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1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术前均得以确诊,其中B超确诊率为90.5%( 19/21),CT扫描因不能区分结石与钙化,确诊率为66.7%(14/21),MRI确诊率为55.6%(5/9)。17例手术治疗,4例内镜治疗。结果术后1例出现胰漏带管出院,1例内镜治疗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10~21d出院。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72个月,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无结石复发、吻合口狭窄和恶变等并发症,6例有轻度脂肪泻。结论对于胰管结石,B超、CT基本能够明确诊断,且B超确诊率高于CT,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外科治疗胰管结石的主要术式,内镜已经成为处理胰管结石的一种方法。
作者:胡元国;黄强;刘臣海;王成;邱陆军;王士堂;林先盛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评估腹腔镜探查在明确腹水原因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35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腹腔镜探查结果。结果35例患者经腹腔镜探查明确诊断,其中4例术中明确诊断(2例中转开腹手术),余31例经组织病理检查后明确诊断。结核性腹膜炎及肠结核16例,转移性腺癌5例,低分化胃癌术后腹腔广泛转移2例,卵巢癌伴腹腔内转移2例,回肠憩室炎并肠梗阻2例,肝囊肿破裂2例,恶性淋巴瘤1例,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伴肠套叠1例,间皮细胞瘤1例,小肠腺癌1例,阑尾类癌伴腹膜转移1例,原发性腹膜炎1例。结论腹腔镜探查对不明原因腹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赵喜荣;刘晓晨;豆发福;刘李;段建峰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臭氧注射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行经皮腰椎间盘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的1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符合手术绝对适应证和相对适应证情况分为A、B两组。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随访情况,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良Macnab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终A组46例、B组43例完成随访。两组术后1周、3个月、6个月VA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6个月,A组和B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3%(42/46)、81.4%( 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腰椎间盘臭氧注射术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腿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国忠;唐可;金立昆;齐越峰;叶枫;管昆;佟云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腔镜下经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术的疗效及体会。方法经胸乳入路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62例,其中甲状腺腺瘤1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3例,甲状腺癌3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2例出现皮下气肿,1例出现皮肤直径0.5 cm的轻度灼伤;1例术后一过性声音嘶哑,1例穿刺道出血。无高碳酸血症发生,无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损伤,无中转开放手术。结论腔镜下经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术安全、有效、美容效果好。
作者:冯艳玉;滕长胜;金岚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以及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Max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43例胃癌、21例不典型增生及4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VEGF以及MVD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率为69.8%( 30/43),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28.6%,6/21)以及慢性胃炎(15.0%,6/40)(P< 0.05)。胃癌患者MVD为37.4±6.4,其他两者MVD均为28.4±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的VEGF以及MVD与临床分期、浆膜浸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VEGF和MVD可对胃癌的预后有一定的预见意义,可以作为癌细胞是否转移的临床指标。
作者:黄景山;郑学聪;洪本祖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总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外科治疗要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4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获根治性切除,24例为姑息性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率为71.9%( 23/32),便血停止率为90.0%(9/10),肠梗阻解除率为87.5%(7/8)。46例均获随访,行根治性切除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1%(13/22)和22.7%( 5/22)。行姑息性切除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12.5%(3/24)和0。结论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应积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前需综合分析局部复发的类型、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浸润范围等因素,判断能否根治性切除,并对手术风险、疗效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个体化治疗,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权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经腰开放性手术在切取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的应用及对供肾者术后早期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行经腰开放性亲属活体供肾切取术102例,总结亲属活体供肾切取的经验和体会。结果 102例供肾均成功切取,其中左肾79例,右肾23例,手术时间120~150( 130.0±4.5) min,热缺血时间30~60(45.0±3.5)s,术中及术后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供者于8~ 10d恢复出院。经2~48个月随访,其中2例供者术后6个月内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3~5个/HP,2例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经治疗痊愈;2例出现尿路结石,处理后结石排出;1例血肌酐轻度升高,2例出现焦虑情绪,3例出现切口疼痛,18例感觉手术侧不适,经处理后逐步缓解,均未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结论经腰开放性手术切取活体供肾方法安全可靠,供肾质量好,移植效果良好。
