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20期文献
  • 原发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五年原位复发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原发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5年原位复发的特点.方法 2000年5月至2005年5月保乳手术治疗原发性早期乳腺癌47例,行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39例,单纯肿块局部广泛切除术无腋窝淋巴结清扫8例,其中术后行全乳切线加瘤床放疗40例.结果 随访5~10(7.0±1.5)年,原位复发3例,占6.4%(3/47),均为非浸润性癌.术后行全乳切线加瘤床放疗者原位复发率(2.5%,1/40)低于未行全乳放疗者(28.6%,2/7)(P=0.035),行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者原位复发率(2.6%,1/39)低于行单纯肿块局部广泛切除术无腋窝淋巴结清扫者(25.0%,2/8)(P=0.029).结论 原发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放疗及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可降低5年原位复发率.

    作者:郭文利;喻其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30例

    目的 观察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采用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5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22例,大部分切除7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一过性尿崩症12例,脑脊液鼻漏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路径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是治疗垂体腺瘤的理想方法.

    作者:张征军;梁新强;覃彦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9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创面外露时间5 d至6个月,均伴有骨关节、肌腱、神经、血管或钢板外露.皮肤缺损范围3.5 cm×3.0 cm~10.0 cm×6.5 cm.切取皮瓣范围6 cm×5 cm~11 cm×8 cm,皮瓣血管蒂长6~15 cm,蒂宽4~5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获随访0.5~3.0年,皮瓣色泽、弹性均正常,无臃肿,外观良好,9例基本恢复了保护性感觉.供区愈合良好,足功能恢复良好,行走正常,可弹跳,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血运良好,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有效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孔宪述;魏辉;赵永旭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复发的再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复发的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 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共56例,其中20例行根治手术(A组),21例行姑息手术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B组),15例单纯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C组).结果 56例患者获随访6个月至3年,A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20/20)、80.0%(16/20)、65.0%(13/20);B组分别为90.5%(19/21)、52.4%(11/21)、33.3%(7/21);C组分别为80.0%(12/15)、40.0%(6/15)、20.0%(3/15).A组的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 对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复发的患者治疗首先应该选择根治手术,不能行根治手术的患者,可行姑息手术,术后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作者:郭文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雷米芬太尼复合七氟烷联合喉罩麻醉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雷米芬太尼复合七氟烷联合喉罩麻醉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拟行眼科手术患儿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组(SR组)和雷米芬太尼复合普鲁泊福组(PR组),每组24例.监测记录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置入喉罩即刻(T2)、手术开始后15 min(T3)及手术结束时即刻(T4)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恢复自主呼吸、拔除喉罩以及恢复意识时间和苏醒期躁动、呛咳及拔除喉罩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SR组T1及PR组T1~T4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较T0降低(P<0.05);PR组T2~T4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SR组同一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无明显变化(P>0.05).SR组术中无一例出现体动,术后无躁动、呛咳、疼痛等发生;PR组术中有2例出现体动,拔除喉罩时有2例出现呛咳屏气,吸氧后缓解.SR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及恢复意识时间均短于PR组(P<0.05).结论 雷米芬太尼复合七氟烷联合喉罩麻醉,操作简单且安全有效,对气道刺激小,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并发症少,苏醒迅速且彻底,可在小儿眼科手术中推广应用.

    作者:冯春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术后胃空肠结肠瘘十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术后胃空肠结肠瘘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2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术后胃空肠结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切除胃空肠结肠瘘,重新建立消化道的连续性.4例患者术中见胃窦有残留,术中同时切除残留胃窦;4例患者见残胃过大(1/2~3/5),术中切除过大残胃,保留1/5~1/3;1例患者见胃窦有残留并残胃过大;1例患者术中同时行胰体部肿瘤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胃泌素瘤).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4、19 d死于吻合口瘘,另8例患者随访4个月至8年,均恢复良好.结论 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术后患者,出现腹泻、粪性呕吐和(或)嗳气、体重下降时应警惕胃空肠结肠瘘的发生,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是确诊率较高的诊断方法.

    作者:熊志根;涂期清;陈雪观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经颈电视纵隔镜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经颈电视纵隔镜下纵隔内血管、气管、神经和淋巴结的解剖特点以及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关系.方法 57例患者经颈电视纵隔镜下行纵隔淋巴结活检术,观察气管前间隙、主-肺动脉窗间隙和隆嵴下间隙的镜下解剖学特点,分析镜下不同间隙内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的解剖学特点.结果 57例均成功获取病理结果,手术时间30~70min,出血量20~100ml,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38例,不明原因转移癌8例,结节病4例,淋巴结结核3例,恶性淋巴瘤2例,前纵隔小细胞癌2例.病理确诊率:气管前间隙97.83%(90/92);主-肺动脉窗间隙41.67%(5/12);隆嵴下间隙95.35%(82/86).结论 经颈电视纵隔镜下行纵隔淋巴结活检时,清晰显露和打开气管前筋膜是手术的关键,以气管为中心辨清纵隔内各间隙有利于顺利活检,气管前间隙和隆嵴下间隙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率较高.

