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卵泡穿刺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78例难治性PCOS不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应用尿促性素和绒促性素促排卵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直接指导性生活,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卵泡穿刺术后指导性生活.结果 观察组排卵成功率、临床妊娠率[ 100.0%(40/40)和62.5%( 25/40)]均高于对照组[71.1%(27/38)和21.1%(8/38) ](P< 0.01),周期取消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0和15.0%(6/40)]均低于对照组[28.9%(11/38)和34.2%(13/38)] (P< 0.01或<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卵泡穿刺术是治疗难治性PCOS不孕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田海琴;段彩菊;刘佳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喘息性疾病机械通气治疗时是否能够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以及如何确定佳PEEP的简捷方法.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法,记录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中23例需要机械通气的重症喘息性疾病患儿的准静态压力-容积(P-V)曲线,确定P-V曲线上低位转折点(LIP),将PEEP分别设定在准静态曲线的0 cm H2O、LIP、LIP+2 cm H2O(1 cm H2O=0.098 kPa)三组,以相同的潮气量和吸入氧浓度(FiO2)分别给予定容机械通气,各水平PEEP维持30 min后监测肺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血气改变.结果 23例重症喘息性疾病患儿的准静态LIP为(2.70±2.00) cm H2O.当PEEP为LIP+2 cm H2O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 )/FiO2及肺顺应性均显著提高(P<0.01),动态肺顺应性高,吸气峰压为(22.30±3.00) cm H2O,平均气道压为(14.11±1.01)cm H2O,且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无明显影响.与PEEP为0 cm H2O相比较,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无明显区别.结论 小儿重症喘息性疾病时,应用PEEP是安全的,选择准静态P-V曲线的LIP+2 cm H2O作为PEEP水平时可获较佳治疗效果,且不会加大CO2的潴留,对血流动力学也无明显影响.
作者:唐莲;祝益民;刘潇;范江花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GCV)和干扰素联合治疗婴儿先天性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104例先天性HCMV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对照组(25例)予以常规护肝等治疗,GCV治疗组(35例)在常规护肝等治疗基础上加用GCV,联合治疗组(44例)在GCV治疗组基础上联合干扰素α或γ.观察并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肝功能、黄疸消退情况、病原学检查结果等.结果 三组患儿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优于GCV治疗组和对照组,GCV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为(17.2±1.1)d,GCV治疗组为(11.5±0.5)d,联合治疗组为(7.1±0.6)d,GCV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短于GCV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HCMV-IgM转阴率与GCV治疗组相同,但HCM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GCV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GCV联合干扰素治疗婴儿HCMV感染疗效优于单用GCV,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传雨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乳腺疾病的疗效.方法 100例乳腺疾病患者,于月经后11d开始施行双侧星状神经节阻滞,3d注射1次,4次为1个疗程.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疗4~6个疗程,均完成1年随访观察,痊愈8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97/100).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乳腺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宏伟;田斌斌;翟文元;戴卫兵;焦富荣;王勇;肖忠军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儿童卵巢囊肿急腹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例儿童卵巢囊肿因急腹症行腹腔镜手术.所有患儿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方式根据卵巢血运情况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结果 6例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完成手术.3例行患侧附件切除术,4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手术时间(47±21)min,术中出血量(35±18)ml,术后住院4d,痊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及切口感染发生.结论 儿童卵巢囊肿急腹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恢复快、顺应性良好、操作性强的治疗方法,建议儿童卵巢囊肿怀疑蒂扭转或破裂者尽早行腹腔镜手术.
作者:佐满珍;陶静;陈娟;陈爱华;王艳;李伟;郑文斐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喷他佐辛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早孕患者分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芬太尼组)和喷他佐辛复合丙泊酚组(喷他佐辛组),每组65例.比较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收缩压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芬太尼组术中呼吸频率、SpO2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喷他佐辛组(P<0.05).芬太尼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喷他佐辛组[ 20.0%(13/65)比6.2%(4/65)](P<0.05).结论 喷他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麻醉,其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无痛人工流产麻醉方法.
