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远期疗效,分析影响远期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9年2月诊治并获随访的62例移位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对其远期疗效及可能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24~ 52(38.8±2.6)个月.按照Matta复位标准,解剖复位43例,满意复位14例,较差复位5例;骨折均愈合.根据改良的Merled' 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定:优良50例,可差12例,优良率为80.65%(50/62).主要并发症为创伤后骨关节炎7例、异位骨化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远期疗效与年龄、Letoumel-Judet骨折分型、手术时机、股骨头软骨面是否损伤和复位质量5个因素相关(P<0.05);而与性别、AO分型、手术入路、有无髋关节脱位无关(P>0.05).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能使移位髋臼骨折恢复正常解剖形态,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远期疗效较好;年龄、Letoumel-Judet骨折分型、手术时机、股骨头软骨面是否损伤和复位质量是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作者:刘俊;石振;李彦武;况正宇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造成心脏瓣膜病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滞留的危险因素,探讨改进疗效的方法.方法 将54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根据术后住ICU时间分组,Ⅰ组493例术后住ICU时间<7d,Ⅱ组53例术后住ICU时间≥7 d,以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心功能分级、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作为观察变量,先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LVEF、LVEDD、术前心功能≤Ⅲ级、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LVEDD、术前心功能≤Ⅲ级、主动脉阻断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体质指数增加为保护因素,其余为危险因素.结论 LVEDD、术前心功能≤Ⅲ级、主动脉阻断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是心脏瓣膜病术后ICU滞留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瑞冰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比较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早期三种营养途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81例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早期按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27例)、肠外营养组(30例)及肠内外营养组(24例),根据术后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肠内外营养组除了禁食时间[分别为(7.2±9.8)、(7.1±9.3)、(7.4±9.6)d]外,热量摄入、体重变化、体重、不耐受例数、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劣为肠内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肠内外营养组除了C反应蛋白[分别为(7.0±2.4)、(6.4±1.8)、(6.2±1.3) mg/L]外,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其他各项检验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劣为肠内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更符合食物消化、吸收的生理过程,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王睿;李碧香;周崇高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高分级胶质瘤术后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方法 对68例高分级胶质瘤术后患者分别采用单纯适形放疗(单放组,33例)和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放化组,35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后2周左右开始接受放疗,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射线和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使用热塑膜进行头部固定,然后行双螺旋CT连续增强扫描,扫描层厚3 mm,获得影像学资料,传人三维适形计划系统,勾画治疗靶区.总剂量为52~64 Gy/26~32次/6~7周,中位总剂量60Gy,经复位验证后实施.放化组加用尼莫司汀100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d1-5;45 d为1个周期,连用3个周期.结果 放化组与单放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7%、37.1%、17.1%与54.5%、21.2%、9.1%(x2=5.48,P=0.019);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0个月与13.2个月.放化组与单放组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4.5%、28.9%与40.8%、8.0%(x2=3.91,P=0.048).结论 高分级胶质瘤术后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三维适形多野照射,增加瘤床剂量,能更好地保护正常脑组织,减轻正常脑组织的损伤,为治疗后复发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治疗提供条件.
作者:张培义;王新强;聂国青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微创点状剥脱术在大隐静脉曲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就诊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44例,单盲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6例,采取微创点状剥脱术;对照组18例,采取传统高位结扎加分段抽剥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7.5±1.3)d、(35.4±11.2) ml、(28.7±4.3) min和(1.5±0.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6±1.2)d、(88.6±12.1) ml、(55.6±5.7) min、(2.8±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曲张消失、曲张减少、酸胀消失及肿胀消失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 1/26),对照组为33.3%(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传统术式,微创点状剥脱术可取得相似的疗效,能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叶忠良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椎板开窗减压加In-Space经皮植入棘突间撑开系统与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短期疗效的不同.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33例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A组16例,采用椎板开窗减压加In-Space经皮植入棘突间撑开系统;B组17例,采用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术前,术后1d,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测量植入节段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椎弓根间距离,腰椎活动度.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 21(13.20±2.91)个月.A组术后各时间点椎间隙前缘高度较术前略有下降(P>0.05),术后1d椎间隙后缘高度、术后各时间点椎弓根间距离均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术后1d,术后1、3个月椎间隙前缘高度、椎间隙后缘高度、椎弓根间距离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较术前或术后1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腰椎活动度由术前的9.86°±1.90°减小到末次随访的5.60°±2.02°,B组腰椎活动度由术前的9.89°±2.00°增大到末次随访的10.76°±3.14° (P< 0.05).在末次随访中,A组腰背部疼痛VAS、ODI评分[(2.02±1.98)、(20.18±18.80)分]均明显低于B组[(4.15±2.36)、(30.39±16.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发生假体松动、断裂及脱落.结论 In-Space经皮植入棘突间撑开系统能够较好地维持脊柱活动度及稳定性,防止椎间隙塌陷及继发腰椎不稳的发生,短期疗效满意.
