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24期文献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45例CINⅡ、53例CIN Ⅲ及68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的HR-HPV进行检测,并应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R-HPV各亚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CIN Ⅰ患者HR-HPV阳性率为75.00%(24/32),CIN Ⅱ患者HR-HPV阳性率为80.00%(36/45),CIN Ⅲ患者HR-HPV阳性率为84.91%(45/53),浸润性宫颈癌患者HR-HPV阳性率为89.71%(61/68).不同级别CIN患者与浸润性宫颈癌患者HR-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乳头瘤病毒(HPV) 16分布频率按CIN Ⅰ、CINⅡ、CIN Ⅲ的顺序递增[15.6% (5/32)、22.2%(10/45)、28.3%( 15/53)],OR值也呈递增趋势(3.23、5.34、6.23).结论 HPV16感染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何佩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进行期银屑病中的差异表达

    目的 研究CD4+CD25+ 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在进行期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reg中的比例及Foxp3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进行期斑块型银屑病患者、28例急性点滴型银屑病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Treg及其Foxp3表达情况.结果 进行期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和急性点滴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Foxp3+/CD4+ Treg均低于健康对照者[(2.09±1.04)%、(1.09±0.71)%比(4.16±1.48)%,P<0.05],Foxp3的平均荧光强度均低于健康对照者(26.84±13.85、21.74±13.81比40.47±22.60,P< 0.05),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进行期银屑病患者Treg水平及Foxp3表达低下,与PASI评分无相关性,为其作为银屑病病情变化的判断指标之一提供进一步证据.

    作者:周梅娟;刘晓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无肝素血液滤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肝素血液滤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21例,其中行开颅血肿清除术5例,内科保守治疗16例.所有患者采用无肝素血液滤过治疗,前置换方式补充置换液,定期置换液冲洗法抗凝,隔日行无肝素血液滤过3.0~3.5 h,共2周,其后行普通无肝素透析2周.结果 共行无肝素血液滤过110例次,16例次出现管路凝血,中途予更换透析管路或透析器,其余均顺利完成治疗.住院时间(31.2±7.5)d,患者脑出血后30 d病死率为42.86%(9/21).存活患者治疗2周收缩压(18.3±1.2) kPa,脑钠肽(3854±112) ng/L,均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22.7±2.1)、(23.5±1.8) kPa,(6172±284)、(5603±376) ng/L]下降(P<0.05),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显著提高[(13±1)分比(8±2)、(9±2)分,P<0.05],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肌酐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急性期采用无肝素血液滤过治疗效果良好,出血量大及再次发生脑出血患者仍预后不良.

    作者:庆晓东;唐莉;姜继光;吕敏;范汪洋;施翎;姚许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CD64指数测定在新生儿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测定在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将107例住院新生儿按出院诊断分为败血症组(32例)、局部感染组(42例)和非感染组(33例),分别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败血症组CD64指数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8.3±2.8比4.6±2.4和2.5±0.6、(50.2±39.6) mg/L比(9.1±8.3) mg/L和(3.4±3.9) mg/L,P<0.01];局部感染组CD64指数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1),局部感染组CRP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64指数与CRP呈正相关(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CD64曲线下面积为0.94,CRP曲线下面积为0.78,CD64指数诊断细菌感染的佳临界值为4.63,将CD64指数阳性标准定为≥4.63,其敏感度为90.6%,特异度为89.3%.结论 细菌感染时CD64指数明显增高,与CRP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胡海燕;张健;孙路璐;傅燕娜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超声检查胎儿心脏异常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胎儿心脏异常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07例产前检查时的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分析心脏异常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在接受检查的3307例孕妇中,产前超声检查共有194例(5.87%)发现胎儿心脏异常征象,而3113例(94.13%)未发现胎儿心脏异常征象.染色体核型分析共有124例(3.75%)发现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心脏异常者染色体异常发生率( 19.59%,38/194)明显高于无心脏异常者染色体异常发生率(2.76%,86/3113),其相对危险度为7.0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4例异常染色体核型中,以18-三体(42例)及21-三体(36例)为常见.结论 胎儿心脏异常者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高,发现心脏异常征象时建议行染色体检查.

