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7期文献
  • 肝下阑尾炎一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阑尾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急腹症,典型患者诊断比较容易,但是对于阑尾位置变异的阑尾炎患者诊断较困难.肝下阑尾炎患者因阑尾位置特殊,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发生误诊;术前应充分评估,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史逸华;戴灵波;陈妙德;王强;徐洪根;温天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超声支气管镜诊断肺栓塞一例报告

    肺栓塞是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明显增加死亡风险.肺栓塞常见的诊断方法为胸部增强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肺灌注扫描以及肺动脉造影等,但限于CT场地、造影剂以及射线的原因,难以应用于病情危重无法转运至CT室的患者、造影剂过敏患者、肾功能障碍患者以及处于妊娠期无法暴露于射线的患者,超声支气管镜可作为上述患者的备选诊断方法.

    作者:李凤卫;边建伟;辛兴;刘思杰;吴迅;陈应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腺瘤伴功能亢进一例超声表现

    甲状旁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多异位于甲状腺下级和胸腺之间,而异位甲状腺内极其罕见.甲状旁腺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腺瘤可分泌大量甲状旁腺激素,导致钙磷代谢紊乱.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腺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可帮助诊断.

    作者:侯曼曼;张天义;王少春;陈东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体质量指数对直肠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对直肠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179例行腹腔镜TME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I将患者分为三组:偏瘦组(BMI<18.5 kg/m2,15例)、正常组(BMI 18.5~22.9 kg/m2,89例)、超重肥胖组(BMI≥23.0 kg/m2,75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手术相关情况.结果 超重肥胖组术前合并症多于偏瘦组和正常组[45.33%(34/75)比4/15和28.09%(25/89)],偏瘦组术前白蛋白低于正常组和超重肥胖组[(36.3±2.8)g/L比(38.6±3.2)和(39.1±3.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偏瘦组和正常组[(149.2±32.9)min比(129.3±28.7)、(133.5±23.6)min和(135.5±29.0)ml比(117.5±22.6)、(122.5±25.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性别构成、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直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环周切缘、淋巴结清扫数、切除长度、术后并发症、手术部位感染、术后尿潴留、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的不同意味着患者合并症及营养状况的不同,超重和肥胖会导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TME时操作困难,但不影响手术的根治性及患者的近期临床结局.

    作者:李培哲;吕绪昆;高恒岭;黑颖睿;刘西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c-Met和c-Src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c-Met和c-Src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NSCLC患者组织蜡块标本中c-Met和c-Src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c-Met与c-Src在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而在间质及正常肺组织中未见表达.NSCLC中c-Met和c-Src的表达与性别、分化程度、病理类型、T分期及TNM分期相关(P<0.05或<0.01),且c-Met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c-Met和c-Src表达与年龄无关,c-Sr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肺癌组织中c-Met和c-Src表达呈正相关(r=0.662,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Met高表达患者(51例)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均明显短于c-Met低表达患者(37例)[(18.08±1.34)个月比(23.76±1.79)个月和(33.63±1.95)个月比(42.24±2.68)个月],c-Src高表达患者(25例)DFS和OS均明显短于c-Src低表达患者(63例)[(16.96±2.56)个月比(21.86±1.15)个月和(27.84±2.89)个月比(40.98±1.81)个月],c-Met和c-Src均高表达患者(25例)DFS和OS明显短于c-Met和c-Src均低表达患者(37例)[(16.96±2.56)个月比(23.76±1.79)个月和(27.84±2.89)个月比(42.24±2.6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RR=2.174,95%CI 1.354~3.490,P=0.001)及c-Met和c-Src均高表达(RR=1.447,95%CI 1.114~1.880,P=0.006)是影响NSCLC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类型(RR=0.610,95%CI 0.377~0.986,P=0.044)、T分期(RR=2.215,95%CI 1.357~3.616,P=0.001)及c-Met和c-Src均高表达(RR=1.979,95%CI 1.455~2.692,P=0.000)是影响NSCL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Met和c-Src参与NSCLC的发生和发展,影响NSCLC患者的预后.

