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应用吻合血管腓骨游离移植治疗创伤性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2004年11月至2008年11月行吻合血管腓骨游离移植(试验组,31例)或常规手术(对照组,27例)治疗的58例创伤性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 134.32±52.71) min]和术中出血量[(278.67±56.94) ml]明显高于对照组[(81.22±31.67) min、( 237.35±69.67) ml](P< 0.05);但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112.01±20.85)d]显著低于对照组[(133.63±23.54)d],骨折愈合率[100.00%(31/31)]和Enneking系统肢体功能评分[(26.52±4.6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8.89%(24/27)、(21.65±3.25)分](P<0.05),并发症发生率[6.45%(2/31)]虽低于对照组[11.11%(3/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吻合血管腓骨游离移植治疗创伤性胫骨大段骨缺损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降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聂水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及其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 收集产妇187例,其中107例接受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试验组),未行任何分娩镇痛的8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 试验组产妇第一、二产程视觉模拟评分[(1.03±0.65)、( 2.74±1.01)分]均低于对照组[(9.11±0.48)、(8.23±1.20)分](P<0.05),第一产程[(112.4±27.8)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68.1±30.3) min](P<0.05),阴道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第二、三产程及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作者:杨月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子宫动静脉夹和缩宫素在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将173例因子宫肌瘤要求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88例,子宫肌瘤剥除术中安放子宫动静脉夹;对照组85例,子宫肌瘤剥除术中宫体注射缩宫素。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40.93±1.71) min,术中出血量(51.65±10.67) ml,术后子宫表面光滑;对照组手术时间(50.18±0.52) min,术中出血量(105.92±15.31) ml,术后子宫表面较粗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子宫动静脉夹在子宫肌瘤剥除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缩短,且手术操作中子宫组织软,缝合浆肌层包埋后子宫表面光滑,减少了术后粘连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玉翠;辛少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Nd:YAG激光治疗继发性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继发性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患者30例(30眼),对其进行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激光治疗的部位、能量和并发症,对治疗前后的前房、眼压、视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例(30眼)全部成功施行激光虹膜切开术。所有患者术后1d、1周、1个月及23例术后1年随访眼压分别为( 18.0±5.5)、(17.2±4.8)、(19.7±6.8)、(18.8±4.3) mm Hg(1 mm Hg =0.133 kPa),与术前眼压(39.3±7.5) 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房加深或不变,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或不变,并发症有虹膜出血、角膜内皮损伤及眼内炎性反应等。结论 应用Nd:YAG激光治疗继发性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军;由新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17例孕龄≥16周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盘早剥37例,卵巢囊肿蒂扭转21例,阑尾炎15例,泌尿系感染、结石13例,子宫肌瘤红色变性12例,子宫破裂10例,急性胆囊炎、胆石症6例,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l例,急性胰腺炎1例,肠梗阻1例,以肠梗阻、急性胰腺炎和溃疡病穿孔少见。结论 妊娠期急腹症仍以妇产科病症为主,与外科急腹症一样必须积极慎重处理,在决定手术及是否终止妊娠时妇产科医师与外科医师必须密切配合选择佳治疗方案。
作者:陈永利;龚宝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不同月龄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7例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的临床资料,按月龄分成三组:0~3个月为A组(77例)、4~6个月为B组(65例)和7~12个月为C组(95例)。结果 呼吸道感染在三组中比率高;A组伴有气喘的呼吸道感染者明显小于其他两组[24.7%( 19/77)比61.5%( 40/65)、61.1%(58/95)](P< 0.01);随着月龄增长,黄疸的比率逐渐减低[23.4%( 18/77)→7.7%(5/65)→1.1%(1/95)](P< 0.05);三组腹泻、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组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率相似;A组γ-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率达77.9%( 60/77),明显高于其他两组[10.8%(7/65)、2.1%(2/95)](P<0.01);B组粒细胞减少较其他两组更明显(P<0.05),C组更易发生贫血(P<0.05)。结论 不同月龄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各具不同的临床特点。
作者:崔曙东;陈吉庆;胡毓华;邵小松;章晔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对比研究医院主动管理模式和患者自我管理模式对哮喘控制和肺功能的作用,提高哮喘管理水平。方法 2009年7-12月连续入选门诊中度哮喘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医院主动管理组(A组)和患者自我管理组(B组),每组20例,分别以医院主动管理模式和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给予规范化治疗患者1年。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急诊就医次数、住院次数、肺功能、圣乔治呼吸质量问卷(SGRQ)等指标。结果 研究结束时,A组依从性良好19例,疗效满意度评分为(9.300±0.801)分,完全控制13例,部分控制6例,未控制1例;B组依从性良好11例,疗效满意度评分为( 7.800±1.542)分,完全控制6例,部分控制8例,未控制6例。A组患者的依从性、疗效满意度评分和哮喘控制情况优于B组(P<0.01或<0.05)。A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大呼气峰流速分别为(2.56±0.30)L、(6.26±0.39) L/s,明显高于B组的(2.38±0.31)L、(5.83±0.52)L/s,而A组SGRQ为(21.55±6.35)分,明显低于B组的(29.80±12.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医院主动管理模式在患者依从性、哮喘控制、肺功能和呼吸质量改善等方面的效果均优于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积极推广医院主动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我国哮喘防治水平。