作者:杨双梅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在既往促排卵卵巢低反应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应用长方案促排卵,卵巢低反应,因治疗失败3个月后行第2周期助孕的PCOS患者27例,第2周期促排卵时加用生长激素,自身对照比较两次治疗周期的重组人促卵泡素用量和使用时间、直径≥14 mm卵泡数、获卵数.结果 第2周期直径≥14 mm卵泡数及获卵数多于第1周期(P<0.05),重组人促卵泡素用量少于第1周期(P<0.05);重组人促卵泡素使用时间较第1周期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期助孕后临床妊娠率为25.93%(7/27).结论 加用生长激素可明显改善卵巢低反应的PCOS患者的促排卵结局,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孟照琰;高喜红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血清微量元素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佝偻病婴幼儿117例(佝偻病组)和健康婴幼儿108例(健康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血清钙、镁、锌、铁、铜水平,钨舟光谱仪测定血清铅水平.结果 佝偻病组血清钙、锌、铁水平[分别为(1.614±0.121)mmol/L、(55.632±11.858)μmol/L、(7.182±0.664) mmol/L]明显低于健康组[分别为(1.711±0.178)mmol/L、(65.770±13.123)μmol/L、(7.456±0.711) mmol/L],而血清铅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佝偻病组血清镁水平稍高于健康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铜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钙、低锌、低铁和高铅可能参与了佝偻病的发病及骨骼改变,佝偻病婴幼儿应常规检测血清微量元素,在佝偻病治疗过程中除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外,还应注意锌、铁元素的补充,必要时排铅.
作者:甘燕;张初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婴幼儿重症法洛四联症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48例重症法洛四联症婴幼儿术前行256层螺旋CT检查,所有病例均随后在工作站进行分析,用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等方法,同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CT检查中,发现TTE漏诊动脉导管未闭4例;主动脉缩窄6例;同时CT显示5例(6处)体、肺动脉粗大侧支.48例患儿中,手术证实256层螺旋CT诊断准确47例,TTE诊断准确33例.256层螺旋CT与TTE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7.9%(47/48)、68.8% (33/48),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可作为婴幼儿重症法洛四联症术前诊断及合理制订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作者:董铭峰;马增山;马胜军;王建堂;柴守栋;唐培哲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患者唾液中癌胚抗原(CEA)、白细胞介素(IL)-6、IL-8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2例口腔鳞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及唾液中CEA、IL-6、IL-8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唾液中CEA、IL-6、IL-8水平分别为(62.37±20.80)μgL、(79.12±30.26) ng/L、(834.61±231.85) ng/L,对照组分别为(25.72±12.65) μg/L、(0.58±0.25) ng/L、(209.71±67.92) ng/L,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中CEA、IL-6、IL-8水平分别为(61.15±23.69)μg/L、(58.17±12.83) ng/L、(852.31±172.97) ng/L,唾液中IL-6水平显著高于血清(P<0.05).结论 CEA、IL-6、IL-8可以作为口腔鳞癌患者的生物学标志物,唾液检测简单易行且较血清检测敏感,是口腔鳞癌的理想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舒明芳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测定布托啡诺抑制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缩痛的50%和95%有效剂量(ED50、ED95).方法 选择26例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患者,术前5 min将布托啡诺按改良序贯法要求的剂量缓慢静脉推注,在麻醉深度监测下按200 mg/min速度给予普鲁泊福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才开始手术,观察术后唤醒时、醒后10 min、醒后20 min患者宫缩痛情况,计算布托啡诺的ED50、ED95及相应的95% CI.结果 布托啡诺能有效抑制人工流产术后的宫缩痛;布托啡诺抑制人工流产术后宫缩痛的ED50和ED95分别是246 μg(95% CI为201~281 μg)和324 μg(95% CI为287 ~548 μg).结论 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前5min,根据ED50、ED95给予适当剂量布托啡诺,可有效抑制患者术后宫缩痛,且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罗小玲;白云升;谢伦雄;谢树梅;袁中草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羊水染色体检查在产前诊断中对染色体异常胎儿的筛查效果,为产前诊断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对1398例孕妇行超声联合羊水染色体检查,其中经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异常128例,并行羊水染色体检查,且经引产或出生后病理学检查确诊87例(试验组),另选择超声检查正常且同意行羊水染色体检查孕妇85例(对照组).结果 超声检查的常见畸形情况:脑积水13例,脊柱裂8例,心脏畸形6例,脐膨出6例,唇裂6例,脊柱裂并脑积水6例,脑膜膨出5例.试验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70.1%,61/87)显著高于对照组(1.2%,1/85)(P< 0.01).结论 超声检查可作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辅助诊断,联合羊水染色体检查可明显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提高人口质量.
