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10期文献
  • 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与Child-Turcotte-Pugh分级预测肝衰竭预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评估和预测肝衰竭疗效和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肝衰竭患者88例,分别按MELD和CTP分级进行评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生化指标和MELD评分的变化;应用MELD评分和CTP分级对患者的短期(3个月内)生存率作预后评估,同时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不同MELD评分的短期生存率和生存状况.结果 在MELD评分<20分、20分≤MELD评分<30分、30分≤MELD评分<40分和MELD评分≥40分患者中,CTP分级B级患者病死率分别为0、2.6%( 1/39)、6.7%(1/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P>0.05),CTP分级C级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4.3%(3/21)、56.4%(22/39)和80.0%(12/15)、100.0%(1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2,P<0.01).在MELD评分<20分患者中,CTP分级C级与CTP分级B级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在20分≤MELD评分<30分、30分≤MELD评分<40分和MELD评分≥40分患者中,CTP分级C级与CTP分级B级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1).MELD评分<20分、20分≤MELD评分<30分、30分≤MELD评分<40分和MELD评分≥40分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82,P<0.01).结论 MELD评分和CTP分级能评估肝衰竭的预后,且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在MELD评分基础上引入CTP分级能相应增加预测的准确性.

    作者:尹蔚华;周锡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冠心病检测中的意义

    目的 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在冠心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分别检测176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56例,稳定型心绞痛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2例)以及6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hs-CRP、Lp(a)水平和TC/HDL-C.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hs-CRP、Lp (a)和TC/HDL-C分别为(34.51±9.65) mg/L、(295.16±104.57) mg/L和4.23±0.91,而对照组分别为( 1.26±0.69) mg/L、(145.26±42.19) mg/L和2.54±0.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Lp(a)和TC/HDL-C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 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Lp(a)和TC/HDL-C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 0.05).结论血清hs-CRP、Lp(a)和TC/HDL-C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可以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陈本渊;钱利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缺血性卒中患者Essen卒中风险评估量表与脑血管狭窄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 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Essen卒中风险评估量表(ESRS)评分和脑血管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ESRS评分和颅脑CT血管造影(CTA)的资料,根据CTA检查结果将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血管狭窄≥50%组(39例)和血管狭窄<50%组(52例),评价ESRS评分与脑血管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管狭窄≥50%组ESRS评分高危比例[30.8%(12/39)]显著高于血管狭窄<50%组[11.5%(6/52)],ESRS评分低危比例[69.2%(27/39)]显著低于血管狭窄<50%组[88.5% (4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94,P=0.023).结论 ESRS评分与脑血管狭窄程度存在相关性,ESRS评分高危患者CTA示脑血管狭窄率高,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加大.

    作者:樊敬峰;郑文旭;刘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孟鲁司特联合氯雷他定对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血清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

    目的 研究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应用孟鲁司特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时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方法 收集46例确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予孟鲁司特联合氯雷他定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血清IFN-γ和IL-4水平的变化.结果 46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59.94±9.43)、(39.94±9.07) ng/L,IL-4水平分别为(48.78±22.23)、(60.78±16.48) ng/L.治疗前后两种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能够调节IFN-γ、IL-4水平失衡,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韩雪梅;王文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胃癌组织中PTEN、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PTEN、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胃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择74例胃癌组织标本及3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cadherin、PTEN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分析不同分期胃癌PTEN、E-cadherin表达的差异及胃癌组织中PTEN、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PTEN、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7% (56/74)及82.4%(61/74),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3%(28/30)及96.7%(29/30),胃癌组织PTEN、E-cadherin表达阳性率低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E-cadherin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9%(22/35)及77.1%(27/35),在早期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2% (34/39)及87.2%(34/39),进展期胃癌组织PTEN、E-cadherin表达阳性率低于早期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PTEN与E-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r=4.29,P=0.003).结论 胃癌组织中PTEN、E-cadherin不同程度表达缺失,其可能是胃癌发生及发展的机制之一.

