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14期文献
  • 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阐明GRB2在BT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首次发病的BTCC组织(BTCC组)、3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对照组)中GRB2的表达.结果 BTCC组GRB2阳性表达率为81.7%(4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22,P< 0.05).肿瘤组织学分级GRB2阳性表达率依次为Ⅰ级[66.7%(16/24)]<Ⅱ级[89.5%(17/19)]<Ⅲ级[94.1%(16/17)],I级与Ⅱ、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阳性表达率依次为T1期[ 63.0%( 17/27)]<T2期[95.7%(22/23)]<T3期[ 100.0%(10/10)],T1期与T2、T3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2期与T3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RB2表达在性别和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B2在BTCC中呈高表达,GRB2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关,GRB2在BTCC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旭东;王桂玉;李桂岭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骶尾部藏毛窦16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骶尾部藏毛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6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1例患者给予切开引流及抗炎治疗后手术,全部病例均行一期切除缝合,1例因创面大行“Z”形皮瓣移植术.结果 16例患者中12例一期愈合,2例术后有小的裂口,给予理疗及换药后,约1周后愈合.2例切口感染,给予敞开换药后愈合.结论 术前仔细检查、手术完整切除、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 的关键.

    作者:赵燕;李成林;杨鹤鸣;付志臣;崔彦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癌4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贲门癌2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上段癌3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段癌6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下段癌6例.行残胃全切+食管部分切除,空肠食管吻合术6例;食管胃部分切除,弓下食管胃吻合3例;食管次全切除结肠代食管12例.结果 术后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随访20例患者中,4例术后第3年死于心脑血管意外,存活的16例患者饮食基本正常.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患者若全身情况许可,无远处转移均应争取手术治疗,消化道重建器官的选择应根据患者首次手术切除情况及术者熟练程度而定.

    作者:刘伟;于在诚;柴惠平;胡旭;张仁泉;刘晓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不同术式选择对Ⅰ、Ⅱ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Ⅰ、Ⅱ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按所经术式不同分为腺叶峡部切除术组(A组)和甲状腺全切除术组(B组),每组43例,A组中Ⅰ期20例,Ⅱ期23例,B组中Ⅰ期22例,Ⅱ期21例.观察两组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Ⅰ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Ⅱ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率高于B组[43.5%(10/23)比14.3%(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声音嘶哑、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分别为9.3%(4/43)、9.3% (4/43),明显高于A组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大小是选择合理术式的重要影响因素.腺叶切除术可以明显减少甲状腺乳头状癌Ⅰ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甲状腺全切除术可以明显减少Ⅱ期患者术后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率.

    作者:支福祥;肖磊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总结138例乳腺占位性病变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的表现,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不同声像图改变.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81例,乳腺恶性病变57例,乳腺恶性病变有包膜、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小钙化、边缘光滑、恶性淋巴结、血流形态正常发生率分别为0、1.8%(1/57)、14.0%(8/57)、24.6%( 14/57)、63.2%( 36/57)、3.5%(2/57)、21.1%(12/57)、17.5%(10/57),乳腺良性病变分别为79.0% (64/81)、93.8%(76/81)、87.7%(71/81)、71.6%(58/81)、4.9%(4/81)、96.3%(78/81)、3.7%(3/81)、60.5%(49/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方面有极高的准确性及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该种疾病良恶性鉴别的重要依据.

    作者:徐侃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B超引导下侧斜卧位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侧斜卧位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CNL)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适应证选择、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16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前均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确诊,术中取侧斜卧位,B超引导下行mini-PCNL,术后半个月拔除双J管,术后2个月复查B超或IVP.结果 手术时间30~90(45±10) min.所有患者输尿管结石均取净,未出现大出血、感染性休克、输尿管穿孔、撕脱、断裂等严重并发症.随访2个月,复查B超及IVP未见结石复发,无输尿管狭窄,肾积水明显改善.结论 mini-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清除率高,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对于嵌顿性结石伴肾积水、较大结石(直径≥1.0 cm)、位于L3横突以上结石疗效优于输尿管镜取石术等其他治疗方法.

    作者:文国忠;仇学文;郑春林;刘小静;李晓亮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多囊性肾细胞癌18例诊疗分析

    目的 探讨多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 1999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398例肾癌患者,其中多囊性肾细胞癌18例,回顾并总结其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多囊性肾细胞癌占同期肾癌病例的4.52%( 18/398);肿瘤TNM分期:pT1N0M0期肿瘤5例,pT2N0M0期肿瘤13例;G1级肿瘤8例,G2级肿瘤10例.结论 多囊性肾细胞癌术前鉴别诊断难度大,诊断主要依据CT,尤其是螺旋CT检查,治疗上应以根治性肾切除术为主,部分病例可行保留肾单位手术.

    作者:张勇;廖秀梅;臧桐;孙凤岭;张水文;艾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关节镜辅助下双“8”字吻合新鲜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关节镜辅助下双“8”字吻合技术缝合新鲜跟腱断裂的疗效和治疗优势.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1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在伤后6~24 h施行关节镜辅助下双“8”字吻合,按Termnn跟腱损伤的临床评价标准评定患者的疗效.结果 随访6~12(9.5±2.5)个月,Termann评分82~100(92.66±8.53)分,其中优9例,良2例,均无皮肤坏死、血管神经损伤、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未见跟腱二次断裂的病例出现.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双“8”字吻合技术缝合跟腱断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减少开放手术的并发症.

    作者:张爽;李作洪;齐志明;李鹏飞;崔文权;李晋;任长乐;毕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行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均行一期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置入后旷置,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术.术后采用Harrs髋关节功能评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1例患者一期清创到二期翻修平均间隔5.6(4 ~ 11)个月,术后平均随访34(24~48)个月,未出现感染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17~43(30.71±13.52)分,术后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2~96(84.38±12.85)分,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达90.91%( 10/11).结论 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能有效保留关节功能,感染清除率高,是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树相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的特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一直是神经病学领域的重点,有关其相关机制的研究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凋亡更是研究的热点.脑缺血再灌注后既启动了凋亡信号通路,也激活了抗凋亡信号通路,两者的动态平衡决定了细胞损伤的终转归.近来大量研究表明,磷脂酰肌醇3-激酶(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简称PI3K-Akt)信号通路在一系列上游或旁路信号分子的影响下,作用于下游的信号分子,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春花;张智博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微小RNA在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微小RNA(microRNAs,miRNAs)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与靶mRNA的31-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互补配对,抑制蛋白质合成或诱导靶mRNA降解,从而实现对目的基因的负性调控.目前已有研究表明,miRNAs在许多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目前研究为热门的miRNAs及在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子栋;姜维良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