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22期文献
  •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与血脂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

    目的 研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和血脂的关系,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PONI在OSAHS并发心血管疾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86例OSAHS患者根据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分为3组:轻度组(5<AHI≤20) 24例,中度组(20< AHI≤40) 25例,重度组(AHI>40) 37例.检测各组间血脂水平及PON1活性并与2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相关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21例中、重度OSAHS患者进行nCPAP治疗3个月后复查多导睡眠图(PSG)、PON1活性和血脂.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PON1活性分别为(143.56±29.47)、(121.50±25.76)、(103.11±24.54) kU/L,均低于对照组的( 164.35±33.89) 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不同程度的OSAHS患者血清PON1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血清PON1活性随OSAHS程度加重而下降.血清PON1活性与HDL水平呈正相关(r=0.658,P<0.01),与AHI呈负相关(r=-0.637,P< 0.01).21例中、重度OSAHS患者经3个月nCPAP治疗后血清PON1活性为(110.88±11.03)kU/L,较治疗前的(102.25±10.02) kU/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ON1可能参与OSAHS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nCPAP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OSAHS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作者:曹梅;陈飞鹏;邬勇坚;陈晓军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经皮微波消融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观察与研究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PMAT)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治疗肝转移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以及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接受局部病灶PMAT联合rhlL-2全身用药治疗,对照组38例,仅行单纯PMAT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生活质量、并发症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统计两组0.5、1.0、2.0年累积复发率和累积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0.5、1.0、2.0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0.59% (7/34)、32.35% (11/34)、64.71% (22/34),对照组分别为26.32% (10/38)、60.53%(23/38)、89.47%( 34/38),两组1.0、2.0年累积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0.5、1.0、2.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18%(31/34)、70.59%(24/34)、38.24%(13/34),对照组分别为89.47%(34/38)、47.37%(18/38)、31.58%(12/38),两组l.0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均有所提高,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PMAT联合rhIL-2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是安全可行的,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PMAT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时间,降低肿瘤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并值得临床开展.

    作者:郭双双;马文静;张立成;魏红梅;张蕾;宋晓鹏;朱鹏飞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高浓度肝素封管周期对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浓度肝素封管周期对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通过建立临时深静脉留置导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病例17例,应用机械抽样法随机选取9例采用1周2次封管,观察2周,共封管36例次;选取8例采用1周1次封管,观察4周,共封管32例次.比较抽吸封管液的效果,测定封管后30 min、12h、48 h患者凝血指标及出血倾向.观察抽出封管液中的血栓条特性及长度.比较颈内、股静脉导管溶解血栓次数及完全栓塞发生率.结果 1周2次封管,一般抽吸率[76.39%(55/72)]高,仅有6.94%(5/72)导管腔需溶解血栓,1.39%(1/72)导管腔完全栓塞,与1周1次封管的56.25%(36/64)、10.94%(7/64)、4.69%(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周2次封管血栓条质地柔软、光滑,易于抽出.颈内、股静脉留置导管在两种封管周期中溶解血栓和完全栓塞的发生率不同.1周2次和1周1次每次封管后30 min凝血酶原时间(PT)[(19.2±1.5)、(18.9±1.4)s]、凝血酶时间(TT)[(75.3±5.8)、(70.6±4.9)s]较基础值[(13.7±0.9)、(13.5±1.1)s和(19.7±2.8)、(18.9±3.1)s]显著延长(P<0.01),12h仍高于基础值,48h恢复到基础值.1周2次封管发生3例鼻衄,1例反复牙龈出血;1周1次封管发生2例鼻衄,均未发生其他部位出血.结论 1周2次封管周期可减少留置导管栓塞事件的发生,即使发生导管血栓,处置也比较容易,导管通畅率高,可较好地保证透析用管时的稳定血流.

