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高频电刀联合气管支架加后装放疗治疗肺癌、食管癌所致气道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治疗前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气管或支气管重度狭窄的肺癌、食管癌患者5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观察患者病变位置、大小、血供、管腔狭窄程度及长度,在直视下采用高频电刀、电凝、圈套器等方法对腔内病变进行凝固、清除,并予以支架放置.根据患者具体治疗情况分为支架组和支架联合放疗组,每组26例,后者术后行后装放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气促指数分级、气道再狭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生存期、生存率.结果 52例患者治疗后气促、狭窄段气道直径均明显改善,治疗后近期总有效率100.0%( 52/52).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促指数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再狭窄发生时间支架联合放疗组明显比支架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架联合放疗组治疗后6、9个月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3、12个月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下高频电刀联合气管支架治疗,术后行后装放疗,治疗肺癌、食管癌所致中央气道狭窄近期疗效满意,安全性较好.
作者:张华;乔秀丽;闫培清;葛长胜;卜宪聪;冯辉;孙中美;苏扬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病因及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脂水平,并比较低血脂水平与非低血脂水平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 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张型心肌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TC、HDL-C、LDL-C水平低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及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的2年中,低血脂水平患者死亡、病情加重、住院次数>2次/年及住院时间>1个月的比例[分别为29.0%(9/31)、25.8%(8/31)、48.4%( 15/31)、61.3%( 19/31)]显著高于非低血脂水平患者[分别为9.3%(11/118)、9.3%(1 1/1 18)、17.8%(21/118)、24.6%(29/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结论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越高,血脂水平越低.低血脂水平将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崔进;蒋作锋;赵强;蒙荣森;劳丽霞;吴同果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T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检测30例HBV携带者(HBV携带者组)及27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的T细胞亚群、TNF-α、IL-6、IL-8含量,并与2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及HBV携带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显著下降(0.5900±0.0305、0.6500±0.0502比0.7000±0.0554,P< 0.01);CD4+显著下降(0.2900±0.0283、0.3800±0.0306比0.4400±0.0411,P< 0.01);CD8+显著升高(0.2900±0.0152、0.2700±0.0238比0.2500±0.0459,P< 0.01或<0.05);CD4+/CD8+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03±0.10比1.73±0.16,P< 0.01),但HBV携带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0.18比1.73±0.16,P>0.05);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K(CD16+ CD56)显著下降(0.1300±0.0541比0.1900±0.0742,P<0.01),但HBV携带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600±0.0539比0.1900±0.0742,P> 0.05),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与HBV携带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和HBV携带者组TNF-α显著升高[(307.00±38.28)、(113.00±18.61)μg/L比(101.00±13.90) μg/L,P< 0.01];IL-6显著升高[(184.60±18.86)、(68.10±7.58) μg/L比(63.40±7.04)μg/L,P<0.01或<0.05];IL-8显著升高[(1710.00±158.05)、(926.00±61.82) μg/L比(814.00±45.91)μg/L,P<0.01].结论 T细胞亚群、TNF-α、IL-6和IL-8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乙型肝炎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波;常波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乳果糖(LAC)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肝硬化SB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生素、保肝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LAC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治疗.检测治疗前后LAC、甘露醇(MAN)吸收试验后尿液LAC、MAN水平及尿液排泄率比值( LAC/MAN)情况,评估患者肠黏膜通透性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症状、体征都明显改善,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和腹水常规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尿液LAC/MAN治疗后为0.067±0.009,较对照组的0.076±0.016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AC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以改善肝硬化SBP患者肠黏膜的通透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潘晔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人类抵抗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及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T2DM患者220例,其中胰岛素抵抗组(A组)79例,非胰岛素抵抗组(B组)48例,胰岛素抵抗合并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 20~200 μg/min]组(C组)51例,非胰岛素抵抗合并尿微量白蛋白组(D组)42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空腹血清抵抗素,同时体检并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等生化指标.