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11期文献
  • CT监视下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8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CT监视下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 选择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CT监视下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引流血肿,间断用尿激酶冲洗并引流出残留血凝块.观察血肿体积减少量、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临床疗效及远期随访.结果 手术时间15~ 45(25.0± 2.8) min;术后血肿体积减少率30%~ 80% (56.8±3.2)%;GCS评分增加(2.3±0.3)分.随访2~24个月,80例患者死亡10例,70例幸存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估:ADL1级17例(24.3%),ADL2级36例(51.4%),ADL3级13例(18.6%),ADL4级3例(4.3%),ADL5级1例(1.4%).结论 CT监视下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简单快捷、定位准确、不用开颅和输血、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要注意手术适应证.

    作者:赵宪林;姜宏舟;刘国军;王庭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GustiloⅢA型损伤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股骨干GustiloⅢA型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股骨干GustiloⅢA型损伤患者26例(LCP组),采用VSD联合LCP内固定治疗.另选取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股骨干GustiloⅢA型损伤患者37例(EF组),采用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LCP组术后住院时间(15.0±0.2)d,明显短于EF组的(23.0±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LCP组骨折愈合时间为8~25(13.0±0.4)个月,明显短于EF组的10~48(22.0±0.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骨不连发生.LCP组和EF组术后感染率[7.7%(2/26)比8.1%(3/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畸形发生率[3.8%(1/26)比27.0%(10/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SD可有效控制GustiloⅢA型损伤深部感染发生,外固定架治疗股骨干GustiloⅢA型损伤并发症较多,VSD联合LCP内固定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东黎阳;李洪秋;阿良;姜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冲击波治疗仪治疗跟腱炎32例患者,观察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反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 所有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均于治疗后2周、3个月和6个月时随访.治疗后2周、3个月时VAS评分分别为(4.21±0.51)、( 2.96±0.45)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18±0.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治疗后6个月时,VAS评分优良率为90.6%(29/32).结论 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炎有较好的疗效,且相对安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梁春平;李云霞;张允申;陈欣杰;惠俊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微创穿刺清除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抽吸穿刺针行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抽吸穿刺针行血肿清除术治疗的6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清除术组),与同期行内科保守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60例患者(内科保守治疗组)作对照,比较两组入院时、治疗3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清除率以及就诊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结果 微创穿刺清除术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6±18.4)分比(23.4217.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微创穿刺清除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清除率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14.6±12.4)分比(20.1±18.4)分,(92.3±5.4)%比(79.5±13.8)%](P<0.05).就诊后6个月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微创穿刺清除术组生存质量效果良好率为81.7%(49/60),明显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的67.2%( 3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的特点,能够有效、快速解决颅内血肿占位压迫效应,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陆川;林建虎;巴华君;陈献东;陈茂华;孙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神经外科术后残余肌松与呼吸功能状态的情况分析

    目的 观察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残余肌松发生情况及其呼吸功能状态.方法 选择神经外科择期全身麻醉开颅手术、术后转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的患者328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维库溴铵组(135例)和罗库溴铵组(193例).麻醉诱导后气管内插管,持续输注丙泊酚吸入七氟烷并间断给予肌肉松弛剂维持麻醉.术毕根据临床拔管指征拔除气管内导管转入PACU,使用4个成串刺激(TOF)比值测定肌力恢复情况和动脉血气分析,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维库溴铵组和罗库溴铵组患者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分别为31.9%(43/135)、14.5%(28/193).维库溴铵组TOF比值<0.9与TOF比值≥0.9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0%(3/43)比4.3%(4/92)和44.2%( 19/43)比18.5%( 17/92)(P< 0.01);罗库溴铵组TOF比值<0.9与TOF比值≥0.9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6%(1/28)比1.2%( 2/165)和39.3%(11/28)比17.0%(28/165)(P< 0.01).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依据临床指征拔管后残余肌松发生率较高,且呼吸功能受损.

    作者:王会文;侯春梅;张雪梅;韩如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分析

    目的 观察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5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髓内钉内固定组),并与同期行动力髋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的49例患者(动力髋螺钉手术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下床时间.采用Harris评分法评价随访1年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髓内钉内固定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分别为(18.9±3.2)d、(54.6±6.3) min、(146.7±32.2) ml、(44.0±9.0) ml和(22.6±2.9)d,明显低于动力髋螺钉手术组的(24.7±2.4)d、(99.6±9.4) min、(436.0±34.7) ml、(407.0±53.0) ml和(38.52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Harris评分髓内钉内固定组为(89.3±4.9)分,明显高于动力髋螺钉手术组的(83.2±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总体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固定手术治疗.