    作者:姜振华;任玉卿;杨喜荣;梁捧元;杨俊丽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老年社区获得性吸人性肺炎初始抗菌药物选择的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吸人性肺炎初始抗菌药物的选择,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对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1例确诊为老年社区获得性吸人性肺炎的住院患者采用社区获得性肺炎CURB-65病情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并分为0~1分组(20例)、2~3分-1组(23例)、2~3分-2组(27例)及4~5分组(11例).0~1分组、2~3分-1组采用升阶梯治疗方案,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g,每8h-次静脉滴注,共7d;2~3分-2组及4~5分组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案,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 g,每8h-次静脉滴注,共7d.分析和总结各组的疗效和病死率.结果 4~5分组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案,其7d有效率与采用升阶梯治疗方案的0~1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7%(8/11)比80.0%(16/20),P>0.05].2~3分-1组采用升阶梯治疗方案,其7d有效率显著低于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案的2~3分-2组[52.2%(12/23)比81.5%(22/27),P<0.05];2~3分-1组住院时间为(15±1)d,明显长于2~3分-2组的(7±1)d(P<0.05).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社区获得性吸人性肺炎CURB-65评分0~1分患者抗生素经验性治疗可采用升阶梯治疗方案;2~3分及4~5分患者宜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案.

    作者:盛颖;葛晓利;李浩军;潘曙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辛伐他汀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联素和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联素和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干预治疗组,每组45例.计算两组患者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和ADMA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脂联素和ADMA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脂联素和ADM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ADMA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干预治疗组治疗后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常规治疗组,ADMA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2±0.15)mg/L比(4.51±0.13)mg/L,(0.96±0.13)μmol/L比(1.08±0.15)μ mol/L] (P< 0.05).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前脂联素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和-0.59,P值均<0.05.患者治疗前ADMA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和0.71,P值均<0.05.结论 辛伐他汀能有效地升高急性脑卒中患者脂联素水平和降低ADMA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杨春玲;段春健;刘飞雪;王丹;王东霞;闫丽;王兴斌;石凤玲;金梅;王玉成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二尖瓣舒张早期峰速度(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a)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 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定3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DHF组)、3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SHF)患者(SHF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射血分数(LVEF)、E与二尖瓣舒张晚期峰速度(A)并计算E/A、E峰减速时间(DT),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纵轴室间隔和左室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sep和Elat),计算Ea和E/Ea,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DHF组LAD、lVST明显高于对照组[(44.90±8.31)mm 比 (30.87±3.48) mm、(9.43±2.18) mm 比(8.17±1.12) mm,P<0.05].SHF组LVEDd明显高于对照组和DHF组[(66.30±10.21)mm比(44.77±4.17) mm和(48.60±8.85) mm,P<0.05],LVEF、DT明显低于对照组和DHF组(P<0.05).(2)DHF组和SHF组Esep、Elat、E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Esep、E/Elat、E/E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DHF组和SHF组B型钠尿肽(BNP)明显高于对照组[ (477.73±722.76)、(978.60±825.04) ng/L比(29.23±17.84) ng/L,P< 0.05],SHF组BNP明显高于DHF组(P<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Ea与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BNP存在相关性(P<0.05).(5)E/Ea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4(95% CI:0.000~1.000),E/Ea鉴别DHF和SHF的AUC为0.857(95% CI:0.773 ~ 0.940),与E/A对比E/Ea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结论 慢性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舒张功能异常,结合频谱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更简便准确.

    作者:李楠楠;齐国先;马春燕;赵凯迪;刘爽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和细胞周期素D1在大肠腺瘤性息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在大肠腺瘤性息肉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法检测7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组)和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对照组)ERK2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肠腺瘤性息肉组ERK2、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7%(39/70)、25.7%(18/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4/20)、5.0%(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结论 ERK2和Cyclin D1 在大肠腺瘤性息肉中的表达明显增强,提示二者过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

