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多烯磷脂酰胆碱(PP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肝硬化合并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肝硬化合并胆管结石导致的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天晴甘美和GSH护肝治疗,按手术实施日期的奇偶数分为两组,31例奇数患者加用PPC治疗(A组),28例偶数患者继续术前护肝治疗方案(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7d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水平变化.结果 A组和B组中分别有3例、4例被剔除该研究.A组术后3、7d的ALT[(193±48)、(63±17)U/L]、AST[(194±57)、(54±19)U/L]、TBIL[(99±20)、(28±9)μmol/L]水平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235±50)、(103±33)U/L,(235±64)、(82±22)U/L,(127±45)、(43±18)μmol/L](P<0.05),ChE[(3781±294)、(4405±469)U/L]、PA[(0.22±0.07)、(0.30±0.04)g/L]水平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3449±431)、(4105±546)U/L,(0.18±0.07)、(0.25±0.05)g/L](P< 0.05);A组术后ChE和PA水平均较前次测得的ChE、PA水平明显上升(P<0.05),B组术后7d较术后3d恢复明显(P<0.05).结论 肝硬化合并良性梗阻性黄疸术后患者,联合应用天晴甘美、PPC和GSH肝细胞保护剂可有效抑制肝细胞损伤,促进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作者:聂云贵;丁佑铭;汪斌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膀胱穿刺造瘘联合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TUVR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大体积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膀胱穿刺造瘘联合TUVRP治疗.结果 28例患者术后均排尿通畅,术后随访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的(24.2±4.8)分降至术后的(9.8±2.6)分;大尿流率由术前的(6.2±2.1)ml/s上升至术后的(14.8±2.9)ml/s;剩余尿由术前的(108.0±37.1)ml降至术后的(20.2±7.6)ml.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前列腺电切综合征2例,继发出血1例.结论 熟练掌握TUVRP技术,采用膀胱穿刺造瘘联合TUVRP治疗大体积BPH是一种疗效好、并发症少、相对安全的方法.
作者:单斗联;西尔艾力·牙生;屠民琦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成年人小主动脉瓣环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远期疗效,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2003年7月至2005年2月对36例小主动脉瓣环(直径≤19mm)的成年患者行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分别采用改良Manougnian法瓣环扩大后植入23 mm CarboMedics机械瓣膜14例(CM组);瓣环上主动脉瓣置换法直接植入19 mm CarboMedics Top Hat Supra-Annular Aortic机械瓣膜22例(CMSA组),于术前和术后6年评价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收缩期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PGav)、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并抽取20例健康成年人的超声心动图数据作为对照组,对三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6年与术前比较,除CMSA组的IVST[(10.37±2.06)mm比(11.03±2.45)mm]和LVPWT[(10.53±2.18)mm比(11.24±3.0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CMSA组的心功能分级、LVDD、PGav、LVEF、LVFS和CM组的全部检测指标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 0.01或<0.05).术后6年CM组的PGav较CMSA组下降更明显[(9.24±5.93)mm Hg(1mmHg=0.133 kPa)比(24.30±12.5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M组术后6年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MSA组的IVST、LVPWT、PGa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年人小主动脉瓣环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左心室功能多恢复良好,但行瓣环扩大术应植入较大内径的瓣膜,将有利于左心室形态的逆转.
作者:张春曦;罗兆榴;黄达德;吴戴红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采用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对经耻骨上尿道中段吊带术(SPARC)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3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SPARC.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症状评分、术后1h尿垫试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并评价疗效.结果 32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31例患者术后尿控满意,1例有轻度尿失禁.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术后3、6个月大膀胱容量(MCC)、残余尿(RU)、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腹压漏点压力(ALP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0).术后6个月,大尿流率(Qmax)、ALP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0).静态尿道压力图手术前后参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大尿道关闭压力(MUCP)分别为(35.2±20.4)、(53.1±22.5)、(62.3±19.8)cm H2O(1 cm H2O=0.098 kPa),功能尿道长度(FUL)分别为(3.5±1.3)、(3.9±0.9)、(4.2±1.1)cm,术后6个月MUCP、FU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和0.002).影像学方面比较,术后显示在增加腹压或咳嗽试验时,膀胱颈及后尿道活动度下降,中段尿道相对固定,尿道闭合.结论通过影像尿动力学评价,SPARC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之一,6个月内影像尿动力学评价提示手术能提高尿道压力,加强控尿功能,同时对膀胱功能无显著影响.
