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Ranson评分、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Balthazar CT严重指数(CTSI)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五种临床常用评分系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54例,记录所有患者入院后3d内的五种评分系统评分,按入院后生存时间又分为早期死亡组43例和早期存活组111例.比较两组入院后3d内五种评分系统的差异及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早期死亡组入院后3d内每天的五种评分系统评分均高于早期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在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预后中入院后第1天APACHEⅡ的准确度和价值大[曲线下面积(AUC)为0.879],其次是MEWS(AUC为0.858),第2、3天MEWS的准确度和价值大(AUC分别为0.900和0.942).结论 MEWS在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预后的准确度和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双华;李舜午;曾维忠;彭苏娜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他汀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并以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d,疗程12周.观察三组血糖、血脂、肾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VCAM-1表达.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分别为(5.83±1.02)、(3.48±0.60)、(7.12±0.99) mmol/L]无显著下降(P>0.05),而他汀组治疗后TC、LDL-C、TG[分别为(4.51±0.95)、(3.18±0.47)、(7.02±0.87) mmol/L]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常规组和他汀组UAER[分别为(78.3±31.7)、(53.8±24.9)μ g/min]和hs-CRP[ (2.15±0.48)、( 1.59±0.55) mg/L]均明显下降(P<0.01),且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5).他汀组患者肾小球细胞质中斑点状分布的VCAM-1阳性信号较常规组明显减少.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下调肾组织VCAM-1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减少尿蛋白.
作者:宋艳;顾海东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在气管镜下经导管冲洗注药治疗支气管结核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8例气管镜下可见支气管狭窄,且狭窄支气管内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的支气管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在支气管镜下经导管注入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冲洗,评价治疗后的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28例患者在气管镜下经导管冲洗注药治疗完全有效20例(71.4%),部分有效7例(25.0%),无效1例(3.6%),总有效率96.4%(27/28).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在气管镜下经导管冲洗注药治疗支气管结核合并感染是一种无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耿书军;刘建玲;高官聚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罗西维林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无痛肠镜检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应用罗西维林联合丙泊酚,对照组单用丙泊酚.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和追加情况、检查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及肠镜到达回盲部时间.结果 研究组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用量[(1.5±0.7) min和(1.7±0.5)mg/kg]明显小于对照组[(2.5±0.4) min和(2.6±0.5)mg/kg](P<0.05);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下降率(均为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10.0%(3/30)、16.7%(5/30)、13.3%(4/30)](P<0.05);对照组检查开始后3、6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较检查前和研究组同一时间点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各时间点MAP和心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肠镜到达回盲部时间相近(P>0.05).结论 罗西维林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丙泊酚用量,避免发生呼吸、循环抑制等不良反应,提高无痛肠镜操作的安全性.
作者:阮鹏;孙泽群;成健康;胡素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高脂血症对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 选择51例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患者,肾组织病理定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借助肾小球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WT1对肾小球足细胞进行准确的密度定量分析.结果 IgA肾病患者三酰甘油与足细胞病变呈正相关(r=0.549,P<0.05),与血清肌酐、肾小球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0.770、0.698,P<0.01),与24h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随着病变加重,硬化肾小球增加,肾小球内足细胞表达减少(P<0.01),IgA肾病患者足细胞病变与24h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但与血清肌酐、肾小球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0.765、0.679,P< 0.01).结论 IgA肾病脂代谢紊乱可能导致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加重IgA肾病进展.
