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22期文献
  •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D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D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4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DP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DP方案化疗.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4.2%(13/24)和45.8%(11/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3,P=0.564).生活质量提高加稳定率治疗组为87.5%(21/24),对照组为58.3%(14/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9,P=0.023).体重增加及稳定率治疗组为79.2%(19/24),对照组为45.8%(11/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9,P=0.017).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5.8%(11/24),对照组为41.7%(10/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5,P=0.771).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下降程度减轻,恢复快,化疗后免疫功能好于对照组.结论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D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作者:牛海玉;吴昌平;蒋敬庭;徐斌;赵洁敏;周文杰;石红兵;王琦;胡文蔚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循环酶法检测96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s-CRP、Hcy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组血清hs-CRP、Hcy水平分别为(9.62±3.47)mg/L和(19.82±4.69)μmol/L;而对照组分别为(1.23±0.41)mg/L和(10.03±2.05)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清hs-CRP、Hcy水平逐渐增高(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高.结论 血清hs-CRP、Hcy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作者:应巧玲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两种影像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选择同时经彩超、MRA检查,并且至少1项检查发现有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45例TIA患者,再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按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内膜切除试验(NASCET)计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率.结果 以DSA诊断为金标准,45例TIA患者180条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分级,诊断的敏感度93.51%,特异度95.15%,准确度94.44%,Kappa=0.735;MRA诊断的敏感度92.21%,特异度94.17%,准确度93.33%,Kappa=0.681;彩超联合MRA诊断的敏感度97.40%,特异度99.03%,准确度98.33%,Kappa=0.872.结论 彩超诊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MRA,适用于人群初选检查;彩超联合MRA诊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与DSA一致性较好,但不能完全取代DSA.

    作者:张秀海;王艳玲;孟兆伟;张见增;宋红群;郭爱香;柳祥忠;张贇;郭予东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慢性肾脏病基础上出现急性肾损伤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基础上出现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延缓CKD进程提供依据.方法 将127例CKD患者根据有无合并AKI分组,未合并AKI者60例(CKD组),合并AKI者67例(A/C组),再将MC组患者按年龄分组,其中<60岁35例(非老年组),≥60岁32例(老年组).就其原发病、诱发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CKD患者诱发AKI的病因有不同特点;CKD基础上出现AKI相关危险因素如严重感染、血容量不足、心力衰竭、使用肾毒性药物的OR值分别为5.236、5.083、8.283、5.246,P<0.05.结论 CKD患者易受多种因素影响,重视CKD基础上出现AKI的高危因素并及早发现,争取在短时间内纠正危险因素和保护肾功能,对延缓CKD的进程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利;徐贵华;李雁;谢平;陈永华;赵晋媛;黄艳玲;郭洁;曹凯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老年2型糖尿病伴急性脑梗死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听觉P300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听觉P300对老年2型糖尿病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6例,根据有无合并急性脑梗死分为糖尿病组(30例)和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36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听觉P300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检测,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组MMSE评分[(28.7±1.8)分]与对照组[(29.5±1.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MMSE评分[(22.5±2.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P3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3波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P3潜伏期长于糖尿病组(P<0.01),P3波幅低于糖尿病组(P<0.01).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听觉P300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和评估老年2型糖尿病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有助于早期明确潜在性痴呆.

    作者:丁远英;周贻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烟雾病162例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目的 研究烟雾病(MMD)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确诊的MMD患者的临床表现、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结果.结果 162例MMD患者中,表现为脑卒中132例(81.48%),其中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0例,脑室出血48例,脑实质出血52例,蛛网膜下隙出血10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2例;表现为单纯偏头痛发作8例(4.94%);表现为单纯癫痫发作22例(13.58%).MMD患者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1)以颈内动脉分支为中心,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大脑前、中、后动脉近段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此为本病的主要表现.(2)颅底异常血管网是本病具特征性的改变.(3)侧支循环的表现.结论 CTA和DSA都可以用于MMD的诊断,DSA是诊断MMD的金标准.

    作者:陈昆明;叶强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F波与神经传导速度研究

    目的 通过对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的F波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探讨F波出现率及神经传导速度对MND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5例MND患者(MND组)及2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正中神经、胫神经进行F波检测,将两组的F波出现率、潜伏期进行比较;同时测定MND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MND组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为16.3%,对照组为81.6%,两组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MND组胫神经F波出现率为14.5%,对照组为76.6%,两组胫神经F波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MND组正中神经、胫神经F波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28.98±3.89)ms比(25.32±2.01)ms,(53.11±5.01)ms比(47.22±4.46)ms](P=0.00).MND组MCV异常10例(28.6%,10/35),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减低10例(28.6%,10/35),末端潜伏期延长9例(25.7%,9/35),MCV轻度减慢6例(17.1%,6/35);SCV测定发现传导速度全部正常,1例波幅稍减低.结论 F波及神经传导速度可以为MND的诊断及损伤程度提供客观的电生理学依据.