作者:肖远松;胡卫列;吕军;王尉;赵永彬;胡辉;张利朝;沈文;刘俊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耻骨后腹膜外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高龄、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70岁以上、大体积BPH(>80 ml)患者行腹腔镜下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60例手术均顺利,术中无腹膜损伤及胃肠道并发症,无中转开放手术及术中输血者;手术时间40~185(100.9±55.3)min;术中出血50 ~ 600(220.3±190.5)ml.术后3个月复查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残余尿量、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3.4±8.5)ml/s、(5.4±1.4)分、(19.4±12.2)ml、(1.7±0.3)分]均较术前[分别为(7.6±3.1)ml/s、(29.5±5.7)分、(177.0±49.0)ml、(5.5±0.9)分]明显改善(P<0.01).术后无尿路感染、血尿、尿失禁、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耻骨后腹膜外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高龄、大体积BPH患者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效果肯定,并可同时处理膀胱结石或憩室等.
作者:周振玉;张永;王广宁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UVJO)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2000年3月至2009年6月观察、治疗先天性UVJO患者21例26侧.保守治疗、密切观察5例6侧;手术治疗16例20侧,其中肾重度积水无功能切除肾脏1例1侧,其余手术方式均采用切除狭窄段及抗反流输尿管膀胱再植入手术.11例13侧输尿管膀胱再植入手术前先行扩张输尿管剪裁手术.结果 孕期B超发现的3例4侧患儿,观察3年,其中1例2侧输尿管积水消失,1例1侧输尿管积水无进展,1例1侧输尿管积水改善.2例2侧B超发现积水不严重的无症状患者,观察3年肾积水无进展.16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住院时间9~14d.10例12侧患者获随访0.5~3.0(2.0±0.8)年.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复查示并发膀胱输尿管反流1例1侧,继续观察.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复查示肾脏输尿管积水明显好转9例,无明显变化1例.结论对产前或出生后发现的无临床症状UVJO患儿可动态观察,对积水较轻、无症状的成年患者也可保守治疗、密切观察.抗反流输尿管膀胱再植入术是治疗先天性UVJO的主要手术方式.
作者:高中伟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三尖瓣置换术(TVR)手术指征及方式,总结三尖瓣病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2005年9月至2010年5月共施行TVR 27例,其中置换生物瓣膜23例,机械瓣膜4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4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例.结果 手术病死率为11.1%(3/27),其中2例术后死于重度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术后第7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二次开胸止血1例,经积极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随访率91.7%(22/24),1例术后3年死于生物瓣膜毁损,1例术后19个月死于脑栓塞.随访期间心功能NYHA分级恢复至Ⅰ级6例,Ⅱ级14例.结论 行TVR的患者中、远期病死率均较高,对于严重的三尖瓣病变患者,正确的手术方式、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年龄大于50岁、随访不便以及未生育适龄女性患者来说,优先考虑置换生物瓣膜.
作者:宣海洋;石开虎;张飞;徐盛松;龚文辉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研究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解剖型普通钢板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三种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DHS组(32例)采用DHS内固定,普通钢板组(31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普通钢板内固定,锁定钢板组(31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回顾性分析三种钉板系统内固定的疗效.结果 9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15±4)个月.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锁定钢板组22.6%(7/31),DHS组46.9%(15/32),普通钢板组90.3%(2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优良率为84.4%(27/32),普通钢板组为74.2%(23/31),锁定钢板组为96.8%(30/31),三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好,DHS内固定次之,股骨近端解剖型普通钢板内固定疗效较差.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能耐受手术者应首先推荐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
作者:周成文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结肠癌患者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方法 留取32例结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观察组)及12例非结肠癌患者正常结肠组织(对照组),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分析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总发生率为59.4%(19/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1/12)(P=0.002).结论 结肠癌中存在着较高比例的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提示CDH13在结肠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赵亮;於建鹏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受到胸腔镜手术中应用Trocar方法启发,我们应用胸腔Trocar行改良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136例,操作简便快捷,效果确切,兹将方法介绍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8月至2011年4月入住我院的具有胸腔引流指征的患者136例,男91例,女45例,年龄16~ 89岁,胸外伤合并胸腔积血、积气87例,自发性气胸(肺压缩30%以上)26例,胸膜炎合并胸腔积液23例.
