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15期文献
  • 干扰素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宫颈糜烂并HPV感染患者12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单纯微波治疗;观察组72例,采用干扰素联合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术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阴道排液时间、HPV转阴率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6%(58/72)比60.7%(34/56)和97.2%(70/72)比87.5%(49/56),P<0.05];出血时间和阴道排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9.42±3.78)d比(12.38±4.52)d和(11.37±3.76)d比(17.55±4.56)d,P<0.05];阴道出血量>月经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1%(8/72)比30.4%(17/56),P<0.05]; HPV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54/72)比53.6%( 30/56),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末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干扰素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并HPV感染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对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孕前肥胖(体质指数> 28.0 kg/m2)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体重增长超过12.5 kg)的孕妇89例(观察组),并随机抽取孕前非肥胖及孕期体重非增长过度初产妇19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巨大儿和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新生儿体重、巨大儿和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8.3%(43/89)比20.0%(38/190)、(3865±1003)g比(3035±553) g、28.1%(25/89)比5.8%(11/190)、21.3%(19/89)比5.3%(10/190),P<0.01].结论 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对孕产妇和新生儿体重均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了分娩期并发症、巨大儿和剖宫产的发生率.

    作者:赵琳蕾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经腹二维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诊断效果及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经腹二维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诊断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300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根据入院后超声检查方式不同分为经腹超声组(97例)和经阴道超声组(203例),比较两组患者超声诊断效果.结果 经阴道超声组附件包块、小包块(附件包块<3 cm)、胚芽、心管搏动、盆腔积液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组[94.6%( 192/203)比60.8%(59/97)、56.2%( 114/203)比27.8%( 27/97)、28.1%(57/203)比16.5%( 16/97)、19.7%( 40/203)比5.2%(5/97)、96.1%(195/203)比40.2%(39/97),P<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效果优于经腹二维超声,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文艳;郑爱娟;芦金飞;阮定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30例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24例,治愈率80%;死亡6例,病死率20%.术中发现乙状结肠坏疽穿孔24例,降结肠坏疽穿孔4例,结肠脾曲坏疽穿孔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大多数病例合并基础病变和长期便秘史,用力排便后突发左下腹部或下腹部剧痛,以及血便、腹泻等,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无直肠病变者.结论 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以老年人为主,发病部位多位于血流相对不足的左半结肠,血管因素与肠管因素为致病的重要原因.

    作者:白剑;谢开汉;侯湘德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酒精性肝病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52例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均让患者戒酒的情况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7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C、K,丙基硫氧嘧啶、秋水仙碱治疗,观察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及维生素B、C、K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C-Ⅳ)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PCⅢ、HA、LN、C-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CⅢ、HA、LN、C-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84.3±61.2) mg/L比(152.4±70.1) mg/L,(92.3±44.2) mg/L比(236.4±131.1) mg/L,(82.3±56.7) mg/L比(147.6±92.4) mg/L,(72.6±62.7) mg/L比(128.4±73.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薛玉门;贾文丽;金虹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3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5 - 2010年确诊的37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37例患者临床特点:男性多发(34例),中青年(21~40岁)占较大比率为86.5%(32/37).发热31例(83.8%),咳嗽27例(73.0%),浅表淋巴结肿大13例(35.1%),腹泻腹痛7例(18.9%),蛋白纯化衍生物(PPD)试验阳性4例(10.8%),合并肺外结核20例(54.1%),死亡9例(24.3%).结论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肺结核X线表现不典型,肺外结核多见,PPD试验阳性率低,易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病死率高.