作者:张丽萍;闫喆;杨林;傅淑霞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选择56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按系统抽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29例.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治疗组口服阿卡波糖25~50 mg,3次/d,连续12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体质指数、血脂、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餐后2h血糖和餐后2h胰岛素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质指数、餐后2h血糖、餐后2h胰岛素、HbA1c、hs-CRP、vWF明显降低[(24.69±2.62) kg/m2比(22.02±2.59) kg/m2; (9.26±1.02) mmol/L比(7.43±0.95) mmol/L;(42.17±9.98) U/L比(34.76±9.86) U/L; (6.03±0.67)%比(5.37±0.56)%;(5.45±1.93) mg/L比(4.52±1.55) mg/L;( 187.22±26.57)%比(165.13±23.86)%] (P< 0.05或<0.01),EDD明显增大[(6.08±1.22)%比(7.94±1.25)%](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卡波糖可以降低IGT患者餐后血糖,并减轻机体胰岛素抵抗,减少炎性因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作者:李雷;杨荣礼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前列地尔用于老年患者控制性降压时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86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鼻内窥镜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列地尔组(43例)和硝酸甘油组(43例).两组术中分别以前列地尔和硝酸甘油持续输注,使平均动脉压(MAP)下降25%~30%.以降压前(T0)、降至目标血压时(T1)、降至目标血压后5min(T2)、降至目标血压后30min(T3)、停降压时(T4)及停降压后30 min(T5)为时间点,记录两组MAP、心率(HR)、血浆乳酸(LAC)水平及HRV各指标[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LF/HF],并进行比较.结果 硝酸甘油组T1~T4时HR较T0时增快(P<0.05),且较前列地尔组同时间点显著增快(P<0.05),T5时硝酸甘油组HR较T0时仍增快(P<0.05);而前列地尔组T1~T5时HR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LAC水平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两组TP、LF、HF较T0时明显下降(P<0.05),前列地尔组T1~T4时HF明显高于硝酸甘油组(P<0.05);T1~T4时前列地尔组LF/HF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硝酸甘油组T1~T4时LF/HF显著升高(P<0.05),同时也高于前列地尔组(P<0.05);T5时两组TP、LF、HF均回升,T5时前列地尔组HF高于硝酸甘油组(P<0.05);T5时前列地尔组LF/HF仍维持在T0时水平,而硝酸甘油组LF/HF水平虽下降但仍高于T0时水平且高于前列地尔组(P<0.05).结论 前列地尔用于控制性降压时更易维持心脏自主神经的均衡性,有利于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安全.
作者:舒爱华;陈小波;占乐云;王强;方海滨;吕恩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含量变化在胃癌诊断、复发与浸润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158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Ang-2与CEA的含量,并检测胃癌患者术后2周血清Ang-2与CEA含量的变化.术后随访2年,检测肿瘤复发患者(复发转移组,38例)与未复发患者(未复发组,93例)血清Ang-2与CEA含量.分析血清Ang-2含量变化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术前和复发转移组血清Ang-2含量[(331.8±64.3)、(318.7±72.9)μ g/L]和CEA含量[(42.6±37.3)、(40.5±36.7)μ 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87.4±32.7)、(4.2±3.1)μg/L](P<0.01).术后2周血清Ang-2含量[(211.6±75.1)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EA含量[(33.4±30.6)μg/L]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Ang-2对胃癌诊断的敏感度显著高于CEA(P< 0.01).血清Ang-2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浸润深度和肿瘤直径均相关(P<0.01),而与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Ang-2可作为一种新的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胃癌肿瘤标志物,有助于临床诊断、术后复发的监测和预后评价.
作者:刘少平;方春华;余立群;张险峰;胡亚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对应用拉米夫定后出现YMDD耐药变异伴或不伴生化学突破、HBeAg均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加用或换用阿德福韦酯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拉米夫定耐药后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优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拉米夫定100 mg/d、阿德福韦酯10 mg/d,联合治疗72周;序贯治疗组采用拉米夫定100 mg/d、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治疗12周,后单用阿德福韦酯10 mg/d序贯治疗60周,总疗程也是72周.两组中肝功能异常的61例患者酌情给予保肝治疗.结果 在治疗48、60、72周时,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复常率分别为77.4%(24/31)、83.9%(26/31)、90.3%(28/31),均高于序贯治疗组的50.0%( 15/30)、56.7% (17/30)、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60、72周时,联合治疗组患者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7.5%(27/40)、75.0%(30/40)、82.5%(33/40),均高于序贯治疗组的45.0% (18/40)、52.5%(21/40)、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72周时,联合治疗组患者HBeAg阴转率分别为32.5%(13/40)、37.5%(15/40),高于序贯治疗组的12.5%(5/40)、17.5%(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周时,联合治疗组患者的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为27.5%(11/40),高于序贯治疗组的10.0%( 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在72周的疗程中一直未出现与阿德福韦酯有关的耐药变异,但序贯治疗组患者在治疗36周即出现1例阿德福韦酯耐药变异,72周时阿德福韦酯耐药变异率达到15.0%( 6/40).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肾功能异常,对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均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 拉米夫定耐药后应选择与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的优化方案.
