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18期文献
  • 喉鳞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环氧合酶-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喉鳞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4例喉鳞癌手术切除组织(喉鳞癌组)及癌旁非癌喉黏膜组织(癌旁对照组).按组织分化程度、颈淋巴结有无转移、临床TNM分期进行分组比较EGFR和COX-2的表达.结果 EGFR在喉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3.0%( 34/54),高于癌旁对照组的42.6%(23/54) (P< 0.05),COX-2在喉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8.5%(37/54),高于癌旁对照组的35.2%(19/54) (P< 0.01).喉鳞癌组中EGFR和COX-2的表达量分别为0.584±0.136和0.561±0.134,而癌旁对照组分别为0.161±0.045和0.114±0.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FR和COX-2的表达量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颈淋巴结有无转移、不同临床TNM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喉鳞癌组织中EGFR与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r=0.602,P<0.01).结论 EGFR和COX-2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临床分期以及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雪松;徐良伟;张玉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部妊娠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部妊娠(CS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CSP患者按照家属及患者的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后清宫,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输红细胞悬液量、输血浆量、清宫术前准备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20.7±18.9) ml比(1893.9±39.8) ml、(2.1±1.3)U比(11.1±1.4)U、(400.2±23.6)ml比(1700.3±31.4)ml、(3.9±2.3)d比(18.8±6.7)d、(14.32±3.89)d比(37.83±8.98)d、(312±54) U/L比(532±85)U/L,P< 0.01].治疗组发生1例大出血,对照组发生3例大出血.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治疗CSP安全有效,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洲芳;张文瑾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与早产的关系

    目的 测定母血及羊水中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醇的水平,为早产的预测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特发性早产患者30例(早产组)和妊娠满28周不足37周要求引产孕妇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母血及羊水中CRH及皮质醇水平.结果 早产组母血及羊水皮质醇和CR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母血皮质醇:(493.46±128.48)μg/L比(305.78±115.56)μg/L;母血CRH:( 920.71±160.34) ng/L比(560.97±138.26) ng/L;羊水皮质醇:(50.18±16.16) μg/L比(21.31±13.50)μ g/L;羊水CRH:( 170.71±23.03) ng/L比(110.97±18.31) ng/L](P<0.05).结论 CRH、皮质醇可能与早产发动有关.

    作者:李蕾;柳红杰;崔伟;李晓燕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电视辅助胸腔镜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胸手术的对照研究

    目的 通过对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及开胸手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VATS下周围型NSCLC根治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行VATS下周围型NSCLC根治术患者(VATS组)与43例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周围型NSCLC患者(开胸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总数、术后并发症、术后胸腔引流总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止痛药使用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VATS组手术均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2例中转开胸.VATS组与开胸组相比,手术时间(184.3±33.9) min比(156.6±43.7) min,术中出血量(225±152) ml比(348±157)ml,术后胸腔引流天数(3.2±1.2)d比(4.3±1.9)d,术后胸腔引流总量(1182.4±545.5) ml比(1431.6±510.5)ml,使用吗啡量(4.4±4.3) mg比(7.7±5.9) mg,使用曲马多缓释片(2.3±2.8)片比(3.8±3.4)片,术后住院时间(10.5±1.8)d比(12.0±1.9)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总数分别为(15.8±6.3)个和(18.6±7.5)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心房颤动、肺炎、乳糜胸、胸腔持续漏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下周围型NSCLC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达到开胸手术的根治标准,并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特点.

