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年8期文献
  • 重症急性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小儿重症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重症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均合并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行手术治疗,其中肠切除肠吻合22例,单纯套叠复位4例.25例预后良好,1例死亡.结论 及时规范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救治重症急性肠套叠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广欢;李建宏;谢肖俊;张镟;蒋学武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腹腔镜与开腹消化性溃疡穿孔带蒂网膜修补术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消化性溃疡穿孔带蒂网膜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消化性溃疡穿孔带蒂网膜修补术127例,分为腹腔镜组74例,开腹组5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3 d疼痛程度,肛门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部位感染,全身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3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肛门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切口感染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2.7±25.6)ml、(2.8±1.5)分、(25.8±20.1)h、(2.7±2.1)d、(2.0±1.5)d、O、(4.8±2.3)d,与开腹组的(53.2±30.0)ml、(3.7±2.0)分、(36.9±27.9)h、(3.6±2.3)d、(2.9±2.2)d、9.4%(5/53)、(6.6±4.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1 d VAS评分、腹腔内脓肿及全身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均无消化道漏、二次手术及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带蒂网膜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疼痛轻、肠道功能恢复快、切口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作者:颜松龄;张道建;纪程宏;王东明;郭久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分析

    目的 探讨降低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7例乳腺癌根治术(试验组)与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365例乳腺癌根治术(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对照组有120例出现皮瓣坏死,坏死率32.9%.试验组有7例出现皮瓣坏死,坏死率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乳腺肿瘤外科皮瓣坏死防治

    作者:张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外科治疗的技术改进研究

    目的 利用特殊手术器材和相应的操作技巧,提高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外 科治疗的手术质量.方法 借助MPBS系列器材的深部照明设备和彭氏刮吸解剖技术完成504例原发性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果 手术时间(50±20)min,术中出血量(60±30)ml,住院时间(5±1)d.手术切口细小隐蔽,瘢痕平整.术后出现短暂性声音嘶哑和饮水呛咳各2例.未出现围手术期甲亢危象病例.482例随访(5±3)年,1例复发,2例出现轻度甲状腺功能减低.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MPBS器材和彭氏刮吸解剖技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安全可靠,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副损伤少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叶平;邓剑;胡斌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施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23例,其中D_(1+α)/D_(1+β)淋巴结清扫术3例,D_2淋巴结清扫术20例.全部病例均行毕Ⅰ式胃肠吻合术.结果 23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05±3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5±66)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19.7±6.2)枚/例,术后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5±1.2)d,恢复流质饮食时间(4.9±0.9)d,平均住院时间(10.2±2.7)d.无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随访1~12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术后近期疗效满意,有望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近期疗效.

    作者:张丰;孙冬林;杨波;陈学敏;杨春;杨岳;唐剑星;孙跃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围肝门切除治疗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

    目的 探讨提高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取同肝门切除肝门部胆管肿瘤及距肿瘤边缘长约1 cm肝内胆管及肝组织的方法治疗18例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结果 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术后胆漏和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发现未侵犯门静脉和侵犯门静脉患者分别为11例和7例.未侵犯门静脉与侵犯门静脉患者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90.9%(10/11)、72.7%(8/11)与57.1%(4/7)、14.3%(1/7).结论 围肝门切除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是科学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李美荣;陈伟强;郑进洪;王洛平;张锐江;向青锋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应用肛管拖出式双吻合器法保肛术治疗18例超低位直肠癌

    目的 评价应用肛管拖出式双吻合器法实施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疗效.方法 应用肛管拖出结合双吻合器保舡技术,对18例超低位直肠癌行手术切除.所选病例肿瘤下缘距肛缘4~7cm,按Dukes分期:A期12例,B期6例.结果 18例均成功地保留了肛门和控便功能,术后无吻合口瘘,12例获随访3~33个月,无局部复发,无控便功能障碍.结论 肛管拖出式双吻合器法保肛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康建明;王为民;付红兵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黑斑息肉综合征诊治及恶变特性

    目的 分析黑斑息肉综合征(PJ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16例PJS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并发症及恶变特性.结果 16例均有皮肤黏膜黑斑、肠道息肉.8 例有家族史,2例合并肠破裂,4例恶变,16例均为肠套叠,4例恶变者分别于术后5个月、1年、2年、5年死亡,另有2例分别于术后5、7年复发再手术治疗.结论 PJS患者易发生肠套叠等并发症,且有一定比例的恶变率,手术切除息肉是缓解症状的惟一方法,宜终身随访.

    作者:方立曦;陈国强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重症胸部损伤死亡的高危因素分析及临床救治