    作者:胡艳艳;叶晓云;徐齐源;汤世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10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54例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24h平均舒张压(24hDBP)和IVST、LVPW、LVEDD及LVMI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1例(1.9%)干咳,2例(3.7%)轻度踝部水肿;对照组仅出现2例(3.7%)踝部水肿,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相比,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能够更明显地控制血压,更有效地逆转左室肥厚,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雁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13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存分析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生存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1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化疗组86例(均为第三代化疗药物加铂类方案化疗2个周期以上),未化疗组45例(均因患者意愿未行任何方案化疗).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鳞癌76例,支气管肺泡癌8例,腺癌35例,腺鳞癌12例,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0、54、34、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B期化疗组26例与未化疗组17例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5、7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块大小、T分期、N分期和化疗情况为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值分别为0.080、0.002、0.000、0.029).结论 鳞癌、支气管肺泡癌手术预后相对较好;ⅠB期手术患者术后含铂类方案化疗不能延长生存期;肿块大小、T分期、N分期、化疗情况是NSCLC手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梁伟军;胡成平;宋敏;顾其华;陈红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是急性胰腺炎中常见的类型,占急性胰腺炎的15% ~ 50%,病死率高达20% ~ 35%[1],而胆管病变是引起ABP的主要原因,随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不断提高,使得内镜下胆胰疾病的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我院对ABP患者在ERCP的基础上进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鼻胆管引流术(ENBD)、胆总管取石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文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药物洗脱支架断裂致支架内血栓形成一例

    随着药物洗脱支架的广泛应用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不断增加,发现支架断裂并非罕见,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8%~ 2.6%[1].值得注意的是支架断裂增加了支架晚期并发症的风险,可以导致极其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现报道1例药物洗脱支架断裂致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病例.

    作者:邓建丽;金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电子结肠镜检查致肠穿孔二例

    随着电子结肠镜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结肠镜检查已得到普及和推广,但是结肠镜检查与治疗为侵入性操作,如果使用不当会有一定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近年陆续可见结肠镜检查导致肠穿孔的报道,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共计完成结肠镜检查及镜下治疗1459例,仅在2011年1-3月发生了2例结肠镜检查中肠穿孔,现对这2例病例进行介绍.

    作者:王海燕;刘卫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其主要临床特点为尿白蛋白排泄率逐年增加、肾功能减退至终末期肾病.既往研究认为,DN主要病理特征是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堆积、系膜增宽、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然而这些因素仅能解释30% ~50%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2].近来研究发现,除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传统机制外,足细胞病变、炎性反应、氧化应激、遗传易感因素等非传统机制在DN发病机制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朱祎;沈惠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胃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

    1982年Feri首先提出新辅助化疗理念,1989年Wilke等率先在临床中对胃癌实施新辅助化疗;目前已经有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胃癌新辅助化疗安全、有效,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现将近年来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郭秀丽;姚士伟;梁丕霞;徐有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机化性肺炎

    机化性肺炎(OP)为肺损伤所致的非特异性病理反应,其有许多病因,包括感染、药物、结缔组织病、吸入等,称为继发性OP(SOP),而找不到病因者称为特发性OP,或称为隐源性OP(COP).OP主要组织病理显示肺泡、远端小气道内疏松纤维组织息肉栓并不同程度的间质和肺泡单核细胞、泡沫巨噬细胞浸润;典型影像示多发的双肺胸膜下或支气管周围炎性浸润形成的磨玻璃、实变灶.

    作者:陶仲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咳嗽 咳痰 活动后气急

    病历摘要患者女,6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间断咯血42年,加重1个月”于2011年3月9日首次收入我院.1969年患肺结核,曾大咯血1次,经气管切开抢救成功.之后反复咳嗽、咳黄脓痰,间断少量咯血,近10年出现进行性活动后气急,间断双下肢水肿,多次查超声心动图(UCG)提示“肺动脉高压”并多次住院.本次入院前1个月上述症状再次加重,行肺CT示:两侧支气管扩张改变,伴部分肺部炎性反应;肺动脉高压,两肺淤血(图1),门诊抗感染效果不佳收入院.

    作者:张萍;何荷;曹惠芳;李维浩;叶涛;杨钢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