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23期文献
  • 缝线锚钉Krackow缝合法治疗跟腱断裂20例

    目的 介绍应用缝线锚钉治疗跟腱断裂的方法,通过观察其临床效果探讨该方法治疗跟腱断裂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缝线锚钉Krackow缝合法治疗20例跟腱断裂患者,采用ArnerLindholm评定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0例患者均获随访3~ 18个月,优12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0%(18/20).术后因过早功能锻炼再断裂1例,给予再次手术治疗,1例伤口局部皮肤坏死,经换药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后愈合,无一例骨锚脱出及缝线断裂.结论 应用缝线锚钉Krackow缝合法治疗跟腱断裂,缝合强度高,操作简便,效果可靠,是治疗跟腱断裂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杨宝利;银存举;杨新萍;赵荣英;高伟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对大咯血的治疗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对大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因大咯血住院患者38例,其中反复咯血31例,支气管扩张27例,支气管肺囊肿4例,不明原因4例,肺结核3例.均经胸部影像学检查或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且均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患者栓塞次数多3次,支气管动脉造影均表现为血管畸形,给予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35例出血立即减少.8例患者治疗后24h再次复发咯血,其中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右上肺切除术,5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有效,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无效行再栓塞治疗,1周内咯血完全消失,总有效率97.4%( 37/38).随访1年,再次复发大咯血13例,11例每次咯血及年总咯血量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2例再咯血患者经多次栓塞剂栓塞保守治疗无效后行右上肺切除术,总有效率94.7%(36/38).治疗后3例短时间内轻微胸痛,2例肩痛,3例伴胸闷,3例腹股沟皮下淤血,对症处理后短期内好转. 结论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或反复发生的大咯血疗效显著,可以避免患者外科手术的风险,对复发患者再次治疗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巩曰红;常刚;裴维芳;张晓燕;李洪福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价值.方法 CT引导下对42例症状性椎体血管瘤患者的49个病变椎体行经皮穿刺后进入椎体并注入骨水泥.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段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使用止痛药物评分及远期综合疗效WHO标准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2例患者(49个病变椎体)手术成功率为100.0%( 42/42),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 18( 12.50±1.15)个月,所有病变椎体影像学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和椎体塌陷.VAS评分由术前的(7.64±1.29)分降至术后l~3 d的(4.82±1.21)分和术后3~6个月的(0.22±0.19)分(P<0.05);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的(3.4±0.9)分降至术后1~3 d的(2.1±0.6)分和术后3~6个月的(1.0±0.3)分(P<0.05);使用止痛药物评分由术前的(1.9±0.6)分降至术后l ~3d的(1.1±0.2)分和术后3~6个月的(0.2±0.1)分(P<0.05).术后远期综合疗效WHO标准评价:有效率为97.6%(41/42).结论 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有效缓解椎体血管瘤引起的疼痛,增加椎体的稳定性,改善运动功能,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较C型臂X线机引导更具优势.

    作者:张卓;刘涛;李永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后颅窝实质性血管网状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后颅窝实质性血管网状细胞瘤(PFSH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3例PFSH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术前确诊为PFSHs.肿瘤全切除22例,开颅后肿瘤未全切除1例.23例患者术后随访0.33~9.00(2.96±2.73)年,其中20例恢复正常工作,1例能生活自理,死亡2例.结论 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术前诊断PFSHs的主要方法.PFSHs仍是神经外科较难处理的肿瘤,术中应用特殊的显微外科技术,并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可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涂明;郑伟明;苏志鹏;叶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MIPPO结合LCP进行治疗.采用Mazur方法评定踝关节功能,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47.6±13.6) min,术中出血量(109.4±28.3) ml,均未进行术中或术后输血.术后疼痛轻微,伤口均一期愈合,伤口周围炎性反应轻或无.所有患者均获8~18个月的术后随访,平均15个月.X线片示骨痂形成时间为4~9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定:优19例,良4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8%( 23/24).结论 应用MIPPO结合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能大限度地保护骨折部位血供,减少了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早期恢复患肢功能.