作者:梁学清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总结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应用后腹腔镜行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的21例肾盂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结石残留,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5~ 170(85.5±27.0) min;术中出血量30~100(65.2±20.6) ml,术后恢复顺利.随访6~24个月,效果良好.结论 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安全有效,不仅能够代替传统开放手术,而且在一些特殊结石的治疗中可作为首选方法.
作者:任宇;于广海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采用牵引钛钉行颌间牵引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126例采用牵引钛钉配合微型钛板内固定行颌间牵引固定治疗的下颌骨骨折患者,对其术后1~30d进行观察,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结果 126例患者中,有12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52%(12/126).其中,牵引钛钉松动4例、咬合关系不良2例、牵引钛钉脱落1例、牵引钛钉周围感染1例、牵引钛钉植入时穿透上颌窦1例、牙根尖周组织损伤1例、神经损伤1例、口腔黏膜溃疡1例.结论 应用牵引钛钉行颌间牵引固定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卫生等优点,是近几年颌间结扎固定的新方法,但其术后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术者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规程,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郭雯瑾;文世生;白继珠;王世强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卵巢癌切除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卵巢癌切除术后的安全有效浓度.方法 选取择期行卵巢癌切除术且行PCIA的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三组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2.5、2.0、1.5 μg/kg.三组镇痛泵均设置为维持剂量2ml/h,首次负荷剂量3ml,单次自控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三组术后4、8、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改良Bromage运动阻滞分级和不良反应.结果 C组术后4、8、12、24、48 h VAS均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术后12、24 h VAS高于A组(P<0.05).三组术后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和改良Bromage运动阻滞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10%(2/20)、5%(1/20)、10%(2/20)]高于B组和C组(均为0)(P<0.05).结论 剂量为2.0μg/kg的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卵巢癌切除术后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小,是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卵巢癌切除术后PCIA的适宜剂量.
作者:郭烨 刊期: 2011年第30期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尤其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胎龄呈负相关.本病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肺不张,肺液运转障碍,导致肺毛细血管-肺泡通透性增高,渗出性增强,从而引起进行性呼吸困难、气促、三凹征等临床症状.本病如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因此基干本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本研究进行了机械通气与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于翠云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常见病,其病理特征为心肌细胞的坏死或变性.由于累及心肌组织的广泛性及严重程度不同,轻者可无自觉症状,重者则起病急骤,呈暴发型,甚至发生猝死.目前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手段和特效药物.我院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和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费凯;邱晔;汪坚勇 刊期: 2011年第30期
右美托咪啶可产生稳定的镇静止痛和觉醒作用,可明显减少诱导麻醉所需的麻醉剂用量[1];有报道对气道管理困难的患者,甚至将右美托咪啶作为术中惟一的静脉麻醉剂来使用[2-3].但右美托咪啶因能在深度镇静下唤醒,单独用于麻醉维持可能会留下不适后遗症,而咪达唑仑具有顺行性遗忘作用.本研究选择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前应用咪达唑仑,麻醉维持采用右美托咪啶、瑞芬太尼微泵给药全凭静脉麻醉的方式,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治亚;李凤 刊期: 2011年第30期
患者女,47岁,因外伤后腹痛2h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h被踢伤下腹部,伤后剧烈腹痛,持续约5 min后缓解,约20 min后再次出现腹痛,呈持续性,门诊以闭合性腹部损伤收入院.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无腹部疾病史,就诊时已闭经2年.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9℃、心率92次/min、呼吸频率22次/min、血压130/86 mm Hg(1 mm Hg=0.133 kPa),下腹部膨隆,腹肌柔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腹部诊断性穿刺物为不凝血.术前诊断为闭合性腹部损伤,急症行开腹探查术.术中探查盆腔有积血及血凝块,积血600ml,血凝块350 g.