作者:杜瑞;周栋;农鲁明;徐南伟;谢华;蒋世杰;高共鸣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64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依据Vassilouthis和Richardson法判定脑积水程度,脑室明显缩小52例,脑室变化不明显12例;症状明显改善36例,部分改善22例,未改善6例.结论 脑积水诊断明确的患者,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志强;石祥恩;杨军;胡叶帅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采用腹腔镜经后腹腔途径对62例肾肿瘤患者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下用自制橡皮筋或用哈巴狗钳阻断肾动脉,距肾肿瘤边缘0.5~ 1.0cm以超声刀切开肾实质完整切除肿瘤.结果 62例手术均顺利取得成功,手术时间(90.04±32.12) min,热缺血时间(27.33±11.52) min;出血量(150.13±101.52) ml;术后住院时间(9.13±2.75)d.无漏尿、残腔感染、术中输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前、术后患者血肌酐无明显变化.术后病理确诊恶性肿瘤52例,良性肿瘤10例.随访3~26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对直径小于4.0 cm的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前跃;王砺;李志坤;汤磊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小夹板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闭合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 1年1月应用小夹板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130例闭合性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夹板组和钢板组,每组65例.夹板组行小夹板固定肱骨近端;钢板组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比较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和影像学评定.结果 按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夹板组优率为30.8%( 20/65),明显低于钢板组的61.5%(4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影像学评定:夹板组优率为33.8%( 22/65),明显低于钢板组的72.3%(4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对闭合性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能获得良好复位,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韩震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166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其中104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62例行传统疝修补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单侧、双侧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4.3±1.2)d、恢复非限制性活动时间(3.6±1.1)d、术后需镇痛率3.8%(4/1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1.3)d、(7.0±1.9)d、11.3%(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选择.
作者:林曙良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股骨颈骨折12例患者,采用骨水泥型长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所有患者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及针对原发病治疗,其中7例行MPT(美法仑、甲泼尼龙、沙利度胺)方案化疗,3例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1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 12例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优2例,良7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75%(9/12).术后随访8个月至3年,1例13个月后局部复发,1年总生存率100%,2年总生存率83%,3年总生存率67%.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长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清除局部肿瘤病灶,重建功能,术后恢复快,缓解疼痛,为进一步综合治疗争取机会.术后接受双膦酸盐治疗可促进新骨形成,预防再次骨折发生;外科手术干预局部处理的同时应标本兼治,针对原发病多发性骨髓瘤积极治疗,降低肿瘤细胞负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刘红艳;肖运祥;郭静明;王海燕;叶松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Orthocord线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用Orthocord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13例患者.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影像学结果评价疗效.结果 13例患者随访10~14( 12±2)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骨折端骨性愈合.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稳定,关节活动度良好,无肿胀、疼痛,抽屉试验阴性,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3.2±1.8)分,与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72.3±2.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P<0.05).