    作者:于金星;樊维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诊断应用

    目的 研究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中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诊断价值.方法 41例CEC患者分别行FFA及OCT检查,观察两种方法诊断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准确率.结果 OCT对CEC中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检出率为92.7%(38/41),FFA为78.0%(32/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3,P< 0.01).结论 在CEC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诊断中OCT较FFA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是CEC诊断的首选检测方法.

    作者:张海侠;冯长生;高明哲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国产紫杉醇联合顺铂在转移性乳腺癌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评价国产紫杉醇联合顺铂在转移性乳腺癌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转移性乳腺癌患者53例,其中绝经前22例,绝经后31例;内脏器官转移37例,非内脏器官转移16例.患者均采用紫杉醇加顺铂方案化疗,国产紫杉醇1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80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21 ~ 28 d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2~6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接受了中位为4(2~6)个周期的化疗,总有效率为56.60%(30/53),疾病控制率为81.13%(43/53).内脏器宫转移患者与非内脏器官转移患者、绝经前患者与绝经后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6.76%(21/37)比56.25%(9/16)、59.09% (13/22)比54.84%( 17/31),P> 0.05].全部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8(12~27)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6.60%( 30/53)和30.19%(16/53).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脱发和骨髓抑制,神经及心脏毒性发生率较低,分别为15.09%(8/53)和7.55% (4/53).结论 国产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很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万永红;张志聪;李艳霞;李霞;汪晓兰;李尚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严重腹腔感染婴幼儿血清降钙素原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严重腹腔感染婴幼儿血清降钙素原(PCT)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85例严重腹腔感染的婴幼儿,入院后在给予抗菌药物之前,行培养及药敏试验,先给予经验治疗(头孢米诺2g,2次/d),之后根据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所有患儿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7d检测PCT水平.结果 治疗后1d治愈43例,好转2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80.0%(68/85);治疗后7d治愈55例,好转2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8%(84/85).治疗前所有患儿PCT水平均>0.05 μg/L,其中47例PCT0.5 ~ 2.0μg/L,25例PCT 2.1 ~ 10.0 μ g/L,13例PCT>10.0 μg/L.治疗后1d所有患儿PCT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52例PCT< 0.5 μg/L,26例PCT 0.5~2.0μg/L,5例PCT2.1~10.0μg/L,2例PCT> 10.0μg/L.治疗后7d所有患儿PCT水平继续下降,其中84例PCT< 0.5 μg/L,1例PCT 2.1 ~ 10.0 μg/L.1例由于出现重度营养不良,对患儿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结论 严重腹腔感染的婴幼儿PCT水平较高,随着病情的好转,其PCT水平随之下降.因此,PCT水平对严重腹腔感染婴幼儿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念;徐启云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在早期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复苏方法对早期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早期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组(对照组)和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组(治疗组),每组2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和治疗后60 min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和心率以及血钠、血氯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4.6%(22/26)和38.5%(10/26),病死率分别为15.4%(4/26)和61.5%(16/2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0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91.5±8.6) mm Hg(1 mm Hg =0.133 kPa)比(78.5±7.9) mm Hg、(81.5±8.6)次/min比(108.4±10.2)次/min、(21.4±5.3)次/min比(25.5±4.6)次/min,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0min血钠、血氯、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复苏方法治疗早期失血性休克可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器官灌注,降低病死率.