    作者:袁俊强;王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全身麻醉手术的不同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每组100例.分别采用喉罩与气管插管进行通气,比较两组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所需时间、一次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成功率、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置人喉罩或气管插管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较A组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所需时间长[(42.8±8.6)s比(20.2±6.8)s]、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一次置人喉罩或气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置入喉罩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与B组气管插管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置入喉罩操作更简便,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丽清;杨鑫;李梅;屠秀菊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HD联合HP治疗的96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分别为(9.3±0.7)、(4.9±0.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肌酐、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分别为(712±148)μ mol/L、( 17.7±3.8) mmol/L、(47.1±12.4)ng/L、(27.4±5.6)μmol/L,治疗后分别为(324±84)μmol/L、(7.4±2.3) mmol/L、(15.6±5.1)ng/L、(11.1±2.2)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联合HP可有效减轻患者皮肤瘙痒症状,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张芃;董菽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妊娠初期检测血糖和胰岛素预测糖代谢异常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妊娠初期空腹血糖(FPG)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单胎非孕前糖尿病孕妇277例,在妊娠初期(<19周)检测FPG、空腹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在妊娠24 ~ 36周行100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按OGTT结果进行分组,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组24例,妊娠期糖尿病(GDM)组23例,OGTT1 h高血糖(HG-1)组26例,正常组204例.结果 GDM组和HG-1组FPG、空腹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4.58±0.36)、(4.58±0.38) mmol/L比(4.20±0.33) mmol/L,(9.4±1.1)、(9.3±2.1)U/L比(7.0±2.1) U/L,2.0±0.4、2.0±0.3比1.3±0.4,P<0.05],但GIGT组仅FPG[(4.45±0.36) mmol/L]高于正常组(P<0.05).控制年龄、体质指数、2型糖尿病家族史、体育活动等因素后,糖代谢异常的相对危险度与妊娠初期FPG、空腹血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有关(P<0.05).结论 妊娠初期FPG、空腹血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对糖代谢异常有预测作用.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奥曲肽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奥曲肽持续静脉泵入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患者80例,34例常规治疗者设为Ⅰ组,46例常规治疗联合奥曲肽24h持续静脉泵入者设为Ⅱ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h、48 h、4d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内毒素含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48h WBC、DAO、D-LA、内毒素含量均达到峰值,两组治疗后24h WBC、DAO、D-LA、内毒素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治疗后48 h、4dWBC、DAO、D-LA、内毒素含量均低于Ⅰ组,治疗后48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40±0.10)×109/L比(20.60±2.36)× 109/L、(6.12±1.02)kU/L比(8.02±1.54)kU/L、(2.14±0.21) mg/L比(3.34±0.04) mg/L、(1.65±0.16) kEU/L比(2.23±0.36) kEU/L](P< 0.01),治疗后4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治疗后48h体温、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7.60±3.01)℃、(320.00±76.14) ml/d、(54.00±0.94)h,均优于Ⅰ组的(38.50±2.21)℃、(500.00±80.32) ml/d、(68.00±1.0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持续静脉泵入奥曲肽能有效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肠黏膜通透性,减少肠内菌群移位,抑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发展,为奥曲肽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提供新的证据支持.