作者:王大明;张鑫;左来安 刊期: 2011年第32期
肾脏肿瘤绝大多数为恶性肿瘤,其中肾癌占90%.肾脏良性病变误诊为肾癌易造成肾脏的丢失及手术的扩大化,增加了对患者的伤害.为提高肾脏良性病变的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9例误诊为肾癌的肾脏良性病变的影像学资料、病理结果,总结与肾癌的不同之处.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例肾脏良性病变患者,男7例,女12例,年龄21~ 68岁,发病时间7d至3个月,其中左侧7例,右侧12例.
作者:张凯 刊期: 2011年第32期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是一种较罕见的低度恶性或交界性胰腺肿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1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其诊治经验,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济南军区总医院2001年9月至2010年12月经手术治疗并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21例SPTP患者,男5例,女16例,年龄11~36(21.4±5.6)岁.病程1d至4年.临床表现:15例无任何不适,无意中或查体时发现腹部包块;5例因上腹部疼痛就诊;1例因外伤后外院开腹探查发现胰腺体尾部肿瘤破裂出血,压迫止血后转来我院,再次行手术切除肿瘤.
作者:牛秀峰;单涛;倪家连;郑宝珍;刘晓明;刘鲁岳;高林 刊期: 2011年第32期
患者 男,62岁,55 kg.因“胸痛2h”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位于胸骨中上段,呈压迫感,伴胸闷,并觉颈部、下颌、咽喉及背部疼痛,无心慌,无恶心、呕吐.否认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结核等病史;无类似胸痛、胸闷史;否认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左上肢血压170/120mmHg(1 mm Hg=0.133 kPa),含服硝苯地平片10 mg,10min后复测血压150/100 mm Hg,双上肢测量无明显差异.神志清楚,心率62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腹软,无明显压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未扪及腹部包块.
作者:张郁林;黄烨;周波;杨卫东;聂军;李奎;万沛 刊期: 2011年第32期
患者女,54岁.因脐部包块伴脓性渗出6个月人院.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脐部不适,搔抓中不小心划破皮肤,当时未在意,后出现红肿,疼痛并有肿物突起,表面皮肤破溃,同时有脓性渗出物,无发热,在外院按“脐部软组织感染”予以口服消炎药物及对症处置后症状缓解.近来感包块增大.遂以“脐部软组织感染,脐部肿物”收入院.饮食、睡眠及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专科检查:脐部可见一直径约4 cm包块,无明显异昧,表面破溃,脓性渗出,局部温度略高,触之疼痛明显,肿块质地硬、固定、无波动感(图1).
作者:高建军;张雪梅;王禹;蒋俊军 刊期: 2011年第32期
膝关节是人体内大且结构复杂的关节之一,亦是人体创伤发生率高的关节之一.前后交叉韧带作为维持膝关节稳定的关节束韧带网的核心,尤其容易受损伤,其中以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较显著,ACL断裂引起的膝关节不稳称ACL缺损膝,是严重影响膝关节稳定性的运动性损伤,急性创伤性膝关节血肿患者70%以上有ACL损伤.有文献记载60例青少年(年龄小于18岁)ACL损伤患者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ACL损伤占同期住院青少年膝关节伤病的26.9%.且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ACL损伤后可引起膝关节不稳,若不及时治疗,可继发半月板损伤、软骨退变、创伤性关节炎以及骨关节炎的发生,以致后关节置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ACL损伤后,早期全面正确的诊断无论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还是预后判断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尹帅;张志刚;陈德生 刊期: 2011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