作者:刘登强;孟慧 刊期: 2011年第30期
患者男,32岁.因间断性左上腹疼痛、腹胀1个月,加重ld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左上腹饱胀、隐痛不适.疼痛呈钝性,无扩散,与饮食无明显关系,无反酸、嗳气等,自服“胃药”(名称不详),症状略有缓解.入院前ld上述症状突然加重,疼痛剧烈,在外院B超检查示腹腔巨大肿物.为进一步诊治以“腹腔占位性病变”收入院.平素体健,近1个月自觉体乏无力,饮食、睡眠及二便基本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慢性消耗病容,营养欠佳,未触及表浅肿大的淋巴结.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左上腹可触及一约15 cm× 15 cm包块,上缘位于肋下无法触及,肿物边界较清楚,表面尚光滑,质地硬,活动度差,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复查B超及CT检查显示:腹腔巨大肿瘤,与胃、结肠、脾、胰等周边组织边界不清.手术探查:腹腔无积液,腹膜无种植转移,肝未见异常,腹主动脉旁有肿大淋巴结.左上腹被巨大肿瘤占满,肿瘤位于胃后壁,直径近30 cm(图1),肿物以实性为主,表面不光滑,界限不清,与脾脏、胰腺体尾、横结肠中段粘连浸润,无法分开,部分肿瘤组织坏死,活动度欠佳,胃前壁光滑(图2).
作者:高建军;马勇;李明霞;孙纲 刊期: 2011年第30期
血流动力学监测无论是在外科手术患者还是在危重患者的监护中都十分重要.经肺动脉置管(PAC)的单次温度稀释法(TD)是一种经典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方法[1],但因其创伤大目前已不是首选.其他创伤较小的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方法包括无创心阻抗血流图(ICG)、经股动脉脉搏波指示连续心输出量测定( PiCCO)、锂稀释心输出量测定(LiDCO)和经食管超声多普勒心输出量测定(EDCO)等已得到认可[2].但这些技术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准确性并不一致[3],如ICG并不适用于开胸手术,EDCO很难对清醒患者进行检测.PiCCO和LiDCO虽已被多项与PAC对比的研究证实了它们的有效性[4-6],但PiCCO因穿刺针较粗,需经股动脉穿刺置管,还需由经肺热稀释法进行校正,故必须同时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且所得数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LiDCO需行锂稀释校正.
作者:孙达良;胡毅平 刊期: 2011年第30期
医学论文是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渗透学科、边缘学科的理论为指导,经过基础实验研究、临床实践取得第一手资料,然后经过归纳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终形成富有先进性、实践性的作品;或者是运用第二手资料(即间接资料),将所取得的资料经过综合整理,成为系统而完整的作品[1].医学论文写作是科研及临床实践的后总结工作,在医学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医学研究、新方法探讨与经验交流,需要医务工作者在不断学习他人经验的同时,将自己在医学科研及实践中所取得的结果、经验总结出来,进行探讨和交流[2].
作者:吕彤;王国强 刊期: 2011年第30期
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专家,北京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杰出的总编辑钱贻简教授,因病于2011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7月12日清晨,全国各界的代表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编辑们前往北京医院送别钱老,在告别室中摆放着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以及众多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送来的花圈.7月21日,北京医院隆重召开了缅怀钱贻简教授座谈会.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北京医院院长林嘉滨、笔者等近百人参加了座谈会.
作者:游苏宁 刊期: 2011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