    作者:郭帅;白黎智;路小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Survivin、PTEN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Survivin、PTEN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72例舌鳞状细胞癌标本和15例正常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Survivin、PTEN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PTEN、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48/72)、61.1%(44/72)、70.8%(51/72),正常舌组织分别为0、100.0%(15/15)、0,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和VEGF的表达与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或<0.01),PTEN的表达则与其呈负相关(P<0.05或<0.01).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6482,P<0.01),PTEN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r=-0.4027,P< 0.01).结论 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和PTEN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两者与VEGF呈明显相关,三者的联合检测在临床上对舌鳞状细胞癌的诊断、转移和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江涌;冯庆亮;朱聪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吸入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吸入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按COPD诊治指南要求给予抗感染、化痰、扩气道、氧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1粒(18 μg)吸入器吸入,1次/d,疗程为1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和6 min步行距离(6MWD)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1.96±0.45)L比(1.44±0.38)L、(2.88±0.59)L比(2.44±0.45)L、(68.13±14.99)%比(54.18±10.58)%、(463.56±92.16)m比(371.82±103.66) 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FEV1、FEV1%、6MWD较治疗前改善[(1.69±0.47)L比(1.45±0.44)L、(62.89±15.97)%比(55.51±9.55)%、(415.16±92.53)m比(379.89±93.53)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VC、FEV1、FEV1%、6MW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人噻托溴铵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延长6MWD,改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春茹;朱勇;张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妊娠中期母体血清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妊娠中期母体血清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 -hCG)水平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妊娠中期孕妇209例,抽血检测血清β-bCG,随访至分娩.观察孕妇血清β -hCG水平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209例孕妇中血清β-hCG水平超标105例(超标组),为(84.9±11.6) kU/L;血清β-hCG水平正常104例(正常组),为(18.6+ 1.3) kU/L.其中超标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出生后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14.3%(15/105)比0、18.1%(19/105)比2.9%(3/104)、11.4%(12/105)比0、29.5% (31/105)比0,P<0.05].结论 妊娠中期孕妇血清β-hCG水平异常可反映胎盘功能,是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信号,测定血清β -hCG水平有利于较早预防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陈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联合深层巩膜瓣切除的小梁切除术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联合深层巩膜瓣切除的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35例40眼青光眼施行联合深层巩膜瓣切除的小梁切除术,在浅层巩膜瓣下切除一深层巩膜瓣,4mm×4mm大小,仅留下一菲薄的巩膜床,有10例13眼局部应用0.02%丝裂霉素C,做小梁切除,虹膜周边切除,浅层巩膜瓣缝合5针,球结膜球筋膜切口水密缝合.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前房、并发症.结果 40眼术前眼压(23.7±8.5) 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经8~34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的眼压为( 14.4±7.8) mm 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1、3、6、12、24、30个月眼压分别为(9.7±3.8)、( 12.3±4.1)、(14.1±4.7)、(13.8±5.1)、(13.9±5.3)、(14.3±4.4)、(16.7±6.4)mm Hg,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压<21 mm Hg者35眼,完全成功率为87.5%(35/40).眼压≥21 mm Hg者5眼,其中2眼局部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21mmHg,条件成功率为5.0%(2/40),总有效率为92.5%(37/40).术后视力不变及提高32眼,下降8眼.Ⅰ型滤过泡5眼,Ⅱ型滤过泡30眼,Ⅲ型滤过泡2眼,Ⅳ型滤过泡3眼.术后早期球结膜切口渗漏4眼,一过性浅前房5眼,短暂性低眼压8眼,恶性青光眼2眼.无远期并发症.结论 联合深层巩膜瓣切除的小梁切除术可达到长期有效的降眼压效果,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青光眼手术方法.

    作者:刘中华;李厚秀;吴茂源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缺血性卒中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增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IS)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增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80例IS患者(病例组),且均证实H-FABP水平>11 μg/L,同时从门诊随机抽取120例无心、脑疾病及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H-FABP水平.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H-FABP水平增高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病史、生活规律、吸烟史、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饮酒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病史、SAS、冠心病病史是IS患者血清H-FABP水平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8.16、16.15、2.18,P值分别为0.00、0.00、0.04).结论 IS患者H-FABP增高受高血压、SAS及冠心病的影响,对该类人群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能降低IS的发生率、复发率并改善预后.

    作者:刘勇;李慧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不同临床分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含量差异及意义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临床分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62例DLBCL患者按临床分期分为Ⅱ期组(21例)、Ⅲ期组(21例)、Ⅳ期组(2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采集入选者空腹外周血2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含量,并计算CD4+/CD8+.结果 Ⅱ期组、Ⅲ期组CD3+明显低于对照组、Ⅳ期组[(854.6±276.9)×106/L、( 823.3±211.5)×106/L 比(1268.8±684.0)× 106/L、( 1332.7±571.2)×106/L,P<0.05];Ⅱ期组、Ⅲ期组、Ⅳ期组CD4+明显低于对照组[(433.5±240.7)×106/L、(423.8±234.8)×106/L、(423.0±143.8)×106/L比(751.3±367.4)×106/L,P<0.05];Ⅳ期组CO8+和CD4+/CD8+[( 861.2±634.1)×106/L和0.5±0.3]明显高于对照组[(455.9±334.6)× 106/L和2.1±l.3]、Ⅱ期组[(390.6±54.1)×106/L和1.0±0.8]、Ⅲ期组[(377.4±49.7)×106/L和0.9±0.6](P<0.05);Ⅳ期组NK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210.3±122.0)×106/L比(353.3±284.7)× 106/L,P<0.05],且临床分期越高,NK细胞越低.结论 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DLBCL患者免疫抑制与紊乱加重,肿瘤负荷越大,NK细胞功能也越差.