    作者:官福平;李建国;李宝祥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翼状胬肉合并糖尿病对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手术前后翼状胬肉合并糖尿病对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单侧翼状胬肉患者90例,其中单纯翼状胬肉患者(治疗组A)30例、翼状胬肉合并1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组B)30例、翼状胬肉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组C)30例;另选取90例非翼状胬肉者作为对照,其中健康人(对照组A)30例、单纯1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B)3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C) 30例.观察各组术前3周(术前)泪膜功能差异,观察治疗组B和治疗组C术后3个月(术后)与术前泪膜功能的差异.结果 术前各组泪液分泌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A外,各组泪膜破裂时间(BUT)均异常;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治疗组B[(9.08±0.48)分]与对照组B[ (3.43±0.5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10.31±0.94)分]与对照组C[(7.91±0.5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液羊齿状物试验(MFT)治疗组B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泪液清除率(TCR)除对照组A外均异常.治疗组B和治疗组C术后与术前比较,泪液分泌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T、CFS评分及MF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TCR正常.结论 翼状胬肉合并糖尿病加重患者泪膜功能损伤,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后泪膜功能得到修复.

    作者:俞晓艺;赵岐;王星;朱晓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纳洛酮和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纳洛酮和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新生儿HIE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对照组、纳洛酮组、神经节苷脂组、纳洛酮+神经节苷脂组(联合组),每组40例.观察每组的总有效率,意识、原始反射、肌张力恢复时间,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NBNA)评分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 纳洛酮组、神经节苷脂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87.5% (35/40)、90.0%(36/40)和95.0% (38/40)比65.0%(26/40),P<0.05],意识、原始反射、肌张力恢复时间及NBNA评分、SOD活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各指标均以联合组理想(P<0.05).结论 纳洛酮和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新生儿HIE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晓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16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患者,其中对照组81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试验组84例,采用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比较两组产妇麻醉前、麻醉中、分娩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麻醉中、分娩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较麻醉前改善[试验组:(6.3±0.7)、(6.6±0.6) mPa·s比(8.1±1.8) mPa·s,(3.8±0.6)、(3.9±0.4) mPa·s比(5.2±0.9) mPa·s,(3.1±0.8)、(3.2±0.7) mPa·s比(4.5±1.2) mPa·s,3.0±0.4、3.1±0.7比2.8±0.7,(1.2±0.2)、(1.1±0.5) mPa·s比(1.8±0.6) mPa·s,(5.3±0.8)、(5.3±0.7)g/L比(4.7±0.8) g/L;对照组:(7.9±0.8)、(7.5±0.7) mPa·s比(8.2±1.3) mPa·s,(4.5±0.4)、(4.5±0.4) mPa·s比(5.4±0.7) mPa·s,(3.7±0.8)、(3.5±0.8) mPa·s比(4.6±0.5) mPa·s,2.8±0.6、2.9±0.3比2.7±0.6,(1.6±0.4)、(1.7±0.1)mPa·s比(1.9±0.8) mPa·s,(5.0±0.9)、(4.8±0.8) g/L比(4.7±0.5) g/L,P<0.05];试验组在麻醉中、分娩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均能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但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更明显,有利于妊娠结局.

    作者:宋锡发;陈丽;于春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硬膜外腔预充0.9%氯化钠对剖宫产术患者置管诱发硬膜外血管损伤的影响

    目的 评价硬膜外腔预充0.9%氯化钠对剖宫产术患者置管诱发硬膜外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妊娠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充0.9%氯化钠组(P组)和直接置入硬膜外导管组(C组),每组50例.硬膜外穿刺成功后,P组经硬膜外穿刺针注入0.9%氯化钠5ml,注射完后保持注射器压缩针栓20s,使预充液充分扩散;C组直接置入硬膜外导管.记录麻醉前、穿刺置管成功后改仰卧位2min、胎儿娩出和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置入硬膜外导管时硬膜外穿刺针针尾见淡红色血水、硬膜外导管回抽出淡红色血水、硬膜外导管置入血管和拔出硬膜外导管见尾端有暗红色血的例数.结果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波动在正常范围,两组术中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硬外穿刺针针尾见淡红色血水的发生率低于C组[10%(5/50)比26%(13/50),P<0.05],拔出硬膜外导管见尾端有暗红色血的发生率也低于C组[ 22%(11/50)比48%(24/50),P<0.01].结论 硬膜外腔预充0.9%氯化钠5ml可有效减少置管对硬膜外血管的损伤.

