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后路伤椎置入椎弓根螺钉在治疗无症状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对94例无症状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行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利用从后路顶压伤椎和在伤椎与上位椎体间撑开复位并固定,记录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横截面骨量的改变.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94例患者术后伤椎均获得有效复位,伤椎前缘的高度均即时恢复至正常高度的98%,伤椎横截面骨量骨密度明显增加.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无症状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能即时有效恢复伤椎椎体的高度、生理曲度和椎管容积,提供脊柱远期足够的稳定性和强度.
作者:覃鑫;杨文彬;韦国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对体外培养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内膜细胞的影响,探讨来曲唑在EM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细胞模型,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各浓度来曲唑对EMs在位内膜的影响.结果 10-7、104、10-9、10-10mmol/L来曲唑刺激后EMs在位内膜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14.42±0.41)%、(15.62±0.26)%、(15.46±0.44)%、(20.32±0.26)%,均小于阴性对照的(26.26±0.25)%(P<0.05).来曲唑对EMs在位内膜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大,随时间延长而增强,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 来曲唑具有抑制EMs在位内膜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作者:马华姝;陈素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子宫输卵管造影和B超监测卵泡治疗不孕症的疗效.方法 将584例不孕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接受综合优化治疗)和研究组(接受综合优化治疗及优势输卵管侧助孕治疗),每组29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子宫输卵管造影,研究组接受B超监测卵泡以确定优势卵泡.结果 研究组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40.07%(117/292)比19.86%(58/292)](P<0.01),异位妊娠率低于对照组[29.79%(87/292)比51.37%(150/292)](P<0.01).输卵管通而不畅者异位妊娠率[74.36%(58/78)]高于输卵管积水[38.96%(30/77)]、输卵管阻塞[38.24%(104/272)]、输卵管尚通[28.66%(45/157)](P<0.01).结论 子宫输卵管造影可以了解不孕症患者输卵管情况,B超监测卵泡发育可以确定优势卵泡.两者结合指导性生活,可以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善珠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通过模拟颅内压包扎方式防治颅脑外伤行开颅减压术后硬脑膜下积液的有效性,为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提供一种简便、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2例颅脑外伤行开颅减压术后出现硬脑膜下积液患者,采用自制弹力绷带包扎膨出的减压窗,要求覆盖全部骨窗面,同时保持适当的压力,给硬脑膜下积液以类似于颅内压大小的压力,分别于加压包扎后1、2、3、4周复查头颅CT,根据影像学结果评价硬脑膜下积液的转归.结果 12例患者中.弹力绷带加压后1、2、3、4周复查头颅CT,均提示硬脑膜下积液呈进行性减少趋势.其中2周后积液基本吸收6例,3周后积液基本吸收4例,4周后积液基本吸收1例,仍有部分积液残留1例.没有出现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模拟颅内压包扎方式治疗颅脑外伤开颅减压术后硬脑膜下积液是一种简单易行、效果明显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江楠;郑烈辉;李作士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 将反复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CPAP组32例,氨茶碱组24例,纳洛酮组28例,分别给予NCPAP、氨茶碱、纳洛酮治疗3 d,对三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NCPAP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氨茶碱组、纳洛酮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18/24)、71.43%(20/28).NCPAP组与氨茶碱组和纳洛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氨茶碱组和纳洛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氨茶碱、纳洛酮.
作者:李晶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用含乳铁蛋白(LF)配方奶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和外周血细胞各参数的影响以及配方奶中LF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将11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按自愿及随机抽样原则分为LF配方奶组、其他配方奶组以及母乳喂养组,终完成评估的婴儿96例,每组32例.于出生时、出生后42 d、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身高、体重和头围测量;出生后3、6个月检测外周血血常规;出生后6个月进行丹佛发育筛查测试(DDST).结果 出生后3个月,三组婴儿身高、体重、头围及血常规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6个月,LF配方奶组婴儿头围和体重、单核细胞绝对数明显高于其他配方奶组(P<0.05),血红蛋白浓度高于母乳喂养组(P<0.05),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均明显高于其他配方奶组和母乳喂养组(P<0.05).母乳喂养组身高、体重、头围与LF配方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网织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则显著高于其他配方奶组(P<0.05).结论 LF配方奶喂养有助于促进婴儿的造血能力和预防婴儿贫血,在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方面与母乳喂养的效果相似.推荐在婴儿配方奶粉中宜添加LF,对母乳喂养儿则宜适当补充铁剂.