    作者:包士忻;管功奎;刘昌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及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救治的63例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指征、术后处理及预后,评定术后随访6、12个月时患者的存活率及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情况和抑郁情绪状况.结果 63例患者术后存活率为82.54%(52/63),GOS评分:预后良好33例,中度残疾15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1例.随访6个月时存活率为77.78%(49/63),抑郁发生率为79.59% (39/49);随访12个月时存活率为71.43% (45/63),抑郁发生率为86.67%( 39/45),随访12个月时与随访6个月时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及时治疗,术中充分减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根据患者的CT和体格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密切观察病情,注重心身整体干预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巢少辉;刘宁;金建辉;朱光彩;毛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行中转开腹5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与手术时机,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行LC中转开腹手术55例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LC成功者16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与手术时机.结果 研究组年龄≥60岁、胆囊壁厚度≥5 mm、结石嵌顿直径≥2 mm、有糖尿病病史比率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 87.3%(48/55)比26.2%(44/168)、49.1%(27/55)比5.4%(9/168)、32.7%( 18/55)比11,3%(19/168)、58.2%( 32/55)比25.0%(42/168)、( 25.6±4.2)μmol/L比(16.8±2.5)μmol/L],发病时间≥72 h比率低于对照组[58.2%(32/55)比96.4%(162/1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腹部手术史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三角解剖不清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占49.1%(27/55).结论 正确评估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掌握好中转开腹的手术时机,及时果断中转开腹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林曙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改良椎管内减压术用于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椎管内减压术用于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5月至201 1年4月因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射频消融组和改良椎管内减压组,每组40例.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评分.结果 两组术前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椎管内减压组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JOA评分和VAS评分[(8.5±3.1)、(4.5±2.3)、(3.2±2.5)、(1.9±1.1)分和(2.1±0.5)、(1.4±0.5)、(1.1±0.3)、(0.7±0.1)分]均明显小于射频消融组[(14.7±2.6)、(10.3±1.9)、(8.3±2.1)、(5.6±1.4)分和(3.2±0.9)、(2.6±0.4)、(2.0±0.7)、(1.3±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椎管内减压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80例桡骨远端骨折及相关腕部创伤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及相关腕部创伤的治疗体会.方法 80例桡骨远端骨折及相关腕部创伤患者,其中手法复位后夹板石膏外固定39例患者(A组),切开复位后钢针钢板内固定41例患者(B组),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2年的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3个月随访,A组Gartland-Wertley腕关节评分为(6.8±2.5)分,优良率为53.85%(21/39);B组Gartland-Wertley腕关节评分为(3.9±2.9)分,优良率为80.49%(33/41),A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3个月与健侧相比,B组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好于A组,但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随访,A组38例患者、B组40例患者获得随访,A组Gartland-Wertley腕关节评分为(1.2±1.4)分,优良率为50.00%(19/38);B组Gartland-Wertley腕关节评分为(3.2±1.5)分,优良率为75.00%( 30/40),B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2年与健侧相比,B组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好于A组,但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5.26% (2/38)比7.50% (3/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及相关腕部创伤的患者手法复位后夹板石膏外固定创伤较小,而切开复位后钢针钢板内固定术后2年内的临床效果更好.但在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上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经济情况、对恢复后腕部功能的要求及医院的医疗条件等因素综合做出选择.

    作者:俞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髓质海绵肾合并肾结石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髓质海绵肾合并肾结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髓质海绵肾合并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予以保守治疗,1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1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结果 3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退,肾功能均恢复正常.2例继续保守治疗,1例二期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结论 髓质海绵肾合并肾结石早期患者,可予以保守治疗,当因结石并发明显梗阻或者感染时,则应积极引流、抗感染,采取微创碎石治疗,当结石负荷较大且伴有肾盂、肾盏内结石时可行PCNL清除结石,同时注意保护肾功能.

    作者:杨震宇;夏圻儿;张旭;瞿庆华;李军;王大伟;谢平;盛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24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的经验.方法 24例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必要时应用深低温低流量及改良超滤技术.直视缝合3例,补片修补21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无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发生率25%,其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心律失常2例,肺不张1例,肺炎2例,术后复查心脏超声,除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外,其余患者心功能均正常,均痊愈出院.结论 室间隔缺损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术中减轻体外循环损伤,注重脏器功能保护,术后加强呼吸道的管理,预防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冯世军;郭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间变性少支-星形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并不少见.在各型神经胶质瘤中,以星形细胞瘤多见.我科收治1例间变性少支-星形细胞瘤患者,经过病灶手术切除、放疗、化疗、药物治疗、康复等多学科标准化治疗,存活22个月,取得一定经验,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冉茂胜;孙西浚;张莉;杨旭君;魏进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是由Hassoun等[1]于1982年首次报道并命名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良性肿瘤,发病率较低,临床比较少见,仅占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的0.1%.近年来报道逐渐增多,迄今有400余例报道,我院2011年9月收治1例CNC患者,予以手术治疗及术后放疗.现将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黄俊强;杨立坚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