    作者:柯宏刚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解剖型锁定板与传统解剖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解剖型锁定板与传统解剖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两种内固定方法 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A组采用解剖型锁定板内固定技术,共21例;B组应用传统解剖板内固定技术,共1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内固定失效率、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3~18(12.6±3.9)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A组手术时间、功能恢复优良率[(75.3±15.0)min、95.2%(20/21)]明显高于B组[(91.6±16.0)min、83.3%(15/18)](P<0.05),内固定失效率[4.8%(1/21)]明显低于B组[16.7%(3/18)](P<0.05).而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应用解剖型锁定板较应用传统解剖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内固定更可靠、术后功能恢复更满意的效果.

    作者:卢微波;王自力;李志军;丁韶龙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腹腔镜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2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其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26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8±23.7)min,拔管时间(5.7±0.9)d,肛门排气、排便时间(2.4±0.5)d,住院时间(7.9±0.8)d,无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治愈率100%.结论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安全性更高的优势,可作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傅炯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腔内介入治疗前后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48例分析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术前诊断及其腔内介入治疗后影像学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SIEMENS R200多功能X线机进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回顾性分析48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造影片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术前造影示28例受压段髂静脉狭窄或闭塞;20例受压段髂静脉横径增宽,局部造影剂密度减低、充盈缺损.腔内介入治疗后随访5~36个月,46例髂静脉血流回复通畅,2例不通;44例支架形态良好位置固定,2例支架变形,1例出现支架漂移,另1例髂静脉血栓形成;44例侧支血管消失;38例浅静脉、交通静脉显影较治疗前减少.结论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及其腔内介入治疗后影像学评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近、中期通畅率高,效果好.

    作者:陈德取;卢简言;陈玉仙;官云彪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三种术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改良Palomo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经腹股沟管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差别.方法 将135例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组(A组,50例)、改良Palomo术组(B组,70例)和传统开放手术组(C组,15例),对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前、术后1、6、12个月的精液质量进行比较,并追踪18个月内患者精索静脉曲张复发、配偶临床妊娠结果 及睾丸萎缩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在单侧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方面A组明显高于B、C组(P<0.05),而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精液质量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但组内术后1、6、12个月精液质量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8个月,C组复发率13.3%(2/15),显著高于A组的0和B组的1.4%(1/70)(P<0.05),三组配偶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68.0%(34/50),B组68.6%(48/70),C组66.7%(10/15)].随访期间三组均无睾丸萎缩.结论 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和改良Palomo术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安全、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对于单侧精索静脉曲张,改良Palomo术值得首先推荐;对于双侧和复发的精索静脉曲张,则可以优先考虑腹腔镜手术.

    作者:韩保健;韩同彬;赵海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99mTc-硫胶体淋巴结显像联合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99mTc-硫胶体(99mTc-SC)淋巴结显像联合亚甲蓝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前哨淋巴结(SLN)阴性者避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7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行99mTc-SC淋巴结显像,并进行体表定位,术中加用亚甲蓝示踪SLN,切除后快速冰冻切片.其中51例SLN转移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将136例SLN阴性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58例为术中检测阳性,2例为SLNB术后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阳性,再次行ALND,共60例]行乳腺切除或象限切除加ALND,B组(术中检测阴性78例,除去术后检测阳性2例,共76例)行SLNB,未行ALND.结果 A组术后上肢麻木、上肢水肿、上肢功能障碍分别为36、8、45例,B组分别为2、0、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3、5年局部复发分别为0、0、2例,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5、8例,远处转移分别为2、8、12例,无瘤生存分别为60、57、49例;B组1、3、5年局部复发分别为0、0、6例,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分别为3、8、12例,远处转移分别为4、8、16例,无瘤生存分别为76、70、6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9mTc-SC淋巴结显像联合亚甲蓝行SLNB方法 简便,准确率高,疗效确实可靠.

    作者:冯尧军;吴新红;潘翠萍;马彪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男性和女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男性和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特点,分析二者的差异,指导临床决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95例男性和248例女性RA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男性RA患者发病年龄为18~79(51.40±15.55)岁,明显晚于女性RA患者的18~75(43.54±15.46)岁(P=0.0002);男性RA患者晨僵时间[(1.58±1.34)h]明显短于女性RA患者[(2.10±1.51)h](P=0.0357);男性与女性RA患者首发受累关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0),且膝、跖趾、肩及踝等负重关节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而腕关节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男性RA患者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生率13.68%(13/95),明显低于女性RA患者的35.08%(87/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7).男性RA患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2.11%(2/95)]和IgM值[(1.42±0.75)g/L]较女性RA患者[10.48%(26/248)和(1.69±0.86)g/L]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RA患者其他关节X线表现、关节外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RA患者发病年龄晚,关节症状较女性轻.男性RA更易受累负重关节.男性与女性RA的严重程度基本相似.女性RA患者更易继发干燥综合征.

