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797例宫颈病变患者的高危型HPV DNA检测结果,全部患者同时具有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分别为53.41%(188/352)、70.91%(117/165)、87.63%(85/97)、97.90%(140/143)、97.50%(39/40);高危型HPV DNA检测对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6%(318/329)、93.29%(153/164);高危型HPV DNA阳性的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CINⅡ及以上病变检出率为30.03%(94/313),阴性者为1.55%(2/129).结论 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呈递增趋势,与CINⅢ和宫颈癌的关系密切;高危型HPV DNA检测对CINⅡ及以上病变具有很高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危型HPV DNA检测对ASCUS中的CINⅡ及以上病变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
作者:高娜;郑军;石红;吴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甲状腺功能检查在妊娠早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妊娠早期孕妇613例(观察组),检查甲状腺功能,并对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孕妇进行治疗干预,并与未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及治疗的586例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613例孕妇中患有各种甲状腺疾病182例(29.69%).观察组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92%(24/613)比7.34%(43/586)、5.06%(31/613)比12.97%(76/586)、2.28%(14/613)比5.46%(32/586)、1.63%(10/613)比5.63%(33/586),P<0.01].结论在妊娠早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及治疗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洪星;陈雪梅;李宁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宫腔微管黏膜表面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中的镇痛效果及利弊.方法 600例无痛人工流产患者,自愿选择利多卡因宫腔微管黏膜表面麻醉患者300例(A组),自愿选择丙泊酚静脉麻醉患者300例(B组).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及无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96.0%(288/300)、4.0%(12/300),与B组的7.3%(22/300)、92.0%(276/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例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无恶心、呕吐,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头晕、呼吸抑制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4.3%(13/300)比94.7%(284/300)、0比42.7%(128/300)、(7.51±3.82)ml比(15.73±1.1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宫腔微管黏膜表面麻醉安全有效,无须麻醉师监护,适合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作者:俞颂梅;赵纯燕;耿菊慧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与育龄妇女宫内节育环下移相关的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放置宫内节育环的育龄妇女1830例.由超声检查确诊为宫内节育环下移者为病例组,根据配比条件按照1:1设立对照组,分柝宫内节育环下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1830例放置宫内节育环的育龄妇女经1年时间的随访发现有116例发生宫内节育环下移,发生率为6.34%(116/1830).病例组育龄妇女年龄段、职业及文化程度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育龄妇女既往有剖宫产史所占比例为66.38%(77/116),高于既往有顺产史的33.62%(39/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吉妮环所占比例(0.86%,1/116)明显低于母体乐环(23.28%,27/116)、T形环(18.10%,21/116)、元宫环(21.55%,25/1 16)、爱母环(16.38%,19/116)、γ形环(19.83%,23/116),母体乐环所占比例明显高于T形环、元宫环、爱母环、γ形环、吉妮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宫内节育环所占比例(59.48%,69/116)明显高于哺乳期(22.41%,26/116)和月经干净后(18.10%,21/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与宫内节育环下移的相关因素变量逐个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发现既往分娩方式、宫内节育环类型、宫内节育环放置时期与宫内节育环下移相关(P<0.05).结论 影响宫内节育环下移的因素包含多个方面,与育龄妇女既往分娩方式、宫内节育环类型、宫内节育环放置时期等都有关系.