    目的 探讨重症胸部损伤死亡的高危因素及临床救治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354例重症胸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死亡病例进行单因素和逻辑回归分析,推测初诊时重症胸部损伤可能发生死亡的高危因素.结果 本组死亡27例,病死率7.6%.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可能死亡的高危因素为创伤失血性休克、胸出血量≥2000 ml、合并基础疾病、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低氧血症、心脏大血管损伤、器官损伤数>2个(P<0.01).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初诊时影响重症胸部损伤发生死亡的独立高危因素为创伤失血性休克、胸出血量≥2000ml、器官损伤数>2个、合并基础疾病、ISS≥16分、低氧血症、心脏大血管损伤.结论 对重症胸部损伤针对高危因素进行治疗,伤后及时转运、救治,积极处理并发症,加强临床监护等工作,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堵建岗;朱东;吴志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侵袭性纤维瘤病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肿物,其中23例快速病理检查回报肿瘤切缘阴性,仅1例患者因肿物位于肩胛区,虽然用骨膜剥离器分别于棘突右侧与左侧肩胛岗附着处表面完整剥离残余瘤体,快速病理检查回报肿瘤切缘阳性.术后随访6个月至9年,平均(49.0±0.3)个月,无复发转移病例.结论 广泛切除并术中快速病理检查保障切缘阴性是减少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作者:高举;王幼黎;路树强;蔡爱兵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皮层电极监测在颅骨缺损合并外伤性癫痫术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颅骨缺损合并外伤性癫痫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颅骨缺损合并外伤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神经电生理学和神经影像学检查;术中运用皮层电极监测定位异常放电灶,准确切除癫痫灶,并一期完成颅骨修补术;术后继续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结果 手术治疗11例合并外伤性癫痫的颅骨缺损患者,颅骨缺损修补术效果满意,经过18个月的随访,术后癫痫治疗有效率达90.9%(10/11).结论 对于颅骨缺损合并外伤性癫痫,在行颅骨修补的同时,运用皮层电极监测定位致癫痫病灶,并准确切除病灶,疗效肯定,可以作为治疗颅骨缺损合并外伤性癫痫患者的常规术式.

    作者:章卫桥;周三权;赵飞;夏亮;罗其中;江基尧;邱永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高频彩色超声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乳腺癌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频彩色超声声像图以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手术及病理资料,利用ROC曲线评价诊断指标.结果 132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42.4%(56/132).超声诊断符合率92.9%(52/56);淋巴结转移阴性率57.6%(76/132),超声诊断符合率85.5%(65/76).结论 综合考虑乳腺癌原发灶与腋窝淋巴结,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正确率,判断淋巴结状态,为临床分期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张锦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直肠癌第三站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直肠痛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即第三站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方法,评价第三站淋巴结转移与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 选择95例第三站淋巴结阴性患者,使用连续多层切片HE染色法和细胞角蛋白20(CK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第三站淋巴结微转移状态.分析第三站淋巴结微转移与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95例患者中共送检211枚第三站淋巴结,使用连续多层切片HE染色法发现10例16枚淋巴结发生微转移,另有4例6枚淋巴结CK20表达阳性,联合检测在第三站淋巴结微转移检出率为10.4%(22/211),第三站淋巴结阴性患者微转移的阳性率为14.7%(14/95);多因素相关检验显示第三站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位置、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结论 使用连续多层切片HE染色法和CK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联合检测第三站淋巴结微转移是可行的;肿瘤位置、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可作为预测第三站淋巴结微转移临床病理指标.

    作者:郭小卫;张立;陈建霖;章辉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胆囊腺肌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胆囊腺肌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本病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胆囊腺肌瘤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例胆囊腺肌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为局限于胆囊壁间、单发、类圆形或半圆形、较均质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光整,内可见散在无回声及点状强回声,多位于胆囊底部.本组5例伴发于胆囊多发结石及慢性胆囊炎.结论 胆囊腺肌瘤具有典型声像图表现,并可与胆囊其他隆起性病变鉴别.

    作者:马娜;徐光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两种术式的对比研究:附70例分析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有130万-15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目前乳腺癌各种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7月我们共收治Ⅱ~Ⅲ期乳腺癌患者70例,分别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Patey术式与Auchincloss术式加胸大肌劈开清扫淋巴结进行治疗,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传孝;李俊玲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良恶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半乳糖凝集素-3浓度的差异

    甲状腺结节在普通人群中有很高的发病率,全球患病率为4%~7%,尸检和高分辨率超声研究发现全球近50%的人有甲状腺结节~([1]).目前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穿刺活检和外科手术标本的病理诊断~([2]).因此,寻找甲状腺癌的标记物,对提高甲状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晓武;杨小敏;朱少俊;冯国飞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小儿再发性腹痛120例临床分析

    再发性腹痛(reurrent abdominal pain,RAP)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因其反复发作,一般治疗常达不到理想疗效,又因其病因广,常涉及小儿内、外科多种疾病,故临床易误诊.本研究对我科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诊治的120例RAP患儿进行观察和随访,着重进行病因分析,对如何减少误诊提出对策.

    作者:王民德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原发性肺肉瘤三例并临床分析

    原发性肺肉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恶性肿瘤,因其发病率低,常误诊为肺癌.现就我院1992年5月至2009年2月手术及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3例原发性肺肉瘤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程光嘉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甲状腺玻璃样变梁状腺瘤二例

    WHO新分类将甲状腺腺瘤及其相关肿瘤分为滤泡性腺瘤和玻璃样变梁状腺瘤.甲状腺玻璃样变梁状腺瘤通常呈单发、实性、包膜完整、无包膜和脉管浸润的良性肿瘤.现结合我院收治的2例甲状腺玻璃样变梁状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李旭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全新手术方式——NOTES的发展现状

    NOTES(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是为避免皮肤切口,而经自然腔道(胃、直肠或阴道等)置入内镜,通过自然腔道的开口对内脏器官进行手术操作的外科技术,也可称为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自1987年法国学者Phillipe Mouret完成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1]),NOTES成为当今外科学界具创新性的热点问题.其目的就是消除术后的瘢痕和疼痛.

    作者:于愿;俞亚红;申铭;姜立;陈堃;郑建伟;薛新波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Ⅰ期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的临床研究进展

    甲状腺手术后一种发生率较高且严重的并发症是甲状旁腺功能低下(hypoparathyroidism,HP),如何有效预防及治疗该并发症,一直是甲状腺外科临床面临的难题.现就近年来甲状腺手术中Ⅰ期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的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高恒元;周冬仙;刘新杰;麦沛成 刊期: 201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