    作者:孙程;谭永刚;闫顺朝;邹华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微小RNA-206与B淋巴细胞瘤-2基因的表达变化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微小RNA-206(microRNA-206)与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关系、临床意义及分子机制.方法 研究纳入2013年4月至2017年8月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1例,收集其术中乳腺癌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的Bcl-2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组织标本中的microRNA-206水平.分析Bcl-2及microRNA-206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体外培养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通过转染模拟序列上调microRNA-206的水平,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上调microRNA-206后细胞中Bcl-2的表达变化;CCK-8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上调microRNA-206后细胞增殖率的变化.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的Bcl-2总体阳性率为64.52%(20/31),高于癌周正常组织的35.48%(1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6,P=0.022).Bcl-2高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microRNA-206相对表达低于Bcl-2表达较低的三阴性乳腺癌组织(0.645±0.062比1.000±0.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3,P=0.003).Bcl-2表达水平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肿瘤大小有关(χ2=4.917、8.791、6.091,P=0.026、0.003、0.013).较低的microRNA-206表达水平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有关(χ2=6.856、4.774,P=0.008、0.028).上调MDA-MB-231细胞的microRNA-206水平后Bcl-2的mRNA水平与阴性转染细胞相比降低(0.641±0.031比1.000±0.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68,P=0.001),同时Bcl-2蛋白水也有所降低.上调microRNA-206可抑制细胞的增殖.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中microRNA-206与Bcl-2可能存在负向调控关系,二者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焦丹;甘雨良;张莉;戴伟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评估老年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早期恢复质量的研究

    目的 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量表)评估老年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早期恢复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2—6月行胃肠道肿瘤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42例,年龄≥65岁,体质量指数(22.98±3.20)kg/m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后第1和2天对患者进行QoR-40量表评分,并分析影响术后第1和2天QoR-40量表总分的因素.结果 术后第2天QoR-40量表中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躯体独立性、疼痛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术后第1天[42(39,43)分比40(38,42)分、53(52,54)分比52(50,53)分、35(35,35)分比35(34,35)分、15(13,15)分比14(12,15)分、34(33,35)分比33(32,34)分和178(173,182)分比174(169,1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天QoR-40量表总分与手术类型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和麻醉方法无关(P>0.05);术后第2天QoR-40量表总分与年龄和手术类型有关(P<0.05),与性别和麻醉方法无关(P>0.05).结论 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和年龄<70岁患者术后早期QoR-40量表评分较高,术后恢复质量相对较好,提示手术类型以及年龄可能是老年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莹;徐亮;尹荣真;郭苗苗;张伟;马正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壶腹周围癌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动脉优先入路的应用探讨

    目的 评价壶腹周围癌实施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时应用动脉优先入路策略的意义.方法 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壶腹周围癌患者1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7例,其中试验组行LPD时应用动脉优先入路,对照组行LPD时应用传统动脉入路.对比两组术中、术后以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2月.结果 两组均顺利实施LP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中肠系膜上静脉受累者切除肿瘤时间明显缩短[(215.6±12.3)min比(263.4±21.2)min]、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98.9±15.6)ml比(130.1±26.7)ml]、术中输血量也明显降低[(1.4±0.9)U比(2.9±1.3)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R0切除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97.0%(65/67)比88.1%(5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术后6个月无瘤生存率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壶腹周围癌实施LPD采用动脉优先入路可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同时能缩短累及肠系膜上静脉者切除肿瘤的时间并提高患者的R0切除率.

    作者:李青春;薛军花;李文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黑素瘤抗原编码基因A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黑素瘤抗原编码基因(MAGE)A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9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制作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AGEA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AGEA1蛋白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质和胞核,癌组织MAGEA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3.6%(145/197)比5.6%(11/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MAGEA1蛋白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AGEA1蛋白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MAGEA1蛋白阴性患者(37.2%比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AGEA1蛋白表达阳性是导致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1,95%CI 1.22~2.98,P=0.004).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AGEA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与患者预后负相关,可能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的一个靶目标.