    作者:张卫宁;曹彬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枸橼酸坦度螺酮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枸橼酸坦度螺酮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9例F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促胃肠动力、抑制胃酸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总体疗效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43/47),对照组为76.2% (3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焦虑量表评分为(51.1±16.2)分,抑郁量表评分为(54.4±14.7)分,对照组分别为(62.6±15.3)、(67.5±1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FD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红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7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病例组)和30例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VEGF水平.将病例组患者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A组(颈动脉狭窄<50%,23例)、B组(50%≤颈动脉狭窄<75%,30例)、C组(颈动脉狭窄≥75%,19例),并进行比较.分析发生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9.44%( 50/72)比36.67%(11/30)、63.89%(46/72)比43.33%(13/30)、50.00%(36/72)比23.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组、B组、C组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0.59±0.20)、(0.91±0.30)、(2.96±0.99)、(5.87±1.96)ng/L,与对照组比较,A、B、C组血清 VEGF 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7、8.746、5.332,P<0.05);A、B、C组之间血清VEGF水平差异较大,其检测结果为C组>B组>A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683,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r=0.875,P<0.05).结论 VEGF在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血清VEGF高水平可能成为颈动脉狭窄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付勇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对乙酰氨基酚致急性肝损伤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对乙酰氨基酚致急性肝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患者42例,分别在后1次服药后6、12、24 h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L-FABP.结果 42例患者中,后1次服药后6 h ALT异常6例(14.3%),L-FABP异常5例(11.9%),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1次服药后12 h ALT异常21例(50.0%),L-FABP异常32例(76.2%),两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1次服药后24 h ALT异常38例(90.5%),L-FABP异常40例(95.2%),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FABP可能成为判断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患者是否有肝损伤的更早的敏感指标.

    作者:夏剑;赵剡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干燥综合征酸刺激试验前后腮腺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干燥综合征患者酸刺激试验前后腮腺血流动力学的特征.方法 选择干燥综合征女性患者20例(病例组),另选择同期非干燥综合征女性健康志愿者20例(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酸刺激试验前后双侧颢浅动脉和腮腺内小动脉的血流频谱,获得收缩期大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低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酸刺激试验前,病例组腮腺内小动脉PSV、EDV高于对照组[(16.01±6.18) cm/s比(14.00±5.23) cm/s,(5.96±3.00) cm/s比(3.54±2.03) cm/s,RI 低于对照组(0.64±0.07比0.7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颞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酸刺激试验后,对照组颞浅动脉和腮腺内小动脉的PSV及EDV均较酸刺激试验前增高,RI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例组颞浅动脉和腮腺内小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酸刺激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供血动脉对酸刺激试验的反应性减低,尤以腮腺内小动脉较为敏感,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有效反映腮腺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对腮腺功能受损程度进行评价.

    作者:田永梅;张娟;陈玉伟;贾丽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肝硬化性肝动脉门静脉瘘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

    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的病因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以恶性较为常见,良性少见,良性病因包括血管瘤、肝脏损伤、肝硬化、先天性畸形等[1],而肝硬化伴HAPVF者临床较少见.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对6例肝硬化性HAPVF并上消化道出血行介入治疗,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军;武兴杰;黄树圭;李军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癫痫发作误诊二例

    临床上,典型癫痫发作患者往往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能够迅速明确诊断,但是脑血管病患者尤其是长期卧床伴有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的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甚至被掩盖.本研究通过对2例脑血管病意识障碍伴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该类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复习.

    作者:王兰琴;魏秀娥;表本亮;荣良群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恶性血液病致出、凝血功能异常原因及防治对策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酰胺基水解酶,对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诱导缓解及维持长期无瘤生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L-ASP治疗儿童ALL的机制为门冬酰胺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氨基酸之一,人体正常细胞能自身合成门冬酰胺,满足细胞蛋白质合成需要,而肿瘤细胞因缺乏门冬酰胺合成酶,需从细胞外摄取门冬酰胺,因此L-ASP通过水解门冬酰胺致蛋白质合成障碍,从而使肿瘤细胞生长繁殖受到抑制,过多消耗血液循环中门冬酰胺,机体中某些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肝脏、胰腺等正常细胞的作用机制也受到影响,这正是L-ASP致很多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因此,在其应用时常伴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在这些严重不良反应中,出、凝血功能异常就是之一.本文对L-ASP治疗恶性血液病致出、凝血功能异常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综述.

    作者:孟昭升;盛玲玲;徐欣欣;关忠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

    纸烟的烟雾中包含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等多种有害物质,吸入肺内后易于沉积在范围广阔、纤毛上皮细胞少、气流流速慢的小气道(<2mm),故细支气管远端尤其在呼吸细支气管、肺泡区域受害早、损伤大.继续吸烟使病变的部位和程度不断扩大而形成各种类型的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SR-ILD),致病原因为烟雾中有害物质激活和聚集了肺泡内的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尤其CD8+)和中性粒细胞,这些炎性细胞释放多种介质引起气道、肺实质、肺血管的病变,并随吸烟逐渐加重.

    作者:陶仲为 刊期: 2012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