    作者:徐齐峰;宋晓东;任彦微;朱红;黄晓磊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贝尔麻痹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面神经运动电位、肌电图检测在贝尔麻痹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4例贝尔麻痹患者进行瞬目反射、面神经运动电位、肌电图检测,观测R1、R2和对侧R2',面神经运动潜伏期及其波幅的变化和肌电图自发电位、运动单位动作电位的变化.结果 64例患者中,患侧R1、R2及对侧R2+消失50例,患侧R1、R2及对侧R2+潜伏期延长或波幅降低14例,异常率为100.0%.而刺激健侧的R1、R2及对侧R2+的潜伏期均正常.健侧与患侧面神经运动潜伏期、M波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1±0.77) ms比(4.29±0.53)ms,(2.36±0.54) mV比(0.90±0.40) mV](P< 0.05).病程在5d内,静息状态无自发电位,病程7~13d可见自发电位,病程15d以上静息状态均见自发电位,恢复期自发电位可以减少或消失.结论 运用瞬目反射、面神经运动电位和肌电图联合检测能早期诊断面神经损伤,是判断面神经受损程度好的、科学的、客观的、定性和定量的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叶爱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 -2a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4例手足口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予重组人干扰素α -2a肌肉注射,<1岁者20万U/d,≥1岁者30万U/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静脉滴注,两组同时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疗程3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25/27),对照组为66.7%(18/2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4,P=0.018).观察组退热时间、口腔疱疹愈合时间、皮疹干燥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10±0.93)d比(3.09±1.12)d,(2.89±1.80)d比(4.56±2.43)d,(3.14±2.06)d比(5.37±2.4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 -2a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钱小霞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缺血性卒中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治疗对缺血性卒中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300例缺血性卒中伴Hp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150例,A组给予常规缺血性卒中治疗,同时给予抗Hp感染治疗;B组仅给予常规缺血性卒中治疗.两组均治疗14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A组痊愈38例,好转82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为80.0%(120/150);B组痊愈20例,好转74例,无效56例,总有效率为62.7%(94/1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前血清Hcy水平分别为( 16.6±2.5)、(16.7±2.6) 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血清Hcy水平显著低于B组[(10.6±1.2) mmol/L比(13.3±1.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0±3)、(1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伴Hp感染患者在行抗Hp感染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其预后,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血清Hcy水平,对该类患者早期给予适当的干预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孟宪良;闫秀玲;王俊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在早期宫颈癌前病变干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在早期宫颈癌前病变干预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早期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LEEP,观察LEEP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疗效,分析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优势.结果 手术时间3~12(5.6±2.3) min,术中出血量1~50(6.6 ±4.9) ml,轻度病变几乎不出血.术前阴道镜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总符合率为94.79%(91/96).LEEP总治愈率为96.88%( 93/96).术后妊娠率为83.33%( 80/96),正常分娩率为95.00%(76/80),其中足月分娩率为86.84%(66/76),早产率为9.21%(7/76),过期产率为3.95%(3/76),均无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无新生儿死亡.结论 LEEP治疗早期宫颈癌前病变临床疗效确切,创伤小,操作简单,无需麻醉,手术时间短,患者依从性好,并发症少,康复快,且对患者的受孕能力无显著影响,未增加早产的发生率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注意规范操作,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作者:许克先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真菌诱发的院内感染的检验诊断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真菌诱发的院内感染的检验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院内真菌感染患者60例,根据是否立即检测真菌感染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生素分为治疗组(根据不同菌种应用相应的抗生素)和对照组(根据经验应用广谱抗生素),每组30例,密切观察两组患者使用抗生素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痰情况、住院时间、治愈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1±1.2)d,住院时间(7.3±2.5)d,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5.7±1.5)、(12.4±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痰和治愈患者所占比率分别为93.3%(28/30)、9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7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不同菌种尽早、足量、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周朝阳;金小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

    目的 观察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38例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给予复方木尼孜其颗粒6 g,每日3次,同时予以地氯雷他定5 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只给予地氯雷他定5 mg,每日1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7例,痊愈+显效率为74.3%(52/70);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6例,有效33例,无效12例,痊愈+显效率为33.8%(23/68).两组痊愈+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对复方木尼孜其颗粒的耐受性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好.

    作者:张忠奎;刘太华;王骏;王文平;王春梅;何思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昂丹司琼、甲氧氯普安和氟哌利多预防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昂丹司琼、甲氧氯普安和氟哌利多预防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差异.方法 共纳入90例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麻醉诱导后对照组18例给予0.9%氯化钠10ml;昂丹司琼组24例给予昂丹司琼4 mg;甲氧氯普胺组24例给予甲氧氯普胺10 mg;氟哌利多组24例给予氟哌利多2.5 mg.比较各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昂丹司琼组、甲氧氯普胺组和氟哌利多组均能明显地抑制神经外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昂丹司琼组总有效率[79.2%(19/24)]明显高于甲氧氯普胺组[58.3%(14/24)]及氟哌利多组[54.2%(1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氧氯普胺组与氟哌利多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氧氯普胺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6.7%(4/24)]与昂丹司琼组[8.3%(2/24)]、氟哌利多组[ 12.5%(3/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昂丹司琼、甲氧氯普胺和氟哌利多均能明显地抑制神经外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且昂丹司琼作用明显好于甲氧氯普胺及氟哌利多.因此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使用抗恶心呕吐药物是必要的.