    作者:朱呈祥;于跃;方海生;黄陈军;赵飞;周悦;李俊;李启凡;庄宇;王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国产猪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国产猪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p-ALG)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SAA患者的临床资料.预处理方案为p-ALG+环磷酰胺+氟达拉滨;异基因HSCT方式采用外周干细胞+骨髓血(采集骨髓血总量小于400 ml,不更换穿刺点).记录p-ALG相关并发症、移植后造血干细胞重建时间、疗效等.结果 发生p-ALG过敏反应1例,无血清病反应.5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时间为第11~17天,血小板计数>20×109/L时间为第11~15天,短串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均为完全供者嵌合体.3例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给予甲泼尼龙、他克莫司等治疗,均顺利控制.脱离输红细胞悬液时间为第9~87天.随访1~37个月,患者生活状况良好.结论 p-ALG应用于SAA异基因HSCT中疗效肯定,费用明显降低,值得推广.

    作者:张璞;冯凯;付杰;薛燕;张慈现;向立丽;马家乐;李晓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6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5年12月36例SPT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36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0.5岁;有腹部包块11例,腹部压痛15例.33例患者行超声检查,多表现为胰腺实性不均质低回声、等回声光团,或囊实混合性回声光团;肿物边界清晰,部分肿物中央伴有分隔;且多不伴有胰管、胆管扩张.CT平扫多表现为单发的类圆形混杂密度影,包膜清晰;CT增强扫描示囊壁和实性区域的动脉期呈轻或中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囊性部分各期均不强化.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发生胰瘘8例,水肿性胰腺炎6例,切口感染2例,均给予对症治疗后痊愈.患者随访5~120个月,平均56个月,术后均未行放疗和化疗.34例患者预后良好,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迹象;1例患者出院后2个月因急性白血病发作死亡,1例术后1年出现肝转移后失访.结论 SPTP的主要患者群体为青年女性,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腹部肿块和压痛;术前定性诊断有一定困难,影像学检查对于SPTP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应结合肿瘤的位置、术中所见肿瘤的侵袭倾向以及术中快速病理的结果决定术式的选择;多数SPTP患者预后良好,复发率及转移率低.

    作者:白杨;高玉先;谷野;韩喜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远期卒中后抑郁与梗死病灶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IS)患者远期卒中后抑郁(PSD)与梗死病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住院的118例老年首发I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MRI检查观察梗死病灶部位、梗死病灶侧别、梗死病灶体积和梗死病灶数.患者至少随访2年,以第4版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手册(DSM-Ⅳ)相关标准联合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PSD评价,HAMD评分≥7分为抑郁.远期PSD与梗死病灶相关特征间相关性采用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8例老年IS患者中,发生远期PSD 49例(抑郁组),其中轻度25例,中度15例,重度9例(5例梗死病灶位于额叶);未发生远期抑郁69例(无抑郁组).抑郁组发生于额叶和颞叶比例、梗死病灶数和梗死病灶体积明显高于无抑郁组[40.8%(20/49)比15.9%(11/69)、28.6%(14/49)比8.7%(6/69)、(2.6±0.6)个比(1.7±0.3)个和(3.6±1.3)ml比(2.4±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灶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轻、中和重度PSD患者梗死病灶数分别为(1.7±0.6)、(2.2±0.7)和(2.8±1.0)个,梗死病灶体积分别为(2.5±1.0)、(3.4±1.1)和(3.8±1.3)ml,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62和7.391,P=0.025和0.022).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死病灶位于额叶、颞叶是老年首发IS患者远期PSD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35和3.581,95%CI 1.191~6.717和1.244~10.395,P=0.020和0.018).结论 额叶、颞叶发生梗死是影响老年首发IS患者远期PSD的独立危险因素,梗死病灶位于额叶、病灶数越多以及病灶体积越大则远期PSD越严重.