    作者:于璐;肖卫国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CT导引下肝肾囊肿介入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CT导引下肝肾囊肿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 收集肝肾囊肿患者50例,囊肿直径3.8~20.0 cm.在CT导引下确定佳穿刺点后穿刺,先抽出囊液,对直径≤8.0 cm囊肿按抽出囊液总量20%~25%注入无水乙醇进行硬化治疗,对直径>8.0 cm囊肿采取置换法,依囊腔大小每次注入20~50 ml无水乙醇,直至抽出液由浑浊转清为止,单次注射总量不超过200 ml.术毕24 h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结果 50例患者中49例成功行介入治疗.末次治疗后3~6个月复查,治愈39例,显效10例,有效率为98%(49/50).1例囊肿与胆道相通,没有进行硬化治疗.结论 CT导引下肝肾囊肿介入治疗安全、简单、有效,可实时监测囊肿内乙醇浓度,术中需注意穿刺方法,其适应证广,是症状性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滕刚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结肠次全切除术联合改良Duhamel术与单纯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结肠次全切除术联合改良Duhamel术与单纯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SFC)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40例经过严格内科治疗后效果欠佳的SF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分别施行单纯结肠次全切除术和结肠次全切除术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随访6个月至2年,对比两组术后近期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和大便失禁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GIQOL评分[(110.5±5.0)分]、便秘症状改善度[(79.0±6.5)%]、便秘复发率[10.0%(2/20)]、排便频率满意率[85.0%(17/20)]、生活质量满意率[90.0%(18/20)]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0.5±3.5)分、(60.5±2.8)%、35.0%(7/20)、15.0%(3/20)、20.0%(4/20)](P<0.05).结论 结肠次全切除术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SFC较单纯结肠次全切除术对于胃肠功能改善更明显,是较为合理、疗效较好的手术方案.

    作者:伍世绩;张奇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逆行引导插管法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气道插管发生困难是麻醉意外造成脑损伤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1],为了能快速有效地控制气道,特别对那些利用常规方法存在困难的患者,逆行引导插管法是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有效手段之一,现将我科应用逆行引导插管法完成5例困难气管插管的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王大福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纤维蛋白胶结合带蒂空肠袢覆盖在十二指肠破裂修补中的应用

    十二指肠大部分位于腹膜后,损伤临床相对少见,占腹部脏器损伤的3%~5%[1],一旦损伤后果严重.2000年3月至2009年8月我科共收治十二指肠破裂15例患者,我们采用十二指肠破裂修补后加用生物纤维蛋白胶结合带蒂空肠袢覆盖,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海江;郑军;斯友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激光与透光旋切结合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分析

    大隐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据估计大约25%女性和15%男性有下肢浅静脉功能不全[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但存在创伤大、切口多、术后瘢痕明显、住院时间长以及患者不能忍受痛苦等缺点.我院近年来采取静脉腔内激光治疗联合透光旋切治疗3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雪岩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真两性畸形合并腹股沟斜疝二例

    两性畸形分假两性畸形和真两性畸形.假两性畸形多为肾上腺皮质增生引起.谢肖俊等[1]报道4例由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引起的女性假两性畸形,术后予以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真两性畸形临床少见,是同一个体同时具有睾丸和卵巢组织的少见性别畸形,外生殖器形态介于两性之间[2],而合并腹股沟斜疝则更为罕见.我科曾诊治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松;姜福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治疗膝下动脉栓子脱落一例

    患者男,60岁,以双下肢皮温凉3年为主诉于2010年1月入院,诊断为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于我科行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腹主动脉水平造影显示腹主动脉下段及双侧髂总动脉多发硬化斑块形成,引入Yashiro管置于左侧股动脉造影,见左侧胫腓干闭塞,局部充盈缺损,左侧胫前动脉中段闭塞,局部见充盈缺损,此时患者出现左下肢麻木疼痛,左足皮色苍白,考虑为栓子脱落导致血管闭塞.

    作者:周军;张跃伟;李闯;赵广生;唐顺雄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现代治疗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常见的睾丸恶性肿瘤,占人体恶性肿瘤的1%,多发生于婴儿期、青春前期和老年早期.婴儿常患胚胎癌和畸胎瘤,青年人常患畸胎瘤、胚胎癌和绒毛膜上皮癌,老年人常患精原细胞瘤(SGCT),均属于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近年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故早期诊断与治疗显得非常重要[1].

    作者:吴永安 刊期: 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