作者:李志荃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衰竭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病因分为糖尿病组30例和非糖尿病组20例,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均< 15 ml/min.在急性并发症中,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低血压、高血压、肌肉痉挛、代谢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糖尿病组(13.3%,546/4095)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9.4%,495/5292) (P< 0.01).慢性并发症中,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丙型肝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腹腔积液、脑出血、透析血管通路堵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透析相关的急、慢性并发症在糖尿病肾衰竭与慢性肾衰竭患者间有相似的发生率,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护,同时糖尿病肾衰竭患者还应积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姚于泓;周萍;池小凤;许平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60例COPD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疗程8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Ⅱ-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检测.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SOD、MDA分别为(51.08±7.80)、(75.09±8.03)μU/L和(7.13±0.89)、(4.51±0.61)μmol/L,对照组分别为(52.12±7.31)、(65.16±8.01)μU/L和(7.11±0.87)、(6.21±0.78)μmol/L,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1或<0.05),且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 6、IL-8、TNF-α均较治疗前下降[分别为( 18.25±7.24)ng/L比(29.02±6.70) ng/L、( 115.28±13.76) ng/L比(148.99±16.61)ng/L、(20.43±3.92) ng/L 比(32.32±8.18)ng/L](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变[(25.25±7.55) ng/L比(28.82±7.54) ng/L、( 136.27±12.97) ng/L比(150.21±17.52) ng/L、(28.43±3.92) ng/L比(32.56±8.78) ng/L](P>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酰半胱氨酸可改善COPD患者氧化/抗氧化失衡和减轻炎性反应,为COPD的治疗发挥作用.
作者:李敬会;夏忠诚;蔡莉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高血压(IDH)与炎性反应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分为IDH组和非IDH组,每组20例.在透析前及透析1、2、4h分别采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 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分析各因素与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IDH组随透析的进行,CRP、IL-1β、IL-6、TNF-α呈升高趋势,非IDH组随透析进行升高趋势不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CRP(r=0.3652)、IL-1β(r=0.3261)、IL-6 (r=0.3156)、TNF-α(r=0.3324)与血压呈正相关(P<0.01).结论 CRP、IL-1β、TNF-α、IL-6与IDH存在相关性.
作者:李秀荣;何小舟;刘金风;缪立英;任燕 刊期: 2011年第28期
Dieulafoy病早在1884年由Gallard报道,1898年法国外科医生Dieulafoy报道并对该病进行了描述,故该病被命名为Dieulafoy病[1],亦称为Dieulafoy血管畸形[2],它是罕见的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之一,因其部位隐匿,极易发生误诊、漏诊,出血量大且反复发作,常导致失血性休克,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近年来随着内镜的普及和对该病认识的加深,其发病率似呈上升的趋势,占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1.0% ~ 5.8%[3],我院2005年5月至2011年1月经内镜采用无水乙醇注射与高频电凝止血治疗Dieulafoy病112例,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福;刘南;张敏;刘涛;李健 刊期: 2011年第28期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在我国全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结核病患病率呈直线上升[1],老年肺结核已成为主要的传染源[2].老年肺结核在进行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因老年患者体质差,并发症多,不良反应发生率高[3],严重影响抗结核治疗的正常进行.现对296例老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蔡春葵 刊期: 2011年第28期
Dieulafoy病是由法国医师Dieulafoy首先报道3例无症状“健康人”突发致命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而命名;此病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较少见的原因,发生率在0.3%~6.7%[1],出血凶猛,危及生命.我院2008 - 2009年因上消化道出血而住院行内镜检查者178例,其中Dieulafoy病11例,现将内镜下表现、诊治及随访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高泽玲;邓志刚;刘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患者女,40岁,左胸背部隐痛4个月余.查体:左侧第5后肋近胸椎旁局限性隆起,质硬、固定、轻压痛.胸部CT:左侧第5肋骨头可见膨胀性骨质破坏,其内可见条索状钙化影,相邻胸椎、肋骨未见侵犯,双侧肩胛骨骨质完整(图1).于2010年5月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左侧第5肋骨近胸椎处有一约9cm×7cm×5cm质硬肿物,与上下相邻肋骨及肌肉粘连.手术距肿块边缘4 cm处切断第5肋骨外侧端,分离上下粘连后,内侧端于胸肋关节处切断,术后胸壁外观好,无浮动胸壁,手术标本长约12 cm,肿物大小约8cm×6cm×6cm,病理检查示左侧第5肋神经纤维瘤并肋骨骨髓慢性化脓性炎性反应,髓腔内多种炎细胞浸润,符合慢性骨髓炎(图2).