    作者:褚桂芬;张弘;肖燕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评估

    目的 研究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11月11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NWES、Rason评分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应用Pearson线性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11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轻症84例,中重症8例,重症18例.治愈103例;死亡7例,其中中重症1例,重症6例,病死率为6.36%(7/110).NEWS(2.75±2.47)分,轻症(1.92±1.86)分,中重症(4.25±1.58)分,重症(5.94±2.43)分,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WS与Rason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53和0.794,P<0.05).NEWS预测中重症和重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6,临界值为3分,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79.5%;NEWS预测死亡的AUC为0.872,临界值为5分,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89.3%.结论 NEWS可以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王勇;刘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微小RNA-138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抑制乳腺癌侵袭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138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影响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和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转染miR阴性对照模拟物(miR-NC)和miR-138模拟物后miR-138表达量;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活性;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距离和侵袭率.RT-PCR检测转染miR-138模拟物后EMT关键分子Vimentin、N-cadherin和E-cadherin mRNA表达量.结果 MCF-10A中miR-13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CF-7和MDA-MB-231(1.006±0.009比0.324±0.027和0.512±0.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F-7和MDA-MB-231 miR-138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F-7和MDA-MB-231转染miR-138模拟物后第3和4天乳腺癌细胞活性明显低于转染miR-NC(MCF-7:0.514±0.052比0.593±0.061和0.643±0.074比0.784±0.081;MDA-MB-231:0.552±0.043比0.614±0.063和0.673±0.074比0.792±0.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F-7和MDA-MB-231转染miR-138模拟物后乳腺癌细胞迁移距离和侵袭率明显低于转染miR-NC(MCF-7:0.572±0.051比1.003±0.012和0.624±0.043比1.002±0.007,MDA-MB-231:0.472±0.051比1.003±0.095和0.573±0.044比1.004±0.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F-7和MDA-MB-231转染miR-138模拟物后Vimentin和N-cadherin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转染miR-NC,而E-cadherin 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38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量降低;miR-138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通过调控EMT过程抑制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

    作者:沈庆林;彭敏;章必成;姚颐;徐唐鹏;褚玉新;宋启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22例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复阅病理切片,应用EnVision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总结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患者年龄23~66岁,平均39.2岁,中位年龄36岁.22例患者中,体检发现14例,下腹不适或阴道不规则流血7例,伴有痛经史4例,癌抗原125和/或癌胚抗原升高5例.超声检查均提示附件区包块.平均肿瘤直径7.2 cm,囊性或囊实性,囊内为黏稠液体或褐色液体,伴内生性或外生性乳头.镜下可见肿瘤组织排列为粗大的乳头结构,表面被覆单层或复层肿瘤性上皮细胞,以浆液性、宫颈管型及内膜样腺上皮多见,间质伴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2例分别伴有腹膜或大网膜肿瘤种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患者不同程度地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配对盒基因(PAX)8和细胞角蛋白(CK)7,均不表达CK20和尾型同源盒基因(CDX)2.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Ⅰ期20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3.6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多见于年轻患者,多数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其发生主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可伴有典型内膜异位组织学表现,确诊时需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及黏液性肿瘤鉴别.多数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为FIGOⅠ期,预后良好,可参照交界性内膜样肿瘤的治疗方案.