作者:范盛荷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中隔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6例鼻中隔骨折患者实施鼻内镜下手术,去除骨折的鼻中隔骨性部分,重建骨折的鼻中隔软骨,使其保留黏膜-软骨-黏膜3层解剖结构,从而保留鼻中隔软骨对鼻部的支撑作用.结果 术后随访1~3个月,95例恢复良好,1例轻度鼻梁塌陷.均无鼻中隔穿孔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手术能够获得更好的功能及外形效果,并能提高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轶青;彭本刚;王欣;李文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208例行颈部彩色超声检查有颈动脉颅外段斑块形成的ICVD患者,根据超声表现分为不稳定斑块组(75例)及稳定斑块组(133例).所有患者均记录相关疾病病史及ICVD的传统危险因素.先以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非条件Logi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与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呈正相关(P<0.01或<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呈负相关(P<0.01);两组在冠心病病史、生活规律、家族高血压病史、饮酒、家族卒中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及吸烟是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33、7.16、6.15、2.28,P<0.01);而HDL-C是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OR值为0.84,P<0.01).结论 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及吸烟.而HDL-C是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静;赵婷婷;毕作宾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对比研究鞘内注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加入调整剂量的布比卡因行剖宫产麻醉的效果,以期寻求鞘内注射舒芬太尼的佳剂量.方法 选取80例单胎足月妊娠接受择期或急诊剖宫产手术产妇.通过随机数字表加信封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C组、S2组、S3组和S4组,每组20例,分别将舒芬太尼0、2、3、4 μg加入根据产妇身高、体重调整剂量的0.5%布比卡因中行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并记录相关指标.结果 S2组、S3组和S4组手术开始时间[(14.7±2.5)、(15.3±3.0)、(14.0±3.3)min]与C组[(17.7±3.8)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2组、S3组和S4组追加镇痛药率[35%(7/20)、20%(4/20)、5%(1/20)]与C组[85%(1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2组、S3组和S4组手术结束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1分率[10%(2/20)、0、0]与C组[70%(14/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3组和S4组镇静评级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感觉阻滞平面≥T4水平、恶心、寒战、低血压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4组呕吐发生率[45%(9/20)]与C组、S2组和S3组[5%(1/20)、15%(3/20)、15%(3/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3组和S4组皮肤瘙痒发生率[25%(5/20)、35%(7/20)]与C组(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手术中,鞘内注射根据身高、体重调整剂量的布比卡因加小剂量舒芬太尼行CSEA,术中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推荐舒芬太尼2μg为鞘内给药剂量.
作者:朱云峰;彭丽;全伟斌;苏烨;黄瑞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复方托吡卡胺在12~18岁近视青少年医学验光中麻痹睫状肌的临床效果,客观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年龄12~18岁共181例(362眼)近视患者,其中单纯性近视153眼(单纯性近视组),复性近视散光120眼(复性近视散光组),单纯性近视散光89眼(单纯性近视散光组),散光轴位209眼(散光轴位组),每组按年龄分为12~14岁、15~16岁、17~18岁3个亚组,同一例患者按要求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与1%阿托品眼膏散瞳后进行医学验光,对其验光结果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单纯性近视组153眼两次验光结果相同者134眼,结果不同者19眼,相同率为87.58%(134/153);复性近视散光组120眼两次验光结果相同者105眼,结果不同者15眼,相同率为87.50%(105/120);单纯性近视散光组89眼两次验光结果相同者75眼,结果不同者14眼,相同率为84.27%(75/89).散光轴位组209眼两次验光结果相同者193眼,结果不同者16眼,相同率为92.34%(193/209).每组不同年龄亚组两次验光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托吡卡胺在12~18岁近视青少年医学验光中作为散瞳剂是可行的、科学的,验光结果是准确的,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褚长昌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右上方透明角膜切口、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干眼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三种不同的手术切口与术后干眼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A、B、C组分别采用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右上方透明角膜切口、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每组40眼,对三组患者术后干眼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三组术后第7、14、30、60天干眼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C组术后第60天干眼症状评分[(0.65±0.06)、(0.65±0.02)分]显著高于A组[(0.43±0.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rb染色评分在术后第30、60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在术后第60天A组rb染色评分显著低于B、C组[(0.00±0.00)分比(0.23±0.02)、(0.25±0.04)分(P<0.05)].A组术后第30、60天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7.01±2.51)、(10.02±3.01)s]显著优于C组[分别为(6.56±2.91)、(9.65±3.74)s](P<0.01或<0.05).A组术后第60天泪液分泌试验[(14.73±4.01)cm/5 s]显著优于B、C组[(13.25±3.07)、(13.33±3.56)cm/5 s](P<0.05).并且依据张汗承等1987年制订干眼症诊断标准,在术后第60天,A、B、C组诊断干眼症的眼数分别为1、3、5眼,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与术后干眼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肖巍;陈林秀;马雅娟;徐淑清;高建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在上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上肢择期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选用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神经定位均选用肌间沟法,术后镇痛A组给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镇痛液配方为1%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50 ml,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200ml,B组给予静脉镇痛,镇痛液配方为盐酸曲马多注射液1000~1500 mg,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2 mg,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200 ml.