结果 A、B、C、D组血清抵抗素分别为(33.45±1.37)、(23.36±1.47)、(44.45±1.39)、(37.45±1.57) 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17.44±1.2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血清抵抗素高于B组,C组血清抵抗素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和D组血清抵抗素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抵抗素与体质指数(BMI)、FPG、HbA1c、FINS呈正相关(r=0.35、0.46、0.37、0.49,P值均<0.05).C组抵抗素与HbA1c、BMI、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r=0.45、0.32、0.37、0.29,P值均<0.05).结论 血清抵抗素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发生过程,并有可能成为诊断胰岛素抵抗和预测尿微量白蛋白发生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周勇;唐凤英;王奕;肖倩;赵倩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壁厚度(T)与病情严重程度、临床控制水平、肺功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等炎性反应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用高分辨率CT(HRCT)对15例哮喘患者(哮喘组)和1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胸部扫描.哮喘组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间歇状态-轻度持续组7例,中-重度持续组8例;按照哮喘临床控制水平分为完全控制组5例,部分控制组4例,未控制组6例.测量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起始部位的气道壁外径(D)和内径(L),计算T、T/D、气道壁总面积(WA)及其占气道总面积百分比(WA%)等指标.分析哮喘患者HRCT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临床控制水平、肺功能及炎性反应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哮喘组T、T/D、WA%分别为( 1.63±0.34) mm、0.460±0.057、( 70.00±6.10)%,对照组分别为(1.34±0.17) mm、0.390±0.043、(63.00±5.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持续组WA%、T/D分别为(73.46±5.31)%、0.490±0.052,间歇状态-轻度持续组分别为(66.67±5.01)%、0.420±0.0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控制组WA%、T/D分别为(73.77±5.61)%、0.490±0.060,完全控制组分别为(65.07±3.70)%、0.410±0.0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D、WA%与临床控制水平呈正相关(r=0.519,0.519,P<0.05).结论 哮喘患者的气道壁较正常人显著增厚,且中-重度持续者较间歇状态-轻度持续者增厚,哮喘临床控制水平越差,气道壁增厚越明显.提示HRCT对于哮喘病情评估和随访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天聪;王晓梅;王镇山;边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6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是否发生SIRS分为SIRS组(75例)和非SIRS组(88例),均于入院第1天进行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入院第1、3天分别进行头颅CT检查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SIRS组出血破入脑室发生率(56.00%,42/75)显著高于非SIRS组(28.41%,2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SIRS组入院第1天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SIRS组,GCS评分显著低于非SIR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0).SIRS组入院第3天出血量及NIHSS评分较入院第1天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SIRS组入院第3天出血量及NIHSS评分与入院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高于非SIRS组[33.33%(25/75)比9.09%( 8/88),30.67%(23/75)比6.82%(6/88)](P=0.000、0.000).结论 SIRS参与急性脑出血的病情发展过程,可作为急性脑出血病情进展的警示信号和预后判定指标.
作者:马莉琴;谢姚屹;温德树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通过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紧急止血及预防再出血的内镜下治疗观察,探讨国产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内镜下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8例食管静脉曲张活动性出血及近期出血住院的患者,采用国产聚桂醇注射液,行内镜下注射治疗,观察止血效果、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3例急性出血者经硬化剂治疗后成功止血,其中2例生命体征平稳维持超过72 h,1例1d后因合并肝癌破裂出血,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10d后自动出院.随访6~25个月,15例患者曲张静脉完全根除或基本消失,无近期再出血(6个月内),远期再出血2例,远期再出血率11.1%.1例2个月后并发食管狭窄,行球囊扩张术后恢复良好,1例有短期低热,3例出现局部溃疡形成,经治疗1~2周后愈合,无一例发生溃疡大出血.结论 国产聚桂醇注射液内镜下注射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紧急止血及预防再出血的一种有效、方便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志养;潘杰;李成安;侯俊良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7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维持治疗,贝前列素组给予贝前列素40μg,每日3次.全部病例观察12周.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AE)、TNF-α及Hcy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BG、2hPG、HbA1c、Hcy、UAE、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E、TNF-α、Hcy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前列素组治疗后UAE、Hcy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6.46±24.68) mg/24 h比(199.57±36.45) mg/24 h,( 14.58±2.19) mg/L 比(19.20±3.21) mg/L](P< 0.05).结论 贝前列素治疗早期DN,能有效改善TNF-α、Hcy水平,并减少UAE,有利于延缓DN的发展.