作者:曹继兰;韩伟;唐华平;吕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醒脾养儿颗粒对生理性腹泻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生理性腹泻患儿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醒脾养儿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39例,有效27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0.49%( 66/82);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9例,无效46例,总有效率41.03%( 32/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26.228,P< 0.01)。结论 醒脾养儿颗粒对生理性腹泻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陈慧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术后病理确诊为BOT的6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分期、癌变潜能、病理类型、血清CA125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 病理类型以浆液性囊腺瘤为主,占60.0%(36/60);浆液性囊腺瘤局灶癌变发生率[22.2%(8/36)]明显高于黏液性囊腺瘤[5.3%(1/19)](P<0.05)。血清CA125阳性率为51.7%(31/60)。BOT伴微浸和BOT伴局灶癌变CA125阳性率[65.0%( 13/20)和S1.8%(9/11)]均明显高于单纯BOT[31.0%(9/29)](P<0.05),而BOT伴微浸与BOT伴局灶癌变CA125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OT具有低度恶性潜能,因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并且CA125对单纯BOT不敏感。育龄女性应定期行超声检查有无卵巢肿物,术前结合血清CA125检测可对BOT伴微浸以及伴局灶癌变者行术前预测诊断,积极尽早手术治疗,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以减少癌变风险。
作者:耿爱芝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用于小儿鼻咽部手术的麻醉诱导与苏醒的时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拟行小儿扁桃体摘除术36例和小儿扁桃体摘除、腺样体刮除术48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吸入麻醉组(七氟烷组)和普鲁泊福静脉麻醉组(普鲁泊福组),每组42例。监测并记录术前、术中、术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以及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七氟烷组麻醉诱导时间长于普鲁泊福组[(305±36)s比( 175±42)s],苏醒时间短于普鲁泊福组[(146±86)s比(512±114) s](P< 0.05)。普鲁泊福组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恢复至术前水平;七氟烷组术中、术后上述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七氟烷组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例数少于普鲁泊福组(P<0.01)。结论 七氟烷吸入和普鲁泊福静脉靶控输注在小儿鼻咽部手术麻醉诱导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从意识消失时间、抑制插管引起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诱导期呼吸抑制和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等方面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更为理想。尤其对于困难插管患者的麻醉处理和对没有建立静脉通道患儿则更有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徐继渊;李晓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检测ARHI蛋白在宫颈腺癌组织及正常宫颈腺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宫颈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RHI蛋白在30例宫颈腺癌组织和30例正常宫颈腺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ARHI蛋白的表达与宫颈腺癌发生的关系。结果 宫颈腺癌组织中ARHI蛋白阳性表达率[46.67%(14/30)]低于正常宫颈腺体组织[90.00%(27/30)](P< 0.05)。ARHI蛋白与宫颈腺癌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 ARHI蛋白在宫颈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证明ARHI抑癌基因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可能与宫颈腺癌的发生有关,ARHI蛋白可作为宫颈腺癌病因学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刘岿然;赵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肺保护策略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需机械通气的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机械通气,观察组使用肺保护策略性机械通气,对两组患儿呼吸机各项参数、血气分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潮气量[(6.03±1.30) ml/kg]、吸气峰压[(17.95±2.13) cm H2O(l cm H2O=0.098 kPa)]、pH值(7.24±0.20)、呼吸机相关损伤发生率(2.94%,1/3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5±8)mm Hg(l mm Hg=0.133 kP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呼气末正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和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保护策略用于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通气策略。
作者:姚宇枫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盲探插管装置经鼻气管插管在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喉镜下经鼻气管插管组)和研究组(盲探插管装置经鼻气管插管组),每组23例。记录插管时间、插管失败、插管期间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气管插管成功率[78.3%( 18/23)]明显低于研究组[95.7%(22/23)](P< 0.05);插管期间,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高于研究组;对照组气管插管时牙齿损伤率[17.4%(4/23)]明显高于研究组(0)(P<0.05)。结论 盲探插管装置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准确,尤其适用于清醒和强迫体位的患者,对周围软组织损伤小,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患者痛苦更少,更容易接受,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需要机械通气治疗时行经鼻气管插管可起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淑蓉;张春元;李智雄;彭许发;刘莉莉;陈丽萍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咽鼓管抽液注药治疗鼓室积液的疗效。方法 70例(78耳)鼓室积液患者在鼻内镜明视下用直径为lmm的硬膜外麻醉导管从咽鼓管咽口插入行咽鼓管吹张和疏通后抽液,并在鼓室内注入头孢拉定0.5 9、曲安奈德40 mg、糜蛋白酶4000U混合液lml,每周2次,治疗3次。结果 经治疗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52耳(66.67%),有效19耳(24.36%),无效7耳(8.97%),总有效率达91.03%。