作者:王锁刚;王光策;屈淼林;陈铸;崔勇;何伟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影响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7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按Merle 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设定年龄、性别、手术时机、手术入路方式、骨折复位质量、是否有髋关节脱位和复杂骨折类型为对比指标。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6个月。患者手术时机中≤2周手术者优良率[84.0%(42/50)]明显高于>2周手术者[64.7%(11/17)](P< 0.05),骨折复位质量中解剖复位的患者优良率[86.4% (19/22)]明显高于不满意复位的患者[44.4%(4/9)](P<0.01)。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入路方式以及有无髋关节脱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髋臼骨折各类型优良率对比可见,T形骨折的优良率为85.7%( 12/14),显著高于后柱伴后壁骨折[77.8%(7/9)]、横形伴后壁骨折[75.0%( 15/20)]、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66.7%(2/3)]、双柱骨折[71.4%( 15/21)]。结论保证骨折预后的必要条件是骨折复位质量、手术时机以及复杂骨折类型。
作者:陈亮清;白龙;陈科明;谢振宇;叶军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2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行64排螺旋CT腹部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轴位结合多平面重组、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技术观察异常的门静脉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闭塞或狭窄,因栓子闭塞20例,压迫狭窄3例;23例均有胆管及胆囊周围门-门侧支静脉,19例伴有门-体侧支静脉;肝脏异常灌注14例;胆系改变9例。结论64排螺旋CT能清晰显示门静脉栓塞、狭窄及周围侧支血管,对诊断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董瑞生;王瑞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消化道转流和非转流重建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远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过手术治疗的合并2型糖尿病的胃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例)、消化道非转流重建术组(16例)、消化道转流重建术组(25例),术后随访各组血糖情况及2型糖尿病的治疗情况。结果 对照组均无效;消化道非转流重建术组无效率为81.25%(13/16)、缓解率为18.75%( 3/16);消化道转流重建术组无效率为12.00%(3/25)、缓解率为88.00%(22/25);三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消化道非转流重建术组和消化道转流重建术组无效率和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化道转流重建术可能对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积极的作用,而消化道非转流重建术不具有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作用。
作者:刘洋;田晓峰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Hunt-HessⅣ~Ⅴ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早期栓塞治疗的28例Hunt-HessⅣ~Ⅴ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28例动脉瘤患者术后6个月GOS评价:GOS 1分(死亡)6例,GOS2分(植物状态)6例,GOS 3分(严重残废)3例,GOS4分(中度残废)5例,GOS 5分(恢复良好)8例。术后1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脑血管痉挛10例(35.7%,10/28)、肺部感染8例(28.6%,8/28)、脑积水5例(17.9%,5/28)、术后再次出血3例(10.7%,3/28)。结论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是治疗Hunt-HessⅣ~Ⅴ级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陆新宇;李巧玉;陆培松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对青年腰椎早期退变间盘患者进行腰椎多体位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观察不同体位间盘突出程度,探讨青年腰椎早期退变间盘MRI检查的佳体位。方法选择青年L5~S1椎间盘早期退变患者30例(退变组),与30例健康青年进行对照(对照组)。采用1.5T超导型双梯度MRI扫描仪对受试者行仰卧自然位、仰卧前屈位、仰卧后伸位及半卧负荷位MRI检查,测量L5~S1椎间盘突出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退变组患者L5~S1椎间盘在仰卧自然位、仰卧后伸位、仰卧前屈位以及半卧负荷位椎间盘突出程度分别为( 1.38±1.21)、( 1.46±1.36)、( 1.72±1.28)、(2.50±1.51) mm;且椎间盘突出程度与成像体位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r=0.29,P<0.05);退变组半卧负荷位L5~S1椎间盘突出程度与仰卧自然位和仰卧后伸位椎间盘突出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腰椎间盘多体位MRI显示体位与椎间盘负荷之间有显著相关性,腰椎半卧负荷位可作为青年腰椎早期退变间盘MRI检查的佳体位。
