英;李琳;沈红;李朝晖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复发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1988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甲亢应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甲亢复发(6例)与初发(21例)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导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果 两组临床特征相似,极易发生在较大剂量的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30mg/d、丙硫氧嘧啶300 mg/d)开始治疗的2~8周.结论 甲亢复发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与初发患者相似,均可以导致粒细胞缺乏症,临床上要引起重视.
作者:张真稳;王艳;朱妍;潘云龙;陈晖;刘彦;罗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72 h动态血糖特征与早时相胰岛素分泌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连续2次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选取正常糖耐量(NGT)组30例和IGT组32例.测定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Δ130/ΔG30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所有受试对象均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分析比较两组餐后血糖峰值(PPG)、达峰时间(Δt)、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餐后血糖波动持续时间(DPE).结果 IGT组的PPG、PPGE较NGT组明显升高(P<0.05),Δt、DPE明显延长(P<0.05).IGT组HOMA-IR高于NGT组(1.68 ±1.03比1.15±0.90)(P<0.01),Δ130/ΔG30和HOMA-β显著低于NGT组(3.85±1.04比6.42±1.05和52.97±2.02比55.68±12.45)(P<0.01或<0.05).结论 IGT患者以餐后血糖升高为特征,其糖负荷后的胰岛β细胞早时相分泌功能受损较重,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的升高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与胰岛β细胞功能呈负相关.
作者:段素静;谌剑飞;谭薇;俞明辉;刘小鹏;严颂琴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是由维生素B_(12)缺乏引起的营养障碍性脊髓变性.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能清晰显示脊髓的病变,为本病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我们回顾性分析6例SCD患者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和诊断.
作者:王惠苑;李刚;刘松岩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糖尿病性癫痫是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常发生在低血糖昏迷、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下,但糖尿病非酮症非高渗状态,仅单纯高血糖亦可引起抽搐发作,称为非酮症高血糖性癫痫,临床较少见,部分患者在发作前无糖尿病病史及糖尿病症状,以癫痫为首发症状首诊于急诊科、神经科,易被误诊.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急诊科、内分泌科及神经科共收治非酮症高血糖性癫痫3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诸乐飞;陈景海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急性脑梗死血糖升高是指非糖尿病患者在急性脑梗死后m现短期高血糖现象.一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即使以前没有糖尿病也可能发生高血糖或糖耐量异常~([1]) ,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一般脑梗死患者高,是目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孙成铭;韩文玲;李国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女,30岁,因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1 d,意识不清30min于2008年4月10日入院.患者1 d前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呈绞痛样,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3次,无腹泻、发热,于当地诊所输液治疗,腹痛进行性加重,30 min前家人发现患者答非所问.
作者:刘英晓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8%~9%,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数每10年翻一番,慢性肾脏病的流行趋势已成为一个显著的公共健康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ESRD患者的主要手段.
作者:程立新;郭玉强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