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术后2、3d功能锻炼时A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2.2±0.7)分比(3.9±0.8)分,(2.4±0.8)分比(4.5±0.6)分,P<0.05].A组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2.5%(1/40)比25.0%(10/40)、0比20.0%(8/40)、0比22.5%(9/40),P<0.05].A组镇痛期间自控镇痛按压次数[(3.2±0.2)次]显著低于B组[(25.0±7.2)次](P<0.05).结论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时的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肢体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作者:祁富军;张旭东;刘盼盼;霍建臻;任鹏程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不同的宫颈准备方法在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IUD)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取IUD绝经后妇女共968例,回顾性分析病历资料,按照宫颈准备方法不同分为米索前列醇组207例、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组261例、戊酸雌二醇组213例、宫术宁胶棒组287例,分析取IUD效果.结果 米索前列醇组宫颈扩张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扩宫有阻力率、无痛及重度疼痛率分别为(2.12±0.33)cm、(3.22±0.55)ml、(4.54±2.11)min、69.08%(143/207)、9.66%(20/207)、18.36%(38/207),戊酸雌二醇组分别为(4.78±0.32)cm、(2.42±0.63)ml、(2.28±0.77)min、38.50%(82/213)、29.11%(62/213)、3.76%(8/213),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组分别为(6.10±0.42)cm、(221±0.21)ml、(1.98±1.01)min、24.52%(64/261)、54.41%(142/261)、0,宫术宁胶棒组分别为(4.22±0.13)cm、(2.96±0.57)ml、(3.03±1.04)min、42.51%(122/287)、23.00%(66/287)、5.57%(16/287),米索前列醇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戊酸雌二醇组与宫术宁胶棒组宫颈扩张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扩宫有阻力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IUD成功率米索前列醇组89.37%(185/207)、戊酸雌二醇组93.43%(199/213)、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组99.62%(260/261)、宫术宁胶棒组91.29%(262/287).结论 绝经后妇女取IUD时以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准备宫颈能达到较好的软化、扩张宫颈作用,效果佳,优于其他方法.
作者:季丰收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84例足月、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行分娩镇痛分为镇痛组157例和非镇痛组127例,观察两组产妇催产素使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镇痛效果,产后出血量及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镇痛组与非镇痛组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3.7±194.8)min比(334.4±174.6)min、(554.7±235.2)min比(383.9±204.6)min、100.0%(157/157)比44.9%(57/127),P<0.05].镇痛组镇痛效果好于非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钳助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不影响妊娠结局,但可能会延长产程.
作者:韩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环杓关节脱位常继发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鼻胃管插管术后或喉外伤,特别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增多,此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我科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7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所致环杓关节脱位患者,采用电子鼻咽喉镜下环杓关节复位,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涛;朱习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新生儿出生时,即使存在Ⅲ度羊水胎粪污染,但只要为有活力儿(心率> 100次/min、呼吸强有力、肤色红润)且无其他明显症状,就会按正常新生儿对待、交给家长常规护理.近年研究发现,即使是有活力儿,如果存在Ⅲ度羊水胎粪污染,就有可能存在脑损伤,需要及早干预[l].因此,我们对在我院出生的160例Ⅲ度羊水胎粪污染的足月新生儿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并与无羊水胎粪污染的足月健康新生儿80例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波;张庆云 刊期: 2012年第21期
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施行大脑功能区胶质瘸切除手术时,传统的定位方法及临床经验不能精确判定肿瘤界限,全切除率不高,且很难完全避免手术操作中伤及周围重要结构,有可能造成非肿瘤性损伤,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症状.近年,神经导航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及应用,改变了传统的颅脑手术模式,进一步强调颅脑肿瘤手术的精确定位和微创技术,避免损伤大脑皮层重要功能区,减少手术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上海市华山神经外科(集团)医院普陀分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应用FDiM excelim-04手术导航系统,手术治疗大脑功能区胶质瘤69例,并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大脑功能区胶质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明磊;杜固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和脑血管病患者的不断增多,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VCI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一种获得性高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VCI是可防可治的认知功能障碍,早期治疗具有可逆性,这意味着认识VCI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有针对性进行干预,对于减少VCI患者的出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1].我们回顾近年国内外有关VCI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安晓雷;李传玲;郭靖;李晓宾 刊期: 201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