作者:陈冠仪;陈同辛;陈惠金;何振娟;吴圣楣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收集98例T2DM患者,全部病例经肝脏彩超扫描证实,将其分为T2DM合并NAFLD组(47例)与T2DM无NAFLD组(51例),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T2DM合并NAFLD组FINS、HOMA-IR、TC、TG、LDL-C、BMI均高于T2DM无NAFLD组和对照组(P<0.05);HOMA-ISI、HDL-C则低于T2DM无NAFLD组和对照组(P<0.05);BMI、FINS、TC、TG、LDL-C与糖尿病脂肪肝呈显著正相关(r=0.628、0.735、0.841、0.762、0.850,P<0.05),HOMA-ISI、HDL-C与糖尿病脂肪肝呈显著负相关(r=-0.351、-0.427,P<0.05).结论 T2DM患者合并NAFLD与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肥胖等有关,减肥、降脂、改善胰岛素抵抗对防治糖尿病NAFLD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楼时先;陆小文;包慧兰;郑伟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高频喷射通气(HFJV)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肺通气组(A组)、单肺通气组(B组)、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给予HFJV(驱动压力1 kg/cm2,频率100次/min)组(C组),每组15例.分别于开胸前(T0),单肺通气后(A组于开胸后)30 min(T1)、90 min(T2)、150 min(T3),手术结束时(T4)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 T2~T4时B、C组SOD活性[B组:(47±10)、(37±9)、(41±7)kU/L;C组:(58±12)、(51±11)、(49±9)kU/L]低于A组[(78±8)、(75±7)、(79±6)kU/L](P<0.05),T1~T4时B、C组MDA、NO浓度高于A组(P<0.05);T3时C组SOD活性明显高于B组(P<0.05),T1~T4时C组MDA浓度及T2~T4时NO浓度低于B组(P<0.05).结论 HFJV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单肺通气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
作者:尹治青;何忠友;袁振飞;王蓓蓓;钱锐锋;王艳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索新型扩血管药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30mg+0.9%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给予川芎嗪120mg+0.9%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2次/d,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后2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0.01),但是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83.75%(67/80),治疗组总有效率91.25%(73/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可以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李雅博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泪道激光成形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 对103例泪道阻塞患者行泪道激光成形联合硅胶管置入术,分别于术后1个月及3个月记录手术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术后1个月泪小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79.1%(34/43),鼻泪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76.9%(20/26),泪小管并鼻泪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77.8%(14/18),泪总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77.8%(7/9),慢性泪囊炎治疗有效率为57.1%(4/7),其中慢性泪囊炎治疗有效率与其他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泪小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97.7%(42/43),鼻泪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96.2%(25/26),泪小管并鼻泪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88.9%(16/18),泪总管阻塞治疗有效率为88.9%(8/9),慢性泪囊炎治疗有效率为71.4%(5/7),慢性泪囊炎治疗有效率与泪小管阻塞和鼻泪管阻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泪道激光成形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治疗泪道阻塞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出血少、术后面部不留瘢痕等特点,作为一种泪道阻塞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包伟光;杨成明;腾利;蓝吉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84例IF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饮食控制、医学营养、体育锻炼干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睡前加用二甲双胍缓释片500 mg,分别于次日晨和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到医院测定空腹血糖(FPG)、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2h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体质指数(BMI).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不适症状,观察期限为1年.结果 对照组干预治疗1年后有6例(14.3%,6/42)发展为糖尿病,治疗组仅1例(2.4%,1/42)发展为糖尿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FPG、2hPG、TC、TG、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2hPG、TC、TG、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结合行为干预治疗显著减少了从IFG转化为2型糖尿病的比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贾克宝;王立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米索前列醇联合阿替卡因肾上腺素(碧兰麻)与普鲁泊福在人工流产术中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前4 h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术前2min于宫旁3、9点处注射碧兰麻1.7ml后行负压吸引术;对照组静脉缓慢推注普鲁泊福2.0~2.5mg/kg后行负压吸引术.结果 观察组99例无痛,1例轻度疼痛;对照组100例均为无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8例能直接插入7.0号宫颈扩张器,2例直接插入6.0号宫颈扩张器;对照组37例从4.5号宫颈扩张器开始扩张宫颈,63例直接插入6.0号宫颈扩张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碧兰麻与普鲁泊福用于人工流产术,均避免了术中疼痛,预防了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而前者更能有效松弛宫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可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晖;王俊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地佐辛或吗啡配伍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刮宫产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30例.PCA泵配置:Ⅰ组0.75%罗哌卡因20 ml+地佐辛10mg+0.9%氯化钠稀释至100ml,Ⅱ组0.75%罗哌卡因20 ml+吗啡3 mg+0.9%氯化钠稀释至100ml.均采用LCP模式,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单次给药剂量2ml,锁定时间10min,全程镇痛48h.分别记录开启PCA泵后4、8、16、20、24、32、48 h的患者按压次数(D1)、实际进入次数(D2)、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肛门排气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Ⅱ组开启PCA泵后8、16 h D1/D2低于Ⅰ组(分别为2.1±0.5比2.3±1.0,1.9±0.3比2.1±0.5)(P<0.05=.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7/30)高于Ⅰ组(0)(P<0.05).结论 地佐辛配伍低浓度罗哌卡因可以为剖宫产术后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硬膜外PCA.
作者:王妍心;巩红岩;秦元旭;岳修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诱因、临床特征、预后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肾移植术后问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经过及治疗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结果 12例患者以发热(12/12)、呼吸困难(8/12)为主要症状,影像学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病原学诊断困难,不易得到真实的病原学结果.住院时间12~58 d.死亡1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及尸检证实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其余11例患者全部治愈,未遗留肺间质纤维化.12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移植肾排斥反应.结论 肾移植术后急性间质性肺炎的治疗是综合性治疗,及时停用免疫抑制剂、早期抗病毒、及时抗真菌是必要的手段.
作者:孙丽丹;郭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例1女,30岁,体质指数19.56 kg/m2.因左输卵管切除术后7年未避孕未孕,于2008年3月来我科要求辅助生殖助孕治疗.既往2年前出现月经紊乱,周期40d至2个月,伴泌乳,无视物模糊.
作者:郭玲玲;叶贵丹 刊期: 2011年第15期
20世纪70年代后,人们发现某些抗生素、抗精神障碍药、抗组胺药、促胃肠动力药和抗疟药等可能引起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有时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甚至发生心室颤动和猝死.1983-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各成员国已报告给药物监测中心761例由药物引起的Tdp,其中34例为致命性[1].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也先后将西沙必利、阿司咪唑、特非那定、格帕沙星等药物撤出市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了这些药物引起QT间期延长的机制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容易发生,从而在药物研发和临床使用时给予更多关注,尽量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侯静波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