全部病例治疗后均无中耳感染、听力减退、持续性眩晕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经咽鼓管抽液注药治疗鼓室积液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治疗部位准确、并发症少、不破坏鼓膜生理结构等特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芳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煤工尘肺(CWP)呼吸困难加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6例已口服美托洛尔治疗的CHF合并CWP呼吸困难加重的患者,根据治疗前所测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分为三组,甲组(BNP< 100 ng/L) 16例,美托洛尔维持原滴定方案继续增加剂量,同时给予抗感染等治疗;乙组(BNP 100~500 ng/L) 22例,美托洛尔维持原剂量不变,并延长滴定加量的时间,在甲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以扩张血管、利尿、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等治疗;丙组(BNP> 500 ng/L) 18例,美托洛尔剂量减半,不停药,强化乙组治疗方案,必要时辅以无创呼吸机应用。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有无支气管痉挛发生,同时记录并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NP变化。结果 甲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11±17.06) ng/L比(53.13±18.02) ng/L](P> 0.05),乙组、丙组患者治疗后的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367.26±86.33)ng/L比(175.02±92.56) ng/L; (715.62±176.36) ng/L比(285.16±89.2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支气管痉挛,予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d静脉推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气化吸入后,症状缓解。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CHF合并CWP呼吸困难加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安全。
作者:何春来;孙彦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儿童偏头痛是小儿神经科常见症状之一,以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剧烈头痛为主要症状,发病率为2%~5%,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与学习。为了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在儿童偏头痛中的诊断价值,并为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现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诊断治疗的68例偏头痛患儿采用TCD检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永丽;卢益中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儿童,由免疫介导引起的急性血管炎综合征,主要累及中小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可形成冠状动脉瘤或扩张,冠状动脉狭窄或血栓,甚至导致心肌梗死。不完全川崎病由于比典型川崎病少了1~2项主要症状,更易被忽视而导致延误诊断,失去早期治疗时机。现就我科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18例后确诊为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做出诊断与治疗,减少冠状动脉永久性损害等并发症。
作者:姚金祥;滕懿群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规治疗包括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控制感染、肠道微生态疗法、肠黏膜保护剂应用和并发症的治疗。本研究用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混悬液和蒙脱石散对照进行比较,以评价该药物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疗效。
作者:韩丽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患者女,20岁,因“进行性消瘦1年余,加重2个月余”入院,患者于2009年初出现明显食欲下降并渐进性加重伴体重下降10 kg,口渴,多尿、多饮,每日尿量4000~6000ml,伴闭经。既往体健。入院时查体:体温37.0℃,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83/52 mm Hg(1 mm Hg =0.133kPa),体重39 kg,身高166 cm,体质指数(BMI) 14.2 kg/m2,神志清,精神萎靡,明显消瘦。双眼颞侧视野缺损。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入院时诊断:消瘦待查:颅内肿瘤?下丘脑综合征?入院后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超声:双肾、膀胱、子宫、附件、输尿管、甲状腺均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汤志锋;孙敏;杨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患者男,48岁,体重65 kg,身高168 cm,ASA分级Ⅰ级。因“甲状腺占位”拟于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前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气管软化实验未见异常,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入手术室后监测血压、心电图、心率、脉搏、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给氧去氮,静脉推注盐酸戊乙奎醚0.5 mg、咪达唑仑3 mg、芬太尼0.2 mg、丙泊酚130 mg、阿曲库铵50 mg快速麻醉诱导插管,操作顺利,置入ID 7.5号弹簧气管导管,深22 cm,套囊充气,手控呼吸听诊双肺呼吸音。听诊无呼吸音,腹部无气泡音。麻醉机提示气道压超过30 cm H2O(l cm H2O=0.098 kPa),无潮气量。
作者:黎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患者女,67岁,主因间断性胸闷、气短7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半个月于2010年6月22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颜面轻度水肿,口唇稍紫绀,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向双侧扩大,心率80次/min,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3/6级吹风样杂音,沿胸骨广泛传导,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水肿。
作者:何彦芳;江明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占20%~30%),在我国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高发病年龄为60~65岁。由于人类寿命延长和肥胖人群增多,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仍持续上升,40岁以下患者有增多趋势。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方法。其目的在于切除子宫和癌肿及其有可能转移或已有转移的病灶,同时进行全面的手术-病理分期,为以后的治疗提供依据。手术可以采用开腹手术和(或)腹腔镜手术。
作者:吕海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产生、分泌并释放到血液、细胞及体液中,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临床上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诊断,监测病情进展,评价疗效,监测转移、复发及判断预后。现就临床常用的几种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72-4(CA72-4)、癌抗原242(CA242)、癌抗原15-3(CA15-3)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陈雅敏;许昕;张力维;吴旭兰;刘基巍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