    作者:裴维芳;李玉萍;王桂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7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慢性鼻-鼻窦炎(CRS)血浆中的表达,分析其在CR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CRS患者(CRS 组),其中伴有鼻息肉的CRS患者109例(鼻息肉组),不伴有鼻息肉的CRS患者91例(无鼻息肉组),Ⅰ型36例,Ⅱ型139例,Ⅲ型25例,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浆IL-6和IL-17水平.结果 CRS组血浆IL-6、IL-17水平分别为(13.23±5.94)、(9.24±4.15) 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6±1.01)、(1.58±0.7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鼻息肉组和无鼻息肉组血浆IL-6、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型血浆IL-6水平分别为(4.54±2.04)、(12.90±5.80)、(27.42±12.32) ng/L,血浆IL-17水平分别为(3.17±1.42)、(9.01±4.05)、(19.15±8.61)ng/L,各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患者血浆IL-6和IL-17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19,P< 0.05).结论 IL-6和IL-17与CR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李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正常妊娠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收缩功能

    目的 探讨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FV3DE)评价正常妊娠左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5例健康孕妇,其中早孕期18例(早孕组),中孕期18例(中孕组)、晚孕期19例(晚孕组),另选取20例健康未孕妇女(对照组),应用FV3DE测定四组左室收缩功能参数及一般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FV3DE成像满意率:对照组为100.0%(20/20),早孕组为100.0%( 18/18),中孕组为88.9%( 16/18)、晚孕组为78.9%(15/19).与对照组比较,早、中、晚孕组心率明显增高(P<0.05),总外周阻力(TPR)逐渐降低(P<0.05),左室心肌质量(LVM)、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YM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每搏量(LVSV)、左室心输出量(LVCO)逐渐递增(P<0.05),四组平均动脉压(MAP)、左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射血率(P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孕妇LVCO与TPR呈负相关(P<0.01),与心率、LVM、LVMI、LVEDV、LVSV、LVEF、PER呈正相关(P<0.01),PER与LVEF呈正相关(P<0.01).结论 FV3DE在早期评估正常妊娠左室收缩功能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贾莉;高晓军;曲虹;臧福波;宋涛;孙柏馨;娜仁图戈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及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简称巧囊)患者按病变部位、年龄和用药情况进行分组:单侧且年龄<35岁(A组)25例,其中服用妈富隆(A1组)12例,服用米非司酮(A2组)13例;单侧且年龄≥35岁(B组)20例,其中服用妈富隆(B1组)9例,服用米非司酮(B2组)11例;双侧且年龄<35岁(C组)20例,其中服用妈富隆(C1组)10例,服用米非司酮(C2组)10例;双侧且年龄≥35岁(D组)10例,其中服用妈富隆(D1组)6例,服用米非司酮(D2组)4例.比较各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3、6、9个月末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率,巧囊体积缩小率,阴道出血发生率,疼痛缓解率.结果 A1组、B1组、C1组、D1组用药后3、6个月末血FSH、LH、E2水平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 0.05);A2组、B2组、C2组、D2组用药后3、6个月末仅E2水平较用药前明显减低(P<0.05).用药后9个月末年龄<35岁患者与年龄≥35岁患者、使用米非司酮患者和使用妈富隆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巧囊体积缩小率明显高于A2组[50.00%(6/12)比15.38%(2/13),P<0.05],单侧患者明显高于双侧患者[46.67%( 21/45)比10.00%(3/30),P<0.05].使用妈富隆患者用药后3个月末阴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使用米非司酮患者[ 13.51% (5/37)比34.21%(13/38),P<0.01],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使用米非司酮患者[83.78%(31/37)比50.00%(19/38),P<0.05].结论 米非司酮及妈富隆治疗巧囊均安全有效.米非司酮主要是直接作用于局部异位病灶,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小.米非司酮可用于治疗有雌激素应用禁忌证的巧囊患者.