作者:王海涛;邢喜知;孙志芬;王晖;邵鹏;王彦敏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78例因胸痛住院的患者,其中ACS患者41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7例(SAP组),其余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8例患者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1例,按病变累及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的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7例)、双支病变组(7例)、多支病变组(12例)及无病变组(15例),按主要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15例、轻度狭窄组2例、中度狭窄组6例、重度狭窄组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MPO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血浆MPO水平[(252.10±27.07)μg/L]显著高于SAP组[(185.81±17.85)μg/L]和对照组[(140.42±71.40)μg/L](P<O.05),SAP组血浆MP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浆MPO水平均高于无病变组(P< 0.05),但在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血浆MPO水平均高于无狭窄组(P<0.05),但在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PO水平与中性粒细胞计数(r=0.288,P=0.018)、肌酸激酶同工酶-MB(r=0.469,P=0.043)、受试组(r=0.757,P=0.000)、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584,P=0.000)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r=0.491,P=0.001)呈正相关.结论 MPO是一种预测ACS的炎性反应标志物,并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作者:马庆华;潘明;张钲;刘兴荣;申希平;邓爱云;白明;周荣;王志禄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研究不同猪肺磷脂液剂量对治疗足月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双饱和磷脂酰胆碱( DSPC)的影响.方法 选取足月RDS患儿122例,按照简单随机方法分为两组,A组80例,B组42例,分别使用100、200 mg/kg猪肺磷脂液与U-13℃标记的DSPC联合治疗.记录临床表现和呼吸参数,并计算DSPC的半衰期.结果 A组有56例(70.0%)患儿于(25±11)h后第二次给药,18例(22.5%)患儿于(41±11)h后第三次给药.B组有12例(28.6%)患儿于(33±8)h后第二次给药,2例(4.8%)患儿第三次给药.B组DSPC半衰期长于A组[初次给药:(32±19)h比(15±15)h;第二次给药:(43±32)h比(21±1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DSPC合成率和分布在初次给药和第二次给药时是相同的.但是B组在初次给药和第二次给药后氧合指数远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结论 在猪肺磷脂液剂量为200 mg/kg治疗足月RDS患儿时,会延长DSPC的半衰期、减少重复治疗以及提高氧合功能.
作者:潘军;胡江;谢集建;李涛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照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5例,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Ⅱ组28例,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的同时行肺结核空洞切除术.结果 Ⅱ组患者治疗后咯血停止者占85.7%(24/28),痰菌阴性者占96.4% (27/28),退热者占92.9%(26/28),均显著高于Ⅰ组患者的13.3%(2/15)、33.3%(5/15)、26.7%(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患者治疗后咯血停止时间、痰菌转阴时间及退热时间分别为( 10.2±1.1)、(8.3±1.2)、(9.1±1.1)个月,均显著长于Ⅱ组患者的(6.3±1.2)、(4.5±1.3)、(5.3±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核空洞切除术应用于空洞性肺结核的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成为空洞性肺结核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张金贵;闫凌;陈晓军;张道全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64例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根据放化疗联合治疗顺序不同,先全脑放疗后序贯化疗22例,同步放化疗28例,夹心放疗14例.脑部放疗:直线加速器或60钴γ射线,等中心照射,全脑DT 30 Gy/10 F/14d或全脑DT 40 Gy/20F/28 d,视局部残留病灶情况,缩野放疗至总量50 Gy或继续全脑照射10Gy.化疗方案:CAO方案、EP方案、CE方案、VP方案、VIP方案,中位化疗疗程为6(1~10)个.结果 治疗结束后2个月评价近期疗效,完全缓解率34.38%(22/64),部分缓解率48.44%(31/64),有效率82.81% (53/64).先全脑放疗后序贯化疗者有效率81.82%(18/22),同步放化疗者有效率85.71%(24/28),夹心放疗者有效率78.57%(11/14),三种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时间为10.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9.06% (25/64)、31.25%(20/64)、14.06%(9/64).结论 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给予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患者易于接受,疗效较理想.
作者:蔡君东;刘晶 刊期: 2011年第34期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高发病,其中幽门螺杆菌(Hp)是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从而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常见病因[1].泮托拉唑是新型的质子泵抑制剂( PPI)之一,适用于联合用药,而且其不良反应很轻微,易耐受.本研究旨在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平 刊期: 2011年第34期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时间较短,加之其早期表现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极易造成误诊误治.2010年我科收治心尖球囊样综合征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赵茜 刊期: 2011年第34期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世界上主要恶性肿瘤的常见类型之一.约75%的肺癌属于NSCLC,其预后情况总体较差,大多数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也并不理想,是全球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化疗药物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如吉非替尼)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相关性[1].
作者:李元君;张璘洁;姚伟龙;张洁明;张雷 刊期: 2011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