结论 Orthocord线能有效固定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恢复后交叉韧带长度及张力,允许关节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陈孙裕;李坚;肖展豪;潘玲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采用颅骨成形结合脑皮质电凝热灼术治疗颅骨缺损并发顽固性癫痫的可行性.方法 15例颅骨缺损并发顽固性癫痫患者,采用数字化塑形钛板行颅骨成形术,术中行脑皮层电极扫描,确定异常放电灶,行电凝热灼术.术后继续抗癫痫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全部患者肢体运动和感觉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12个月进行疗效评价,其中Ⅰ级4例,Ⅱ级8例,Ⅲ级、Ⅳ级和Ⅴ级各1例.有效率93.3%( 14/15),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颅骨成形结合脑皮质电凝热灼术是治疗颅骨缺损并发顽固性癫痫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代旭;陈金华;陈涛;金保山;高文宏;毛华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及经验.方法 对28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结合腰大池引流的方法治疗.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疗效.结果 住院期间生存23例,死亡5例.术后随访6~ 12个月,ADL评定:恢复日常生活(Ⅰ级)4例,日常生活自理(Ⅱ级)9例,生活需要帮助(Ⅲ级)7例,卧床不起、有意识2例(Ⅳ级),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再次发生脑出血死亡.结论 应用侧脑室穿刺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结合腰大池引流的方法治疗脑室铸型出血,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冯巍;王年青;朱景华;袁喜平;邵章海;张锋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和乳酸脱氢酶(LDH)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酶法检测4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良性胸腔积液组)和49例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患者(恶性胸腔积液组)胸腔积液中CRP、CEA和LDH水平.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组CRP水平明显低于良性胸腔积液组(P<0.05),CEA、LDH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P<0.05).恶性胸腔积液组CRP、CEA和LDH的阳性率分别为26.5% (13/49)、73.5%(36/49)和91.8%(45/49),而良性胸腔积液组CRP、CEA和LDH的阳性率分别为92.9%( 39/42)、16.7%( 7/42)和14.3%(6/4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CEA和LDH水平和阳性率在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中有明显差异,通过对它们的检测有助于对良、恶性胸腔积液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鲍千红 刊期: 2011年第35期
后尿道断裂是骨盆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20%.目前,临床上对于骨盆骨折并发后尿道断裂的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时机尚存在争议.我院1999年6月至2010年6月,对35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并发后尿道断裂的患者采取急诊尿道吻合或尿道会师,同时对骨盆骨折采取复位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35例男性患者,年龄26~59(43.12±4.20)岁.车祸伤33例,坠落伤1例,挤压伤1例.其中耻骨联合分离24例(开放伤1例),耻骨碎骨片嵌入尿道2例.伤后尿道均完全断裂.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伴颅脑损伤2例,多发肋骨骨折1例,下肢骨折2例.
作者:王长义;王志建;刘兆月;张占五;周卫东;于千;何昆仑;吴敬彰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是肾移植术后早期严重威胁生命且相对少见的一种并发症.通常发生在术后2周以内,是肾移植早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处理不当,可导致移植肾丢失,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其发生率为0.3%~8.5%[1].我院2005年12月至2010年11月共完成肾移植400例,其中3例发生移植肾自发性破裂,发生率为0.75%,经积极抢救,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例1 患者,男,19岁,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术前规律血液透析1年.于2009月7月14日由母亲(43岁)为其捐肾行活体亲属肾移植术.供受体血型均为O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补体依赖淋巴细胞(CDC)3%,供肾(左肾)动静脉均为单支.术前3d开始服用吗替麦考酚酯,未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巴利昔单抗等免疫抑制剂诱导,移植肾热缺血时间为1 min,冷缺血时间为75 min,手术顺利.
作者:王锁刚;王光策;陈铸;崔勇;何伟;张翥 刊期: 2011年第35期
重力在人体骨骼系统的正常生长和功能维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长期失负荷可导致肢体的废用性骨质疏松.在微重力下长期航空飞行的宇航员、长期卧床的患者、肢体制动的患者都会使骨骼处于低负荷状态.在失重状态下,重力负荷几乎消失,骨组织的力负荷就会大为减少,并因此导致骨量丢失.因此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当前航天医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失重是使物体只表现质量不表现重量的一种特殊力学效应.宇航员在空间飞行期间,失重的作用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在长期或重复空间飞行时,骨和钙代谢的进行性或累积性变化有可能导致骨折、肾结石和软组织钙化.为了保证宇航员的健康和安全,航天医学界一直致力于观察真实失重和地面模拟失重对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崔明海;尹文哲 刊期: 2011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