    作者:汪秀芹;申翠苹;邢海燕;张引民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蛋白酶体活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20S蛋白酶体在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离80例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应用20S蛋白酶体试剂盒检测20S蛋白酶体活性;分离血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IL)-6水平.与1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健康志愿者及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20S蛋白酶体活性分别为(38.26±9.23)、(101.85±27.63) pmol AMC/(s·mg蛋白质),血浆IL-6水平分别为(23.89±6.76)、(72.52±20.7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S蛋白酶体活性及IL-6水平与年龄、病理类型、体重变化、卡氏评分及临床症状轻重程度有关(P< 0.01),而与性别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卡氏评分及20S蛋白酶体活性是影响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0.05);20S蛋白酶体活性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691,P=0.000).结论 20S蛋白酶体在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活性升高,IL-6在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血浆中水平上升;205蛋白酶体活性和IL-6水平与年龄、病理类型、体重变化、卡氏评分及临床症状轻重程度有关;外周血白细胞蛋白酶体活性可以作为晚期胃癌病情预后的参考指标,20S蛋白酶体活性与IL-6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李英华;王彦;戴朝霞;孙萍;张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28例(腹腔镜组)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28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前、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开腹组[(84.7±21.7) ml比(108.0±23.8) ml、(19.3±4.1)h比(23.8±3.8)h、(5.12±1.14)d比(7.81±2.27)d、7.1%(2/28)比17.9%(5/28),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1dCD4、CD8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腹腔镜组:(38.41±5.52)%比(40.72±6.46)%和(24.41±3.78)%比(26.33±4.17)%,开腹组:(38.41±4.97)%比(40.13±6.12)%和(24.41±6.32)%比(26.25±4.56)%,P<0.05],但术后3d腹腔镜组CD4、CD8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40.15±6.29)%、(27.23±5.12)%],术后3d开腹组CD4、CD8[(36.15±5.12)%、(23.15±4.87)%]与术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少,其疗效优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方轶萍;姚锐;赵小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技术对耳颞部疾病的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技术对耳颞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40例怀疑有耳颞部疾病患者行颞骨MSCT检查,对所有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处理.结果 140例患者中97例检出耳颞部疾病,其中58例急、慢性中耳炎,20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进行评价,2例外中耳部发育畸形,17例颞骨外伤.MS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技术能够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 MS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技术对耳颞部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金玲;李延皎;陈鹏;王海波;李金平;刘白鹭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乳腺癌扩增基因1与上皮细胞钙黏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乳腺癌扩增基因1(AIB1)与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确定其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染色检测50例卵巢癌组织和13例正常卵巢组织中AIB1、E-cadherin、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Ki-67等的表达.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AIB1阳性表达率[68%(34/50)]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8%(1/13)](P<0.01),E-cadherin表达下调率为60%(30/50).AIB1阳性表达率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0.036),有淋巴结转移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27),Silverberg分期G3期高于G1+G2期(P=0.003),浆液性腺癌高于非浆液性腺癌(P=0.049),ER阳性高于ER阴性(P=0.000),Ki-67阳性高于Ki-67阴性(P=0.009);E-cadherin表达下调率在FIGO分期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0.044),浆液性腺癌高于非浆液性腺癌(P=0.002),ER阳性高于ER阴性(P=0.021),Ki-67阳性高于Ki-67阴性(P=0.035).AIB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P=0.026).结论 卵巢癌组织中AIB1与E-cadherin表达情况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可能是参与卵巢癌发展的重要分子.

    作者:吴晓;游颜杰;洪超群;陈炯玉;庄轶轩;吴名耀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腹腔镜开窗引流治疗原发性非寄生虫性脾囊肿二例

    原发性非寄生虫性脾囊肿临床罕见.以往对于较大的脾囊肿多行开腹手术治疗.随着对脾脏功能的认识,脾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器官,对于脾良性肿瘤尽量保留全部或部分脾功能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2例原发性非寄生虫性脾囊肿,采用腹腔镜开窗引流术,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例1女,28岁,体检发现脾囊性肿物1年,渐增大,无不适.彩超示脾内见7.0 cm×6.3 cm无回声区,囊内不清晰,呈密集点状回声.CT示脾囊性肿物.癌胚抗原(CEA)阴性,糖链抗原(CA)19-9阴性.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术,患者取仰卧位,脐部为观察孔,置入30°镜,左锁骨中线脐水平上2 cm为主操作孔,剑突下4 cm为辅助操作孔,术中见脾中上部约7cm×7cm灰白色囊性肿物,穿刺囊内抽出黄褐色混浊液,沿囊壁与脾组织交界部用超声刀切除囊壁4.5 cm×4.0 cm,壁厚5 mm,脾窝置引流管.手术时间为40 min,出血不多,术后第1天即可离床活动,2d拔除腹腔引流管,4d出院.病理示上皮性囊肿,随访11个月未见复发.

    作者:郝志强;傅熙博;马作红;华向东;付庆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膜联蛋白在妇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膜联蛋白家族是一类Ca2+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家族,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内,占细胞总蛋白的2%以上.膜联蛋白家族目前可以分为A、B、C、D、E五组,存在于人类组织器官的主要是A组.从20世纪70年代末发现第一个膜联蛋白至今,在脊椎类生物中已经发现了12个家族成员,分别是膜联蛋白AⅠ~AⅪ和AⅫⅠ.它们在结构上都具有高度保守的C末端,由70~ 80个氨基酸构成4个重复序列,大多为α螺旋结构,其中含有钙磷脂结合的活性位点,是多种磷脂酶和蛋白激酶的底物;同时,在N端由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而功能各异,如参与细胞骨架运动、调节细胞生长、形成膜离子通道、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等[1].近还发现了膜联蛋白家族的新成员膜联蛋白B Ⅰ[2].与妇科相关的主要是膜联蛋白AⅠ、AⅡ、AⅣ、AV等,它们在妇科疾病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吴燕菁;辛虹 刊期: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