    作者:宋光耀;王亚萍;李广慧;于晶功;徐曼;王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术后光相干断层扫描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巩膜外加压术后行黄斑区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与视力变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2—11月44例患者45眼,术前累及或未累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外加压术成功复位.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行视力、眼底照相和OCT检查,测量视力、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视网膜下液高度、脉络膜厚度.结果 术后眼底检查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手术成功率为100%(45/45).术后3 d、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视力均明显高于术前(0.26±0.16、0.30±0.14、0.32±0.16、0.37±0.16、0.39±0.14和0.44±0.13比0.2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逐渐增加[(153.35±72.24)、(159.98±71.72)、(161.10±62.73)、(171.93±67.80)、(180.78±70.51)和(197.20±73.63)μm];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视力与术后6个月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无相关性(r=-0.335,P>0.05),术后6个月视力与术前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也无相关性(r=0.303,P>0.05).术后3 d、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不断吸收[(297.75±134.87)、(209.25±99.56)、(182.78±89.22)、(159.83±81.33)、(137.86±80.70)和(96.00±67.63)μm];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及术后3 d、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视力与视网膜下液高度呈正相关(r=0.191、0.386、0.302、0.138、0.117、0.089和0.041,P<0.05).术后3 d、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脉络膜厚度逐渐变薄[(290.25±91.99)、(272.31±85.46)、(268.86±87.17)、(251.75±79.92)、(234.39±71.25)和(223.42±66.58)μm];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及术后3 d、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视力与脉络膜厚度呈负相关(r=-0.062、-0.194、-0.204、-0.185、-0.330、-0.331和-0.330,P<0.05).结论 术前视力、视网膜下液高度及脉络膜厚度对患者视力恢复有影响.OCT能清晰显示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区微观形态结构的变化,黄斑区解剖复位需要较长时间,可以较好地解释术后视力的恢复过程.

    作者:石笑楠;顾朝辉;付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全身骨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全身骨显像在肺癌、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2590例肺癌和1062例乳腺癌共3652例患者的SPECT全身骨显像结果,骨显像剂为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结果 3652例患者骨转移发生率为47.6%(1738/3652),其中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为44.1%(1142/2590),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为56.1%(596/1062).肺癌和乳腺癌患者骨转移部位以胸部多见,其次是脊柱,再次为骨盆、四肢和颅骨.病程7~12个月和>12个月的肺癌和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程1~6个月患者[35.5%(198/558)和53.2%(870/1636)比18.7%(74/396)、41.0%(64/156)和65.3%(508/778)比18.8%(24/128)],病程>12个月的肺癌和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程7~12个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和乳腺癌患者定期行SPECT全身骨显像对病程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价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雨薇;赵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期胃癌的预防及诊治进展

    胃癌的发病率在许多国家呈下降趋势.随着高危人群的增加及人口老龄化,胃癌仍是全球癌症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如何早期预防、检测及治疗胃癌,降低胃癌病死率是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早期胃癌筛查诊治技术的不断完善,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增加,明显改善了预后.

    作者:刘婧宜;赵清喜;柏海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维生素D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是1,25-二羟基维生素D3的前体,其主要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和保持骨的稳态平衡.此外,维生素D对肿瘤、免疫、妊娠、代谢等方面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代谢紊乱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总结维生素D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王植;张乐;杨蒙香;赵涵;宋威;刘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乳腺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肿块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微创术符合现代外科人性化的理念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学要求,已比较成熟并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乳腺外科更是很早就开始了微创治疗.在乳腺疾病的诊治中,乳腺微创旋切术在影像检查系统的帮助下活检及切除乳腺肿物,能清晰显示整个手术过程,分辨乳房的各层结构,确定肿块的数量、大小、边界及周围关系等,而且对于触诊不清的小肿块及多个肿块更为适用.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其在乳腺炎的治疗中也展现了自己的优势,对于男性乳腺发育症也有很好的疗效.乳腺微创旋切术以其精准的定位、较小的切口、更快的恢复,达到切除肿块与美容的双重效果,较传统开放手术更有优势.

    作者:金思励;赵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普瑞巴林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神经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主要表现为针刺样、烧灼样或电击样疼痛,目前临床上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普瑞巴林是第三代抗癫痫药,为γ-氨基丁酸衍生物,能够减轻神经痛和痛觉超敏症状,并且有抗焦虑和改善睡眠等作用,目前被推荐为治疗神经痛的一线用药.现总结普瑞巴林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的新进展.

    作者:李泓锡;姚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全身麻醉患儿禁饮时间的新进展

    临床工作中患儿实际禁饮时间比需要的长很多,由此给围手术期患儿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现有的临床研究已经指出术前2~3h饮用清液体不会增加患儿反流误吸的风险,同时利用超声技术通过观察胃窦部进而判断胃排空.

    作者:殷潇;牛佳媛;张燕平;赵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