    作者:董艳娟;李莉;刘莹;王苏;张微微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痛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糖尿病性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A组单纯使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B组联合使用加巴喷丁,观察比较两组疼痛缓解程度、用药量、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疼痛均明显缓解,B组治疗后21~28 d的疼痛缓解率明显优于A组[95.0%(38/40)比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组治疗后28 d的疼痛程度分别为1.2±0.3和2.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后28 d,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使用剂量低于A组[(32.2±4.3)mg比(40.3±5.5)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B组治疗后7、14 d头晕发生率高于A组[35.0%(14/40)比15.0%(6/40)和30.0%(12/40)比10.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中重度糖尿病性神经痛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作者:姚鹏;马佳明;丁远远;孟凌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丙基硫氧嘧啶联合甲状腺片治疗复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丙基硫氧嘧啶联合甲状腺片治疗复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复发性甲亢患者123例,按照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42例口服丙基硫氧嘧啶联合甲状腺片治疗,B组39例口服丙基硫氧嘧啶联合131Ⅰ治疗,C组42例口服丙基硫氧嘧啶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检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1、3、6个月的FT3、FT4及TSH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后1、3、6个月的FT3、TSH及治疗后3、6个月FT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A组痊愈率为78.6%(33/42),B组痊愈率为66.7%(26/39),C组痊愈率为35.7%(15/42),A组痊愈率较B、C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基硫氧嘧啶联合甲状腺片在复发性甲亢治疗中效果显著,而且其不良反应不甚明显.

    作者:乐有晴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97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7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观察组不同时期hs-CRP水平,分析其与脑梗死病情轻重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入院第24天hs-CRP水平[(3.9±1.8)mg/L]较第1、4、8天hs-CRP水平[(5.8±1.9)、(6.4±2.4)、(5.7±2.0)mg/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214,P<0.01).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是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对脑梗死的预测和干预处理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建川;李国梅;孙润海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及不同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测定2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36例同期健康志愿者或因胸痛、胸闷,疑诊心脏神经官能症人院检查的患者(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不同疾病、受累靶器官的多少及不同受累靶器官之间血清hs-CRP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各变量与血清hs-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99±0.34)mg/L比(1.10±0.26)mg/L](P<0.0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2.39±0.24)、(2.10±0.18)mg/L]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者[(1.85±0.30)mg/L],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与靶器官损害数目呈正相关(r=0.747,P<0.01).高血压合并不同靶器官损害者血清hs-CRP水平有差异,其中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肾损害及眼底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血清hs-CRP水平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血清hs-CRP水平的主要因素为左室质量指数(LVMI)、年龄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其中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高血压合并不同疾病时炎性反应程度不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靶器官损害数目呈正相关;靶器官损害不同,炎性反应程度不同.影响hs-CRP水平的主要因素为LVMI、年龄和HDL-C,其中与HDL-C呈负相关.

    作者:丁彦春;王健;张鹏强;曲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bg)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 将90例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常规治疗+瑞舒伐他汀10 mg每日1次口服)45例和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治疗)4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时hs-CRP、Fbg及vWF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hs-CRP、Fbg及vW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Fbg及vW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hs-CRP、Fbg及vWF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1.62±7.12)mg/L比(15.58±8.19)mg/L;(4.11±0.70)g/L比(4.74±0.88)g/L;(169.4±22.4)%比(181.4±25.3)%](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具有降低ACS患者hs-CRP、Fbg及vWF的作用.

    作者:李美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血清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22、IL-23和IL-27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30例AIH患者(AIH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17、IL-22、IL-23和IL-27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Ⅲ组患者血清IL-17、IL-23和IL-27水平分别为(95.5±32.4)、(18.9±13.2)、(32.8±23.1)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7±30.5)、(6.8±5.6)、(14.5±10.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IH组患者血清IL-22水平为(87.3±76.4)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8.2±201.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Ⅲ患者Th17相关细胞因子反应异常,提示它们在AIH的免疫致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贺立飞;秦白茹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血液学异常协诊艾滋病一例诊疗分析

    隐球菌可以感染人体的任何组织和器官,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其次是肺部和皮肤,而感染骨髓较为少见.有典型的血液学异常改变及真菌感染的证据时,需对患者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避免漏诊或误诊,延误治疗,增加传染的机会.现报道1例患者通过外周血、骨髓细胞形态学异常及骨髓隐球菌感染协助早期诊断艾滋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梁军利;袁利;马晓丽;陈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高分辨率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的异常反应有关[1].

    作者:刘勇彬;陈淮;曾庆思 刊期: 2011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