作者:杨旺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患儿女,10岁6个月,汉族.于2011年1月25日,因“皮肤黄染,解茶色尿1d”入我院.曾于2007年7月20日,因“皮肤黄染,腹水,肝、脾肿大,下肢水肿”就诊于一家市级医院,在该医院给予抗感染,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及甲泼尼龙,共治疗60d,皮肤黄染减轻,腹水、水肿消退出院.此次就诊,除出现上述症状外还出现血尿、胆石症.其父母无肝豆状核变性(HLD)病史,否认近亲结婚史.白细胞计数4.89×109/L,中性粒细胞0.616,淋巴细胞0.331,血红蛋白63 g/L,血小板计数147×109/L,网织红细胞0.06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4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25 U/L,碱性磷酸酶42U/L,γ-谷氨酰转移酶235 U/L,总胆红素186.1 μ mol/L,直接胆红素13.0μmol/L,间接胆红素73.1 μmol/L,总蛋白60.7g/L,白蛋白30.0g/L,球蛋白30.7 g/L,白蛋白/球蛋白0.98,总胆汁酸25.41 μ mol/L,血尿素氮7.87 mmol/L,血肌酐66.1μ mol/L,TORCH阴性,乙肝两对半阴性,HIV、HCV阴性,溶血全套均阴性.外周血涂片:大小不均,有大部分大红细胞及个别小红细胞,1.6%异形红细胞,0.9%靶形红细胞,部分红细胞苍白区扩大,骨髓细胞学检查考虑:(1)溶血性贫血.(2)红系有巨幼样变.新鲜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及红细胞孵育脆性试验均正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正常、抗核抗体谱检测均阴性,肝抗原谱检测阴性,ANCA检测阴性,HA 267.00μg/L,LN 258.00μg/L,Ⅳ -C0 1221.00 μg/L,Ⅲ-C0 1265.00μg/L,全腹B超检查提示肝、脾肿大,胆石症,中量腹水,α-抗胰蛋白酶正常,铜蓝蛋白100 mgL(正常值220~580mg/L),基因学检查:ATP-7B基因突变,G2333A/T突变,ATP-7B基因突变,C2804T未见异常,ATP-7B基因突变,C2957突变,尿酮2569.33 μ g/24 h.角膜K-F环阴性.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头颅MRI基底节未见异常.诊断:HLD并溶血性贫血、多脏器功能障碍、胆石症.给予青霉胺20mg/( kg·d),分2~3次口服,20 mg/kg锌剂、维生素B6、叶酸口服,低酮饮食,对症、保肝治疗,患儿病情很快缓解,住院25d好转出院.去外院行尿铜检查明显增高、基因学检查确诊.
作者:王飞燕;伍思琪;库尔班江 刊期: 2011年第28期
肺癌肉瘤(pulmonary carcinosarcoma,PCS)是同时存在癌和肉瘤两种成分的混合性恶性肺部肿瘤.2004年WHO依据肺肿瘤病理形态学特征,规定其属于肺恶性上皮细胞瘤中肺肉瘤样癌的一种亚型[1].PCS中的恶性间叶成分是异源性的,肿瘤中恶性的骨、软骨、骨骼肌成分是诊断PCS的重要依据[2].癌肉瘤主要多发于子宫、乳腺、鼻咽、食管和皮肤等部位,肺部的癌肉瘤极少见,占全部肺癌比例的0.3%~1.3%[3].
作者:谢淑敏;袁度;卢璨 刊期: 2011年第28期
肺炎为临床常见病,如果肺组织除炎性浸润外,尚引起组织结构破坏、坏死、空洞或坏疽等病变则称为坏死性肺炎.国内文献对坏死性肺炎的报道很少,临床医生对坏死性肺炎亦较陌生,但此病危重、病死率高,值得重视,现介绍如下.
作者:陶仲为 刊期: 201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