    作者:胡居正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右腋下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

    目的 总结右腋下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的疗效,探讨微创瓣膜手术方法及相关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右腋下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38例,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24例.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4例,手术切口长7.8 ~ 11.8(8.5±2.0) cm,体外循环时间42~ 105(52.5±25.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5~ 95(42.5±17.6)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6~ 12.0(4.5±5.2)h,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105~860(265±67) ml.术后残余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右膈神经麻痹3例,二次开胸止血5例,切口感染4例.随访2个月至5年,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活动能力明显改善,晚期死亡1例,死于心脏外原因,再发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再次行换瓣手术.结论 综合应用各种二尖瓣成形术,右腋下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早、中期临床疗效.

    作者:张杰;王强;姚昊;李庆国;王东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阑尾周围脓肿一期手术与损伤控制后再手术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并比较阑尾周围脓肿患者接受一期手术治疗与损伤控制后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一期手术治疗66例(一期手术组),损伤控制后再手术治疗51例(损伤控制后再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治愈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一期手术组治愈率为97.0%( 64/66),损伤控制后再手术组为94.1%(48/5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2).损伤控制后再手术组术后早期和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一期手术组[9.8%(5/51)比25.8% (17/66)和2.0%( 1/51)比13.6%(9/66),P=0.033、0.041],总住院时间明显长于一期手术组[(17.5±3.5)d比(12.6±3.8)d,P<0.05],但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一期手术组[(5.6±2.0)d比(10.8±4.2)d,P< 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无论是一期手术还是损伤控制后再手术都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但接受损伤控制后再手术患者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一期手术患者,且术后住院时间亦低于一期手术患者.

    作者:丁一;李小依;任辉明;唐德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手术策略

    目的 探讨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39例鞍区肿瘤中垂体腺瘤15例,其中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1例行大部分切除;蝶骨平台及鞍结节脑膜瘤14例行Simpson Ⅰ、Ⅱ级切除;颅咽管瘤10例中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随访37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4年,肿瘤复发4例,其中2例颅咽管瘤,2例垂体腺瘤.结论 额外侧锁孔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鞍区肿瘤手术入路.熟练的显微颅底外科技术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保证.

    作者:王立忠;刘洪泉;王洪生;殷尚炯;杜秀玉;王健;王丽丽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经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和后期换管损伤腹部脏器六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目的 探讨经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术中或术后换管损伤腹部脏器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方法 对6例分别经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术中或术后换管出现腹部脏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做文献复习.结果 1例行小肠穿孔修补术+开放式耻骨上膀胱造瘘术,1例行小肠壁损伤修补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2例分别行TURP和经耻骨上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其余2例行保守治疗,均获痊愈.结论 经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可造成严重并发症,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要领;穿刺时的影像学定位和引导十分重要.对下腹部术后及老年患者,穿刺前应充分考虑到其病情的复杂性;门诊护士要重视每次换管;经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痿术损伤卵巢肿瘤应引以为戒.

    作者:刘刚;陈锐;朝鲁;郭建功;刘小勇;崔志刚;刘淳;岳明;宋笑童;向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阴茎背浅静脉麻醉在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局部阴茎背浅静脉麻醉在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阴茎背浅静脉麻醉组(试验组,60例)及阴茎根部阻滞麻醉组(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评价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术中顺利.试验组术中无痛感、缝合时局部疼痛感、术后出血及术后系带水肿发生率[100.00%(60/60)、16.67%(10/60)、5.00%(3/60)、20.00%(12/60)]与对照组[90.00%(18/20)、30.00% (6/20)、20.00%(4/20)、70.00%(14/20)]比较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麻醉药用量平均40mg,麻醉持续时间为(6.84±0.39) min,对照组分别为125 mg、( 43.67±9.25) 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茎背浅静脉麻醉下行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具有麻醉药用量小、痛苦少、起效快、维持时间长、使用方便、易于掌握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大海;杨宗志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外侧裂蛛网膜囊肿两种手术治疗方式探讨