作者:徐伟善;徐希春;曲林涛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术式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肿瘤下界距肛缘4~7 cm低位直肠癌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研究组行双吻合器Dixon低位前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Miles手术。对两组手术时间、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排便功能和控便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 180±56)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240±73)min](P< 0.05)。研究组5年生存率为77.9%,局部复发率为6.9%(2/29),对照组分别为79.3%、6.9%(2/29)(P> 0.05)。研究组术后排便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大便≤5次/d,而对照组丧失控便能力。结论对于肿瘤下界距肛缘4~7 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只要有保肛手术的适应证,双吻合器Dixon保肛手术可获得与Miles手术相似的近期疗效,且具有更好的控便能力。
作者:朱茂才;杨进华;张锡贵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实性小肿块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76例(81个肿块)乳腺实性小肿块患者进行检查,按照BI-RADS-US分级标准,分析肿块的超声特点与各级别之间的关系,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高频超声显示各级别肿块的形态、边缘、后方回声、微钙化及血流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I- RADS -US分级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阳性预测值为73.91%( 34/46),敏感度为94.44% (34/36),特异度为73.33%( 33/45)。结论高频超声结合BI-RADS-US分级标准诊断乳腺实性小肿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石键;杨光;吴佳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悬吊式与完全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患者68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A组)37例和完全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B组)31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68.62±12.40) min,术中出血量( 15.95±6.14)ml,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87.81±17.44) min、(22.87±6.03) ml](P< 0.05)。A组需镇痛剂患者7例(18.9%,7/37),B组为13例(41.9%,13/31)(P< 0.05)。A组切口长度(22.1±1.4)mm,B组为(27.3±2.0) mm(P< 0.05)。在术中、术后并发症、中转手术率、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式与完全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样具备微创的特点,但悬吊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具有可行性。
作者:罗天平;秦锡虎;贾华;耿辉;陈金星;黄海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64例食管癌患者,其中32例采用小切口电视胸腔镜辅助治疗(观察组),32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76.6±31.2) min、(180.1±66.5)ml、(3.5±1.2)d、(12.5±3.5)d,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15.4±23.1) min、(310.8±42.3) ml、(7.5±2.4)d、(18.2±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h、48 h、7d的CRP分别为(7.1±2.9)、(40.4±11.2)、( 1.4±0.9)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8±2.1)、(58.1±10.5)、(3.8±1.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较传统手术相比创伤小,恢复快,尤其对肺部并发症的减少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汪颖 刊期: 2011年第26期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多发生于急性颅脑损伤后,以一侧或两侧额颞部硬脑膜下积液或引起脑受压和颅内压增高为主,其发生率占整个颅脑损伤的1.16%。由于其发病机制至今不明,临床表现迥异,以及硬脑膜下积液的类型、容积、转归和预后不同,其处理方式及术式的选择一直困扰着神经外科医生。本研究对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采用钻颅引流手术治疗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荣宽 刊期: 2011年第26期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但机化型CSDH临床上较少见,文献报道亦不多[1]。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1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5例机化型CSDH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5例机化型CSDH患者中,男2例,女3例。年龄50~ 73(62.10±5.04)岁。病程3~20年。有明显外伤史2例,头痛、头晕3例,肢体无力3例,癫痫1例,记忆力减退及反应迟钝2例。
作者:张铁辉;李佳;梁绍栋;姜振锋;李洪哲;李大成 刊期: 2011年第26期
患者男,61岁。主诉左侧睾丸无痛性肿大1个月。患者于2008年4月初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睾丸肿大伴有阴囊下坠感,无明显疼痛。病程中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无乏力及体重明显减轻。既往无隐睾及附睾睾丸炎病史,无结核病病史。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侧睾丸增大,其内可触及不规则团块,质硬,与附睾粘连,无触压痛,阴囊皮肤无红肿。阴囊彩超示:左侧睾丸增大,其内可见4.6 cm×2.2 cm大小实性低回声团块。
作者:姜山;李君贵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由创伤、肿瘤、感染、先天性畸形等造成的骨缺损临床治疗非常棘手,且由骨缺损导致的骨不愈合发生率很高。美国每年约600万骨折患者中,5%~10%因骨缺损导致骨折无法愈合[1]。骨缺损的治疗措施多种多样,自体骨移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骨缺损的主要方法。但该方法存在缺陷,并可带来一些并发症,不利于其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2-3]。用带蒂筋膜瓣为膜材料应用引导性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包裹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现就应用带蒂筋膜瓣GBR技术包裹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修复超临界骨缺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胡振顺;杨新明;王耀一;孟宪勇 刊期: 2011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