    作者:许昕;李庆山;许艳丽;朱志刚;钟伟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磁共振表现特征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一种临床罕见、由胚胎发育异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我们收集6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MRI表现,以提高此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一、资料与方法

    作者:李涛;崔惠勤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依巴斯汀联合赛庚啶递减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依巴斯汀联合赛庚啶递减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诊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236例,其中男105例,女131例.年龄12~65岁.入选标准:临床符合慢性荨麻疹的诊断,风团每次发作时间≤24h;每周症状至少发作2次;病程>3个月;年龄≥12岁.排除标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严重心、肝、肾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物理性或胆碱能性荨麻疹及有明显过敏原的患者;不能忍受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停药时间<4周;使用其他抗组胺药物停药时间<7d.患者发生以下情况之一,即从试验退出;(1)严重药物不良反应.(2)患者要求退出.(3)

    作者:秦月宁;张秀珍;宋协德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双侧输卵管妊娠两次手术一例

    患者女,27岁,因“停经57 d,阴道少量流血29d,下腹痛4h”于2011年2月15日急诊入院,入院后即出现昏迷,体检:血压80/40 mm Hg(1 mm Hg =0.133 kPa),脉搏110次/min,下腹部稍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妇科检查:子宫前位,稍饱满,双附件增厚.既往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0年12月18日,孕1顺产1,既往无特殊妇科病史.

    作者:朱争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急性大脑脱髓鞘一例

    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急性大脑脱髓鞘的报道罕见.大脑脱髓鞘大部分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几率不高.现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急性大脑脱髓鞘并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病例.患者男,77岁,由于呕血2h来我院就诊.患者7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呕血,在我院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行睥脏切除术,术后病情尚平稳,未再呕血、便血.由于有少量腹水,维持每周输血浆及白蛋白治疗.近2年由于患者经常小腿抽筋而时常自服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等.

    作者:薛玉门;冯咏梅;刘捷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双胎之一葡萄胎误诊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一例

    完全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CHMF)非常罕见,占妊娠总数的1/100000 ~ 1/22000[1-2].但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及促排卵药物的应用,增加了多胎妊娠的发生率,也增加了葡萄胎的发生率[3-4].我院收治1例非典型病例,现就其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如下.

    作者:郎爽;王秀莹;王红;于晓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持续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剂的影响

    近年随着对利多卡因心脏保护、脑保护、预防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促进肠道手术患者肠功能恢复、免疫、超前镇痛等机制的研究进展,在全身麻醉过程中持续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全身麻醉中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还不十分明确.现结合近年的研究文献,就持续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剂的影响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李征;邵贵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去氧肾上腺素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

    去氧肾上腺素又名苯肾上腺素,为α受体激动剂,其能使皮肤、黏膜、内脏和骨骼肌的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而减慢心率,有利于心肌的氧供平衡.升压作用比去甲肾上腺素弱而持久,肌肉注射可维持1h,静脉注射可维持20 min,不良反应较少.每次静脉注射40~100μg,按需每隔10 ~ 15 min给药1次,静脉滴注10~ 150 μg/min[1].一、剖宫产常用麻醉方式及血压降低的原因及危害目前临床上剖宫产手术如无特殊情况一般都采用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后由于交感神经阻滞后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周围血管扩张,导致容量血管容积增大,全身血容量相对不足,回心血量减少,使心排血量下降[2].

    作者:康凯 刊期: 201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