    目的 探讨外侧裂蛛网膜囊肿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将2000年2月至2006年2月收治的18例行显微镜下囊壁大部切除+脑池造瘘术患者设为对照组,2006年3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21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患者设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囊肿变化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87.8±16.1) min比(170.0±19.6) min,(14.5±1.6)d比(18.9±2.8)d],术中失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96.2±19.9) ml比(515.6±161.1) ml,4.8%(1/21)比38.9%(7/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囊肿-腹腔分流术对外侧裂蛛网膜囊肿的治疗效果与显微镜下囊壁大部切除+脑池造瘘术相当,而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

    作者:张记民;许建强;李玉生;孙立;郭金光;徐灵洁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非体外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钠肽水平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非体外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22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59例)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组(63例),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和术后一般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情况,检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h、术后24h、术后72 h、术后1周的血浆BNP水平.结果 OPCABG组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24h引流量、术后24h输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210.08±60.02) rain、(9.01±2.57)h、(32.08±9.17)h、(343.43±98.12) ml、(341.75±97.64)ml、(9.70±2.77)d,均明显低于CCABG组的(309.38±88.39) min、( 15.25±4.36)h、(45.14±12.90)h、(530.24±151.50) ml、(752.90±215.11)ml、(15.44±4.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9%( 10/63),明显低于CCABG组的47.5%( 2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72,P<0.01);OPCABG组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6%( 1/63),低于CCABG组的8.5%(5/5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91.P>0.05).CCABG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h血浆BNP水平分别为(104.54±29.87)、(114.74±32.36)、(129.10±36.15) ng/L,OPCABG组分别为( 103.46±29.56)、( 109.49±31.28)、( 126.42±36.12) 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ABG组术后24h、术后72 h、术后1周血浆BNP水平分别为(335.57±95.83)、(429.98±122.85)、(350.92±100.26) ng/L,明显高于OPCABG组的(241.22±68.92)、(317.49±90.71)、(256.86±73.3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并且对患者心功能的维护具有一定优越性.

    作者:马刚;毕淑婷;韩春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外伤性肺不张的延迟处理

    外伤患者由于直接损伤或血痰堵塞、血气胸外压等多种原因会导致较大范围的肺不张.根据不同的原因要做出针对性处理,主要包括手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2]、气管切开等方式.我们总结我院2000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61例外伤性肺不张患者,在保证肺功能满足机体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待原发其他伤处理稳定后,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肺不张均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黎荣虎;黄佑萍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有资料显示10%~1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终需要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包括全椎板减压术、半椎板减压术、开窗髓核摘除术、侧隐窝扩大术等,虽然疗效可靠,但创伤大,对腰椎结构生物力学的稳定性有一定破坏,术后卧床时间久,患者耐受痛苦时间长.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因创伤小、减压彻底、术后脊柱稳定性好、恢复快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我院2002年9月至2008年9月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超;包茂德;王跃平;张卫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支气管胸膜瘘四例

    支气管胸膜瘘是肺切除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治疗较困难,病死率为23.6%~71.2%[1-2].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采用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4例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剑翁;于修义;方正;朱守才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一例

    患者 男,57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视物模糊、双眼右侧视野缺损等症状,未做特殊处理,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入院体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眼球各方向活动自如,无眼震及复视,全身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视野:左眼鼻侧、右眼颞侧视野缺损.CT平扫示左侧顶枕叶可见团块状稍高密度影,内部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大截面为5.6 cm×3.6 cm,边缘可见低密度水肿区,无明显骨质破坏.

    作者:刘伟;刘占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定量CT在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和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日益增多,已成为一种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疾病.由此导致的骨痛和病理性骨折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OP的大危害在于骨折,20%的OP患者有发生OP性骨折的可能[1].因骨折长期卧床和肢体制动,伤肢骨矿物质丢失而又导致继发性OP,从而使再骨折的可能性随之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作者:张郡;李辉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