    作者:韩传宝;于力;蒋秀红;周钦海;丁正年;钱燕宁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鼻窦灌注液冲洗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应用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鼻窦灌注液冲洗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76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术后给予不同的鼻窦冲洗方法,对照组以0.9%氯化钠进行冲洗,治疗组应用鼻窦灌注液进行冲洗.术后2个月评价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鼻窦黏膜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愈21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5%( 34/38),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1.1%(27/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的鼻窦黏膜中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5水平分别为(13.21±1.38)、(14.59±1.43)、(34.83 ±5.31)、(39.93±7.98) pg/L,均较治疗前的(23.87±1.76)、(16.13±1.71)、(67.37±7.36)、(81.82±7.69) pg/L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的鼻窦黏膜中IFN-γ、IL-2、IL-4、IL-5水平分别为(20.13±2.73)、(14.82±2.26)、(48.92±7.62)、(43.87±8.25) pg/L,较治疗前的(24.06±1.82)、( 15.96±1.74)、(66.81±8.24)、(82.16±7.34) pg/L亦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IFN-γ、IL-4、IL5水平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应用鼻窦灌注液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进行鼻腔冲洗可提高临床疗效,且鼻窦灌注液优于单纯0.9%氯化钠,而鼻腔冲洗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鼻窦黏膜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作者:王芳;王丹;范晶晶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两种途径全子宫切除术9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及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TAH 50例(TAH组),行改良TVH 46例(改良TVH组),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改良TVH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TAH组[(50±10) min比(80±11) min,(80±31)ml比(128±41)ml,8.7%(4/46)比90.0%(45/50),(28±2)h比(41±10)h,4.3%(2/46)比16.0%(8/50),(5.0±0.2)d比(9.2±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改良TVH具有术后不良反应小、恢复快、肠胀气及肠粘连等并发症少、腹壁不留瘢痕等优点,尤其对于腹壁脂肪肥厚、下腹有皮肤病及非脱垂大子宫的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韦宏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Rasmussen脑炎一例

    患者男,24岁.因“持续抽搐伴意识不清2h”于2010年9月5日入院.患者自出生后8个月开始出现反复右侧肢体抽搐伴或不伴意识丧失,曾诊断为“脑炎”,给予卡马西平等相应治疗,抽搐未完全控制,仍间断发作,平均每周1~2次,逐渐出现右侧肢体偏瘫、讲话含糊不清,智能减退.

    作者:李林文;胡屹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咽囊异物一例

    患者男,30岁,主诉吃饭时不慎把食物呛入鼻部3d,现在感到鼻腔内异物感,偏左侧.既往有类似病史,曾自行用力自鼻腔内擤出.此次不能擤出,来院要求检查取出.检查鼻腔,鼻甲无肿胀,无充血,未见脓性分泌物,未见异物.

    作者:蒋勇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治疗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浆细胞导致骨破坏和骨髓衰竭的恶性肿瘤.美国癌症学会估计2010年美国新发MM20180例,其中男11170例,女9010例,死亡约有10650例[1].我国发病率约为1/10万,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发病年龄50~ 70岁,中位年龄55岁.在过去的十年间,MM的治疗虽然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仍然无法治愈MM.细胞遗传学研究揭示MM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这表明根据危险因素分层及个体化治疗将进一步优化患者的诊治.现将MM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战营;郭宏岗;唐家宏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炎症性肠病与妊娠

    炎症性肠病(IBD)多发生在年轻人,尤其是女性高发,约半数患者在诊断时年龄< 35岁,1/4患者是在患病以后开始妊娠,因此IBD患者在生育年龄妊娠会不会影响IBD进展?IBD对妊娠又会有哪些不良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IBD患者的高度担忧.对于夫妻双方只生一个孩子的我国,显得更为现实和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现就上述有关问题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池肇春 刊期: 2012年第24期